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让我们闹事儿,让老爷来搜刮我们?
  第94章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让我们闹事儿,让老爷来搜刮我们?
  应天府尹衙署张端坐在客座,目光落在对面身著緋色官袍的李至善身上。
  这位应天府尹,既是周世昌的远房表兄,又素来与自己交好,正是串联常州士绅的最佳人选。
  “李府尹,今日登门,是有一事相托。”
  张紞放下茶盏,声音压得极低:“常州府的事,想必你也听说了!”
  李至善微微的眯起了眼睛,就听到张紞道:“王强那胥吏,仗著陛下信任,在常州大肆清查隱田,连周世昌都被他判了流放,如今更是要按洪武旧制处置其他士绅。“
  顿了顿,他继续道:“再这么下去,不仅江南士绅人心惶惶,咱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日后怕是也难有立足之地。“
  李至善握著茶盏的手微微一顿,道:“张尚书,此乃陛下新政,有什么问题?”
  张紞抬眸看著李志:“那周世昌可是你的远方表弟!”
  李至善道:“此事,我知道,周世昌犯了国法,以国法处理又有何不可?”
  张紞道:“至善,你要知道,若是胥吏为官,可是断了我等读书人的后路!”
  李至善眉头皱起:“张尚书的意思,是想让我出面劝劝王强?可那王强出身胥吏,我跟他素不相识,这傢伙油盐不进,又有陛下撑腰,怕是未必会给我这个面子。”
  张紞想要给李至善两个耳光。
  这个傢伙,忒不要脸了,也忒能装傻了。
  事已至此,张紞也索性乾脆一点直接把话挑明了。
  “劝?”张紞放下了茶杯:“如今再劝,已是晚了。咱们要做的,是让他知道,江南不是他能隨意撒野的地方!”
  放下了茶杯,张紞继续道:“陛下信任他,无非是觉得他治下安稳,可若是常州府闹起民变,百姓聚眾闹事,陛下就算再护著他,也得掂量掂量残暴不仁的名声,到时候,不用咱们动手,王强的知府之位,怕是也坐不稳了。”
  “民变?”李至善脸色不动:“不可知道,若是被陛下发现了,会是一个什么罪名?”
  一边说著,李至善还装模作样看向窗外,见四周无人,才压低声音道:“张尚书这是要——挑唆百姓闹事?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谁说是咱们挑唆的?”
  张身子往前倾了倾,语气带著蛊惑:“常州府的士绅本就恨王强入骨,他断了人家的財路,抓了人家的亲人,那些人心里早憋著一团火,只需有人递个话,点一把火,自然有人愿意闹。你只需要暗中联络即可!“
  他顿了顿,张继续道:“你只需告诉那些士绅,春耕在即,佃户最缺的是粮种,让他们把手里的粮种都囤起来,再跟佃户说王强把府里的粮种都运去应天邀功了,今年若是种不上地,都是王强害的。“
  “佃户们急著春耕,一听这话,定然会去府衙要说法;再让士绅挑唆几句王强只知清查,不管百姓死活,多了,自然就成了闹事』。
  ,李至善沉默著。
  张紞一咬,也知道,自己得给好处。
  当下,张继续道:“若是王强不倒,日后胥吏出身的官员越来越多,咱们这些科举出身的,还能有话语权吗?再者,周世昌是你的表兄,他如今这般模样,你若是坐视不管,传出去,別人只会说你怕了一个胥吏』,你这应天府尹的顏面,又往哪里放?”
  李至善还是不动如山。
  张继续道:“老李,你这个应天府尹干了五年了,此事若是成了,兄弟我在吏部也是看著的,日后,日后——”
  李至善等的就是这句话。
  什么周世昌,不认识。
  但是,如果能升官,如果能在进步进步,李至善还是很乐意的。
  当下,周世昌开口道:“好!张尚书放心,此事我应下了,我会派人暗中联络,定让他们给王强一个下马威,为了天下苍生,绝对不能让王强这样的酷吏继续下去!!“
  “好!”
  张紞脸上露出笑容,端起茶盏,“有李府尹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此事若成,不仅能扳倒王强,阻止胥吏为官的新政,你我在朝堂上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只是切记,千万不要暴露!”
  “我明白。”李至善端起茶盏,与张紞轻轻一碰,茶水溅起的涟漪。
  夜色渐深,张紞离开应天府尹衙署。
  他来得快,走的也快,不敢逗留太久。
  坐上马车,张紞撩开车帘,望著窗外掠过的街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王强,你一个胥吏出身的玩意儿,也想跟咱们科举官员斗?等著吧,常州府的乱子,很快就会让你万劫不復。”
  只要你出点问题,就等著被御史给喷到亲妈爆炸吧。
  李至善则立刻召来心腹管家,拿出来了一封信件递给了管家,低声吩咐:“备一匹快马,让帐房先生即刻动身去常州,找到周世昌的家人,就说按我之前跟他们提过的法子办,越快越好。“
  管家领命而去,书房內只剩下李至善一人。
  紫禁城御书房纪纲手持一份密报,躬身站在丹陛之下,语气凝重:“陛下,锦衣卫暗探传回消息!”
  朱棣微微的抬眸:“讲!”
  纪纲隨后道:“张紞近日密访应天府尹李至善,两人在后园书房密谈许久,隨后李至善便派心腹前往常州府,联络周世昌家人!“
  朱棣皮笑肉不笑的开口道:“好,好啊,密报拿来!”
  纪纲双手递交密报。
  朱棣接过密报,逐字翻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密报上不仅详细记录了张紞与李至善的密谈时间、內容,甚至附上了李至善心腹的行踪路线。
  就连串联的密信都被誉抄了一份,都是摆在朱棣的面前。
  待看完最后一行,朱棣將密报扔在御案上,依旧是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好好好!朕的这些臣子,真是时时刻刻都在给朕惊喜啊!朕还在朝堂上护著他们,他们倒好,背地里算计起朕推行的新政,还想构陷依法办事的知府,这还真是把朕当成朱允炆来整了啊!”
  站在一旁的徐牧则是笑了笑:“陛下,这些官员的心思,大抵如此,无非就是想要掌控朝堂,扩的话语权罢了!”
  朱棣眯著眼睛:“党爭!”
  徐牧道:“太祖高皇帝时期,科举官员尚且敢因南北地域之爭,弄出“南北榜案』,公然欺瞒圣听,建文朝纲纪废弛两年,他们习惯了纵容士绅、空谈仁义,如今陛下要整肃吏治、推行新政,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暗中欺瞒、构陷异己,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朱棣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对纪纲吩咐道:“纪纲,即刻派人去拿张、
  李至善,还有那些参与串联的士绅,朕倒要看看,他们凭什么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
  有些事情,朱允炆允许,但是,朱棣不允许。
  他妈的,大明的江山怎么被你们这群虫豸搞成了这个样子?
  “陛下息怒。”
  徐牧道:“如今动手,固然能严惩这些官员,却也错失了一个机会,不如暂且按兵不动!”
  朱棣一愣:“按兵不动?”
  徐牧微笑道:“自然,主要还是看看王强如何处理这场危机。陛下,王强虽能清查隱田、依法办事,却从未经歷过民变考验,此次正好看看他是否有临危不乱的能力,是否可堪大用!”
  朱棣的眼神当中带著几分玩味:“你的意思是,还是要考察下?”
  徐牧点点头:“臣,的確是这个心思,若他能妥善解决,不仅能证明胥吏出身官员的实力,更能让天下人看清,是谁在暗中搅乱地方,若他实在处理不了,陛下再让锦衣卫出手,也为时不晚。“
  朱棣闻言也是认同的点点头。
  官员换了一批又是一批,倒不如考察一下手下这一批人的实力,看看他们的水平,是否可堪大用。
  “你说得有道理。“
  朱棣点了点头,语气稍缓:“你这么一说,朕倒是想看看,王强这小子,能不能扛住这场风波。不过,也不能任由事態发展,若是真闹大了,伤及百姓,或是耽误了春耕,损失就大了。“
  他转向纪纲,吩咐道:“纪纲,你立刻派一支精锐锦衣卫,乔装成流民,悄悄潜入常州府,暗中盯著事態发展。”
  顿了顿,他继续道:“若是王强能控制住局面,锦衣卫便只观察,不插手;若是士绅闹得太过,王强无力应对,或是有人敢煽动百姓伤人、毁田,锦衣卫立刻出手,把挑事的头目全部拿下,再不行,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也要安排人过去,绝不能让常州府乱起来!”
  “臣遵旨!”纪纲躬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去,安排人手前往常州府。
  等到纪纲退下。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感慨道:“朕登基以来,一直想恢復洪武朝的纲纪,可这些官员要么死守祖制空谈,要么暗中勾结作乱,真是处处掣肘。若王强此次能挺过去,往后推行新政,也能少些阻力。”
  “陛下放心,王强虽出身胥吏,却有靖难时歷练出的沉稳,又懂民间疾苦,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徐牧躬身道:“何况,有锦衣卫暗中坐镇,就算真有乱子,也能及时平息。臣倒是以为不足为虑,对於王强而言,这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小小是考验,王强应该知道,自己得罪了这么多人,这些人迟早也是要反攻倒算的,若是没有准备,也是失职!“
  朱棣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
  ...
  常州府天刚刚亮李如林一路小跑的来到了王强的跟前。
  李如林是常州府同知主要是跟王强配合工作。
  他额角沾著汗,脸上却透著按捺不住的兴奋:“大人!有消息了!那些士绅真要搞鬼!还好咱们的人提前截住了信儿,没让他们把事闹起来!“
  王强正对著春耕粮种的帐簿核对著数字,闻言立刻放下笔,抬头道:“讲!”
  李如林从袖子里拿出来了一叠口供。
  纸页上密密麻麻写著佃农的供述,还按满了红手印。
  王强仔细的砍了下来。
  一边的李如林还是在飞快的开口道:“有佃农说“周世昌的儿子找我,说只要去府衙闹场,逼王大人,从前欠的地租就笔勾销”!”
  有佃农提“刘员外家的管家把粮种都锁起来了,还跟咱们说王大人把府里的粮种运去应天邀功,今年种不上地,都是他害的』”
  王强冷笑:“好啊,好啊,倒是没想,这些士绅,没有把他们赶尽杀绝,他们倒是想要先下手为强解决掉我们!“
  李如林开口道:“不错,不过,这些佃农也不傻,如今,我们针对士绅,拿下了土地分给了他们,他们当然知道应该跟谁亲!”的顿了顿,他继续道:“不少佃农都说了,刚分到地,日子才有了盼头,哪能跟著瞎闹?就把这事告诉了咱们的吏员,而且还不止一个两个,至少有八成!“
  “这些乡亲倒是拎得清。”
  王强逐字看完,紧绷的肩背鬆了些。
  他也不傻,自己得罪了这么多人,上上下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弄死自己。
  也是一直都在盯著这件事情。
  倒是没想到,想县衙的百姓的反应这么快,在这么短的时间內,就把消息提供给了自己。
  王强看著手中的口供,也是冷笑:“好,好得很,他们从前被士绅占了田、逼得没活路,如今拿回了地,自然知道谁是真心为他们好,士绅想拿粮种,旧债当诱饵,倒是打错了算盘。“
  “可不是嘛!”
  李如林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端起桌上的凉茶猛灌一口,继续说道,“那些基层小吏,要么是咱们从靖难队伍里带过来的老弟兄,要么是本地没跟士绅勾结的老实人,接到佃农的报信,连夜就往县里送,县里又马不停蹄递到府衙,生怕晚了一步出乱子。“
  一般来说,官员到地方上上任,总是要跟这些地方士绅搞好关係的。
  毕竟,官员自己对地方上的事务那是两眼一抹黑。
  到了地方上之后,要打交道,要让地方的士绅帮自己完成税收,修桥铺路,兴办义学等诸多工作。
  但是,现在新政不一样,王强这边不是几个人,而是四百多號人了,触角深入到了基层,此外,他们也跟本地的吏搞好关係。
  都是小吏出身,只要我们贏了,將来你们也可以做官。
  如此一来,更是刺激了积极性。
  很多事情,王强完全可以绕开士绅来做。
  王强放下供词,手指在案上轻轻摩挲著,眼神渐渐锐利起来:“士绅选在春耕前挑事,就是掐准了百姓急著种庄稼,怕误了农时。粮种是命根,旧债是心病,他们以为拿这两样能拿捏住佃农,哼,真是异想天开,咱们给了地,再帮他们解决粮种和旧债,他们自然不会跟著起鬨。”
  “那咱们现在就去抓挑事的?”李如林往前凑了凑,语气急切:“周明和那些管家还在四处串连呢,抓了他们,省得夜长梦多!”
  语气斩钉截铁:“抓!必须抓!而且要快,要在他们把人聚集起来之前,把挑事的头目全抓了!”
  李如林愣了一下,他原本以为王强会等士绅露出破绽再动手,却没想到竟是这般雷厉风行。
  “大人,您是怕——”
  “怕他们真把人聚到府衙前。”
  王强打断他的话,拿起案上的毛笔,开始写公文:“你想想,一旦佃农被他们煽动著围了府衙,哪怕只是站著喊几句口號,传到应天,那些科举官员也能说成民怨沸腾,王强苛政逼民。到时候,就算咱们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此事,必须要防患於未然!”王强冷冷的开口道:“这些士绅要的就是乱,乱了,御史才好喷我们;乱了,他们才能借民心逼陛下罢黜咱们。咱们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必须在乱子冒头之前,就把根掐了!“
  李如林道:“陛下雄才伟略,只怕不是那么容易被欺瞒的!”
  王强道:“陛下雄才伟略,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应该给陛下添乱不成?把事情做好。
  不要让陛下难做,不是吗?“
  李如林茅塞顿开,连忙起身:“大人说得对!属下这就点人,去抓周明和那些管家!”
  “等等。”
  王强叫住他,指尖在案上的常州府舆图上点了点,“分三路走:一路去周府別院,抓周明;一路去刘世宏的粮庄,不仅要抓管家,还要把他囤积的粮种全部查封,贴上府衙封条,回头正好分给佃农;第三路去其他几个参与串连的士绅家,把他们的管家也一併拿下!”
  顿了顿,他继续道:“记住,抓人时要带齐口供,让他们当著佃农的面认罪,免得有人造谣咱们无故抓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跟其他的几个县的知县说,动作要快,但不能乱,更不能伤了百姓。若是遇到士绅家僕反抗,就按《大明律》抗拒官府处置!”
  “属下明白!”
  李如林躬身应下,转身快步出门。
  没过多久,府衙外便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五英名衙役分成三队,拿著王强签发的拘票,带著口供,朝著三个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