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新式军械,喜自何来
第1048章 新式军械,喜自何来
时间流逝,眨眼间已过两日,
北平的风雪仅暂停片刻,便再度呼啸。
此时正值正午,天色本该明亮,天空却灰蒙蒙的。
阴沉的灰云压满苍穹,
鹅毛大雪簌簌落下,将天地裹成一片素白。
北平城城北的演武场内,将近三千名军卒整齐站立。
他们身穿黑甲,头戴红盔,手中紧握长刀与长枪!
白色的雪花落在身上,转瞬即化,
似是无法遮盖他们心中滚烫。
军卒们呼出的白雾在空中汇聚,凝成新的雾气,让场面多了几分朦胧。
整齐的军卒前列,是一座硕大高台。
身穿鎏金甲胄的燕王朱棣立于上首,
一手叉腰,一手攥着腰间刀柄。
黝黑的面庞上尽显峥嵘,
眉宇间凝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凝重。
他身旁,身姿挺拔的陆云逸身着黑甲,静静站立。
他望着前方诸多军卒,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如何?北平的军卒不比大宁的差吧。”朱棣轻声开口,语气中带着问询与试探。
陆云逸点了点头:
“甲胄精良,军心可用,的确是精锐中的精锐,但”
朱棣转头看向他,追问:“但什么?”
“殿下,这次的敌人非同以往。
既不是北元残余,也不是那些手持棍棒的北元流寇,而是”
陆云逸压低声音,轻声道:
“而是同样有着锋锐长刀、坚硬甲胄,甚至军械更胜一筹的同袍。”
朱棣脸色猛地一变,粗糙的大手狠狠攥紧刀柄,神情添了几分森然。
是啊,若真到了忍无可忍的一步,
对手绝非乌合之众,而是同样的精锐.
“殿下,要重视火器。
火铳、火炮,这些都是能以少胜多的利器。
若是操持得当,以一敌十并非空想,唯有如此,您才有胜算。”
陆云逸的声音越来越低,
风声愈发沉凝,落在朱棣耳中,却如洪钟大吕。
“真会走到那一步吗?”
尽管这几日已想过无数遍,朱棣还是忍不住道出心中疑惑。
陆云逸没有立刻作答,
目光扫过在场炯炯有神的军卒,依次与他们对视。
那些被目光触及的军卒,
无不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欲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直到再也看不清远方军卒的眼神,陆云逸才轻声开口:
“殿下,做最坏的打算总没有错。”
“呼”
朱棣长舒一口气,白雾飘向天际,却带不走心中的沉重。
“大宁工坊中有什么新研制的火器吗?”
朱棣只是试探着一问。
他身为塞王,知晓京中工坊的钻研,
投入数万两银子才造出燧发枪,尚且无法量产。
对于大宁的工坊,他本未抱太大希望。
但陆云逸的回答,却让他出乎意料。
“大宁工坊确有一些新火器,
等臣回去后,会派人秘密送来,殿下召集心腹军卒尝试即可。
毕竟许多地方仍需改进,如今还无法直接用于战场。”
“哦?还真有新东西?是什么?”
陆云逸略一思索,沉声道:
“手雷,类似烂骨火油神炮,
但威力更大、重量更轻,内里同样可装填毒药、铁砂、火药。”
说着,陆云逸抬手撩起甲胄,取下腰间悬挂的一块玉佩,攥在手中:
“大小约莫与这玉佩相当。”
“这么小?”
朱棣有些诧异,
如今大明军中,无论是烂骨火油神炮、烧天猛火无拦炮,还是西瓜炮,皆有头颅大小,最小的也有半个人头般大。
这手雷竟能一手握住,让他不禁怀疑其威力。
陆云逸淡淡解释:
“殿下放心,手雷的威力已试过,
虽比烧天猛火无拦炮略小,但胜在方便携带。
可挂在腰间、揣入怀中,威力稍逊的缺点完全可以忽略。
再者,其填充的是最新研制的火药,十分稳定。
只要不乱磕乱碰,轻易不会爆炸,
而且价格极为便宜,一枚加铁屑的手雷,约莫一钱银子,
若加些毒药,也不过贵几十文。”
朱棣眼睛猛地瞪大:
“这么便宜?这.研制投入了多少银子?”
陆云逸摇了摇头:
“回殿下,臣并不知晓,
大宁几处兵器工坊,但凡缺钱,都司都会第一时间调拨,年底再算总账。
臣对军械研发只有一个态度,
在不影响民生的前提下,不惜代价投入,也就没有算过细账。
而且,工坊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火药,目前已找到突破方向。
威力比当今朝廷所有火药都要强劲。
约莫一块砖头大小的火药,便能炸毁一间屋子。”
陆云逸指了指脚下高台:
“这座高台,一块砖头那么大的火药,就能炸得差不多。”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错愕,过了许久才消化这些话,问道:
“你莫不是在诓骗本王?”
陆云逸叹了口气,声音带着几分沉重:
“殿下,大宁工坊本在钻研新肥料,
这种火药是机缘巧合下研制出来的,威力已得到验证。
一个铁锅大小的火药,便炸塌了三栋房舍,炸死了六个人,
幸好兵器工坊设在深山老林,没有波及无辜。”
“炸了?”
朱棣猛地瞪大双眼。
陆云逸点了点头:
“因制作器具不够精良,火药纯度不足,
所以稳定性欠佳,稍有不慎便会爆炸,但真到了危急关头,也能将就使用。”
朱棣恍然点头,问出心中久存的疑惑:
“你早有准备?”
“殿下,臣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北平行都司每年赚钱无数,若是不花出去,这钱就白赚了,
而且投入的钱财虽多,但真正如愿造出的东西寥寥无几。
倒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都司积攒了不少,
许多都有大用,也算是物有所值。”
说到这里,陆云逸也露出几分无奈。
如今不论是京中还是大宁的兵器工坊,
工匠们都已放飞自我,钻研的都是些他看不懂的东西。
至于大宁新研制的火药,
陆云逸倒有些熟悉,再稳定些、威力再强些,便是tnt,不过制造流程与处置方法与tnt相差甚远,也没有tnt那般便宜。
这让他有些佩服,聪明人在哪里都不会差,有了支持后,总能创造出远超时代的产物。
朱棣思索良久,轻轻点头:
“本王知道了,既然局势可能恶化,本王也会暗中准备。
兵器工坊是否需要本王拨付些银两?
并非本王埋怨,北平的兵器工坊只会按部就班造甲胄、锻长刀长枪,
仅凭这些,根本应对不了日后乱局。”
陆云逸摇了摇头:
“殿下,臣在关外,人迹罕至,
大宁城多几个可疑之人,臣都能即刻擒获。
但北平.太过复杂,耳目众多、商贸繁盛,眼线遍布各处。
您要做的是隐忍,是按兵不动。
至于其他的.臣会在关外处理妥当。”
朱棣听后,呼吸急促了几分。
陆云逸虽未明说,但他能感受到那份心意,
心中甚至生出一个可怕的念头,
若真要选皇子,陆云逸会旗帜鲜明地支持他!
呼.
朱棣长舒一口气,沉声道:
“本王知道了,若是有任何事,尽可来信,本王当仁不让。”
陆云逸点了点头,望向校场上站立的三千军卒,声音略带空洞:
“那末将就带人回大宁了。
过些日子,会有熟练工匠入关,协助北平、河南修建水泥工坊。
还请殿下多多照看,莫让他们受了欺负。”
“放心吧,你安心去吧”
陆云逸后退一步,朝着朱棣抱拳一拜:
“末将告退。”
云南大理,云龙州!
此地位于西南边陲,气候宜人,即便已入十二月,白日也不算太冷。
只需穿一件略厚的单衣,到了夜间,才需多添衣物。
此刻,云龙州西城门之外,
无数碉楼拔地而起,在不远处的高山上绵延不绝。
从西城门走出,能看到碉楼上黑漆漆的洞口里,架着圆滚滚的炮筒。
甚至还能望见顶端飘扬的一面面旗帜!
每一个离开云龙州的商贾、百姓、军卒,都会忍不住抬眼望去。
这些碉楼太过震撼,
即便不懂军事,也能明白,
有它们在,即便麓川死灰复燃、十万大军压境,不付出数万伤亡,根本近不了云龙州的身。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云龙州守将岳忠达。
二二年调任此地,即便麓川已被打垮,
他依旧态度强硬,在云龙州城外修建了至少一百座碉楼。
虽有人指责他劳民伤财,
但即便是最为反对的官员,见到这一幕,心中也会涌起一阵安全感。
此时,岳忠达正在不远处的一座碉楼上,
仔细抠着砖石缝隙间的黏土,一个劲地唉声叹气。
他四十余岁,模样苍老,修长的胡须带着几分惨白,
浑浊的眼睛盯着手中黏土,不停摇头:
“水泥若是早到一些就好了
若是能用水泥、混凝土修建这些碉楼,
一百年都无需打理,更不用费心维护敌人来了再修整也来得及,能省下不少银子。”
岳忠达自言自语,身旁的亲卫忍不住开口安慰:
“将军,如今的碉楼也十分坚固,能用几十年了,都司还送来文书嘉奖您呢。”
岳忠达摇了摇头:
“本将只是觉得可惜,听说在京中,水泥要比黏土便宜至少六成。
这么一算,又能省下不少银子。
若是有机会去应天,本将一定要去看看,
水泥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做的,为何咱们做出来就这么贵!”
此话一出,周遭的亲卫与云龙州官员,
脸色都有些古怪,眼中满是向往
应天啊.
那是大明的都城,人口百万,每日钱货流通无数,
城外秦淮河的女子更是风华无双
可他们身为边陲官员军卒,
或许一辈子都无法离开大理,更别提去往京城那等富贵之地。
就在这时,碉楼外传来一阵大喊:
“将军,大理府来人了!
都司陈佥事让您即刻前往大理城,说是有要事相商!”
岳忠达脸色一僵,眼中闪过一丝难堪。
不用想他也知道是什么事,定然是为了碉楼劳民伤财之事!
说来也怪,碉楼刚开始修建时,人人称赞。
可自从初见成效、修建得越来越多后,
各种口诛笔伐纷至沓来,让他措手不及。
其中缘由他心知肚明,
不过是有人见大事将成,想要来摘桃子,欺负他是外地来的软柿子。
只是他没想到,
今日连都司佥事都亲自找上门了。
这位陈佥事,他素来有耳闻,承袭父职,心思深沉,
本身却没什么真本事
但即便如此,这等人也不是他能抗衡的。
想到这里,岳忠达叹了口气,有些怀念大军在的日子。
那时陆将军尚在,没人敢对他有半分不敬。
可如今,天高皇帝远,
陆将军远在大宁,相隔万里,根本顾不上他。
“唉走吧。”
岳忠达挥了挥手,带着亲卫走下碉楼,而后骑上战马扬长而去。
他回府中稍作准备,又安排好各项事务,
便离开云龙州,朝着大理城疾驰而去!
两日后,岳忠达带着二十余名护卫急匆匆冲进大理城。
来不及休整,便被前来迎接的官员接到了大理府衙门。
当岳忠达踏入衙门正厅时,
一眼便看到了坐在上首的那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
此人虽身穿武将衙服,衣摆下摆还缀着片甲,肤色却雪白异常,与周遭站立的亲卫截然不同。
不像是军伍之人,反倒像是进京赶考的书生。
岳忠达见过他,知晓他是都指挥佥事陈书翰。
即便再度见面,他依旧觉得荒谬,
哪有这般模样的军伍之人?
深吸一口气,岳忠达上前一步,躬身一拜,声音沉闷:
“末将云龙州城守岳忠达,见过陈大人。”
陈书翰上下打量着他,见他肤色黝黑、体格健硕,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指了指下首座椅:
“岳将军,快坐。”
岳忠达也不客套,径直坐下。
一旁侍奉的吏员端上茶水,陈书翰轻轻挥了挥手:
“你们先下去吧,本官与岳将军有军务要谈。”
此话一出,大理府的官员们微微一愣,
随即纷纷起身,缓缓退了出去。
就连亲卫与侍者,也尽数退到了屋外。
屋中只剩下二人,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心中更多的却是不忿。
这般郑重其事
想来是要摊牌了。
只是不知,这次让出位置后,他会被调往何处。
果然,陈书翰抿了口茶水,轻声开口:
“岳将军在云龙州修筑城防,做得很好,都司对您十分满意。
今日叫你前来,是想问问,岳将军有什么别的想法?
朝廷对于有功之人,向来不会吝啬。”
“来了.”
岳忠达心中一凉。
如此开门见山,看来这次是躲不过去了。
他叹了口气,并未奢求太多,只希望能回去再做个指挥使便好.
“陈大人,末将是军伍之人,全凭都司安排。”
陈书翰听后一愣,旋即大笑起来,拍了拍椅子扶手:
“好!岳将军真是识趣之人,不愧是国朝栋梁!
既然如此
那岳将军就早些收拾收拾,准备走马上任!”
岳忠达见他这般神情,
听他语气如此高兴,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这次要去的地方,想来绝非什么好去处。
他不禁有些后悔,方才应当多争取一番才是。
这时,陈书翰带着几分感慨说道:
“应天啊,本官都未曾去过,这次你去了应天,可别忘了云南的同僚,多送些应天的新奇玩意回来。
听说近些年,应天可谓是一日三变啊。”
“嗯?”
岳忠达原本低沉的心神,听了这话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愕然。
应天?
陈书翰见他这般模样,也愣住了,疑惑道:
“传令兵没告诉你你要调任应天?”
啊?
岳忠达原本佝偻的身子猛地挺直,眼中的震惊与不可思议愈发浓郁,连忙摇头:
“末将.末将不知啊。”
“哎,这些人办事真是不痛快,临到走了还弄这些小把戏。”
陈书翰骂了一句,笑着解释道:
“是这样的,朝廷前几个月发来了文书,
说是工坊造出了一些新奇物件,
让咱们都司将山林作战的战法总结一番送往京中,以便按战法钻研军械。
如今文书已然备好,马上就要启程送往应天,
但宁大人觉得,只凭文书有些事说不清楚,打算让一名将领随行。
思来想去便选中了你。
这次本官是奉宁大人之命,特来告知。
岳将军,抓紧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吧,
去了京城任职,可不能给咱们云南丢脸,要好好干!”
岳忠达愣在当场,眼中的震惊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浓郁了不知多少,
我.我凭什么啊?
(本章完)
时间流逝,眨眼间已过两日,
北平的风雪仅暂停片刻,便再度呼啸。
此时正值正午,天色本该明亮,天空却灰蒙蒙的。
阴沉的灰云压满苍穹,
鹅毛大雪簌簌落下,将天地裹成一片素白。
北平城城北的演武场内,将近三千名军卒整齐站立。
他们身穿黑甲,头戴红盔,手中紧握长刀与长枪!
白色的雪花落在身上,转瞬即化,
似是无法遮盖他们心中滚烫。
军卒们呼出的白雾在空中汇聚,凝成新的雾气,让场面多了几分朦胧。
整齐的军卒前列,是一座硕大高台。
身穿鎏金甲胄的燕王朱棣立于上首,
一手叉腰,一手攥着腰间刀柄。
黝黑的面庞上尽显峥嵘,
眉宇间凝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凝重。
他身旁,身姿挺拔的陆云逸身着黑甲,静静站立。
他望着前方诸多军卒,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如何?北平的军卒不比大宁的差吧。”朱棣轻声开口,语气中带着问询与试探。
陆云逸点了点头:
“甲胄精良,军心可用,的确是精锐中的精锐,但”
朱棣转头看向他,追问:“但什么?”
“殿下,这次的敌人非同以往。
既不是北元残余,也不是那些手持棍棒的北元流寇,而是”
陆云逸压低声音,轻声道:
“而是同样有着锋锐长刀、坚硬甲胄,甚至军械更胜一筹的同袍。”
朱棣脸色猛地一变,粗糙的大手狠狠攥紧刀柄,神情添了几分森然。
是啊,若真到了忍无可忍的一步,
对手绝非乌合之众,而是同样的精锐.
“殿下,要重视火器。
火铳、火炮,这些都是能以少胜多的利器。
若是操持得当,以一敌十并非空想,唯有如此,您才有胜算。”
陆云逸的声音越来越低,
风声愈发沉凝,落在朱棣耳中,却如洪钟大吕。
“真会走到那一步吗?”
尽管这几日已想过无数遍,朱棣还是忍不住道出心中疑惑。
陆云逸没有立刻作答,
目光扫过在场炯炯有神的军卒,依次与他们对视。
那些被目光触及的军卒,
无不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欲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直到再也看不清远方军卒的眼神,陆云逸才轻声开口:
“殿下,做最坏的打算总没有错。”
“呼”
朱棣长舒一口气,白雾飘向天际,却带不走心中的沉重。
“大宁工坊中有什么新研制的火器吗?”
朱棣只是试探着一问。
他身为塞王,知晓京中工坊的钻研,
投入数万两银子才造出燧发枪,尚且无法量产。
对于大宁的工坊,他本未抱太大希望。
但陆云逸的回答,却让他出乎意料。
“大宁工坊确有一些新火器,
等臣回去后,会派人秘密送来,殿下召集心腹军卒尝试即可。
毕竟许多地方仍需改进,如今还无法直接用于战场。”
“哦?还真有新东西?是什么?”
陆云逸略一思索,沉声道:
“手雷,类似烂骨火油神炮,
但威力更大、重量更轻,内里同样可装填毒药、铁砂、火药。”
说着,陆云逸抬手撩起甲胄,取下腰间悬挂的一块玉佩,攥在手中:
“大小约莫与这玉佩相当。”
“这么小?”
朱棣有些诧异,
如今大明军中,无论是烂骨火油神炮、烧天猛火无拦炮,还是西瓜炮,皆有头颅大小,最小的也有半个人头般大。
这手雷竟能一手握住,让他不禁怀疑其威力。
陆云逸淡淡解释:
“殿下放心,手雷的威力已试过,
虽比烧天猛火无拦炮略小,但胜在方便携带。
可挂在腰间、揣入怀中,威力稍逊的缺点完全可以忽略。
再者,其填充的是最新研制的火药,十分稳定。
只要不乱磕乱碰,轻易不会爆炸,
而且价格极为便宜,一枚加铁屑的手雷,约莫一钱银子,
若加些毒药,也不过贵几十文。”
朱棣眼睛猛地瞪大:
“这么便宜?这.研制投入了多少银子?”
陆云逸摇了摇头:
“回殿下,臣并不知晓,
大宁几处兵器工坊,但凡缺钱,都司都会第一时间调拨,年底再算总账。
臣对军械研发只有一个态度,
在不影响民生的前提下,不惜代价投入,也就没有算过细账。
而且,工坊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火药,目前已找到突破方向。
威力比当今朝廷所有火药都要强劲。
约莫一块砖头大小的火药,便能炸毁一间屋子。”
陆云逸指了指脚下高台:
“这座高台,一块砖头那么大的火药,就能炸得差不多。”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错愕,过了许久才消化这些话,问道:
“你莫不是在诓骗本王?”
陆云逸叹了口气,声音带着几分沉重:
“殿下,大宁工坊本在钻研新肥料,
这种火药是机缘巧合下研制出来的,威力已得到验证。
一个铁锅大小的火药,便炸塌了三栋房舍,炸死了六个人,
幸好兵器工坊设在深山老林,没有波及无辜。”
“炸了?”
朱棣猛地瞪大双眼。
陆云逸点了点头:
“因制作器具不够精良,火药纯度不足,
所以稳定性欠佳,稍有不慎便会爆炸,但真到了危急关头,也能将就使用。”
朱棣恍然点头,问出心中久存的疑惑:
“你早有准备?”
“殿下,臣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北平行都司每年赚钱无数,若是不花出去,这钱就白赚了,
而且投入的钱财虽多,但真正如愿造出的东西寥寥无几。
倒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都司积攒了不少,
许多都有大用,也算是物有所值。”
说到这里,陆云逸也露出几分无奈。
如今不论是京中还是大宁的兵器工坊,
工匠们都已放飞自我,钻研的都是些他看不懂的东西。
至于大宁新研制的火药,
陆云逸倒有些熟悉,再稳定些、威力再强些,便是tnt,不过制造流程与处置方法与tnt相差甚远,也没有tnt那般便宜。
这让他有些佩服,聪明人在哪里都不会差,有了支持后,总能创造出远超时代的产物。
朱棣思索良久,轻轻点头:
“本王知道了,既然局势可能恶化,本王也会暗中准备。
兵器工坊是否需要本王拨付些银两?
并非本王埋怨,北平的兵器工坊只会按部就班造甲胄、锻长刀长枪,
仅凭这些,根本应对不了日后乱局。”
陆云逸摇了摇头:
“殿下,臣在关外,人迹罕至,
大宁城多几个可疑之人,臣都能即刻擒获。
但北平.太过复杂,耳目众多、商贸繁盛,眼线遍布各处。
您要做的是隐忍,是按兵不动。
至于其他的.臣会在关外处理妥当。”
朱棣听后,呼吸急促了几分。
陆云逸虽未明说,但他能感受到那份心意,
心中甚至生出一个可怕的念头,
若真要选皇子,陆云逸会旗帜鲜明地支持他!
呼.
朱棣长舒一口气,沉声道:
“本王知道了,若是有任何事,尽可来信,本王当仁不让。”
陆云逸点了点头,望向校场上站立的三千军卒,声音略带空洞:
“那末将就带人回大宁了。
过些日子,会有熟练工匠入关,协助北平、河南修建水泥工坊。
还请殿下多多照看,莫让他们受了欺负。”
“放心吧,你安心去吧”
陆云逸后退一步,朝着朱棣抱拳一拜:
“末将告退。”
云南大理,云龙州!
此地位于西南边陲,气候宜人,即便已入十二月,白日也不算太冷。
只需穿一件略厚的单衣,到了夜间,才需多添衣物。
此刻,云龙州西城门之外,
无数碉楼拔地而起,在不远处的高山上绵延不绝。
从西城门走出,能看到碉楼上黑漆漆的洞口里,架着圆滚滚的炮筒。
甚至还能望见顶端飘扬的一面面旗帜!
每一个离开云龙州的商贾、百姓、军卒,都会忍不住抬眼望去。
这些碉楼太过震撼,
即便不懂军事,也能明白,
有它们在,即便麓川死灰复燃、十万大军压境,不付出数万伤亡,根本近不了云龙州的身。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云龙州守将岳忠达。
二二年调任此地,即便麓川已被打垮,
他依旧态度强硬,在云龙州城外修建了至少一百座碉楼。
虽有人指责他劳民伤财,
但即便是最为反对的官员,见到这一幕,心中也会涌起一阵安全感。
此时,岳忠达正在不远处的一座碉楼上,
仔细抠着砖石缝隙间的黏土,一个劲地唉声叹气。
他四十余岁,模样苍老,修长的胡须带着几分惨白,
浑浊的眼睛盯着手中黏土,不停摇头:
“水泥若是早到一些就好了
若是能用水泥、混凝土修建这些碉楼,
一百年都无需打理,更不用费心维护敌人来了再修整也来得及,能省下不少银子。”
岳忠达自言自语,身旁的亲卫忍不住开口安慰:
“将军,如今的碉楼也十分坚固,能用几十年了,都司还送来文书嘉奖您呢。”
岳忠达摇了摇头:
“本将只是觉得可惜,听说在京中,水泥要比黏土便宜至少六成。
这么一算,又能省下不少银子。
若是有机会去应天,本将一定要去看看,
水泥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做的,为何咱们做出来就这么贵!”
此话一出,周遭的亲卫与云龙州官员,
脸色都有些古怪,眼中满是向往
应天啊.
那是大明的都城,人口百万,每日钱货流通无数,
城外秦淮河的女子更是风华无双
可他们身为边陲官员军卒,
或许一辈子都无法离开大理,更别提去往京城那等富贵之地。
就在这时,碉楼外传来一阵大喊:
“将军,大理府来人了!
都司陈佥事让您即刻前往大理城,说是有要事相商!”
岳忠达脸色一僵,眼中闪过一丝难堪。
不用想他也知道是什么事,定然是为了碉楼劳民伤财之事!
说来也怪,碉楼刚开始修建时,人人称赞。
可自从初见成效、修建得越来越多后,
各种口诛笔伐纷至沓来,让他措手不及。
其中缘由他心知肚明,
不过是有人见大事将成,想要来摘桃子,欺负他是外地来的软柿子。
只是他没想到,
今日连都司佥事都亲自找上门了。
这位陈佥事,他素来有耳闻,承袭父职,心思深沉,
本身却没什么真本事
但即便如此,这等人也不是他能抗衡的。
想到这里,岳忠达叹了口气,有些怀念大军在的日子。
那时陆将军尚在,没人敢对他有半分不敬。
可如今,天高皇帝远,
陆将军远在大宁,相隔万里,根本顾不上他。
“唉走吧。”
岳忠达挥了挥手,带着亲卫走下碉楼,而后骑上战马扬长而去。
他回府中稍作准备,又安排好各项事务,
便离开云龙州,朝着大理城疾驰而去!
两日后,岳忠达带着二十余名护卫急匆匆冲进大理城。
来不及休整,便被前来迎接的官员接到了大理府衙门。
当岳忠达踏入衙门正厅时,
一眼便看到了坐在上首的那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
此人虽身穿武将衙服,衣摆下摆还缀着片甲,肤色却雪白异常,与周遭站立的亲卫截然不同。
不像是军伍之人,反倒像是进京赶考的书生。
岳忠达见过他,知晓他是都指挥佥事陈书翰。
即便再度见面,他依旧觉得荒谬,
哪有这般模样的军伍之人?
深吸一口气,岳忠达上前一步,躬身一拜,声音沉闷:
“末将云龙州城守岳忠达,见过陈大人。”
陈书翰上下打量着他,见他肤色黝黑、体格健硕,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指了指下首座椅:
“岳将军,快坐。”
岳忠达也不客套,径直坐下。
一旁侍奉的吏员端上茶水,陈书翰轻轻挥了挥手:
“你们先下去吧,本官与岳将军有军务要谈。”
此话一出,大理府的官员们微微一愣,
随即纷纷起身,缓缓退了出去。
就连亲卫与侍者,也尽数退到了屋外。
屋中只剩下二人,岳忠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心中更多的却是不忿。
这般郑重其事
想来是要摊牌了。
只是不知,这次让出位置后,他会被调往何处。
果然,陈书翰抿了口茶水,轻声开口:
“岳将军在云龙州修筑城防,做得很好,都司对您十分满意。
今日叫你前来,是想问问,岳将军有什么别的想法?
朝廷对于有功之人,向来不会吝啬。”
“来了.”
岳忠达心中一凉。
如此开门见山,看来这次是躲不过去了。
他叹了口气,并未奢求太多,只希望能回去再做个指挥使便好.
“陈大人,末将是军伍之人,全凭都司安排。”
陈书翰听后一愣,旋即大笑起来,拍了拍椅子扶手:
“好!岳将军真是识趣之人,不愧是国朝栋梁!
既然如此
那岳将军就早些收拾收拾,准备走马上任!”
岳忠达见他这般神情,
听他语气如此高兴,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这次要去的地方,想来绝非什么好去处。
他不禁有些后悔,方才应当多争取一番才是。
这时,陈书翰带着几分感慨说道:
“应天啊,本官都未曾去过,这次你去了应天,可别忘了云南的同僚,多送些应天的新奇玩意回来。
听说近些年,应天可谓是一日三变啊。”
“嗯?”
岳忠达原本低沉的心神,听了这话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愕然。
应天?
陈书翰见他这般模样,也愣住了,疑惑道:
“传令兵没告诉你你要调任应天?”
啊?
岳忠达原本佝偻的身子猛地挺直,眼中的震惊与不可思议愈发浓郁,连忙摇头:
“末将.末将不知啊。”
“哎,这些人办事真是不痛快,临到走了还弄这些小把戏。”
陈书翰骂了一句,笑着解释道:
“是这样的,朝廷前几个月发来了文书,
说是工坊造出了一些新奇物件,
让咱们都司将山林作战的战法总结一番送往京中,以便按战法钻研军械。
如今文书已然备好,马上就要启程送往应天,
但宁大人觉得,只凭文书有些事说不清楚,打算让一名将领随行。
思来想去便选中了你。
这次本官是奉宁大人之命,特来告知。
岳将军,抓紧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吧,
去了京城任职,可不能给咱们云南丢脸,要好好干!”
岳忠达愣在当场,眼中的震惊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浓郁了不知多少,
我.我凭什么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