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金银动人心
珠宝挥动刀剑——这是原身所铭记的谚语,现在则是拯救他事业的关键。
火把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瓦西里·亚歷山德罗维奇·留里克踩在一块巨石上,看著身前形形色色的亲兵,眾人的信息浮现眼前。
亲兵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有丰富服役经歷的老兵;一类是年轻的亲兵队员,稚嫩的新兵蛋子,还没见识过战场的鲜血;最后一类,是诺夫哥罗德的富人子弟。
这三类人中,瓦西里最不担心的是那些年轻人,他们只会隨著大流,老亲兵里也有不少忠实可靠之人。
所以,需要担心的就那些战场老油条与那些诺夫哥罗德子弟。
前者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把性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后者估计这时正在想著,能不能逃回诺夫哥罗德继续原来的生活吧。
反正他们加入亲兵队,也只是把其视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和平台。
这是瓦西里最需要爭取的一群人。
“诸位,我知道,现在不少人正在想能不能逃回家乡,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
瓦西里的声音很大,双眼坚定看向下方,一些人没有任何动摇,一些人下意识转移了视线。
“我们杀死韃靼人的使者,杀死了我父亲的士兵,还烧掉了他的红宅。”
“诸位,你们的名字,他们都是清楚的,所以,我要你们好好想想,现在的罗斯能有你们的容身之地吗?那些来数人头的计数官估计正忙著把你们的名字登记在死刑名单上。”
人群中发出了哀嘆,其他人也沉默不语。
在场大多数人都明白局势的艰难,只是缺少个人把事实点出来,让他们无法逃避而已。
亲兵队清楚,他们若是被捕,面对的只会是悲惨的景象,涅夫斯基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的行为都被眾人看在眼中——更何况,他们还可能面对更严厉的惩罚。
韃靼人是肯定要那些损害了汗的威严之人付出代价。
在罗斯,他们必然失去容身之地。
见气氛差不多,瓦西里心里暗暗点头,接著继续说道,“我明白,我的名气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懦夫,但是,刚才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勇气,横徵暴敛的韃靼人咽喉被我的箭矢贯穿,全罗斯有几个人敢於这样做?”
没有人回应瓦西里的话,大家都知道,在韃靼人的弯刀洗刷了罗斯诸城后,罗斯几乎没人敢做出如此行为。
哪怕是罗斯各地对人口普查的反抗,都没有杀掉那些狗腿子计数官,更別提韃靼人。
“而且,我是一个慷慨的人,也是一个负责的人。谢苗队长,请您上前。”
老队长三步並作两步,来到了瓦西里面前,两人的眼神对上,瓦西里从老谢苗眼中看到了讚许。
瓦西里从手指上解下一枚有著硕大红宝石的银色指环,放在了谢苗队长手中。
“哪怕是陷入如此糟糕的困境,我也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亲兵,哪怕是我个人穷困潦倒,我也会把手上一切都交给兄弟们。我对上帝发誓,现在我们离开得多狼狈,未来我们归来得就会多么光荣,每个人都不会为他的选择而后悔!”
“瓦西里大人万岁!”
谢苗喊道,一个壮汉立即回应,那庞大的身影呼喊起来时,声音也是那么洪亮。
瓦西里知道他的名字,那是芬利,一个诺夫哥罗德富农的儿子。
在积极者的带动之下,呼喊响成一片,瓦西里內心悬著的那根弦终於鬆动,最艰难的环节终於完成。
他不由得舔了舔乾裂的嘴唇,口乾舌燥的感觉传来,但他並不在意。
流浪王子喊出了下一个名字,再次从手指脱下指环,交给了面前的年长亲兵。
就这样,他喊著一个个名字,把手上的指环,马上的金银装饰,还有袋子里的白银,都按照职位高低,交给了一位位亲兵。
拿到金银的亲兵们颇为激动,正如那句谚语,珠宝挥动刀剑,当战士们拿到了金银,他们握武器的手有力了起来,对未来也不再那么恐惧——至少,跟隨的主子是慷慨的。
王子在如此困境下,都拿出了他所有的金银,慷慨的主人总是值得跟隨的,战士不会拒绝会为了勇气付出高额报酬的领袖。
虽然整体来说,士气依然还是低迷,但是已经远不是前的风雨飘摇。
而且,亲兵们在此刻真正树立了中心。
“看来,我也不用太担心他了。”在人群的后面,安德烈双手抱胸说道,“瓦西里的表现很不错,火烧红宅,讲述利害,分发金银,每个选择都做得很好。”
当下,瓦西里正走在振奋的亲兵中,拍拍这个的肩膀,又和那个聊聊天,一副和亲兵们打成一片的样子。
“我也没想到瓦西里大人会做得如此完美,看来危机的確可以锻炼人,我本来以为这些事都得我来做。”
谢苗在一旁说道,老队长看向瓦西里的眼神里满是慈爱,就像是看著自家成长起来的后辈。
“谢苗,你们要踏上的,是一条艰难的路啊,还好有你在,无论是南方的草原,还是罗马人的帝国,你都很熟悉。不过,將要再次踏上那条路的感觉如何?”
谢苗左眼的伤疤蠕动了一下,脸色有些不好看,“安德烈大人,別说那么多了,现在能不能顺利逃出罗斯都是问题。”
“不过,这里有些人估计有別样的想法,谢苗,你可得注意。”
安德烈没有回答谢苗,环顾著四周,眼中闪过寒光,“当冰面出现裂痕,第一时间最危险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来自背后的匕首。“
说起这句话时,安德烈咬牙切齿的,显然回忆起自己被出卖的经歷。
“我知道的,瓦西里大人已经给了他们好处,那么也该让他们看到鲜血,那些傢伙就正適合拿来做这种事。”
谢苗会意说道,隨即,两人互相对视,在四周人不解中笑了起来。
火把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瓦西里·亚歷山德罗维奇·留里克踩在一块巨石上,看著身前形形色色的亲兵,眾人的信息浮现眼前。
亲兵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有丰富服役经歷的老兵;一类是年轻的亲兵队员,稚嫩的新兵蛋子,还没见识过战场的鲜血;最后一类,是诺夫哥罗德的富人子弟。
这三类人中,瓦西里最不担心的是那些年轻人,他们只会隨著大流,老亲兵里也有不少忠实可靠之人。
所以,需要担心的就那些战场老油条与那些诺夫哥罗德子弟。
前者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把性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后者估计这时正在想著,能不能逃回诺夫哥罗德继续原来的生活吧。
反正他们加入亲兵队,也只是把其视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和平台。
这是瓦西里最需要爭取的一群人。
“诸位,我知道,现在不少人正在想能不能逃回家乡,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
瓦西里的声音很大,双眼坚定看向下方,一些人没有任何动摇,一些人下意识转移了视线。
“我们杀死韃靼人的使者,杀死了我父亲的士兵,还烧掉了他的红宅。”
“诸位,你们的名字,他们都是清楚的,所以,我要你们好好想想,现在的罗斯能有你们的容身之地吗?那些来数人头的计数官估计正忙著把你们的名字登记在死刑名单上。”
人群中发出了哀嘆,其他人也沉默不语。
在场大多数人都明白局势的艰难,只是缺少个人把事实点出来,让他们无法逃避而已。
亲兵队清楚,他们若是被捕,面对的只会是悲惨的景象,涅夫斯基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的行为都被眾人看在眼中——更何况,他们还可能面对更严厉的惩罚。
韃靼人是肯定要那些损害了汗的威严之人付出代价。
在罗斯,他们必然失去容身之地。
见气氛差不多,瓦西里心里暗暗点头,接著继续说道,“我明白,我的名气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懦夫,但是,刚才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勇气,横徵暴敛的韃靼人咽喉被我的箭矢贯穿,全罗斯有几个人敢於这样做?”
没有人回应瓦西里的话,大家都知道,在韃靼人的弯刀洗刷了罗斯诸城后,罗斯几乎没人敢做出如此行为。
哪怕是罗斯各地对人口普查的反抗,都没有杀掉那些狗腿子计数官,更別提韃靼人。
“而且,我是一个慷慨的人,也是一个负责的人。谢苗队长,请您上前。”
老队长三步並作两步,来到了瓦西里面前,两人的眼神对上,瓦西里从老谢苗眼中看到了讚许。
瓦西里从手指上解下一枚有著硕大红宝石的银色指环,放在了谢苗队长手中。
“哪怕是陷入如此糟糕的困境,我也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亲兵,哪怕是我个人穷困潦倒,我也会把手上一切都交给兄弟们。我对上帝发誓,现在我们离开得多狼狈,未来我们归来得就会多么光荣,每个人都不会为他的选择而后悔!”
“瓦西里大人万岁!”
谢苗喊道,一个壮汉立即回应,那庞大的身影呼喊起来时,声音也是那么洪亮。
瓦西里知道他的名字,那是芬利,一个诺夫哥罗德富农的儿子。
在积极者的带动之下,呼喊响成一片,瓦西里內心悬著的那根弦终於鬆动,最艰难的环节终於完成。
他不由得舔了舔乾裂的嘴唇,口乾舌燥的感觉传来,但他並不在意。
流浪王子喊出了下一个名字,再次从手指脱下指环,交给了面前的年长亲兵。
就这样,他喊著一个个名字,把手上的指环,马上的金银装饰,还有袋子里的白银,都按照职位高低,交给了一位位亲兵。
拿到金银的亲兵们颇为激动,正如那句谚语,珠宝挥动刀剑,当战士们拿到了金银,他们握武器的手有力了起来,对未来也不再那么恐惧——至少,跟隨的主子是慷慨的。
王子在如此困境下,都拿出了他所有的金银,慷慨的主人总是值得跟隨的,战士不会拒绝会为了勇气付出高额报酬的领袖。
虽然整体来说,士气依然还是低迷,但是已经远不是前的风雨飘摇。
而且,亲兵们在此刻真正树立了中心。
“看来,我也不用太担心他了。”在人群的后面,安德烈双手抱胸说道,“瓦西里的表现很不错,火烧红宅,讲述利害,分发金银,每个选择都做得很好。”
当下,瓦西里正走在振奋的亲兵中,拍拍这个的肩膀,又和那个聊聊天,一副和亲兵们打成一片的样子。
“我也没想到瓦西里大人会做得如此完美,看来危机的確可以锻炼人,我本来以为这些事都得我来做。”
谢苗在一旁说道,老队长看向瓦西里的眼神里满是慈爱,就像是看著自家成长起来的后辈。
“谢苗,你们要踏上的,是一条艰难的路啊,还好有你在,无论是南方的草原,还是罗马人的帝国,你都很熟悉。不过,將要再次踏上那条路的感觉如何?”
谢苗左眼的伤疤蠕动了一下,脸色有些不好看,“安德烈大人,別说那么多了,现在能不能顺利逃出罗斯都是问题。”
“不过,这里有些人估计有別样的想法,谢苗,你可得注意。”
安德烈没有回答谢苗,环顾著四周,眼中闪过寒光,“当冰面出现裂痕,第一时间最危险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来自背后的匕首。“
说起这句话时,安德烈咬牙切齿的,显然回忆起自己被出卖的经歷。
“我知道的,瓦西里大人已经给了他们好处,那么也该让他们看到鲜血,那些傢伙就正適合拿来做这种事。”
谢苗会意说道,隨即,两人互相对视,在四周人不解中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