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第1052章 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半月的时间眨眼而过,转眼便到了年底。
临近年关,整个京畿都喜气洋洋,
应天城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双方休战后,应天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一切仿佛回到了正轨。
除了朝堂上再也见不到太子的身影,
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岳忠达离开云南已有将近一月,
这一路他紧赶慢赶,片刻不敢耽搁,终于在年前抵达了应天城。
他坐在战马上,望着不远处悬挂着大红灯笼的聚宝门,眼中满是感慨,身上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无踪。
不远处,一辆简朴马车上探出一个年轻孩童的脑袋。
他长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看着来往不绝的人群、商队,
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新奇物件,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
尤其是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骑着一辆模样怪异、只有两个轮子且无任何支撑的小车,在平整的官道上慢悠悠晃着时,眼中艳羡几乎要溢出来。
这时,马车中的妇人也露出半张脸,
好奇地打量着官道上的人生百态,面露感慨。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
应天的繁华与新奇,还是让她大为震惊。
岳忠达见二人将脑袋都探了出来,笑着提醒:
“外面凉,小心染了风寒,快把窗帘拉上。”
妇人连连点头,拉着孩童的脑袋缩了回去。
岳忠达看向城门处,只见一名身穿锦袍的中年人正快步走来,
身后跟着十几名小厮,看其目光与行进方向,显然是冲自己而来。
不等靠近,那中年人便躬身一拜,笑容和煦地问道:
“敢问是云南大理云龙州城守岳将军?”
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上前一步轻轻点头:
“你是?”
中年人松了口气,笑着答道:
“在下是应天新沉商行大掌柜周颂,奉陆大人之命,特来迎接岳将军。”
“陆大人?”
岳忠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旋即了然。
这半个月舟车劳顿,他早已想通,
自己在朝中并无靠山,在福建任职时无人帮扶,在云南更是孤立无援。
唯一可能暗中相助的,
只有那位身为太子少保的陆大人。
今日见有人专程迎接,也算解开了他心中的一桩疑惑。
周颂挥了挥手,吩咐道:
“快,帮岳将军提行李、牵战马,咱们入城。”
岳忠达看着十几名小厮忙前忙后,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不管如何,他这辈子初到应天,能有人迎接,总归是件舒心的事。
周颂笑着介绍:
“岳大人,新沉商行已在城中为您安排了一栋四进府邸,就在中城府东街附近。
乘坐马车去皇城,不过两刻钟路程,
而且距离应天商行与大工坊极近,
周遭遍布酒肆茶楼,十分热闹便利。”
岳忠达眼中闪过惊讶,四进府邸?
毫不夸张地说,当年他在福建做指挥使时,住的也只是三进宅子。
他此前已略有耳闻,京城的三进宅子,价格是云南的十数倍,
且越靠近皇城,价格越是成倍攀升。
眼前这栋四进宅子,既近皇城又邻应天商行,
恐怕没有几千两银子根本拿不下来。
思索片刻,岳忠达准备出言婉拒:
“周掌柜,无功不受禄,本将从云南远道而来,是为了赴京任职,并非来享乐的。”
周颂连连点头,知道他的顾忌,便解释道:
“岳将军所言极是,但您放心,这套宅子是商行内部流通之用。
原本是京畿各地掌柜来应天时的歇脚处,
如今商行有了其他房产,这处便空置下来,对外租赁。
月租也不贵,不过二十两银子,
陆大人已预付了十年租金,
还配齐了管家、门房、侍女与护卫,您放心居住便是。”
说罢,周颂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补充:
“只是陆大人在京中树敌颇多,岳将军莫要四处宣扬。
商行内部文书登记的是您的名字,还望您对外也不要透露。”
听着周颂的详细说明,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长叹一口气,沉声道:
“既然是陆大人的一番好意,岳某便不推辞了,些许魑魅魍魉,岳某也不惧。”
周颂一愣,连忙小声提醒:
“岳将军,今日周某前来迎接,是奉了密令。
想来就算是陆大人,也不愿您太过张扬,还是先在京中安稳下来为好。”
岳忠达心思聪慧,瞬间领会了其中深意,轻轻点头:
“既然如此,岳某知晓了,日后定会小心行事。”
周颂闻言笑了起来,连忙让开身子,做了个请的手势:
“那岳将军,咱们入城吧。
小人带您去宅子看看,等您歇息好了,再去都督府报到不迟。”
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问道:
“不立刻去都督府吗?”
周颂笑着解释:
“岳将军不必如此操劳,
许多外地官员进京任职,都是先在京中安顿,
与朝中同僚、同窗或同乡联络感情,
上下打点、摸清门道后,再赴衙门报到,这样为官方能顺利。
您先上马车,小人带您回府,这样安稳一些。”
岳忠达心中狐疑,点了点头,翻身上了马车,跟着周颂一行人入城。
马车碾过应天城平整的青石板路,发出平稳的轱辘声。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往来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华盛景。
岳忠达坐在上,掀开车帘一角,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他久居福建、云南等边地,
从未见过如此富庶热闹的城池,
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富贵气。
身旁妻子李氏抱着儿子岳明,也忍不住频频探头,眼中满是惊叹,
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生怕露怯。
“岳将军,前面就是应天商行了。”
周颂骑着马走在马车旁,
见岳忠达神色动容,笑着抬手示意。
岳忠达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瞬间被不远处的建筑吸引了目光。
那是一栋五层楼高的宏伟建筑,通体银白,
楼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
正门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黑底金字牌匾,
应天商行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派。
商行门口人山人海,
还能看到应天府的吏员在维持秩序,一派生意兴隆的模样!
“这就是应天商行?果然名不虚传!”
岳忠达忍不住赞叹出声。
他在云南时就听闻应天商行的威风,掌控着京畿大半商贸流通,没想到规模竟如此宏大。
李氏也看得目瞪口呆,轻声对岳忠达道:
“这商行也太气派了,比云南的府衙还要体面。”
岳明更是拍着小手,兴奋地喊道:
“爹,你看那楼好高!比咱们家旁边的塔楼还高!”
周颂闻言笑道:
“应天商行是京城第一大商行,
楼里不仅有各地特产,还有不少海外的玩意儿。
日后岳将军得空,不妨带着家眷去逛逛,保管能开眼界。”
说话间,马车已经驶过应天商行,拐进了一条相对安静的街巷。
这条街上的建筑都颇为精致,
青砖黛瓦,朱门大院,显然是富贵人家聚居之地。
马车行驶了不过半刻钟,便在一栋气派的宅院前停下。
“岳将军,到了。”
周颂翻身下马,上前推开了朱红大门。
岳忠达下车一看,只见宅院门口蹲着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
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岳府牌匾,透着一股沉稳大气。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方青石铺就的庭院,
中间栽种着几株腊梅,枝头缀满花苞,暗香浮动。
穿过庭院便是正厅,两侧厢房整齐排列,回廊曲折连接着后宅,
整个府邸布局规整、干净整洁,显然是精心打理过的。
“这这就是咱们住的地方?”
李氏抱着儿子,脚步都有些发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原本以为,初到京城顶多能住个寻常小院,没想到竟是这样一栋四进的大宅院。
岳忠达也是心中激荡,
他抬手抚摸着廊下的朱红立柱,指尖传来温润触感。
当初他在福建任指挥使时,住的三进宅院已是颇为体面,
如今这栋府邸不仅面积更大,位置更是绝佳,
靠近皇城与应天商行,光是这地段就价值不菲。
他原本还担心初来乍到、朝中无人会过得狼狈,
没想到陆大人竟安排得如此妥贴,
让他一到应天就有这样的居所,脸上顿时觉得十分有面子,
下意识地挺直了胸膛,腰杆也比来时挺拔了许多。
“岳将军,里面请,我带您看看各处的布局。”
周颂笑着引路,
“正厅是会客之所,西侧厢房是书房和办公的地方,
东侧厢房住着管家和护卫,
后宅有三进院子,分别是您和夫人的卧房、少爷的卧房,还有丫鬟的住处,厨房和库房也在后院。”
岳忠达跟着周颂一路参观,
每个房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具陈设虽不算奢华,却也一应俱全,
桌椅板凳、床榻被褥都是崭新的。
来到后宅花园,只见里面种着几株松柏,
还有一方小小的池塘,虽已入冬,却依旧透着几分雅致。
“周掌柜,费心了。”
岳忠达转过身,对着周颂拱手道,心中的感激难以言表。
周颂连忙回礼:
“岳将军客气了,这都是陆大人吩咐的。”
他顿了顿,继续道,
“稍后会有京城名家过来,
给您和夫人、少爷量尺寸,定制几套四季衣物,
您放心,所有费用都已结清。”
“还有衣裳?”
李氏闻言,脸上更是喜不自胜。
她身上穿的还是在云南做的旧衣,
料子普通、样式陈旧,本想着到京城再行安置,没想到连这都安排了,
周颂点头笑道:
“陆大人说,岳将军是朝廷栋梁,
远赴京城任职,不能失了体面。
府里的管家、门房、丫鬟和护卫,都是商行精挑细选的,忠心可靠,
他们的工钱陆大人也预付了十年,
您只管放心使用,不必有任何顾虑。”
他指了指一旁站着的几位下人,
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面容憨厚、眼神沉稳:
“这位是王管家,跟着商行多年,办事周到。
日后府里的大小事务,您都可以吩咐他去办。
若是需要采买什么东西,
或者有其他需求,也只管跟他说,他会妥善处理。”
王管家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老奴见过老爷、夫人、少爷。”
其他下人也纷纷上前见礼,态度恭敬。
岳忠达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
他与陆大人并无深交,
只是见过几次面、受过对方提拔,
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念旧,为他考虑得这般周全,
从府邸到下人,再到衣物,无一不是精心安排。
这份情谊,让他心中复杂无比。
“替我多谢陆大人。”
岳忠达沉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
“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这份恩情。”
周颂笑道:
“岳将军不必客气,陆大人向来敬重忠勇之士。
您一路劳顿,先歇息片刻,裁缝约莫半个时辰后就到。
若是没其他吩咐,小人就先告辞了,商行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理。”
岳忠达点了点头:
“周掌柜慢走,有劳了。”
送走周颂后,岳忠达一家人在王管家的带领下熟悉府中各处。
李氏抱着儿子,看着宽敞明亮的卧房,忍不住对岳忠达道:
“当家的,陆大人可真是厚道。
咱们初来乍到、无亲无故,
他却这般尽心尽力地帮衬,
这份情分,咱们可得记在心里。”
岳忠达坐在太师椅上,
端起王管家送来的热茶抿了一口,缓缓点头:
“是啊,陆大人此举,着实让人感动。
想我岳忠达半生戎马、驻守边地,一到京城就有如此境遇。
若不是陆大人帮衬,咱们啊哪能这般体面。”
“爹,这里的床好软啊!”
岳明跑到卧房的床上蹦蹦跳跳地喊道,脸上满是稚气的笑容。
李氏连忙上前拉住他:
“慢点,别摔着了。”
她转头看向岳忠达,眼中带着几分担忧,
“陆大人帮了咱们这么多,会不会被有心人注意到?
我听说京中局势复杂,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岳忠达放下茶杯,神色沉了沉:
“放心吧,陆大人做事向来稳妥,
他既然敢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咱们日后行事低调些,
凡事谨言慎行,不给陆大人添麻烦就是。”
李氏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开始收拾带来的行李。
约莫半个时辰后,王管家前来禀报,裁缝已经到了。
岳忠达让人将裁缝请进来,
只见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体面,
手中提着一个布包,见到岳忠达便躬身行礼:
“小人见过岳将军。”
“免礼。”
岳忠达摆了摆手,
“劳烦先生为我妻儿和我量尺寸,做几套合身的衣物。”
“不敢当,这是小人的本分。”
裁缝笑着应道,打开布包,里面放着软尺和纸笔,
“将军放心,小人定会为您和夫人、少爷做出最合身的衣物,
料子都是上好的金丝锦和绸缎,保证体面。”
裁缝手脚麻利地为岳忠达、李氏和岳明量了尺寸,
又询问了他们喜欢的样式和颜色,
一一记下后才躬身告辞:
“小人三日后来送成衣,到时候若是不合身,小人再修改。”
送走裁缝后,岳忠达正陪着妻儿在庭院中散步熟悉环境,
王管家又匆匆走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拜帖,神色有些慎重:
“老爷,左军都督府的舳舻侯爷前来拜访,这是拜帖。”
“舳舻侯?”
岳忠达闻言,瞳孔猛地一缩,脸上满是震惊。
他久居边地,却也知晓这位舳舻侯的大名,
朱寿是开国功臣,早年以万户官身渡江南下,
攻下江东众郡,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担任左军都督,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实在想不明白,
自己与这位侯爷素不相识,对方为何会突然前来拜访。
“快,快有请!”
岳忠达连忙说道,心中又惊又疑,
一边整理身上的衣物,一边快步走向正厅。
片刻后,一道身着勋贵常服的身影在王管家的引领下走进正厅。
来人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
腰间佩着玉带,周身透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下官云龙州城守岳忠达,见过侯爷!”
岳忠达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朱寿抬手虚扶,脸上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
“快快请起,本侯今日前来,是受人之托,特意来看看你。”
(本章完)
半月的时间眨眼而过,转眼便到了年底。
临近年关,整个京畿都喜气洋洋,
应天城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双方休战后,应天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一切仿佛回到了正轨。
除了朝堂上再也见不到太子的身影,
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岳忠达离开云南已有将近一月,
这一路他紧赶慢赶,片刻不敢耽搁,终于在年前抵达了应天城。
他坐在战马上,望着不远处悬挂着大红灯笼的聚宝门,眼中满是感慨,身上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无踪。
不远处,一辆简朴马车上探出一个年轻孩童的脑袋。
他长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看着来往不绝的人群、商队,
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新奇物件,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
尤其是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骑着一辆模样怪异、只有两个轮子且无任何支撑的小车,在平整的官道上慢悠悠晃着时,眼中艳羡几乎要溢出来。
这时,马车中的妇人也露出半张脸,
好奇地打量着官道上的人生百态,面露感慨。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
应天的繁华与新奇,还是让她大为震惊。
岳忠达见二人将脑袋都探了出来,笑着提醒:
“外面凉,小心染了风寒,快把窗帘拉上。”
妇人连连点头,拉着孩童的脑袋缩了回去。
岳忠达看向城门处,只见一名身穿锦袍的中年人正快步走来,
身后跟着十几名小厮,看其目光与行进方向,显然是冲自己而来。
不等靠近,那中年人便躬身一拜,笑容和煦地问道:
“敢问是云南大理云龙州城守岳将军?”
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上前一步轻轻点头:
“你是?”
中年人松了口气,笑着答道:
“在下是应天新沉商行大掌柜周颂,奉陆大人之命,特来迎接岳将军。”
“陆大人?”
岳忠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旋即了然。
这半个月舟车劳顿,他早已想通,
自己在朝中并无靠山,在福建任职时无人帮扶,在云南更是孤立无援。
唯一可能暗中相助的,
只有那位身为太子少保的陆大人。
今日见有人专程迎接,也算解开了他心中的一桩疑惑。
周颂挥了挥手,吩咐道:
“快,帮岳将军提行李、牵战马,咱们入城。”
岳忠达看着十几名小厮忙前忙后,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不管如何,他这辈子初到应天,能有人迎接,总归是件舒心的事。
周颂笑着介绍:
“岳大人,新沉商行已在城中为您安排了一栋四进府邸,就在中城府东街附近。
乘坐马车去皇城,不过两刻钟路程,
而且距离应天商行与大工坊极近,
周遭遍布酒肆茶楼,十分热闹便利。”
岳忠达眼中闪过惊讶,四进府邸?
毫不夸张地说,当年他在福建做指挥使时,住的也只是三进宅子。
他此前已略有耳闻,京城的三进宅子,价格是云南的十数倍,
且越靠近皇城,价格越是成倍攀升。
眼前这栋四进宅子,既近皇城又邻应天商行,
恐怕没有几千两银子根本拿不下来。
思索片刻,岳忠达准备出言婉拒:
“周掌柜,无功不受禄,本将从云南远道而来,是为了赴京任职,并非来享乐的。”
周颂连连点头,知道他的顾忌,便解释道:
“岳将军所言极是,但您放心,这套宅子是商行内部流通之用。
原本是京畿各地掌柜来应天时的歇脚处,
如今商行有了其他房产,这处便空置下来,对外租赁。
月租也不贵,不过二十两银子,
陆大人已预付了十年租金,
还配齐了管家、门房、侍女与护卫,您放心居住便是。”
说罢,周颂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补充:
“只是陆大人在京中树敌颇多,岳将军莫要四处宣扬。
商行内部文书登记的是您的名字,还望您对外也不要透露。”
听着周颂的详细说明,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长叹一口气,沉声道:
“既然是陆大人的一番好意,岳某便不推辞了,些许魑魅魍魉,岳某也不惧。”
周颂一愣,连忙小声提醒:
“岳将军,今日周某前来迎接,是奉了密令。
想来就算是陆大人,也不愿您太过张扬,还是先在京中安稳下来为好。”
岳忠达心思聪慧,瞬间领会了其中深意,轻轻点头:
“既然如此,岳某知晓了,日后定会小心行事。”
周颂闻言笑了起来,连忙让开身子,做了个请的手势:
“那岳将军,咱们入城吧。
小人带您去宅子看看,等您歇息好了,再去都督府报到不迟。”
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问道:
“不立刻去都督府吗?”
周颂笑着解释:
“岳将军不必如此操劳,
许多外地官员进京任职,都是先在京中安顿,
与朝中同僚、同窗或同乡联络感情,
上下打点、摸清门道后,再赴衙门报到,这样为官方能顺利。
您先上马车,小人带您回府,这样安稳一些。”
岳忠达心中狐疑,点了点头,翻身上了马车,跟着周颂一行人入城。
马车碾过应天城平整的青石板路,发出平稳的轱辘声。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往来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华盛景。
岳忠达坐在上,掀开车帘一角,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他久居福建、云南等边地,
从未见过如此富庶热闹的城池,
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富贵气。
身旁妻子李氏抱着儿子岳明,也忍不住频频探头,眼中满是惊叹,
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生怕露怯。
“岳将军,前面就是应天商行了。”
周颂骑着马走在马车旁,
见岳忠达神色动容,笑着抬手示意。
岳忠达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瞬间被不远处的建筑吸引了目光。
那是一栋五层楼高的宏伟建筑,通体银白,
楼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
正门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黑底金字牌匾,
应天商行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派。
商行门口人山人海,
还能看到应天府的吏员在维持秩序,一派生意兴隆的模样!
“这就是应天商行?果然名不虚传!”
岳忠达忍不住赞叹出声。
他在云南时就听闻应天商行的威风,掌控着京畿大半商贸流通,没想到规模竟如此宏大。
李氏也看得目瞪口呆,轻声对岳忠达道:
“这商行也太气派了,比云南的府衙还要体面。”
岳明更是拍着小手,兴奋地喊道:
“爹,你看那楼好高!比咱们家旁边的塔楼还高!”
周颂闻言笑道:
“应天商行是京城第一大商行,
楼里不仅有各地特产,还有不少海外的玩意儿。
日后岳将军得空,不妨带着家眷去逛逛,保管能开眼界。”
说话间,马车已经驶过应天商行,拐进了一条相对安静的街巷。
这条街上的建筑都颇为精致,
青砖黛瓦,朱门大院,显然是富贵人家聚居之地。
马车行驶了不过半刻钟,便在一栋气派的宅院前停下。
“岳将军,到了。”
周颂翻身下马,上前推开了朱红大门。
岳忠达下车一看,只见宅院门口蹲着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
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岳府牌匾,透着一股沉稳大气。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方青石铺就的庭院,
中间栽种着几株腊梅,枝头缀满花苞,暗香浮动。
穿过庭院便是正厅,两侧厢房整齐排列,回廊曲折连接着后宅,
整个府邸布局规整、干净整洁,显然是精心打理过的。
“这这就是咱们住的地方?”
李氏抱着儿子,脚步都有些发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原本以为,初到京城顶多能住个寻常小院,没想到竟是这样一栋四进的大宅院。
岳忠达也是心中激荡,
他抬手抚摸着廊下的朱红立柱,指尖传来温润触感。
当初他在福建任指挥使时,住的三进宅院已是颇为体面,
如今这栋府邸不仅面积更大,位置更是绝佳,
靠近皇城与应天商行,光是这地段就价值不菲。
他原本还担心初来乍到、朝中无人会过得狼狈,
没想到陆大人竟安排得如此妥贴,
让他一到应天就有这样的居所,脸上顿时觉得十分有面子,
下意识地挺直了胸膛,腰杆也比来时挺拔了许多。
“岳将军,里面请,我带您看看各处的布局。”
周颂笑着引路,
“正厅是会客之所,西侧厢房是书房和办公的地方,
东侧厢房住着管家和护卫,
后宅有三进院子,分别是您和夫人的卧房、少爷的卧房,还有丫鬟的住处,厨房和库房也在后院。”
岳忠达跟着周颂一路参观,
每个房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具陈设虽不算奢华,却也一应俱全,
桌椅板凳、床榻被褥都是崭新的。
来到后宅花园,只见里面种着几株松柏,
还有一方小小的池塘,虽已入冬,却依旧透着几分雅致。
“周掌柜,费心了。”
岳忠达转过身,对着周颂拱手道,心中的感激难以言表。
周颂连忙回礼:
“岳将军客气了,这都是陆大人吩咐的。”
他顿了顿,继续道,
“稍后会有京城名家过来,
给您和夫人、少爷量尺寸,定制几套四季衣物,
您放心,所有费用都已结清。”
“还有衣裳?”
李氏闻言,脸上更是喜不自胜。
她身上穿的还是在云南做的旧衣,
料子普通、样式陈旧,本想着到京城再行安置,没想到连这都安排了,
周颂点头笑道:
“陆大人说,岳将军是朝廷栋梁,
远赴京城任职,不能失了体面。
府里的管家、门房、丫鬟和护卫,都是商行精挑细选的,忠心可靠,
他们的工钱陆大人也预付了十年,
您只管放心使用,不必有任何顾虑。”
他指了指一旁站着的几位下人,
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面容憨厚、眼神沉稳:
“这位是王管家,跟着商行多年,办事周到。
日后府里的大小事务,您都可以吩咐他去办。
若是需要采买什么东西,
或者有其他需求,也只管跟他说,他会妥善处理。”
王管家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老奴见过老爷、夫人、少爷。”
其他下人也纷纷上前见礼,态度恭敬。
岳忠达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
他与陆大人并无深交,
只是见过几次面、受过对方提拔,
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念旧,为他考虑得这般周全,
从府邸到下人,再到衣物,无一不是精心安排。
这份情谊,让他心中复杂无比。
“替我多谢陆大人。”
岳忠达沉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
“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这份恩情。”
周颂笑道:
“岳将军不必客气,陆大人向来敬重忠勇之士。
您一路劳顿,先歇息片刻,裁缝约莫半个时辰后就到。
若是没其他吩咐,小人就先告辞了,商行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理。”
岳忠达点了点头:
“周掌柜慢走,有劳了。”
送走周颂后,岳忠达一家人在王管家的带领下熟悉府中各处。
李氏抱着儿子,看着宽敞明亮的卧房,忍不住对岳忠达道:
“当家的,陆大人可真是厚道。
咱们初来乍到、无亲无故,
他却这般尽心尽力地帮衬,
这份情分,咱们可得记在心里。”
岳忠达坐在太师椅上,
端起王管家送来的热茶抿了一口,缓缓点头:
“是啊,陆大人此举,着实让人感动。
想我岳忠达半生戎马、驻守边地,一到京城就有如此境遇。
若不是陆大人帮衬,咱们啊哪能这般体面。”
“爹,这里的床好软啊!”
岳明跑到卧房的床上蹦蹦跳跳地喊道,脸上满是稚气的笑容。
李氏连忙上前拉住他:
“慢点,别摔着了。”
她转头看向岳忠达,眼中带着几分担忧,
“陆大人帮了咱们这么多,会不会被有心人注意到?
我听说京中局势复杂,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岳忠达放下茶杯,神色沉了沉:
“放心吧,陆大人做事向来稳妥,
他既然敢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咱们日后行事低调些,
凡事谨言慎行,不给陆大人添麻烦就是。”
李氏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开始收拾带来的行李。
约莫半个时辰后,王管家前来禀报,裁缝已经到了。
岳忠达让人将裁缝请进来,
只见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体面,
手中提着一个布包,见到岳忠达便躬身行礼:
“小人见过岳将军。”
“免礼。”
岳忠达摆了摆手,
“劳烦先生为我妻儿和我量尺寸,做几套合身的衣物。”
“不敢当,这是小人的本分。”
裁缝笑着应道,打开布包,里面放着软尺和纸笔,
“将军放心,小人定会为您和夫人、少爷做出最合身的衣物,
料子都是上好的金丝锦和绸缎,保证体面。”
裁缝手脚麻利地为岳忠达、李氏和岳明量了尺寸,
又询问了他们喜欢的样式和颜色,
一一记下后才躬身告辞:
“小人三日后来送成衣,到时候若是不合身,小人再修改。”
送走裁缝后,岳忠达正陪着妻儿在庭院中散步熟悉环境,
王管家又匆匆走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拜帖,神色有些慎重:
“老爷,左军都督府的舳舻侯爷前来拜访,这是拜帖。”
“舳舻侯?”
岳忠达闻言,瞳孔猛地一缩,脸上满是震惊。
他久居边地,却也知晓这位舳舻侯的大名,
朱寿是开国功臣,早年以万户官身渡江南下,
攻下江东众郡,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担任左军都督,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实在想不明白,
自己与这位侯爷素不相识,对方为何会突然前来拜访。
“快,快有请!”
岳忠达连忙说道,心中又惊又疑,
一边整理身上的衣物,一边快步走向正厅。
片刻后,一道身着勋贵常服的身影在王管家的引领下走进正厅。
来人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
腰间佩着玉带,周身透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下官云龙州城守岳忠达,见过侯爷!”
岳忠达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朱寿抬手虚扶,脸上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
“快快请起,本侯今日前来,是受人之托,特意来看看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