第78章 没想到
第78章 没想到
大明朝堂上一片刀光剑影,而山东,却是早早的就已经真的动了刀剑。
济寧城。
城里城外站满了军队。
城里,是闯军郭升部,有战兵三千。
城外,是明军。
山东巡抚朱大典身披甲冑,骑在马上。
其左右,有一人立於马上。
居左者乃是山东总兵邱磊。
居右者乃是巡抚標营参將吴邦璿。
守城的闯军,只有三千。
攻城的明军,足有上万。
可双方却成骑虎之势。
守城的闯军,再往前倒几个月,他们还是明军。
守將郭升,是大明朝的原柳沟镇副总兵,后降顺,被李自成派来山东。
明末的情况就是这样,明军打著打著成了闯军,闯军打著打著成了明军。
攻城的明军,人数虽多,但精锐不多。
山东总兵邱磊,麾下原有一千辽人,后作战过程中偶有损失。
刘良佐的两千战兵,被划给了邱磊。
如此,邱磊麾下的精兵,有三千。
巡抚朱大典,为抵御许都叛乱,曾在浙江募兵一千。
再后来甲申国难,这一千兵就没解散,被朱慈烺划入了山东巡抚標营。
离开南京赴任时,朱慈烺又给朱大典补兵一千。
如此,朱大典的巡抚標营有兵两千,精锐,勉强算是一千。
攻城明军的核心力量,也就这四千人。
还有部分精兵,是不愿意降清、也不愿意降顺的辽人,南投至山东的。
除此之外,原漕运总督路振飞训练的五万乡勇,一万被朱大典带到了山东。
再有就是朱大典於来到山东后,於本地的募兵。
经略路振飞也派兵前来协助。
济寧城,朱大典已经带兵围了有一段时间了。
之所以没有攻城,一是不想让自己麾下的精锐力量折损在这里。
因为,精兵还要留著对付建奴。
二,是他有意在营造声势。
守城的郭升部,虽然只有三千人,但这三千人都是原来明朝的边军,战斗力相当有保障。
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山东、河南两地人心惶惶,闯军的统治岌岌可危。
郭升就是带著这三千人,往来於山东、河南,来回镇压对抗闯军的势力。
直到朱大典的到来。
朱大典带兵直扑郭升的大营济寧,然后拉开架势,造出声势,大肆宣扬,明军將要恢復山东。
李自成,成的快,败的也快。
如今的山东,隨著白邦政部被李自成早早的调走,闯军只剩下郭升带领的这三千人。
郭升的三千人被朱大典看在济寧,其他的官员,如武德道雷演祚、临清道邱祖德、沂州道郭正中等人,借著这股声势,进驻各地,恢復秩序,重新建立大明朝在山东的统治。
济寧是漕运重镇,可以源源不断依靠大运河,从江南地区获得军需补给。
朱大典,耗得起。
他就是要耗到郭升弹尽粮绝,同时也是己方其他官员恢復地方,爭取充足的时间。
济寧城中,郭升站在城头。
城外,都是明军,运河上也布满了明军的战船。
从军多年的郭升,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
“將军。”郭升部下的一个游击將军走来。
“我们的粮草所剩不多,老是被明军这么围著不动,弟兄们难免心里有牢骚。”
“要不,咱们杀出去吧。凭咱们弟兄的实力,击溃这么多明军不易,但杀出重围,还是能够做到的。”
郭升摇摇头,“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游击:“將军,整个山东,就剩下咱们这三千人了。”
“闯王败退走了,咱们是半路投降的,不是人家的嫡系,也不会有人来救我们了。”
“自闯王进军山海关,这么长时间,咱们弟兄来回奔驰,镇压各地动乱,已经对得起闯王了。”
“总不能真的和明军磕死在这济寧城吧?”
听著手下人的叫苦,郭升无奈的嘆了一口气。
当初李自成势如破竹,大明朝一片亡国之象,各地明军纷纷投降。
柳沟镇总兵刘芳明同自己这个副总兵商议,最终决定审时度势,归降闯军。
接著,闯军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殉国,大明朝完了,大顺朝支棱起来了。
谁承想,如日中天的李自成,竟然在山海关大败於建奴。
郭升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李自成会败的这么快。
“死磕,没那个必要。”
“城外的明—”郭升的声音断了一下。
今年三月,自己还是明军呢。
这才过去了多长时间,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恍如隔世一般。
停顿一息,郭升恢復了理智,“城外的明军,也没想和我们死磕。”
“不然,他们早就攻城了。”
那参將迷茫了,“將军,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郭升看著自己部下那迷茫的眼神,他自己也有些迷茫。
身处时代洪流,绝大多数的人,更多的是无奈。
“郭將军。”下面有声音传来。
郭升顺著声音向城下看去,只见一明军骑兵缓缓驶来。
“郭將军,朱中丞请您城外一敘。”
“將军,不能去。”那参將急忙阻拦。
郭升思索片刻,衝著城下喊道:“还请回稟朱中丞,就说烦请朱中丞稍等,郭升隨后就到。”
那明军骑兵衝著城墙上的郭升一抱拳,接著催马驶回。
“將军,万一是明军的埋伏,可就凶多吉少了。”那参將还在劝。
郭升苦笑道:“我们现在,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本来看著大明朝这棵大树就要倒了,这才想著不做无谓的牺牲,带兄弟谋一个好前程。”
“只是没想到,闯王刚进了北京,建奴紧接著就进了关。”
“更没想到,闯军中有那么多同建奴交过手的明將,像左光先、马科、白广恩,哪个不是同建奴从死人堆里打出来的。挟大胜之威的闯军,竟然就这么败给了建奴。”
“不过想想也是,进了北京城的闯王,哪里还能听得进去降將的意见。那些降將,又怎么敢说话。”
“闯王进北京城,进的太容易了。骄兵必败呀。”
说著,郭升又苦笑起来。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明军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那参將跟隨郭升多年,见郭升这么说,知道自家將军是动了性情。
“將军,咱们的弟兄都是从柳沟镇一路跟过来的,靠的住。那些辅兵咱们不用去管,
仅凭咱们这些老弟兄,就能杀出去。”
“这么多天了,城外的明军属下也看透了,绝大多数都是没见过血的新兵。咱们弟兄都是边军出身,胜算极大。”
“不。”郭升摇摇头。
“这个乱世道,咱们弟兄活到今天不容易。”
“我先下去和朱大典谈一谈,看看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
“要是我回不来了,这里就交给你了。”
,
大明朝堂上一片刀光剑影,而山东,却是早早的就已经真的动了刀剑。
济寧城。
城里城外站满了军队。
城里,是闯军郭升部,有战兵三千。
城外,是明军。
山东巡抚朱大典身披甲冑,骑在马上。
其左右,有一人立於马上。
居左者乃是山东总兵邱磊。
居右者乃是巡抚標营参將吴邦璿。
守城的闯军,只有三千。
攻城的明军,足有上万。
可双方却成骑虎之势。
守城的闯军,再往前倒几个月,他们还是明军。
守將郭升,是大明朝的原柳沟镇副总兵,后降顺,被李自成派来山东。
明末的情况就是这样,明军打著打著成了闯军,闯军打著打著成了明军。
攻城的明军,人数虽多,但精锐不多。
山东总兵邱磊,麾下原有一千辽人,后作战过程中偶有损失。
刘良佐的两千战兵,被划给了邱磊。
如此,邱磊麾下的精兵,有三千。
巡抚朱大典,为抵御许都叛乱,曾在浙江募兵一千。
再后来甲申国难,这一千兵就没解散,被朱慈烺划入了山东巡抚標营。
离开南京赴任时,朱慈烺又给朱大典补兵一千。
如此,朱大典的巡抚標营有兵两千,精锐,勉强算是一千。
攻城明军的核心力量,也就这四千人。
还有部分精兵,是不愿意降清、也不愿意降顺的辽人,南投至山东的。
除此之外,原漕运总督路振飞训练的五万乡勇,一万被朱大典带到了山东。
再有就是朱大典於来到山东后,於本地的募兵。
经略路振飞也派兵前来协助。
济寧城,朱大典已经带兵围了有一段时间了。
之所以没有攻城,一是不想让自己麾下的精锐力量折损在这里。
因为,精兵还要留著对付建奴。
二,是他有意在营造声势。
守城的郭升部,虽然只有三千人,但这三千人都是原来明朝的边军,战斗力相当有保障。
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山东、河南两地人心惶惶,闯军的统治岌岌可危。
郭升就是带著这三千人,往来於山东、河南,来回镇压对抗闯军的势力。
直到朱大典的到来。
朱大典带兵直扑郭升的大营济寧,然后拉开架势,造出声势,大肆宣扬,明军將要恢復山东。
李自成,成的快,败的也快。
如今的山东,隨著白邦政部被李自成早早的调走,闯军只剩下郭升带领的这三千人。
郭升的三千人被朱大典看在济寧,其他的官员,如武德道雷演祚、临清道邱祖德、沂州道郭正中等人,借著这股声势,进驻各地,恢復秩序,重新建立大明朝在山东的统治。
济寧是漕运重镇,可以源源不断依靠大运河,从江南地区获得军需补给。
朱大典,耗得起。
他就是要耗到郭升弹尽粮绝,同时也是己方其他官员恢復地方,爭取充足的时间。
济寧城中,郭升站在城头。
城外,都是明军,运河上也布满了明军的战船。
从军多年的郭升,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
“將军。”郭升部下的一个游击將军走来。
“我们的粮草所剩不多,老是被明军这么围著不动,弟兄们难免心里有牢骚。”
“要不,咱们杀出去吧。凭咱们弟兄的实力,击溃这么多明军不易,但杀出重围,还是能够做到的。”
郭升摇摇头,“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游击:“將军,整个山东,就剩下咱们这三千人了。”
“闯王败退走了,咱们是半路投降的,不是人家的嫡系,也不会有人来救我们了。”
“自闯王进军山海关,这么长时间,咱们弟兄来回奔驰,镇压各地动乱,已经对得起闯王了。”
“总不能真的和明军磕死在这济寧城吧?”
听著手下人的叫苦,郭升无奈的嘆了一口气。
当初李自成势如破竹,大明朝一片亡国之象,各地明军纷纷投降。
柳沟镇总兵刘芳明同自己这个副总兵商议,最终决定审时度势,归降闯军。
接著,闯军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殉国,大明朝完了,大顺朝支棱起来了。
谁承想,如日中天的李自成,竟然在山海关大败於建奴。
郭升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李自成会败的这么快。
“死磕,没那个必要。”
“城外的明—”郭升的声音断了一下。
今年三月,自己还是明军呢。
这才过去了多长时间,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恍如隔世一般。
停顿一息,郭升恢復了理智,“城外的明军,也没想和我们死磕。”
“不然,他们早就攻城了。”
那参將迷茫了,“將军,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郭升看著自己部下那迷茫的眼神,他自己也有些迷茫。
身处时代洪流,绝大多数的人,更多的是无奈。
“郭將军。”下面有声音传来。
郭升顺著声音向城下看去,只见一明军骑兵缓缓驶来。
“郭將军,朱中丞请您城外一敘。”
“將军,不能去。”那参將急忙阻拦。
郭升思索片刻,衝著城下喊道:“还请回稟朱中丞,就说烦请朱中丞稍等,郭升隨后就到。”
那明军骑兵衝著城墙上的郭升一抱拳,接著催马驶回。
“將军,万一是明军的埋伏,可就凶多吉少了。”那参將还在劝。
郭升苦笑道:“我们现在,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本来看著大明朝这棵大树就要倒了,这才想著不做无谓的牺牲,带兄弟谋一个好前程。”
“只是没想到,闯王刚进了北京,建奴紧接著就进了关。”
“更没想到,闯军中有那么多同建奴交过手的明將,像左光先、马科、白广恩,哪个不是同建奴从死人堆里打出来的。挟大胜之威的闯军,竟然就这么败给了建奴。”
“不过想想也是,进了北京城的闯王,哪里还能听得进去降將的意见。那些降將,又怎么敢说话。”
“闯王进北京城,进的太容易了。骄兵必败呀。”
说著,郭升又苦笑起来。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明军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那参將跟隨郭升多年,见郭升这么说,知道自家將军是动了性情。
“將军,咱们的弟兄都是从柳沟镇一路跟过来的,靠的住。那些辅兵咱们不用去管,
仅凭咱们这些老弟兄,就能杀出去。”
“这么多天了,城外的明军属下也看透了,绝大多数都是没见过血的新兵。咱们弟兄都是边军出身,胜算极大。”
“不。”郭升摇摇头。
“这个乱世道,咱们弟兄活到今天不容易。”
“我先下去和朱大典谈一谈,看看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
“要是我回不来了,这里就交给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