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北餉苛政 逃人聚港
  第137章 北餉苛政 逃人聚港
  “发生了何事?”
  陆云看著对方生气模样,询问道:“可是被刻意刁难了?”
  蔡青憋屈道:“刁难倒也不算,主要是朝廷抽税太狠了。按照过往惯例,外船靠港,市舶司要抽解一成货物,算是缴税。
  另外船只停靠,也要收取泊税,以船每千料重,收二两银子为准。
  可今年,船舶司却说,为了抵抗北齐入侵,筹集军费,朝廷要徵收北餉,多抽解一成货物。
  並且泊税也要翻倍。
  按照此税,我带来的五船货物,直接有一船就要被抽解搬空。
  泊税也要多交五十两银子。
  仅此两项,我便亏损了七百余两银子。
  多了这些支出,这次出海,我根本赚不到钱。”
  蔡青越说,怨气越大。
  虽然海贸暴利,但那也要看是什么货物。
  从北边齐国、燕国,乃至更遥远的雪国,这些万里、数万里外的海船运货而来,轻鬆可得十倍、乃至百倍之利。
  有这样的利润,哪怕多征一倍的税,也无所谓。
  可蔡青的船队,跑的是九真郡与易安郡的贸易,两边不过二三千里远。
  沿著深海航道,七日可达。
  哪怕走近海,航程一般半月也就够了。
  而且同属越国郡县,两郡本就贸易频繁,这海贸生意不止蔡家一个人做。
  九真郡的特產运到易安郡卖,是卖不出高价的。
  蔡青以往出海,来回跑上一趟,也只能挣到一半左右的利润,也就是五成利。
  结果现在朝廷抽税,一下子就收走了两成货物,还將泊税翻倍。
  顿时就让蔡青的获利空间,只剩下了不到三成。
  而这还只是停靠了一次南湾港。
  后续蔡青在这里贩卖了带来的货物后,可是还要继续在港口购买易安郡的货物,再运到建安郡或合浦郡贩卖的。
  然后从这些地方卖了货物,又购买本地特產,继续回一趟易安郡,或者直接返回九真郡贩卖。
  在整个流程之中,少的话要进出港口三次,多的话长达四次。
  如果每一次都要抽解两成货物,那么蔡青的生意,做到最后是铁定亏本的。
  “以此苛税,我等只在国內跑的海商,根本就活不下去。在今后的生意,做不成了!”'
  最后,蔡青作出论断,满是忧虑。
  陆云听完对方的分析,也不由神色动容:“北餉徵收竟如此之多吗?”
  对於北餉,他並不陌生。
  早在去年,御史汤杰来居风县巡视的时候,变更自己提过,朝廷在今年要加征赋税一事。
  只不过九真郡由於是边境,又属於战时,且朝廷又停止了向这边的赋税输送。
  所以朝廷特地下詔,九真郡可以免除北餉的徵收。
  故而对於这加税一事,陆云听了过后,便没有放在心上,拋之脑后了。
  如今隨著蔡青一起出海,来到这易安郡的首府海阳城,亲自见识了一番北餉的徵收幅度之后。
  才恍然惊觉,这徵税之狠,竟然都要將蔡青这种小海商,都逼到绝路了。
  看著面露忧虑的蔡青,陆云张了张嘴,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
  徵税是朝廷的决定,属於国策。
  一旦颁布,就是浩荡大势,无可避免。
  他虽然是县令,甚至是將军,却也违逆不了这种大势。
  最后也只能道:“朝廷徵收北餉,乃是为了打退齐虏。现在各位大军都已募满,经过半年整训后,如今已陆续开拔江北。
  以各位大將军的兵略,想来也用不了多久,便能击退齐人,收復高阳、广陵二郡。
  二郡既復,北餉也就停了。
  蔡家主熬过这一阵,或许明年,最多后年,一切便恢復如常了。”
  去年九月,朝廷下詔,令各卫京营將兵马募至满额,预计要招收五十万新军。
  而今已是三月。
  半年过去,这批新军早已招募完毕。
  十二卫京营齐备,朝廷的野战军,正式突破了一百二十万之数。
  若算上数量庞大的地方郡、府、县兵,以及各支水师,越国的总兵力已破两百万。
  以此实力,北上驱逐齐兵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蔡青苦笑一声:“希望如此吧。”
  江北战事,自景和二十四年九月爆发,到如今已是景和二十六年三月,已经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
  如此漫长的战爭,除了战爭初期,左神武卫大將军白修元率兵渡河,奇袭夺回了广陵郡城外。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越国都在不断的战败,以及丟失领土。
  隨著一个个不利的消息传回,原本越国百姓提振的心气,也慢慢消散低落。
  到了现在,越国上下,对於能否从齐军手中夺回江北二郡,已经没有开始时那般信心了。
  这其中,尤以九真郡之人,最为悲观。
  毕竟自从蛮夷叛乱之后,这五六年来,九真郡就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
  先是叛乱战爭,隨后放弃府县,接著又是扶南国入寇,然后又是一年多的战爭。
  到了今年,又开始放弃府县。
  长期的战爭折磨,大量丟失的领土,这些惨痛的、正在经歷的事情,无不在向九真郡人说明一个事实。
  那就是,越国衰落了。
  一个衰落的越国,又拿什么力量去对抗如日中天的齐国呢?
  甚至就连九真郡,在蛮夷日渐侵逼,不断蚕食之下。
  最后能否保住?
  很多人都没信心。
  此前南靖府大量逃走的富商大族,便是这一思潮的直观体现。
  哪怕是蔡青,也在思考著,要是九真郡真的守不住了,自己以及蔡家,该何去何从?
  而思考过后,一个人选,也就出现在了面前。
  陆云。
  这位居风县令、奋威將军、一流武者,以及对方在山中,不知经营到何种程度的庞大基业?
  纵观遍地颓势的九真郡,也唯有陆县尊,在逆势而起。
  不仅编练强军,甚至还反向进山,征討蛮夷,武力强盛的不像话。
  乱世之中,有兵就是王。
  作为金沙港的地头蛇,蔡青私底下细细计算过,陆县尊前后往大山中输送了五六万人,甚至更多。
  能养活这么多人,必然在山中有一个不小基业。
  而这位县尊瞒著朝廷,悄悄做下如此大事,显然也是不甘寂寞之辈。
  若是以往,朝廷鼎盛之时,蔡青或许会考虑是否揭发。
  但在如今,这念头只是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便拋之云外了。
  “然后若在金沙港真的呆不住了,大不了也是拋家舍业,领著这几百水手,一起路上投靠陆县尊去。,入山,这是蔡青给自己预备的一条退路。
  也正是把陆云视为退路,心中有所求。
  所以蔡青才如此配合对方,不论是帮著运输移民、还是採买粮食铁器,或者此次出海,都没有拒绝违逆。
  而如今朝廷加征的北餉,更是坚定了这一个想法。
  以朝廷如今的颓势,九真郡估计保不住了。
  九真郡一丟,蔡家就算逃回內郡,作为一个外来人,估计也要被那些地头蛇吃干抹净,落不到什么好下场。
  即便侥倖存活,朝廷越来越频繁的战爭,必然也会加重赋税,到时依旧难逃剥削。
  '与其这样憋屈的等死,还不如跟著陆县尊,豁出一切,博个富贵。,蔡青心中这般想著,船上的气氛也有些凝重。
  那些税吏检查完了各种货物,很快挑了一些贵重的,直接充当税款。
  命令船队朝码头靠近,喊来一眾力夫,直接就开始搬卸。
  接著就索要泊船税。
  憋屈的交了一百两银子,蔡青强压著怒火,先带陆云上了岸。
  自己受些委屈不算什么。
  先把陆县尊的事情办好,这是最重要的。
  已经有了投资想法的蔡青,对此看得很是明白。
  两人一起上了岸,大片力夫就涌了上来。
  这些全都是来找活计的。
  蔡青皱了皱眉,一挥手,身后隨从便拦住了这些人,前去应付。
  作为经常跑南湾港的老海商,蔡家在港口上有自己长时间租赁的仓库,甚至连合作伙伴都有固定的,货物装卸早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流程。
  不用他这个船主亲力亲为。
  只是看著这么多力夫,蔡青困惑道:“奇怪,这码头上的力夫,怎么比往常多了这么多?”
  陆云闻言,问道:“如今码头上的力夫,数量很多吗?”
  蔡青点头:“很多,比以往多了个三四成。”
  说著,这位蔡家主侧耳倾听著附近力夫的说话声,又摇头道:“就连他们搬运货物的工价,也跟著跌了两成以上。“
  陆云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我去问问。”
  蔡青也很是好奇,说了一句,便走向了不远处的几个力夫。
  用收他们做工作为诱饵,这些力夫自然无所不言。
  很快,蔡青回来,面色不怎么好看:“县尊,情况问清楚了。这多出来的力夫,都是海阳府內的渔民、逃人。
  今年朝廷加征北餉,很多地方贫民交不起税,眼看就要被逼著倾家荡產,卖儿卖女。
  便乾脆举家逃跑,来这南湾港討生活。
  周边大量逃人匯聚於此,便有了这诸多力夫。“
  陆云万万没想到,真相竞是这么一回事。
  等消化了这个信息后,不免感慨:“苛政猛於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