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1 迟来的时光
  清明时节的细雨笼罩著昆明,西山公墓在雨雾中若显若隱。李树撑著一把黑伞,念安手捧一束洁白的山茶,兄弟俩並肩站在郑裹珍的墓前。墓碑上的照片里,女人眉眼温柔,唇角含笑,仿佛仍在注视著他们。
  “妈,十年了。“念安弯腰將放下,雨水顺著瓣滑落,“这十年,我每天都在后悔,后悔没能更早找到您,后悔没能多陪您几年。“
  李树从隨身布包里取出几样东西:一包今年新收的稻穀,一捧平安福利院孩子们捡的鹅卵石,还有小禾用毛笔工整写的“平安“二字。
  “新郑集团很好,去年净利润又增长了。“李树的声音平静而温暖,“平安福利院在西南地区又开了三家分院,现在能收留六百多个孩子。小禾...小禾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对象是个儿科医生。“
  念安望著墓碑上母亲永恆的笑容,眼眶微微发红。这么多年的分离,仅仅几年的相聚,这一生,他们母子相守的时间实在太短太短。
  ---
  三年前,新郑大厦顶层办公室。
  杜远舟轻轻推开门,手里捧著一个古朴的木匣。“郑董,在整理吴氏老宅最后的物品时,发现了这个。“他將木匣放在红木办公桌上,“应该是您母亲生前留下的。“
  念安打开木匣,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著一些泛黄的物件。最上面是一件小小的婴儿肚兜,绣著歪歪扭扭的“平安“二字,针脚稚嫩却充满爱意。
  “这是...“念安的手指轻轻抚过肚兜,眼中泛起波澜。
  杜远舟轻声解释:“根据当时民宿老板娘的回忆,这是您母亲在您满月时亲手绣的。后来您被带走时,这件肚兜被遗落在了现场。“
  念安继续翻看木匣里的物品:一撮用红绳繫著的胎髮。还有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全是他的照片——从婴儿时期到相认时,每一张下面都仔细標註著日期和地点。
  “这些照片...“念安的声音有些哽咽。
  “您母亲这些年来,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关注著您的成长。“杜远舟轻声道,“有些是偷偷拍的,有些是托人帮忙拍的。她说,虽然不能陪伴在您身边,但至少要见证您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念安翻开相册最后一页,那里夹著一封信。信纸已经泛黄,字跡却依然清晰:
  “给我的安安:
  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在这些年里,错过了你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上学...但妈妈每天都在想你,都在为你祈祷。
  不管將来发生什么,你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信的落款日期,正是他们母子相认的前一个月。
  ---
  第二天,念安独自来到母亲生前常去的滇池边。
  湖水在细雨中泛起涟漪,远处白鷺掠过水麵。他坐在长椅上,翻开那本充满母爱的相册。
  每一张照片都诉说著一个母亲深沉的爱。有他五岁时第一次上学的照片,背著小小的书包,脸上带著忐忑和期待;有他十岁时参加运动会的照片,正在跑道上奋力奔跑;有他相认前的生日那天,独自坐在吴家园里的照片...
  念安仿佛能看见,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母亲都躲在某个角落,默默注视著他,用相机记录下他成长的瞬间。
  “妈,“他轻声对著湖面说,“那些年,您一定很辛苦吧?“
  风吹过湖面,带来一丝凉意,仿佛母亲的回应。
  ---
  一周后,平安福利院。
  小禾正在给孩子们上书法课。看见念安来了,她高兴地迎上来:“郑董,您来得正好。孩子们正在写'家'字,您能给他们讲讲这个字的意义吗?“
  念安走到讲台前,看著下面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这些孩子大多经歷过与亲人的分离,此刻都睁著明亮的眼睛望著他。
  “'家'字,上面是屋顶,下面是豕,代表著屋檐下有亲人,有温暖。“念安缓缓说道,“但我认识一个人,她告诉我,家的意义不在於住在哪里,而在於心里装著谁。“
  他想起母亲曾经说过:“妈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你在哪里,哪里就是妈的家。“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郑董,您说的那个人是谁呀?“
  念安微微一笑:“她是我的母亲,也是平安福利院的创办人。她曾经好多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但她从未放弃过寻找。“
  教室里安静下来,孩子们都专注地听著。
  “她告诉我,分离的日子虽然痛苦,但正因为经歷过分离,才更懂得相聚的珍贵。“念安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她现在不在了,但她留下的爱,永远都在。“
  下课后,一个小男孩跑到念安面前,递给他一幅画。画上是一个女人牵著孩子的手,站在一片开满山茶的山坡上。
  “这是郑妈妈。“小男孩认真地说,“院长说,她现在在天上看著我们。“
  念安蹲下身,轻轻抱住孩子。在那一刻,他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
  傍晚,念安和李树一起来到母亲最喜欢的茶楼。
  这里保持著十年前的模样,老板娘还认得他们。“郑太太以前常坐那个位置。“她指著窗边的雅座,“总是一壶普洱茶,几样点心,看著窗外发呆。“
  兄弟俩在母亲常坐的位置坐下。窗外是昆明老街,细雨中的青石板路闪著光,行人撑著伞匆匆走过。
  “妈以前经常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下午。“李树轻声道,“她说在这里能看见人生百態,能想起很多事。“
  念安点点头:“现在我才明白,她是在这里等待,也在这里怀念。“
  老板娘端来一壶陈年普洱,香气氤氳中,念安仿佛又看见母亲坐在对面,微笑著给他倒茶。
  “妈最后那几年,虽然身体不好,但总是很开心。“李树说,“她说,能天天看到你,能看著你成长,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念安望著窗外的雨丝,轻声说:“可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觉得自己辜负了她的期望。“
  “不,“李树坚定地摇头,“妈常说,她最大的骄傲不是新郑集团有多成功,而是她的儿子长大了,成为了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雨渐渐停了,夕阳从云层中透出金光,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
  ---
  又一年清明。
  念安独自来到母亲墓前。这一次,他带来了那本珍贵的相册,还有母亲留下的那封信。
  “妈,我昨天梦到您了。“他轻声说,“梦里您还在滇池边散步,看著白鷺飞来飞去。您转过身对我笑,说你在那边一切都好。“
  他將相册和信小心地放在墓碑前:“这些您最珍视的东西,我现在都明白了。谢谢您,妈。谢谢您从未放弃过我,谢谢您教会我什么是爱。“
  微风拂过,山茶轻轻摇曳,仿佛母亲温柔的抚摸。
  念安望著远方的城市,新郑大厦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平安福利院的灯光陆续亮起,像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永远守护著这座她深爱的城市。
  多年的分离,短暂的相聚,这份爱永远不会隨著时间流逝而褪色。就像春城的雨,年年如期而至,滋润著大地,孕育著新的生命和希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