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急召入京
  吕小伟看了一眼瘫软在地的骆寿,
  并没有理会,
  而是继续传唤骆三、臧狗子、骆族长三人上堂受审。
  吕小伟轻轻清了一下嗓子,
  威严的声音传遍大堂每个角落:
  “臧狗子听判,
  圣律云:
  恐吓取财,计赃,以盗窃论,
  诈欺官私取财,计赃,以盗窃论。
  臧狗子犯恐吓取财罪、诈欺官私取财罪,
  两罪并罚,判杖一百,流三千里。
  骆三听判:
  骆三与臧狗子同谋,
  犯诈欺官私取财罪,计赃,
  判判杖一百,流一千里。
  骆族长听判:
  骆族长作为骆家族长,
  在骆寿杀人之时,
  非但不阻止,
  还放任案件发生,
  犯包庇罪,
  判杖五十,徒三年。”
  吕小伟判完三人,
  看着骆族长年迈的身体,
  这个年纪,
  估计这三年不会那么容易熬下来。
  最后的目光落在了杀父弑母的骆寿脸上,
  吕小伟严厉的声音又响彻大堂:
  “骆寿杀父弑母,
  鬼神厌之,
  犯十恶不赦之不孝大罪,
  圣律云:
  谋杀祖父母、父母或其他五服以内尊长的,
  致人死亡的,凌迟处死!
  判骆寿凌迟处死。
  退堂!”
  瘫软在地的骆寿并没有再次求饶,
  而是仿佛失了魂般,
  任由衙役拖下大堂,
  投入死牢。
  吕小伟返回后堂,
  安排李师爷整理好案卷,
  连同凌迟行刑复核奏报,
  一同上报三司。
  李师爷苦笑着看着吕小伟:
  “大人啊,咱们这个年,
  过的真不一般啊。”
  吕小伟看着已经熬红了眼睛的李师爷,
  略有愧疚道:
  “能为这人间除了骆寿这个祸害,
  我想老天爷不会亏欠咱们的,
  只是辛苦师爷,
  尽快整理案卷,
  让死者能够瞑目,
  拜托了。”
  李师爷也知道,
  自家的大人,
  一直是这样嫉恶如仇的性格,
  只得摇摇头,
  继续回自己房间写公文。
  吕小伟本来只是想着安慰一下李师爷,
  谁知道,
  一个月后,
  没有等来三司的凌迟批复,
  而是等来了急召吕小伟入京的公文。
  这就让人很费解了,
  因为吕小伟的巡按任期,
  还有近一年才算三年考满,
  而且吕小伟这种七品监察御史,
  任期满了以后,
  如果考核能到上上,
  升迁主流是正四品的按察副使,
  自大圣开朝以来,
  这种升迁模式达到一千多人,
  自己怎么会突然被急召入京呢?
  难道京城发生什么事情了?
  吕小伟把这个念头甩出脑海,
  京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
  和自己这个七品芝麻官有什么关系?
  吕小伟拿着吏部的公文,
  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上面就一句话,
  “召湖广巡按吕小伟即刻进京,
  吏部报道。”
  虽然没说十万火急,
  但是一个即刻二字,
  已经说明问题了。
  李师爷接过公文,
  思虑片刻,
  试探性的问道:
  “大人,这份公文,
  来的蹊跷啊,
  是福是祸,难以预测。”
  吕小伟却是另有想法:“我估计,是祸的可能性极低。”
  李师爷不明道:“哦?
  大人仅凭这一句话,
  怎么得出如此判断?”
  吕小伟分析道:
  “师爷啊,
  你是关心则乱了,
  你想想,
  我一个七品芝麻大点的官,
  在湖广地区,
  大小算个钦差,
  大家都觉得权高位重,
  真的到了朝堂上,
  连个蚂蚁都不如,
  想要办我,还需要急召进京?
  师爷,你说呢?”
  李师爷一拍额头,
  也是哈哈大笑。
  既然收到公文,
  而且时间紧急,
  吕小伟直接去知府那里,
  通报了京城急召的事情,
  然后将手头未办结的琐事做了一个暂时交接,
  毕竟吏部公文并没有免去自己的巡按官职,
  所以继续让小春三人留守衙门,
  就带着李师爷、小夏以及张虎和几个手下,
  一众人简单准备后,
  就向京城出发。
  因为这次并不是巡视,
  所以一路上吕小伟并没有插手当地的案件,
  也没有惊动当地官府,
  只是每到一个地方,
  吕小伟都要发挥自己的望气术,
  去各种赌档赚点外快,
  毕竟大圣朝的俸禄并不高,
  而自己还要养活一大家人,
  又不愿意接受那些所谓的孝敬,
  只能赢点那些不义之财了。
  还美其名曰:
  就当替那些黑恶之人做好事了。
  想比这两年来的巡视,
  这次去京城可谓是火急火燎,
  一路疾驰,
  一个月后,
  吕小伟就看见了京城的外城墙。
  大圣朝共有两京十三省,
  京城地处平原北部,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三面环山,
  西部为太行山脉,
  北部和东北部为燕山山脉,
  东南部是平原,
  被称为古都。
  走进巍巍城墙,
  映入眼帘的是沿街的商铺,
  还有各类肤色、口音的商人,
  这些对于后世穿来的吕小伟并没有什么,
  只是对于小夏这类从来没有出过这么远的地方,
  还看见这么多的人,
  惊讶的呼声不断,
  最后还被一个黑人差点吓哭了。
  而怜烟的表现虽然看起来正常,
  只是紧握的双手,
  表露出了内心的震惊和不安,
  吕小伟安慰道:
  “别害怕,
  这些是非洲人,
  唐朝的昆仑奴就是他们了,
  又不会吃人。”
  小夏看着吕小伟侃侃而谈的样子,
  羡慕的说道:“大人真是博学多才,
  什么事情都知道。”
  听得众人哈哈大笑。
  为了方便办事,
  吕小伟按照宁府官员的推荐,
  到了东华门外锡拉胡同,
  先找了一家大点客栈,
  让其余人洗漱休息,
  吕小伟就带着自己的印信和公文,
  先去吏部报到。
  刚刚进了吏部,
  吕小伟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应该去哪个司,
  想着自己也就认识吏部给事中张大人,
  正准备找个人打听一下,
  结果就看见张大人端着几份奏报,
  正要出门,
  两人抬头对视一番,
  张大人“哎呀”一声,
  就小跑着迎了上来,
  边哈哈大笑,
  边伸出双手拉着吕小伟的胳膊:
  “哎呀,
  这不是断案如神的吕大人吗?
  可把你盼来了。”
  吕小伟谦虚道:
  “张大人说笑了,
  断案如神不敢当,
  只是机缘巧合,
  破了几个小案子而已。”
  张大人诧异道:
  “小案子?
  吕大人太过谦虚了,
  两年时间内,
  八件凌迟大案,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吕大人还不知道吧?
  您的破案奇闻,
  早就直达天听了,
  不但首辅大人赞不绝口,
  听说就连皇上,
  也是关心异常啊,
  叫人调阅吕大人的案卷,
  亲自审阅,
  吕大人前途无量。”
  吕小伟听闻张大人如此赞誉,
  心中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了,
  虽然依旧不知道吏部急召自己来京城干什么,
  但是眼看张大人的态度,
  那肯定是好事没跑了。
  就在两人闲谈之际,
  一名年过半百的官员正巧路过,
  张大人一看,
  赶紧行礼,
  并向吕小伟介绍道:“这位是咱们吏部左侍郎王大人。”
  说着就指着吕小伟介绍道:“这就是首辅大人让咱们吏部急召入京的湖广巡按吕小伟吕大人。”
  吕小伟这才知道,
  原来这次急召,
  是首辅大人安排吏部做的。
  看来,
  自己这次免不了要和这位变革先锋张叔大见面了。
  王侍郎本来并没有看得起,
  面前这个身穿七品官服的年轻人,
  可是听见是首辅大人点名召回的人,
  态度立马和善起来:
  “哦?
  这位就是破案奇才吕大人?
  久仰久仰,
  张大人,
  既然吕大人已经进京,
  你就带他去首辅大人那里递上名帖,
  等待首辅大人召见吧。”
  张大人低头拱手领命,
  王侍郎又打量了几下吕小伟,
  这才珊珊离去。
  吕小伟也算是第一次进京,
  和这些六部高官打交道,
  只能是在稍微熟悉的张大人这里打探情况:
  “张大人,刚才我听你说,
  这次是首辅大人召我入京?
  我与首辅大人素昧平生,
  不知有何要事?”
  张大人一边带路,
  一边回头低声嘱托:
  “吕大人,
  首辅大人的事情,
  咱们这些下官怎么会得知?
  不过,听尚书大人的口气,
  应该是好事,说不定,
  这次就是吕大人飞黄腾达的机会,
  还请吕大人以后多多提携啊。”
  吕小伟谦虚道:
  “哪里,哪里,
  张大人客气了,
  张大人在六部之首的吏部,
  给事中如此重要岗位,
  过两年转个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还不是手到擒来?
  说不得,
  张大人政绩突出,
  直升正三品的侍郎,
  也未尝不可啊。”
  吕小伟的一番话,
  说的张大人走路都轻飘飘的,
  连连笑称:
  “那我就借吕大人吉言了,
  这边请,
  首辅大人这会肯定在文渊阁办公,
  请。”
  吕小伟随着张大人,
  一路到了位于在午门内之东的文渊阁
  值得一提的是,
  本来吕小伟这种外派官员,
  回京后先去吏部,
  然后向通政使司递交申请,
  才能得到皇上或者内阁的召见,
  如果皇上和内阁都很忙,
  不愿意召见的话,
  在朝会的时候,
  远远在皇宫门口跪拜谢恩就行了。
  而张大人带着吕小伟,
  那是一路绿灯就到了文渊阁,
  所有路上阻拦的人,
  都被张大人轻飘飘一句:
  “首辅相召。”应对过去。
  直到首辅所在房间门口,
  张大人才收起那股傲劲,
  低声向门口传话的两人介绍了吕小伟的身份,
  并递上拜帖。
  其中一人并没有接拜帖,
  而是打量了一下吕小伟,
  直接开口道:
  “首辅大人已经吩咐下来,
  吕大人也就是这几日该来了,
  不用通报,直接进去吧。”
  “啊?”
  “啊?”
  这句话,
  把吕小伟和张大人惊呆了,
  内阁重地,
  都是全国各地重要政务,
  说句不客气的话,
  这里的每一张纸,
  记录的都有可能是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从来没有不用通报的前例。
  吕小伟还在琢磨,
  这里不会有什么事吧?
  豹子头林冲擅闯白虎堂?
  自己一个无名小卒,
  没必要搞这么大阵仗吧?
  眼看吕小伟并没有进去的意思,
  守门的两人有点不耐烦了,
  直接转身行礼,
  高声禀报:
  “启禀首辅大人,吕小伟应命前来。”
  里面传出来一个威严的声音:
  “让他进来吧。”
  门卫转头,
  眉头挑着看向吕小伟,
  仿佛再说:“你看,我没骗你吧。”
  吕小伟低头整理了一下衣着,
  伸手推门而入。
  一进去,
  就看见书桌上趴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正在奋笔疾书,
  丝毫没有抬头的意思。
  吕小伟按照礼制,
  规规矩矩的行礼之后,
  站在当地,
  并没有出言打断。
  片刻后,
  张首辅才将写完的奏报放在一旁,
  抬头看向久闻大名的吕小伟,
  上下打量一番后,
  笑着问道:“你就是有着官场鬼见愁之称的吕小伟?”
  吕小伟万万没想到,
  自己这样的雅号,
  居然被首辅大人当面叫出,
  略显尴尬的回答道:
  “这些都是那些不满下官之人的中伤,
  首辅大人见笑了。”
  张首辅摇摇头道:
  “我倒不这么认为,
  官场需要你这样心怀正义之士,
  否则,都变成贪财好色之徒,
  我大圣朝怎么能千秋万代。”
  说完,没等吕小伟谦虚,
  话题一转,询问道:
  “你巡按湖广两年,
  上奏的每份奏报,
  我都看了,
  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农业商业的分析,
  眼光独特,
  发明的统计方法另辟蹊径,
  却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而且屡屡破获奇案,
  更是翻了三司已经核定的几个案子,
  却能够让人心服口服,
  找不到一丝瑕疵,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现在问你,对一条鞭法变革如何看?”
  来了!这才是重头戏吧?
  吕小伟知道,
  历史上张首辅开展的变革,
  虽然让朝廷的收入增多,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为风雨飘摇的朝廷续了七十多年的命,
  可惜,
  和大多数变革一样,
  免不了一个人死政消,
  最后还被鞭尸,
  全家饿死,
  儿子自缢,
  全族流放。
  而这一切,
  都是因为张首辅在年仅五十八岁的时候暴毙。
  面对这个历史上鞠躬尽瘁的着名政治家、改革家,
  吕小伟暗下决心,
  为了能够让百姓少受战乱颠簸之苦,
  说不得自己也要助力一次了。
  吕小伟清清嗓子,
  对于一条鞭法的利弊,
  侃侃而谈,
  一席话,
  不但震惊了张首辅,
  更是让随后改良的一条鞭法,
  真正的变成了利国利民的良药。
  而这次对话,
  注定是要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