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凶手的范围
第181章 凶手的范围
此刻,与会的人员个个神情坚毅,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容动摇的执著。
要知道,这起案件曾经经歷了数轮专案组的反覆攻坚。
专案组成立又被撤回,撤回后又重新组建,
除了江东市公安局自身主导的团队之外,省厅那些经验丰富的“大佬”也多次蒞临指导,提供了不少高层次的意见与思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还专门从周边地区邀请了临时增援的专家前来协助分析、参与研判。
可即便如此,之前的诸多努力似乎始终停留在“好好好”的表面认可阶段,始终未能触及核心,实现真正的突破。
案件的真相依旧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令人焦虑也令人不甘。
而就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姜东。
谁能想到,这个平时看起来沉稳朴素、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年轻人,身体里居然蕴藏著如此深厚的思考能力和突破常规的洞察力。
突然,一位年纪稍长的警员带著调侃却又不乏自豪的语气开口说道:“哈哈,咱们姜东平可真是不简单啊!”
“以前这案子,连省厅的『最强大脑”都亲自把关,反覆跑现场、开会研討,可从来没有一次提到血跡这个关键点。
这一次,正好让他们也看看,咱们姜东的刑警不是吃素的一一这下咱们肯定得走到全省前列!”
这番话一出,原本笼罩在会议室中的困惑与惊讶,渐渐被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集体荣誉感所取代。
说句心里话,在刑侦这样一个特殊的队伍里,从来都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是一个每一天都可能与犯罪分子正面交锋的团队,也是一个能將后背完全交给对方的集体。
正是这种生死与共的职业环境,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深深植根著强烈的集体认同感,
若连自己人都不团结,如何能制服那些丧心病狂的亡命之徒?
尤其是对於边防缉毒警察来说,他们面对的往往是装备精良、手持重型武器的毒贩。
警方所用的车辆、武器,有时甚至远不及对方。
也正因如此,团结一一才是刑警和缉毒警最根本的底气,更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此时,整个会议室里洋溢著热烈激动的气氛,人人脸上都写满了振奋。
李旭环视了一圈,內心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欣慰。
之前他还暗暗担心,大家会不会对案件的新进展有所质疑甚至指责,现在看来,完全是自己多虑了。
案件的突破来得突然,也格外振奋人心,甚至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想像。
於是,他抬手挥了挥,示意大家安静。
原本喧闹的会议室渐渐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旭站定身形,语气沉稳而有力:“兄弟们,请大家稍微安静一下,我来简单说两句。”
他稍作停顿,环视全场,继续说道:“刚才大家的反响非常激烈,也非常真实,这种情绪我完全理解。”
“咱们江城刑侦能在这个案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和教导员王佳都感到特別意外。”
“但我始终坚信,刑侦工作的核心就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始终都要把打击犯罪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对人民群眾的庄严承诺。”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守护好这片土地的安寧与祥和。”
“这个案件已经积压十年了!”
李旭的声音渐渐低沉,却更加凝重,“说句心里话,这十年来,我每年都会把案卷拿出来反覆翻阅,有时候甚至会和教导员在办公室里討论到深夜。”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疑点,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但我想,从今年以后,可能就没必要再这样做了一一我有信心,在未来几个月之內,咱们一定能彻底侦破这个案件,將凶手绳之以法!”
“这不仅是为了还给逝者一个公道,更是要还给姜东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李旭的话掷地有声,仿佛带著千斤的重量。
在场的人无不神情肃穆,继而纷纷出声响应,整个场面宛如將士出征前的誓师大会。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李旭迅速转入工作部署。
他转头看了看四周,神情愈发严肃:“目前,我们对这个案件有了新的突破。”
“从之前的案件分析来看,能够確定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当时確实受了伤,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口。”
“今天上午,我和前期参与案件的同事们深入交流过,大家都认同『活要见人,死要见户』的原则。”
“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还在人世,我们都必须追查到底,找出他的下落。”
他稍作停顿,加重语气说道:“即便我们內心几乎可以確定他就是真凶。”
“但如何將他缉拿归案,如何让他接受法律的审判、人民的制裁,才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
最严峻的问题。”
“办案不能只靠推测,更要靠证据说话。”
隨后,李旭转头望向姜东,语气诚恳而坚定:“姜东兄弟,接下来还得请你多费心,深入研究现场情况。”
“这个案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想从常规勘查或其他渠道获取新证据,难度极大。”
“但目前唯一能支持我们推进诉讼的,就是那些『无声的证言”一一也就是客观物证,比如指纹、足跡、血跡、生物痕跡等等。”
“如果能进一步锁定这些关键证据,无疑將为我们的侦查和后续诉讼提供决定性的支持。”
他目光灼灼,继续说道:“你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我们大家都信任你的判断。”
“请你带领技术队,再仔细梳理一遍物证链,无论多微小的线索都不要放过。”
“需要我们其他组配合的,隨时提出,全局都会全力支持。”
李旭的態度十分恳切,言辞中透露出对姜东的充分信任与倚重。
他目光坚定,语气沉稳,每一个字都说得格外认真,仿佛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姜东听罢,神情也隨之凝重起来。
他郑重地点头回应:“李队,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得到这样的答覆,李旭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他微微頜首,隨即转向会议室內的全体人员,声音洪亮而清晰地说道:“好,既然如此!”
“我们现在就兵分两路展开行动。”
“一路负责进行地毯式摸排一一我和王佳教导员已经初步商议过,这次將由刑侦队全体出动。”
“目前正好在开展入户登记工作,我们可以藉此机会,深入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重点查看居民手臂上是否有可疑划痕或伤疤。”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继续补充道:“刚才姜东分析得很到位,从血跡形態和喷溅痕跡来看,犯罪嫌疑人手臂上的损伤可能存在多种形態,但无论如何都会留下痕跡。”
“因此,大家在走访过程中务必格外小心、加倍仔细,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跡。”
“我们不怕排查范围广、耗时久,最担心的就是遗漏关键线索。”
“一旦发现手臂有疤痕或近期伤痕的人员,立即依法提取血跡样本,与我们之前掌握的血跡证据进行比对。”
“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排查效率,也能確保侦查方向的准確性。”
“明白!”
眾人齐声应答,声音整齐有力,显示出高度的执行力和团队意识。
隨后,李旭转头望向一旁的王佳,语气转为徵求与合作:“王教导员,您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王佳略作思索,沉稳地开口:“李队已经部署得非常全面,我没有更多要重复的。”
“但我只想强调一点:案件侦破过程中,我们既要讲方法、讲科学,也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爭取早日將凶手缉拿归案,还受害人一个公道!”
她语气坚定,目光炯炯,说完之后又补充道:“时间紧迫,我就说这么多。”
“请大家迅速行动,每一步都要扎实,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李旭见状,立即做出最终安排:“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按计划行动!”
话音刚落,会议室內的几十人迅速起身,有条不紊地向外撤离,脚步声、交谈声、安排任务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气氛顿时紧张而有序。
不一会儿,人群散去,会议室里只剩下姜东、小注和方妍三人。
李旭转身走向姜东,语气更加诚恳,甚至带了几分嘱託的意味:“姜东兄弟,现场的进一步勘查一一就拜託你了。”
“我觉得你在现场分析方面特別有天赋,思路清晰、洞察力强,这个阶段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深入挖掘线索。”
姜东郑重地点头:“没问题,李队。我会尽全力对现场进行再研究、再分析。有些细节可能还得回到案发现场重新核实,我打算再去一趟。”
“应该的!”
李旭表示支持,“我让小汪和方妍陪你一起。”
“你刚入职,还没办警官证,有他们带著证件,各方面协调会更顺利一些。”
姜东表示同意:“好的,那我们有任何进展,隨时向您匯报。”
李旭拍了拍姜东的肩,语气信任而温暖:“辛苦了。”
这一次,李旭、王佳以及刑侦队的其他几位领导,全都投入到了案件的外围调查工作中。
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
说来甚至有些戏剧性,这个悬而未决的案件真正迎来转机,並非是在专案组的周密部署下实现的,反倒是源於一次近乎偶然的尝试,
一个谁也没料到的突破口竟在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提议下浮出水面。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既惊喜又错,甚至带著几分不敢置信。
待李旭离开之后,小汪转过身来看向姜东,语气中带著自然而然的信赖。
“姜东,你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和方妍已经下意识地把姜东视作了这个临时小组的核心一一儘管姜东年纪最轻、资歷最浅,但他冷静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直觉,让他在这一刻仿佛成为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人。”
“两人不约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他脸上,等待他下一步的指示。”
方妍也笑著拍了拍姜东的肩,语气轻鬆却认真:“师弟,你儘管安排,我们都听你的。”
姜东缓缓抬起头,目光越过两人,落在身后那块写满线索的白色隔板上。
他沉默了片刻,语气显得格外凝重:“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起案件的作案动机究竟是什么。”
“之前的主流推断是报復性杀人,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现场痕跡,就会发现一些矛盾。”
“室內確实有被翻动的跡象,但並不凌乱,说明凶手目的明確,並非普通盗窃。”
“而另一方面,作案手段却异常残忍,两名成年受害者遇害后,连孩子也没有放过。”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这种程度的暴力,如果不是源於极深的仇恨,那又会是什么?”
话音落下,连他自己也陷入更深的思索,
他脑海中再次浮现三位受害者的基本信息:两位成年人都是本分的生意人,社会关係清晰,邻里评价普遍良好,究竟会与谁结下如此血海深仇?”
一旁的方妍微微摇头,接口说道:“这確实令人费解。”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一带民风还相当淳朴,恶性案件本就极少,要说存在足以引发如此惨剧的仇恨,实在难以想像。”
他稍作停顿,又补充了一个关键细节:“凶手选择的入室方式非常特別一一他是从窗户进入的方妍向前走了两步,手指轻轻敲了敲白板上的现场照片,继续说道:“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
如果放在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防盗窗,绝大多数犯罪分子不会选择从窗户突破。”
“既费时又风险高,但大家看当年的现场记录,窗户护栏的钢管其实相当粗壮。”
“凶手却成功將其弯,製造出进入的缝隙。”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极有可能非常熟悉当地建筑的材质特点,甚至清楚该地区居民的实际使用习惯。”
“否则,换成任何一个外人,第一反应一定是认为窗户根本不可能被突破。”
方妍话音刚落,小注立即点头表示赞同。
“没错!”
“如果我打算闯入,面对那样的护栏,我大概率会认为它是安全的,根本不会尝试去破坏。”
“凶手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做了,还成功了。”
“这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並且掌握我们所不了解的信息。”
一段短暂的沉默之后,姜东缓缓抬起头,目光清晰而篤定。
他语气肯定地说道:“因此,我认为凶手还有一个关键特徵一一他不仅熟悉该地区的建筑风格,更对受害者家的房屋结构了如指掌。”
这句话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
小汪和方妍几乎同时转过身,神情愣然地望向他,异口同声地问道:“你的意思是—“
姜东迎上两人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我们不能排除一一凶手就是本村人。”
此刻,与会的人员个个神情坚毅,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容动摇的执著。
要知道,这起案件曾经经歷了数轮专案组的反覆攻坚。
专案组成立又被撤回,撤回后又重新组建,
除了江东市公安局自身主导的团队之外,省厅那些经验丰富的“大佬”也多次蒞临指导,提供了不少高层次的意见与思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还专门从周边地区邀请了临时增援的专家前来协助分析、参与研判。
可即便如此,之前的诸多努力似乎始终停留在“好好好”的表面认可阶段,始终未能触及核心,实现真正的突破。
案件的真相依旧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令人焦虑也令人不甘。
而就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姜东。
谁能想到,这个平时看起来沉稳朴素、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年轻人,身体里居然蕴藏著如此深厚的思考能力和突破常规的洞察力。
突然,一位年纪稍长的警员带著调侃却又不乏自豪的语气开口说道:“哈哈,咱们姜东平可真是不简单啊!”
“以前这案子,连省厅的『最强大脑”都亲自把关,反覆跑现场、开会研討,可从来没有一次提到血跡这个关键点。
这一次,正好让他们也看看,咱们姜东的刑警不是吃素的一一这下咱们肯定得走到全省前列!”
这番话一出,原本笼罩在会议室中的困惑与惊讶,渐渐被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集体荣誉感所取代。
说句心里话,在刑侦这样一个特殊的队伍里,从来都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是一个每一天都可能与犯罪分子正面交锋的团队,也是一个能將后背完全交给对方的集体。
正是这种生死与共的职业环境,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深深植根著强烈的集体认同感,
若连自己人都不团结,如何能制服那些丧心病狂的亡命之徒?
尤其是对於边防缉毒警察来说,他们面对的往往是装备精良、手持重型武器的毒贩。
警方所用的车辆、武器,有时甚至远不及对方。
也正因如此,团结一一才是刑警和缉毒警最根本的底气,更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此时,整个会议室里洋溢著热烈激动的气氛,人人脸上都写满了振奋。
李旭环视了一圈,內心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欣慰。
之前他还暗暗担心,大家会不会对案件的新进展有所质疑甚至指责,现在看来,完全是自己多虑了。
案件的突破来得突然,也格外振奋人心,甚至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想像。
於是,他抬手挥了挥,示意大家安静。
原本喧闹的会议室渐渐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旭站定身形,语气沉稳而有力:“兄弟们,请大家稍微安静一下,我来简单说两句。”
他稍作停顿,环视全场,继续说道:“刚才大家的反响非常激烈,也非常真实,这种情绪我完全理解。”
“咱们江城刑侦能在这个案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和教导员王佳都感到特別意外。”
“但我始终坚信,刑侦工作的核心就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始终都要把打击犯罪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对人民群眾的庄严承诺。”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守护好这片土地的安寧与祥和。”
“这个案件已经积压十年了!”
李旭的声音渐渐低沉,却更加凝重,“说句心里话,这十年来,我每年都会把案卷拿出来反覆翻阅,有时候甚至会和教导员在办公室里討论到深夜。”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疑点,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但我想,从今年以后,可能就没必要再这样做了一一我有信心,在未来几个月之內,咱们一定能彻底侦破这个案件,將凶手绳之以法!”
“这不仅是为了还给逝者一个公道,更是要还给姜东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李旭的话掷地有声,仿佛带著千斤的重量。
在场的人无不神情肃穆,继而纷纷出声响应,整个场面宛如將士出征前的誓师大会。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李旭迅速转入工作部署。
他转头看了看四周,神情愈发严肃:“目前,我们对这个案件有了新的突破。”
“从之前的案件分析来看,能够確定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当时確实受了伤,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口。”
“今天上午,我和前期参与案件的同事们深入交流过,大家都认同『活要见人,死要见户』的原则。”
“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还在人世,我们都必须追查到底,找出他的下落。”
他稍作停顿,加重语气说道:“即便我们內心几乎可以確定他就是真凶。”
“但如何將他缉拿归案,如何让他接受法律的审判、人民的制裁,才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
最严峻的问题。”
“办案不能只靠推测,更要靠证据说话。”
隨后,李旭转头望向姜东,语气诚恳而坚定:“姜东兄弟,接下来还得请你多费心,深入研究现场情况。”
“这个案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想从常规勘查或其他渠道获取新证据,难度极大。”
“但目前唯一能支持我们推进诉讼的,就是那些『无声的证言”一一也就是客观物证,比如指纹、足跡、血跡、生物痕跡等等。”
“如果能进一步锁定这些关键证据,无疑將为我们的侦查和后续诉讼提供决定性的支持。”
他目光灼灼,继续说道:“你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我们大家都信任你的判断。”
“请你带领技术队,再仔细梳理一遍物证链,无论多微小的线索都不要放过。”
“需要我们其他组配合的,隨时提出,全局都会全力支持。”
李旭的態度十分恳切,言辞中透露出对姜东的充分信任与倚重。
他目光坚定,语气沉稳,每一个字都说得格外认真,仿佛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姜东听罢,神情也隨之凝重起来。
他郑重地点头回应:“李队,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得到这样的答覆,李旭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他微微頜首,隨即转向会议室內的全体人员,声音洪亮而清晰地说道:“好,既然如此!”
“我们现在就兵分两路展开行动。”
“一路负责进行地毯式摸排一一我和王佳教导员已经初步商议过,这次將由刑侦队全体出动。”
“目前正好在开展入户登记工作,我们可以藉此机会,深入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重点查看居民手臂上是否有可疑划痕或伤疤。”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继续补充道:“刚才姜东分析得很到位,从血跡形態和喷溅痕跡来看,犯罪嫌疑人手臂上的损伤可能存在多种形態,但无论如何都会留下痕跡。”
“因此,大家在走访过程中务必格外小心、加倍仔细,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跡。”
“我们不怕排查范围广、耗时久,最担心的就是遗漏关键线索。”
“一旦发现手臂有疤痕或近期伤痕的人员,立即依法提取血跡样本,与我们之前掌握的血跡证据进行比对。”
“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排查效率,也能確保侦查方向的准確性。”
“明白!”
眾人齐声应答,声音整齐有力,显示出高度的执行力和团队意识。
隨后,李旭转头望向一旁的王佳,语气转为徵求与合作:“王教导员,您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王佳略作思索,沉稳地开口:“李队已经部署得非常全面,我没有更多要重复的。”
“但我只想强调一点:案件侦破过程中,我们既要讲方法、讲科学,也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爭取早日將凶手缉拿归案,还受害人一个公道!”
她语气坚定,目光炯炯,说完之后又补充道:“时间紧迫,我就说这么多。”
“请大家迅速行动,每一步都要扎实,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李旭见状,立即做出最终安排:“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按计划行动!”
话音刚落,会议室內的几十人迅速起身,有条不紊地向外撤离,脚步声、交谈声、安排任务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气氛顿时紧张而有序。
不一会儿,人群散去,会议室里只剩下姜东、小注和方妍三人。
李旭转身走向姜东,语气更加诚恳,甚至带了几分嘱託的意味:“姜东兄弟,现场的进一步勘查一一就拜託你了。”
“我觉得你在现场分析方面特別有天赋,思路清晰、洞察力强,这个阶段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深入挖掘线索。”
姜东郑重地点头:“没问题,李队。我会尽全力对现场进行再研究、再分析。有些细节可能还得回到案发现场重新核实,我打算再去一趟。”
“应该的!”
李旭表示支持,“我让小汪和方妍陪你一起。”
“你刚入职,还没办警官证,有他们带著证件,各方面协调会更顺利一些。”
姜东表示同意:“好的,那我们有任何进展,隨时向您匯报。”
李旭拍了拍姜东的肩,语气信任而温暖:“辛苦了。”
这一次,李旭、王佳以及刑侦队的其他几位领导,全都投入到了案件的外围调查工作中。
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
说来甚至有些戏剧性,这个悬而未决的案件真正迎来转机,並非是在专案组的周密部署下实现的,反倒是源於一次近乎偶然的尝试,
一个谁也没料到的突破口竟在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提议下浮出水面。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既惊喜又错,甚至带著几分不敢置信。
待李旭离开之后,小汪转过身来看向姜东,语气中带著自然而然的信赖。
“姜东,你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和方妍已经下意识地把姜东视作了这个临时小组的核心一一儘管姜东年纪最轻、资歷最浅,但他冷静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直觉,让他在这一刻仿佛成为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人。”
“两人不约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他脸上,等待他下一步的指示。”
方妍也笑著拍了拍姜东的肩,语气轻鬆却认真:“师弟,你儘管安排,我们都听你的。”
姜东缓缓抬起头,目光越过两人,落在身后那块写满线索的白色隔板上。
他沉默了片刻,语气显得格外凝重:“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起案件的作案动机究竟是什么。”
“之前的主流推断是报復性杀人,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现场痕跡,就会发现一些矛盾。”
“室內確实有被翻动的跡象,但並不凌乱,说明凶手目的明確,並非普通盗窃。”
“而另一方面,作案手段却异常残忍,两名成年受害者遇害后,连孩子也没有放过。”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这种程度的暴力,如果不是源於极深的仇恨,那又会是什么?”
话音落下,连他自己也陷入更深的思索,
他脑海中再次浮现三位受害者的基本信息:两位成年人都是本分的生意人,社会关係清晰,邻里评价普遍良好,究竟会与谁结下如此血海深仇?”
一旁的方妍微微摇头,接口说道:“这確实令人费解。”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一带民风还相当淳朴,恶性案件本就极少,要说存在足以引发如此惨剧的仇恨,实在难以想像。”
他稍作停顿,又补充了一个关键细节:“凶手选择的入室方式非常特別一一他是从窗户进入的方妍向前走了两步,手指轻轻敲了敲白板上的现场照片,继续说道:“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
如果放在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防盗窗,绝大多数犯罪分子不会选择从窗户突破。”
“既费时又风险高,但大家看当年的现场记录,窗户护栏的钢管其实相当粗壮。”
“凶手却成功將其弯,製造出进入的缝隙。”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极有可能非常熟悉当地建筑的材质特点,甚至清楚该地区居民的实际使用习惯。”
“否则,换成任何一个外人,第一反应一定是认为窗户根本不可能被突破。”
方妍话音刚落,小注立即点头表示赞同。
“没错!”
“如果我打算闯入,面对那样的护栏,我大概率会认为它是安全的,根本不会尝试去破坏。”
“凶手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做了,还成功了。”
“这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並且掌握我们所不了解的信息。”
一段短暂的沉默之后,姜东缓缓抬起头,目光清晰而篤定。
他语气肯定地说道:“因此,我认为凶手还有一个关键特徵一一他不仅熟悉该地区的建筑风格,更对受害者家的房屋结构了如指掌。”
这句话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
小汪和方妍几乎同时转过身,神情愣然地望向他,异口同声地问道:“你的意思是—“
姜东迎上两人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我们不能排除一一凶手就是本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