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回来了,都回来了!太祖高皇帝的铁腕回来了!
  第92章 回来了,都回来了!太祖高皇帝的铁腕回来了!
  常州府天刚亮,李如林便一身风尘地闯了进来。
  他靴底沾著泥点,青色长衫被汗水浸得发皱。
  见到王强,当即躬身行礼,然后,从怀里取出了一叠泛黄的纸册,声音微微发颤:“大人!属下不负所托,这半月带著弟兄们把常州府下辖五县、二十八乡的土地都走了一遍,隱田、隱户的证据,全在这儿了!”
  王强正对著案上的鱼鳞图册皱眉,闻言立刻起身,接过李如林递来的纸册。
  册页上密密麻麻记著村落名称、田亩位置,甚至標註了“某乡某村张大户名下地契与实际耕种亩数不符”“某里甲存在三十户未入黄册的隱户,皆依附於周世昌”等细节,末尾还附著佃户们按的红手印。
  这些都是李如林带著胥吏团队,挨家挨户走访佃农、比对洪武旧册换来的实证。
  其实,王强这些小吏团队的招数十分简单。
  简单来说,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问题就是结局问题。
  事实上,除了这个李如林之外。
  王强这个知府也是亲自去调查。
  他们还要更加的深入基层,就算是锦衣卫的触角都不曾触及到基层角落。
  李如林过来的时候,王强自己也是刚刚回来,这会儿,身上的衣服也都是脏兮兮的。
  “好!好!”
  王强翻著册页,原本紧绷的脸上终於露出冷笑:“你调查的不错,周世昌这群老狐狸,嘴上说“配合政务』,背地里竟藏了这么多猫腻!查得怎么样?周世昌名下到底有多少隱田?”
  “回大人!”
  李如林挺直腰板,语气愈发肯定:“周世昌明面上报的田亩是两千亩,可我们实地丈量下来,足足有五千三百亩!其中两千亩是强占的流民私田,还有一千三百亩是通过“掛靠』手段,把自家田產掛在官田名下逃!”
  “此外,他还包庇了近百户隱户,让这些人替他耕种私田,却不向官府登记,每年光偷逃的赋税就有两百余两!”
  王强的脸上露出了冰冷的笑容,沉声道:“好一个“士绅表率』!拿著大明的恩惠,却干著蛀空朝廷的勾当!看来之前的警告,还是太客气了!”
  “,这些士绅仗著在本地根基深,根本没把咱们放在眼。”
  李如林想起走访时的遭遇,语气带著几分愤懣:“我们去核查周世昌的田庄时,他的管家还放话,说王知府不过是个胥吏出身,还想管咱们常州府的事,甚至威胁佃户不许说实话!”
  说到这里,李如林深吸了一口气,感嘆道:“若不是咱们带了太祖爷时期的旧册,又许了佃户如实作证免半年赋税,怕是还拿不到这些证据。”
  顿了顿,李如林道:“一些本地的胥吏跟我们的关係也不错,他们知道我们是胥吏为官,只要咱们贏了,他们也可以做官,那可是相当的配合!”
  王强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他抬手召来两名锦衣卫校尉一这是朱棣特意派来协助常州府的人手,便是为了应对士绅顽抗。
  本地县衙未必就会配合,这会儿还是需要锦衣卫的帮助。
  “传我命令!”
  王强语气斩钉截铁,“立刻带五十名衙役、锦衣卫,隨我去周府,將周世昌锁拿归案!就按《大明律》办,他隱田欺税、包庇隱户,桩桩件件都是重罪,容不得他狡辩!”
  “遵命!”校尉齐声应道,转身去召集人手。
  李如林有些担忧:“大人,周世昌是常州府士绅联谊会会长,咱们直接锁拿他,会不会引起其他士绅反弹?”
  “反弹?”
  王强冷笑一声,拿起案上的证据册,“有这些实证在,他们敢反弹?陛下让咱们来常州府,就是要拨乱反正,恢復洪武旧制!周世昌是第一个,也是给所有士绅的警告谁再敢藏匿隱田、包庇隱户,就別怪我王强铁面无私!”
  不多时,五十名衙役与锦衣卫已在府衙外集结完毕。
  王强身著官袍,手持知府印信,带著人马浩浩荡荡往周府而去。
  沿途百姓见此阵仗,纷纷驻足观望,低声议论:“这是要抓谁啊?王知府上任才半月,就动这么大的阵仗?”
  “听说好像是周大户!之前周大户占了不少百姓的的地,这下怕是要倒霉了!
  '
  议论声中,队伍已到周府门前。周府管家见官差临门,还想阻拦:“我家老爷是朝廷誥命在身的乡绅,你们凭什么闯府?”
  王强上前一步,亮出知府印信与证据册,声音洪亮:“奉陛下旨意,查常州府士绅周世昌隱田欺税、包庇隱户,证据確凿!今日特来锁拿归案,谁敢阻拦,以同罪论处!”
  管家脸色惨白,正要阻拦,一边的锦衣卫已经提刀了。
  “锦衣卫办案,閒杂人等速速让开!”
  锦衣卫这三个字的威慑力还是摆在这里的。
  县衙收拾你,这是官方。
  锦衣卫收拾你,这是皇帝想要让你死。
  谁敢阻拦锦衣卫?
  衙役们一拥而入,很快便从內堂揪出了惊慌失措的周世昌。
  他穿著锦袍,头髮散乱,见王强手持证据册,顿时腿软,颤声道:“王—.
  王知府,这是误会!都是底下人办事糊涂,与我无关啊!”
  “是不是误会,到了县衙大堂再说!”王强懒得与他废话,示意校尉上前,“锁了!”
  冰冷的铁链套上周世昌的脖子,他顿时哭喊起来:“王强!你个下九流的小吏!敢动我?我要联名士绅上书陛下,告你苛待乡绅、扰乱地方!“
  王强看著他狼狈的模样,冷冷道:“陛下要的是大明的朗朗乾坤,不是你这样的蛀虫!你儘管去告,我倒要看看,陛下是信你这满纸谎言,还是信我手中的实证!”
  说罢,王强大手一挥:“带回去!即刻升堂审案!”
  衙役们押著周世昌往县衙走去,沿途百姓见状,无不拍手称快。
  而周府內,周世昌的家眷哭天抢地,却无人敢上前阻拦,王强这雷厉风行的一抓,不仅震慑了周世昌,更让整个常州府的士绅都明白:这位胥吏出身的知府,不是好惹的;洪武朝那套“严惩贪腐、清查土地”的规矩,真的要回来了。
  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士绅耳中,原本还打算联合抵制的乡绅们,顿时慌了神。
  刘员外坐在家中,看著手中的地契,冷汗直流:“周世昌都被抓了,咱们——咱们还是主动把隱田交出去吧,再顽抗下去,怕是要落得和他一样的下场!”
  “不!”又是一个举人咬著牙齿:“我不信,他王强是真的敢跟我们作对!”
  刘员外深吸了一口:“那就先去县衙看看再说!”
  常州府县衙大堂內,气氛肃穆如冰。
  周世昌被铁链锁缚,却仍强撑著士绅的体面,昂首站在堂下,目光挑衅地盯著公案后的王强,嘴角掛著几分不屑:“王知府,你不过是个胥吏出身的玩意儿,也敢抓我?”
  王强似笑非笑的看著周世昌,倒也不以为意。
  没错,他是胥吏,可是现在,他也是朝廷正五品大员。
  而周世昌还是在叫囂:“老子上头有人!你要是识相,就赶紧放了我,再赔礼道歉,不然等我上头的人发话,你这知府之位,怕是坐不稳了!“
  堂下围观的百姓一阵譁然,衙役们也下意识握紧了水火棍。
  谁都知道周世昌在常州府根基深,却没想到他竟真敢当眾亮靠山,显然是篤定王强不敢动他。
  王强端坐在公案后,手指轻轻敲击著案上的《大明律》,脸上不见半分怒色,只淡淡问道:“哦?你上头有人?不妨说说,是谁?”
  周世昌见王强似乎被镇住,腰杆挺得更直,声音也拔高了几分:“哼!说出来怕嚇著你!应天府尹李至善,是我远房表兄!他与吏部张尚书交情匪浅,你抓了我,便是不给李府尹面子,更是不给张尚书面子,你想想,就凭你一个胥吏,能斗得过他们?”
  他口中的李至善,確是应天府尹,平日里与张走得近,也常对地方士绅多有纵容,周世昌正是仗著这层关係,才敢在常州府横行无忌。
  此刻搬出这个名字,他料定王强会忌惮三分,甚至主动服软。
  可王强听完,却忽然笑了,笑声里满是嘲讽。他拿起案上的惊堂木,“啪”地一拍,震得堂內瞬间安静:“李至善?就算他是你亲兄,又能如何?”
  说到这里,王强笑了起来:“你隱瞒五千三百亩田產、包庇近百户隱户,违反的是《大明律》欺隱田粮,脱漏版籍之条,按律当没入隱田、追缴欠税,情节严重者更要流放三千里,这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定的规矩,是陛下认可的律法,难道李至善是天,能大过《大明律》去?”
  他向前探了探身,目光如刀,直刺周世昌:“你说李至善是你靠山,莫非—他也像你一样,藏匿土地、包庇隱户,所以才敢给你当靠山?若是如此,我倒要写封奏摺,连同你的供词一併递到陛下御前,请陛下查查这位应天府尹,看看他是不是也把《大明律》当废纸!”
  “你—你敢!”周世昌脸色瞬间惨白,身子控制不住地发抖。
  他本想拿李至善嚇唬王强,却没想到王强不仅不怕,反而要把李至善也拉下水,他清楚李至善虽纵容士绅,却绝不敢公然对抗皇权律法,若是王强真把奏摺递上去,李至善为了自保,定会立刻与他撇清关係,甚至反过来治他的罪!
  这一刻,周世昌才真正意识到,眼前的王强,和那些忌惮官场关係的科举文官完全不同一一这些胥吏出身的官员,眼里没有“靠山”“交情”的弯弯绕,他们只认两样东西:一是朱棣的圣意,二是《大明律》的条文。
  对於他们来说,大明就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我永乐皇帝陛下!
  王强不疾不徐,抬了抬手,就拿出了诸多的证据。
  这些,都是李如林上上下下,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硬生生的走出来的。
  “王——王知府,我——我错了!”
  看到这些证据,周世昌顷刻间汗出如浆,再也撑不住桀驁的姿態,“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那些隱田我愿意交出来,欠的赋税我也补上,求您別把这事捅到陛下那里,別牵扯李府尹!我再也不敢了,求您开恩啊!”
  王强看著他从器张到求饶的转变,眼神没有半分鬆动,拿起案上的判词,缓缓念道:“查常州府士绅周世昌,欺隱田產五千三百亩,包庇隱户九十八户,偷逃赋税两百一十两,证据確凿,依《大明律》卷九田宅门』之规定,判:所隱田產全数没入官府,分予流民耕种;追缴所欠赋税及罚金共四百二十两;杖责四十,以示惩戒。”
  念罢,他掷下籤牌,沉声道:“来人!將周世昌押下去,先杖责四十,再监押待赎,其余士绅,若三日之內,隱田未清、赋税未缴,便按律流放!”
  “是!”衙役们上前,架起瘫软的周世昌就往堂外拖。
  周世昌再也没了之前的器张,只剩下哭嚎求饶,却没人再理会他。
  堂下百姓见状,纷纷拍手叫好:“王知府公正!”
  “早就该治治这些占的恶绅了!”
  王强环视堂下,声音洪亮地对眾人道:“诸位乡亲放心,今后在常州府,无论是谁,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敢违反《大明律》、欺压百姓,我王强定不姑息!陛下让咱们来这里,就是要还常州府一个洪武朝的朗朗乾坤,谁也別想挡路!”
  这番话掷地有声,不仅让百姓安心,更让躲在人群中观望的其他士绅心惊胆战。
  他们终於明白,王强不是说说而已。
  这个混蛋,他是真的敢动手。
  而且—
  这帮傢伙,他们到底是如何调查到了这些证据的?
  他们是真的给你下基层。
  包括王强这个知府。
  对於胥吏们来说,他们可真是太想当官了。
  想要往上走,就只能抱著朱棣的大腿,就必须要把事情给办好。
  没办法,就只能苦一苦士绅了。
  这些“只认陛下、只认律法”的胥吏,真的要动真格了。
  消息传到南京。
  暖阁,朱棣拿著锦衣卫的密报,也是有些震惊。
  他是真的没想到,王强居然轻而易举的弄到了证据。
  隨手把密保递给了徐牧,朱棣也忍不住对徐牧笑道:“你看看王强,倒是把“铁血直吏』这四个字做足了!周世昌想拿李至善当靠山,却忘了朕的人,从来不怕什么靠山!”
  徐牧躬身道:“陛下,他们心中就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陛下您,他们心中只装著陛下与永乐盛世,如此,才能衝破官场的盘根错节,把新政落到实处。”
  “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
  朱棣点头,目光望向常州府的方向,眼中满是期许:“好!就让王强他们放手去干,朕倒要看看,这洪武朝的规矩,能不能在常州府,重新立起来,下旨,把这个周世昌的田分给百姓!”
  常州府的清查风暴,自周世昌被锁拿后愈发猛烈。
  王强带著李如林等胥吏团队,以周世昌案为突破口,拿著核查实证与洪武旧册,逐乡逐县推进隱田隱户清查。
  天天下乡。
  天天去调查。
  冤假错案,隱田隱户,被调查的明明白白。
  尤其是,朱棣的圣旨一下,把周世昌的土地分配给老百姓,更是引起了极大的热情。
  皇帝说话算话,知府说话管用。
  如此一来,举报的更加积极。的凡此前抵制的士绅,若主动交出隱田、上报隱户,便从轻发落若仍敢顽抗,便直接派衙役与锦衣卫上门查抄,证据確凿后当即锁拿。
  短短一月间,常州府下辖五县的积弊被彻底撕开。
  刘员外隱瞒的一千八百亩良田被全数查出,李栋樑通过“诡寄”手段掛在佃户名下的六百亩漕运田產浮出水面,就连世代书香的张举人,也被查出包庇五十余户隱户、偷逃赋税百两。
  前后共有十七名士绅因情节严重被抓入狱,其余士绅见状,纷纷主动到府衙报备隱田、补缴赋税,再无人敢存侥倖之心。
  待清查收尾,李如林拿著统计册页向王强稟报时,声音里满是振奋:“大人!咱们这一月共清出隱田两万三千余亩,找回隱户四百余户!这些隱田已按洪武旧制,一半分予流民耕种,一半充作官田;隱户也重新登记入黄册,免除他们前三年半数赋税,百姓们都说是遇到了青天大老爷!”
  王强接过册页,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紧绷的脸上终於露出一丝笑意,他起身走到窗边,望著府衙外熙熙攘攘的百姓,唇角也是露出有了笑容。
  此前因士绅占田而流离失所的流民,如今已领到新的地契,正忙著筹备春耕;曾被隱户问题困扰的里甲,也重新恢復了秩序。
  “好!”
  王强转过身,语气坚定,“清查只是第一步,按律处置才是关键。这些被抓的土绅,有的强占民田、有的逼良为奴、有的偷逃赋税,桩桩件件都违了《大明律》,更坏了洪武朝的规矩。咱们不能只抓不办,得奏请陛下,按洪武旧制来处置,才能真正震慑住天下的蛀虫!”
  说罢,王强当即召来文书,亲自口述奏摺內容。
  开篇先稟明朝廷常州府清查隱田隱户的成果,列明清出的田亩、隱户数量及分配处置情况;接著细数被抓十七名士绅的罪状,附上阵仗、佃户供词及洪武旧册对照证据;最后恳请朱棣:“依洪武朝《大明律》及《大浩》旧例,对涉案士绅严惩不贷,以做效尤,復我大明朗朗乾坤”。
  奏摺写就,王强亲自核对无误,盖上常州府知府大印,即刻派快马送往应天。
  科举的读书人想要贏,他们这些胥吏更加的想要贏。
  毕竞,科举出来了,家庭条件都还算是可以,就算是家庭条件不行,当了官,也能积攒不少。
  他们不行,一旦输了,就是彻底输了。
  没有退路。
  快马日夜兼程,三日后便抵达南京。
  御书房朱棣看到奏摺的时候也是暗暗吃了一惊。
  “清出隱田两万三千余亩、隱户四百余户!”朱棣自言自语:“一个常州府就是如此,这天底下其他的州府又是如何?“
  建文才干了两年,局面竞是糜烂到了这个程度。
  朱棣都要怀疑,这还是大明么。
  看到王强恳请“按洪武旧制处置”,朱棣拍案叫好:“好一个王强!不仅能查出积弊,还敢坚持按太祖高皇帝的心思办事,比那些只会空谈仁义的文官强多了!”
  徐牧凑上前看了奏摺,也頷首道:“陛下,王强此举正是抓住了要害。建文朝弊政的根源,便是背离了洪武朝“严惩贪腐、均平田赋』的规矩,如今王强要按洪武旧制处置,既是肃清常州府的积弊,也是向天下传递陛下要恢復洪武旧规的信號!”
  顿了顿,他笑著开口道:“那些观望的士绅、抵制新政的文官,见陛下支持王强,定会收敛气焰。“
  朱棣深以为然,拿起硃笔,在奏摺上批覆:“常州府清查有功,王强赏银百两、绸缎十匹。涉案士绅依《大明律》及洪武旧制处置,无需姑息。另,著户部、刑部各派官员赴常州府,协助处置后续事宜,確保隱田分拨、隱户安置落实到位。”
  批覆下达的同时,朱棣还特意让纪纲將常州府的清查成果与处置决定,在应天官场暗中通报。
  他也想要看看,这些科举文官集团会是什么反应,胥吏出身的官员不仅能做事,还能做得比科举文官更彻底。
  消息传回常州府,王强拿著朱棣的批覆,心中更添底气。
  他即刻升堂,对被抓的十七名士绅宣读处置结果:强占民田者,田归原主、
  本人流放三千里;偷逃赋税者,补缴三倍罚金、杖责六十;包庇隱户者,革去功名、罚没半数家產。
  处置令一出,常州府的士绅再无异议,百姓更是拍手称快。
  而对於士绅和科举文官集团来说,他们就是感觉毛骨悚然了。
  一个幽灵,一个叫朱元璋的幽灵正在大明的天上看著他们。
  回来了,都回来了!
  太祖高皇帝的铁腕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