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最终幻想》上市
第150章 《最终幻想》上市
md发售整整一个月后。
世嘉主机上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rpg大作,《最终幻想》,终於正式摆上了各大游戏零售店的货架。
这又是迅速提高md装机量的关键一战。
而这一战的结果,比所有人最乐观的预期还要好。
游戏发售的第一周,得益於世嘉与史克威尔前期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几乎所有首批购入md的玩家都毫不犹豫地將《最终幻想》带回了家。
初期的销量数据很漂亮,但仍在世嘉市场部的预料之中。
真正的引爆点,发生在发售一周之后。
当第一批玩家通关或者深入体验了游戏后,一股恐怖的口碑海啸,从玩家社群的底层开始,猛烈地向上席捲。
“这画面是认真的吗?开头的全屏插画,我以为是在看动画电影!”
“音乐太神了!他们会出游戏音乐唱片吗?敢出我就敢买!”
“可以自由转职!我的白魔法师终於不用当一辈子奶妈了,后期转职成赤魔法师,又帅又强!”
“这才是真正的冒险!开著飞空艇环游世界,探索那些隱藏的洞窟和神殿,感觉自己真的成了光之战士!”
玩腻了类似《勇者斗恶龙》那种线性敘事、固定职业模式的玩家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他们从未想过,一款rpg可以拥有如此自由的玩法,如此立体的世界,以及如此富有沉浸感的电影化敘事。
这股风潮的顶点,是最新一期《fami通》的评分。
白底红字的杂誌封面上,《最终幻想》的评分赫然在列。
(9/9/9/9)
总分36分。
白金殿堂!
消息一出,整个日本游戏圈为之震动。
《最终幻想》的日均销量曲线,在经歷了一周的平缓下降后,竟再次拔地而起,画出了一道更为陡峭的增长线。
世嘉总部,销售部的会议室,连咖啡的香气都仿佛带著胜利的味道销售部负责人刚讲完销量详情,走下讲台,市场部负责人铃木正夫就马上走上讲台在投影幕布前。
他指看屏幕上那道陡哨上扬的红色曲线。
“各位,销量数据我就不细说了,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分析。”
“在《fami通》白金殿堂的加持下,我们的日均销量,反超了第一周!”
会议室里,那些原先对rpg战略持保留意见、出身街机部门的高管们,此刻意识还停留在此前销售部匯报的销量里,目不转睛的盯著销量数据,眼神里写满了难以置信。
铃木切换了下一张幻灯片,上面是md主机的销量分析。
“更关键的是这里!近期md主机的购买者中,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会同时购入《最终幻想》!”
“这意味著,玩家们,正在为了这一款游戏,而选择购买我们的主机!”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日本这种核心玩家十分钟情於rpg的市场里,一款优秀的rpg
是可以有效带动主机销量的。”
这番话掷地有声,彻底击碎了会议室里最后一丝疑虑。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匯聚到了那个坐在主位上,从始至终都保持著平静的年轻人身上。
中山拓也。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很好。”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宣传部门,立刻调整策略。把《fami通》的评价,把玩家的口碑,给我印在每一个gg上!”
他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投影幕布的画面再次切换,出现了一张充满未来科幻感的角色设定图,背景是浩瀚的星空。
“中裕司先生主导的《梦幻之星》,开发已经接近尾声。”
“我们要乘胜追击,用一款又一款的顶级rpg,让玩家意识到,买md玩rpg,是理所应当的。”
与此同时,史克威尔的办公室里,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会议的严肃,只有幸福的混乱。
与半年前那发不出工资的窘境截然相反,如今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传真机工作的声音、员工兴奋的討论声此起彼伏。
雪片般飞来的玩家感谢信,几乎堆满了一张桌子。
製作人坂口博信正小心翼翼地拆开一封信,信纸上是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跡画的四位光之战士。
信里写著:“谢谢您,坂口先生,这是我玩过的最好玩的游戏。”
坂口博信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
当初那种破釜沉舟、赌上一切的绝望,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最纯粹的成就感。
“坂口!”
社长宫本雅史兴奋地冲了过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刚才卡带工厂回电话了!加急生產的第一批补货,后天就能出厂!”
他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盛开的向日葵。
“我们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几万套卡带的订单,看任天堂的脸色,等上几个月!”
“世嘉的政策真是太棒了!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生產数量,第一时间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番话,让周围的开发人员都发出了欢呼。
在任天堂的霸王条款下,他们早已受够了那种被扼住咽喉的窘迫。
而现在,他们终於体会到了什么叫“自主权”。
宫本雅史压了压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凑到坂口耳边,用一种既是鼓励又是暗示的语气说道:
“董事会那边对这次的成绩非常满意。”
“他们希望我们能儘快开始《最终幻想1》的企划案。”
坂口博信脸上的笑容,在听到这句话后,不易察觉地僵硬了一瞬。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本被翻烂的《fami通》,看著上面“白金殿堂”四个大字,又看了看周围同事们脸上洋溢的兴奋。
巨大的喜悦之中,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悄然涌上心头。
前作的自由和创新,已经被奉为標杆。
续作,要如何超越?
秋叶原,游戏零售店外。
《最终幻想》巨大的宣传海报被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水晶塔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但在海报之下,货架上却是空空如也。
一块手写的牌子掛在那里,字跡潦草却醒目:“《最终幻想》已售罄!本店接受预定,下一批到货时间预计三天后!”
这种“一卡难求”的局面,非但没有浇灭玩家的热情,反而像催化剂一样,让关於这款游戏的话题性持续发酵。
这股被命名为“ff旋风”的现象,自然也刮到了竞爭对手的阵营。
京都,任天堂总部。
一份关於《最终幻想》市场表现的详细报告,正静静地躺在竹田玄洋的办公桌上。
报告里不仅有惊人的销售数据,有《fami通》那刺眼的36分,还有一行被特別標註出来的关键信息。
“史克威尔在首批售馨后,预计三天內即可完成市场补货。”
三天?
这个数字给他敲起了警钟。
负责统筹主管生產工作的他非常清楚,在任天堂的卡带生產销售体系里,一款卡带从追加订单到排期生產出货,最快也要半个月。
这是任天堂的权利金制度所决定的,用以掌控所有第三方开发商的权杖,如今,却成了世嘉用来撬动他王座的槓桿。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一则刚刚从东京传来的小道消息。
据说,几家原本只为fc开发游戏的老牌rpg厂商,已经私下派人联繫了世嘉。
諮询的,正是md开发套件的细节。
这则亦真亦假的传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任天堂的第三方阵营中,激起了难以预测的涟漪。
风暴,正在酝酿。
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一篇由资深游戏评论家撰写的万字长文,在主流游戏杂誌上发表。
文章深度剖析了《最终幻想》的成功。
“—它顛覆了我们对rpg的认知。『职业自由化』赋予了玩家前所未有的培养乐趣;“探索立体化”让世界不再是一张平面地图;而“敘事电影化”,则將电子游戏的故事表现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植松伸夫先生创作的史诗级配乐响起,我们知道,一个属於幻想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这篇文章,被无数玩家奉为圭泉,为《最终幻想》的“神作”地位,献上了最后的加冕。
md发售整整一个月后。
世嘉主机上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rpg大作,《最终幻想》,终於正式摆上了各大游戏零售店的货架。
这又是迅速提高md装机量的关键一战。
而这一战的结果,比所有人最乐观的预期还要好。
游戏发售的第一周,得益於世嘉与史克威尔前期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几乎所有首批购入md的玩家都毫不犹豫地將《最终幻想》带回了家。
初期的销量数据很漂亮,但仍在世嘉市场部的预料之中。
真正的引爆点,发生在发售一周之后。
当第一批玩家通关或者深入体验了游戏后,一股恐怖的口碑海啸,从玩家社群的底层开始,猛烈地向上席捲。
“这画面是认真的吗?开头的全屏插画,我以为是在看动画电影!”
“音乐太神了!他们会出游戏音乐唱片吗?敢出我就敢买!”
“可以自由转职!我的白魔法师终於不用当一辈子奶妈了,后期转职成赤魔法师,又帅又强!”
“这才是真正的冒险!开著飞空艇环游世界,探索那些隱藏的洞窟和神殿,感觉自己真的成了光之战士!”
玩腻了类似《勇者斗恶龙》那种线性敘事、固定职业模式的玩家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他们从未想过,一款rpg可以拥有如此自由的玩法,如此立体的世界,以及如此富有沉浸感的电影化敘事。
这股风潮的顶点,是最新一期《fami通》的评分。
白底红字的杂誌封面上,《最终幻想》的评分赫然在列。
(9/9/9/9)
总分36分。
白金殿堂!
消息一出,整个日本游戏圈为之震动。
《最终幻想》的日均销量曲线,在经歷了一周的平缓下降后,竟再次拔地而起,画出了一道更为陡峭的增长线。
世嘉总部,销售部的会议室,连咖啡的香气都仿佛带著胜利的味道销售部负责人刚讲完销量详情,走下讲台,市场部负责人铃木正夫就马上走上讲台在投影幕布前。
他指看屏幕上那道陡哨上扬的红色曲线。
“各位,销量数据我就不细说了,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分析。”
“在《fami通》白金殿堂的加持下,我们的日均销量,反超了第一周!”
会议室里,那些原先对rpg战略持保留意见、出身街机部门的高管们,此刻意识还停留在此前销售部匯报的销量里,目不转睛的盯著销量数据,眼神里写满了难以置信。
铃木切换了下一张幻灯片,上面是md主机的销量分析。
“更关键的是这里!近期md主机的购买者中,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会同时购入《最终幻想》!”
“这意味著,玩家们,正在为了这一款游戏,而选择购买我们的主机!”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日本这种核心玩家十分钟情於rpg的市场里,一款优秀的rpg
是可以有效带动主机销量的。”
这番话掷地有声,彻底击碎了会议室里最后一丝疑虑。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匯聚到了那个坐在主位上,从始至终都保持著平静的年轻人身上。
中山拓也。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很好。”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宣传部门,立刻调整策略。把《fami通》的评价,把玩家的口碑,给我印在每一个gg上!”
他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投影幕布的画面再次切换,出现了一张充满未来科幻感的角色设定图,背景是浩瀚的星空。
“中裕司先生主导的《梦幻之星》,开发已经接近尾声。”
“我们要乘胜追击,用一款又一款的顶级rpg,让玩家意识到,买md玩rpg,是理所应当的。”
与此同时,史克威尔的办公室里,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会议的严肃,只有幸福的混乱。
与半年前那发不出工资的窘境截然相反,如今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传真机工作的声音、员工兴奋的討论声此起彼伏。
雪片般飞来的玩家感谢信,几乎堆满了一张桌子。
製作人坂口博信正小心翼翼地拆开一封信,信纸上是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跡画的四位光之战士。
信里写著:“谢谢您,坂口先生,这是我玩过的最好玩的游戏。”
坂口博信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
当初那种破釜沉舟、赌上一切的绝望,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最纯粹的成就感。
“坂口!”
社长宫本雅史兴奋地冲了过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刚才卡带工厂回电话了!加急生產的第一批补货,后天就能出厂!”
他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盛开的向日葵。
“我们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几万套卡带的订单,看任天堂的脸色,等上几个月!”
“世嘉的政策真是太棒了!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生產数量,第一时间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番话,让周围的开发人员都发出了欢呼。
在任天堂的霸王条款下,他们早已受够了那种被扼住咽喉的窘迫。
而现在,他们终於体会到了什么叫“自主权”。
宫本雅史压了压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凑到坂口耳边,用一种既是鼓励又是暗示的语气说道:
“董事会那边对这次的成绩非常满意。”
“他们希望我们能儘快开始《最终幻想1》的企划案。”
坂口博信脸上的笑容,在听到这句话后,不易察觉地僵硬了一瞬。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本被翻烂的《fami通》,看著上面“白金殿堂”四个大字,又看了看周围同事们脸上洋溢的兴奋。
巨大的喜悦之中,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悄然涌上心头。
前作的自由和创新,已经被奉为標杆。
续作,要如何超越?
秋叶原,游戏零售店外。
《最终幻想》巨大的宣传海报被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水晶塔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但在海报之下,货架上却是空空如也。
一块手写的牌子掛在那里,字跡潦草却醒目:“《最终幻想》已售罄!本店接受预定,下一批到货时间预计三天后!”
这种“一卡难求”的局面,非但没有浇灭玩家的热情,反而像催化剂一样,让关於这款游戏的话题性持续发酵。
这股被命名为“ff旋风”的现象,自然也刮到了竞爭对手的阵营。
京都,任天堂总部。
一份关於《最终幻想》市场表现的详细报告,正静静地躺在竹田玄洋的办公桌上。
报告里不仅有惊人的销售数据,有《fami通》那刺眼的36分,还有一行被特別標註出来的关键信息。
“史克威尔在首批售馨后,预计三天內即可完成市场补货。”
三天?
这个数字给他敲起了警钟。
负责统筹主管生產工作的他非常清楚,在任天堂的卡带生產销售体系里,一款卡带从追加订单到排期生產出货,最快也要半个月。
这是任天堂的权利金制度所决定的,用以掌控所有第三方开发商的权杖,如今,却成了世嘉用来撬动他王座的槓桿。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一则刚刚从东京传来的小道消息。
据说,几家原本只为fc开发游戏的老牌rpg厂商,已经私下派人联繫了世嘉。
諮询的,正是md开发套件的细节。
这则亦真亦假的传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任天堂的第三方阵营中,激起了难以预测的涟漪。
风暴,正在酝酿。
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一篇由资深游戏评论家撰写的万字长文,在主流游戏杂誌上发表。
文章深度剖析了《最终幻想》的成功。
“—它顛覆了我们对rpg的认知。『职业自由化』赋予了玩家前所未有的培养乐趣;“探索立体化”让世界不再是一张平面地图;而“敘事电影化”,则將电子游戏的故事表现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植松伸夫先生创作的史诗级配乐响起,我们知道,一个属於幻想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这篇文章,被无数玩家奉为圭泉,为《最终幻想》的“神作”地位,献上了最后的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