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上下不能一心,诉求不能一统,如何与我相爭?
寇梁眉头一挑,刚要说话,葛树根已经摇了摇头,直白道:
“寇兄弟,且不说改造渊城这种大项目,到底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我们究竟做不做得成,只说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今的烽都建筑市场,都已被赫垒公司垄断,我『赤疆』也是仰人鼻息,指著他们派活,如何与之相爭?
“更何况……”
葛树根上下打量了寇梁一番,狐疑道:
“我记得,寇兄弟此前都在巡捕司打拼,名下似乎並没有什么建筑公司吧?”
此时此刻,葛树根已经完成了身份转换,脸上没有了对“同乡”的热切,反倒是戒备警惕,就连目光都是一种带著尖锐意味的审视。
寇梁很熟悉这种眼神,也並不感到被冒犯,因为这恰恰证明,葛树根不是个容易头脑发热的人。
这才是他要的合作对象。
寇梁坦然道:
“昨天没有,不代表今天没有、未来没有,就像林同晦亦或是某些人,在以往固然能够一手遮天,可这烽都的天,也並非一成不变。”
葛树根只摇头道:
“天变,却未必变天啊……”
寇梁不为所动,笑容依旧。
葛树根看了他一眼,嘆口气,还是向后退了一步,伸手一引,无奈道:
“罢了,无论如何,我总不能把你这个英雄模范拒之门外,进来谈。”
说著,葛树根一马当先走了进去,寇梁紧隨其后,两人来到一间会议室,狄怀道识趣地帮他们拉上门,关在门外。
葛树根坐在主位,掏出一包烟,手腕一抖,弹出半截烟,埋头叼起,点火,深吸一口,才嘆道:
“寇兄弟,其实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以我赤疆的体量,想火中取栗,只怕还力有未逮。”
葛树根出身归化街,却能白手起家,拉扯出这么大的基业,自然不会是蠢人,对局势更有独特的洞见。
所以,他很清楚,这个所谓的“渊城重建项目”,正是雷大壮、刘临深这两个大人物相互角力的关键点。
只是雷大壮到底是空降红土星,根基浅薄,毕竟做工程,搞项目,能打並不是硬性指標,要人脉、资歷、技术。
从这一点看,和赫垒公司有深厚合作关係的刘临深,自然占尽优势。
寇梁一笑:
“正常的商业竞爭而已,谈不上火中取栗,我可以保证,只要葛老板愿意,一切非正常的竞爭手段,都不会起作用。”
葛树根还是摇头,直白道:
“小兄弟,这是应有之义,如果雷掌院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自然不配和刘司衡相爭。
“但是哪怕是『正常』的商业竞爭,以赫垒的技术储备、人力物力,我们也不会有半点机会。
“就算那位雷掌院再慷慨,能够给予再大助力,也不可能补足这方面。”
这就是葛树根最大的担忧。
寇梁哈哈一笑,自信道:
“葛老板,这一点,你是真料错了。你应该有些年头,没有出过烽都了吧,我最近正好出去了一趟,有了些新发现。”
——出去了一趟?
葛树根知道,按照宣传口径,寇梁此前应该是因为重伤,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日前才终於出院。
难不成……这位之前是借著重伤的幌子,暗地里出城,帮雷掌院办事了?
既然这样,他们的关係……
葛树根想到这里,眸光一凛,对寇梁接下来的话更为上心,沉声道:
“请讲。”
“葛老板应该知道,这些年来,林同晦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很多项目、工程,都外包了出去。
“只有一些诸如修路、修医院、修学校这种,为了博取名声的公益项目,是由赫垒公司亲自下场施工。”
“按道理来说,这些项目是林同晦亲自交代下来,又关乎转型大计,不会出半点紕漏才是,但事实並非如此。”
寇梁说的,正是他在去渊城那段路上的见闻,这条公路也是赫垒公司的重点项目,曾经还了大力气宣传,所以他印象极深。
这条公路在“大烽都”境內,卖相算是极佳,每开出去十公里,就有一个维修站,掛著赫垒的牌子,至少有两人值班,灯火通明。
沿途有两排防护栏,护栏外,则是一块块gg牌,用於宣传赫垒公司的各项业务。
只是一离开烽都范围,寇梁哪怕坐在车上,凭藉汽车的震动,也能够感受到,这段路面与之前截然不同。
材料、工序都相差甚远。
监测站也成了个摆设,有的甚至儼然已是废墟,护栏更是不翼而飞。
葛树根听罢,若有所思。
寇梁则是直接给出了结论。
“重点不在於这条路,到底是不是面子工程,而在於……內外的差別,实在是太大了,根本连包装都没有包装。
“这事儿做得太糙了,不像是林同晦的授意。”
葛树根一点就透,直接道:
“你的意思是,赫垒公司內部,已经出了问题?”
寇梁点头,娓娓道来:
“出问题才是正常,毕竟建筑部门这些年来,收益远远不如保险部门,林同晦又要他们做这些基本不赚钱的公益项目,自然会激化矛盾。
“毕竟赫垒公司以前的作风,一直是横行霸道,仗著现金流庞大、人脉深广,盯上的项目从来没有失手过。
“到了后来,建筑部门在竞標之后,更是直接公然外包出去,只一转手,就要抽百分之三四十,这样赚钱,简直比抢钱还快。
“赫垒建筑部门的中高层,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后,再要他们回过头来做公益,而且是贴钱做,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由奢入俭难。
“即便赫垒公司的规矩再重,即便他们知道,长久来说,这对公司是更有利的,这群人也不可能控制得住自己。”
寇梁说完,又笑道:
“更何况,谁不知道,赫垒是林家的赫垒,以前越是压抑,到这种时候,就会越是反弹。
“葛老板应该还记得,十字帮主持的归化街重建项目,我事后才知道,那个项目对林同晦,也有非凡意义。
“以归化街的地价,他就算是直接购入,也不会废多少功夫,但十字帮偏偏就一分钱都不出,还想从我们身上再赚一笔。
“事后,我也托人调查了一些,据说林同晦是批了经费,只是在內部被层层剥削,到最后,连根毛都没剩下。
“这两件事加起来,我有起码有八九成把握,赫垒公司的建筑部门,只怕实力已不如以往,且弗如远甚。
“更何况,司衡台主持这种大项目,最看重的一定不是经济效益,也不是施工能力,而是『稳定』二字。”
寇梁说到这里,顿了顿,直视葛树根的双眼,微笑道:
“一个上下不能齐心、述求不能一统的建筑公司,怎么可能稳定得下来?”
“寇兄弟,且不说改造渊城这种大项目,到底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我们究竟做不做得成,只说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今的烽都建筑市场,都已被赫垒公司垄断,我『赤疆』也是仰人鼻息,指著他们派活,如何与之相爭?
“更何况……”
葛树根上下打量了寇梁一番,狐疑道:
“我记得,寇兄弟此前都在巡捕司打拼,名下似乎並没有什么建筑公司吧?”
此时此刻,葛树根已经完成了身份转换,脸上没有了对“同乡”的热切,反倒是戒备警惕,就连目光都是一种带著尖锐意味的审视。
寇梁很熟悉这种眼神,也並不感到被冒犯,因为这恰恰证明,葛树根不是个容易头脑发热的人。
这才是他要的合作对象。
寇梁坦然道:
“昨天没有,不代表今天没有、未来没有,就像林同晦亦或是某些人,在以往固然能够一手遮天,可这烽都的天,也並非一成不变。”
葛树根只摇头道:
“天变,却未必变天啊……”
寇梁不为所动,笑容依旧。
葛树根看了他一眼,嘆口气,还是向后退了一步,伸手一引,无奈道:
“罢了,无论如何,我总不能把你这个英雄模范拒之门外,进来谈。”
说著,葛树根一马当先走了进去,寇梁紧隨其后,两人来到一间会议室,狄怀道识趣地帮他们拉上门,关在门外。
葛树根坐在主位,掏出一包烟,手腕一抖,弹出半截烟,埋头叼起,点火,深吸一口,才嘆道:
“寇兄弟,其实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以我赤疆的体量,想火中取栗,只怕还力有未逮。”
葛树根出身归化街,却能白手起家,拉扯出这么大的基业,自然不会是蠢人,对局势更有独特的洞见。
所以,他很清楚,这个所谓的“渊城重建项目”,正是雷大壮、刘临深这两个大人物相互角力的关键点。
只是雷大壮到底是空降红土星,根基浅薄,毕竟做工程,搞项目,能打並不是硬性指標,要人脉、资歷、技术。
从这一点看,和赫垒公司有深厚合作关係的刘临深,自然占尽优势。
寇梁一笑:
“正常的商业竞爭而已,谈不上火中取栗,我可以保证,只要葛老板愿意,一切非正常的竞爭手段,都不会起作用。”
葛树根还是摇头,直白道:
“小兄弟,这是应有之义,如果雷掌院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自然不配和刘司衡相爭。
“但是哪怕是『正常』的商业竞爭,以赫垒的技术储备、人力物力,我们也不会有半点机会。
“就算那位雷掌院再慷慨,能够给予再大助力,也不可能补足这方面。”
这就是葛树根最大的担忧。
寇梁哈哈一笑,自信道:
“葛老板,这一点,你是真料错了。你应该有些年头,没有出过烽都了吧,我最近正好出去了一趟,有了些新发现。”
——出去了一趟?
葛树根知道,按照宣传口径,寇梁此前应该是因为重伤,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日前才终於出院。
难不成……这位之前是借著重伤的幌子,暗地里出城,帮雷掌院办事了?
既然这样,他们的关係……
葛树根想到这里,眸光一凛,对寇梁接下来的话更为上心,沉声道:
“请讲。”
“葛老板应该知道,这些年来,林同晦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很多项目、工程,都外包了出去。
“只有一些诸如修路、修医院、修学校这种,为了博取名声的公益项目,是由赫垒公司亲自下场施工。”
“按道理来说,这些项目是林同晦亲自交代下来,又关乎转型大计,不会出半点紕漏才是,但事实並非如此。”
寇梁说的,正是他在去渊城那段路上的见闻,这条公路也是赫垒公司的重点项目,曾经还了大力气宣传,所以他印象极深。
这条公路在“大烽都”境內,卖相算是极佳,每开出去十公里,就有一个维修站,掛著赫垒的牌子,至少有两人值班,灯火通明。
沿途有两排防护栏,护栏外,则是一块块gg牌,用於宣传赫垒公司的各项业务。
只是一离开烽都范围,寇梁哪怕坐在车上,凭藉汽车的震动,也能够感受到,这段路面与之前截然不同。
材料、工序都相差甚远。
监测站也成了个摆设,有的甚至儼然已是废墟,护栏更是不翼而飞。
葛树根听罢,若有所思。
寇梁则是直接给出了结论。
“重点不在於这条路,到底是不是面子工程,而在於……內外的差別,实在是太大了,根本连包装都没有包装。
“这事儿做得太糙了,不像是林同晦的授意。”
葛树根一点就透,直接道:
“你的意思是,赫垒公司內部,已经出了问题?”
寇梁点头,娓娓道来:
“出问题才是正常,毕竟建筑部门这些年来,收益远远不如保险部门,林同晦又要他们做这些基本不赚钱的公益项目,自然会激化矛盾。
“毕竟赫垒公司以前的作风,一直是横行霸道,仗著现金流庞大、人脉深广,盯上的项目从来没有失手过。
“到了后来,建筑部门在竞標之后,更是直接公然外包出去,只一转手,就要抽百分之三四十,这样赚钱,简直比抢钱还快。
“赫垒建筑部门的中高层,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后,再要他们回过头来做公益,而且是贴钱做,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由奢入俭难。
“即便赫垒公司的规矩再重,即便他们知道,长久来说,这对公司是更有利的,这群人也不可能控制得住自己。”
寇梁说完,又笑道:
“更何况,谁不知道,赫垒是林家的赫垒,以前越是压抑,到这种时候,就会越是反弹。
“葛老板应该还记得,十字帮主持的归化街重建项目,我事后才知道,那个项目对林同晦,也有非凡意义。
“以归化街的地价,他就算是直接购入,也不会废多少功夫,但十字帮偏偏就一分钱都不出,还想从我们身上再赚一笔。
“事后,我也托人调查了一些,据说林同晦是批了经费,只是在內部被层层剥削,到最后,连根毛都没剩下。
“这两件事加起来,我有起码有八九成把握,赫垒公司的建筑部门,只怕实力已不如以往,且弗如远甚。
“更何况,司衡台主持这种大项目,最看重的一定不是经济效益,也不是施工能力,而是『稳定』二字。”
寇梁说到这里,顿了顿,直视葛树根的双眼,微笑道:
“一个上下不能齐心、述求不能一统的建筑公司,怎么可能稳定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