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加官採买 开荒耗费
  第145章 加官採买 开荒耗费
  在东江航行三日后,赶在四月初一那天,陆云终於回到了西江城。
  才返回城中,他便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两月前,被自己派去购买铁器、牲畜的元永华,终於回来了。
  县衙。
  “將军,此次出海,属下共购得镰刀、锄头、铁锹———等农具两万件。
  另带回铁料三万斤。
  以上费,约一千两银子。
  此外,在合浦郡,通过驮山会的关係,买得耕牛一万两千头,驴子一万头,乘马、驮马三千匹。
  这些牲畜,银约二十万两。
  现在先期两千头耕牛,三千头驴子,以及一百匹战马,已经送了回来。
  剩下的牲畜,將在今年內分三个批次,每三月送一批,年底前能够全部运回。”
  元永华拿出一本帐册,跟陆云匯报著此行收穫。
  陆云接过帐册,翻看著其中条目,越看越是欣喜。
  元永华购买的三种牲畜,其中耕牛在越国的市价,一般在8~12两银子之间浮动。
  驴子的话,则是2.5~3.5两银子。
  至於乘马、驮马,越国官方的採购价格,就是10~15两银子一匹。
  对方只了二十万两银子,便能买回两万五千匹牲畜,可以说,完全是超出预期了。
  “不错,你做的很不错。”
  陆云合起帐目,抬头看著元永华,出言夸讚:“此行你可谓立下了大功,带回了如此多的铁器与牲畜,对本官开垦山中,助力极大。
  此功不得不赏。”
  说到这里,陆云沉吟:“原本我准备授予你校尉之职,但如今看来,这个官位,已不足以彰显你的功劳了。
  既然元长老此次出海,收购各种货物颇为顺利。
  想来对此方面,应是颇有心得。
  这样,你依旧做东江军的校尉,但除了本职之外,再掛一个採买使之职,专司对外採买物资之事。
  至於品级吗——
  就暂定从七品,从七品採买使。”
  陆云宣布了自己对元永华的赏赐。
  给对方武职之外,又加了一个比本职次一级的文官职。
  “谢將军赏!”
  元永华对此也没推拒,立刻躬身拜谢。
  紫阳道如今已决定彻底加入陆云麾下,那么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投资不会失败,还是为了让宗门在这个新兴势力內站稳脚跟,都需要大量的官职来巩固。
  当初他们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便已经达成了共识。
  那便是在允许的框架之內,儘可能的扩张自己在陆云麾下的势力。
  现在陆云都主动赐予採买使的兼职,那么元永华自然没有拒绝的必要。
  “採买使的官服印信,稍后我会叫人送到你府上。”
  见元永华接下任职,陆云露出一丝笑容,然后又道:“不过你既然接了职位,那便要忙起来。
  去年山中四县,便接收了六万余移民,使得人口倍增。
  前不久,本官又出海一趟,想迁回移民近两万人。
  並且后续时日,还会有更多移民到来。
  此新增人口诸多,对於粮食的消耗极大,山中虽有些储备之粮,却也有些难以支应。
  为免发生饥荒,此时便需向外购买粮食。
  此事我想交给你来办。”
  去年时候,居风县与红岩城两地,共计有二十余万亩田进行了两季收割。
  陆云收取了五成赋税,最后得粮三十万石。
  今年开春,蔡青又运回了十万石粮。
  加上这两年仓库积累的粮食,陆云共有存粮四十万石。
  但这四十万石粮食,面对近十万移民、归化蛮夷的吃喝。
  还有山中的两千常备军、一千七百府县兵,以及九千乡勇,以及居风县的四千新军消耗。
  可就全指著这些存粮供应了。
  四十万石粮食,面对这么多张嘴,也就只能撑个大半年罢了。
  虽然如今已经在春耕,山內山外,陆云已经控制的熟田已有四十万亩,等今年夏收,便可收上二十万石粮食。
  届时足以填补这些亏空,满足消耗。
  但这只是在目前治下人口、军队不变的基础上,能够维持消耗罢了。
  陆云现在可还在源源不断的招收移民,按照南湾港的收穫,后续可能还能得到十万左右的逃民。
  这些人口,同样意味著大量的粮食缺口。
  想要养活他们,陆云最少还要购回三十万石粮食,才能保证不饿死人。
  將山中现状详细的说了一遍,陆云看著元永华,认真说道:“所以你的任务很重,今年內,最少也要帮我买回三十万石粮食,这个数目越多越好。
  此外,牲畜、布匹、盐巴、药材等等物资,山中也匱乏的很,也要儘量买回来。
  这些採买重任,都要压在你的担上。
  元採买,你可有信心完成此事?”
  听著陆云安排的任务,元永华也心下一沉。
  上述物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哪怕紫阳道有著不少关係,想要全速买齐,依旧艰难。
  但儘管如此,元永华也没拒绝,而是郑重道:“下官定不负使命。”
  陆云闻言,当即大笑:“好,那此事我就交给你了。待君归来之日,我定不吝封赏。”
  为了激励士气,他又做出了许诺。
  接著,陆云便签下条子,又开出了二十万两银子的拨款。
  这次要购买的物资很多,光是三十万石粮食,按照五文钱一斤米的市价,就要十五万两银子了。
  算上其他物资,此次最低也是二十万两银子的支出。
  之前购买铁器牲畜,陆云便出了二十万两银子;拜託蔡青购粮十万石,又是五万两银子支出;现在又让蔡家帮著招揽逃民,预计也是十万两以上的开支。
  现在又要给二十万两银子。
  全部加起来,光是各种大宗採买支出,便是五十万两银子以上。
  这么多的钱,直接將陆云府库中的存银,掏空大半。
  此前攻破西江城,从城中缴获的財物,基本都填了出去。
  如果算上陆云自己治下能够產出,填补进去的各种粮食物资,那么这些开支还要上浮个三四十万两银子。
  为了开发大山,经营好这片领地,维持山中正常的生活运转,付出是如此之大。
  而这么多的付出,也只能支撑陆云养民二十余万,並且后续最多开拓一府之地。
  一年百万两银子,只能维持一府的开支。
  从无到有的开拓新领地,耗费就是这么大。
  “也难怪朝廷拿下九真郡一百年了,都没能將这片领土化为熟地,现在更是要放弃近半府县,实在是消耗太大了啊。”
  陆云盘算了一番帐目开支之后,不由心下感慨,隨即就是庆幸:“还好我在红岩城寻到了矿山,並且有炼矿术这等法术提链金银铜矿。
  否则面对这么多的耗费,也要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了。”
  这么大的支出,如果只靠居风县的產出,那肯定是支撑不起对红岩城,以及对现在山中四县的开发的。
  要是没有铜矿带来的收益,陆云现在可能连红岩城都没有建好,更別谈开疆拓土,征討蛮夷了。
  而朝廷没他这种便利,想要开拓新的领土,就只能在治下收取赋税,然后忍受著高额的贪污损耗,以极低的效率向新领地投送移民物资。
  用强大的底蕴以及长久的时间,一点一滴的將蛮荒变为王土。
  这种开发方式,结果也显而易见。
  拿下九真郡都一百年了,也依旧没解决本地的蛮夷,甚至还沦落到弃边失地的窘境。
  这种慢吞吞的效率,陆云根本瞧不上。
  “看来过几日,得再去一次矿山了。”
  盘点完自己库中存银之后,陆云准备再去积累一些银铜库存。
  毕竟他除了基础的口粮物资消耗外,还要给麾下军队、官吏支付大量军餉俸禄,各地的县衙以及巡检衙门的日常运行,也要大量银钱支出。
  上述开支,也是每年以十万计数的。
  这还只是维持四县之地的正常运转,耗费都如此之大。
  实在难以想像,日后若是自己正式开国建制,设立诸多衙署、禁军之后,又需多少费?
  陆云只是想了想,便体会到了朝廷的不易。
  他只是一个新生势力,治下行政效率极高,又较为廉洁,都如此之难。
  已经存续了近千年时间,延续至今的越国朝堂,这里面蕴含的腐败开支,就更不用说了。
  接见完了元永华之后,负责统管四县政务的吕启功,也很快上来匯报情况。
  “將军离去月余,在三月中旬,规划的三条沟渠便已挖掘完毕。
  现在我已安排閒余人手,在这些沟渠附近开垦荒田。
  得了元师叔带回来的牲畜铁器之后,预计只需耗费四月时间,在七月底,便能在沟渠附近开垦出十万亩良田。
  后半年,我准备再挖掘三条沟渠。
  这次有了更多的铁器牲畜,將军也说后续也会迁回更多移民,届时劳力也更加充足。
  此三条沟渠,儘管开垦难度更大,但预计也能在三月內挖好。
  后续再进行开垦,差不多能赶在明年开春前,將这些荒地化为耕田。
  届时,除了附近山中一些河谷之外,此地的三块平原,便能全都开垦完毕,得良田五十万亩。
  吕启功匯报著自己工作进度,以及后半年的工作规划。
  总结下来,就是挖渠、垦田,看著简单繁复,但实则最为关键。
  陆云这片基业能否打好,便全看对方的工作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