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石棺阶梯式护墙完工(盟主加更 6/10)
  第110章 石棺阶梯式护墙完工(盟主加更 6/10)
  《消息报》头版头条报导了石棺阶梯式护墙的竣工,这一消息在建筑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用玩家组成的中型机械製造部605建筑小分队的第三班人马已经悄然进驻禁区。
  而且另一支由一万一千人组成队伍正在加速推进项目。
  相比於老杨攻略组,老费力攻略组的进度虽然慢,但是剧情方面更加全面一些。
  在老费力攻略组,不少观眾才开始彻底了解那位总工程师,也开始完全了解那所谓的“猛獁象”项目。
  列夫·博恰罗夫,一位在中型机械製造部工作近30年,拥有相当经验的人。
  这位51岁的中年人,身著袄,头戴贝雷帽,步履矫健地踏入特別禁区。
  清澜此时正处於他的队伍当中。
  列夫·博恰罗夫告诉他,他自己曾在职业生涯初期参与了中型机械製造部歷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在哈萨克斯坦一个荒芜的沙漠半岛的铀矿附近,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5万人居住的城市一一舍夫琴科。
  並且还曾调动一支由1万名生活在铁丝网后的古拉格囚犯组成的劳动大军,主持建造了该城市的铀处理设施、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性“增殖”反应堆、地球上最大的核动力海水淡化厂,以及从电影院到牙膏厂等一系列必要辅助设施。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在车诺比,博恰罗夫面临的是中型机械製造部工程师们在现场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难题。
  他需要將四號机组周围的钢棺封闭,为已成废墟的主厂房加盖屋顶,
  並在三號机组与四號机组之间建造一道厚实的混凝土墙,以隔离反应堆建筑的受损部分,確保其他反应堆能够恢復正常运行。
  然而,该项目已经严重超期,修订后的时间表依然显得荒谬且不切实际。
  从外观上看,四號机组已失去了核电厂的特徵。
  其炸碎的外立面被內填砂浆的钢製陡墙封闭,这是藉助防御土墙,混凝土泵和德马克起重机完成的。
  在主厂房和暴露的反应堆堆芯上方,辐射水平依然极高,铆工和焊工无法进入施工。
  因此,石棺的钢製部件只能预组装为起重机最大负载能力所能及的组件,然后依靠重力保持稳定,宛如一座巨大的钢铁纸牌屋。
  工程师们根据组件的形状或大小,为其起了各种绰號:帽子、裙子、章鱼、狗窝、飞机、曲棍,以及最重要的东西,一条70米长、重约180吨的钢樑一一“猛獁象”
  这个庞然大物必须使用特殊製造的拖车,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缓慢拖拽就位。
  博恰罗夫和他的工程师团队將工程总部设在四號机组前方的一栋楼中,这栋楼的墙壁厚达1
  米,由混凝土製成,事故前曾计划用於储存液体放射性废料。
  如今,在这片遭受重创的区域中,这里是整个核电站综合体中污染程度最轻的地方。
  指挥中心的谢尔比纳。
  这位最早於列加索夫在飞机上同行,並且將车诺比核电站厂长送进监狱的人。
  此刻每天在此听取项目进展匯报,並每24小时向戈巴契夫通报最新情况。
  中型机械製造部年过八旬的掌门人叶菲姆·斯拉夫斯基也是这里的常客。
  在这座权宜之计的掩体中,工程师们通过遥控电视摄像机网络监控石棺的组装。
  他们的眼睛紧盯著一排电视屏幕,上面显示著从建筑工地上最危险区域传来的画面,通过步话机向起重机司机发出指令:“往上一点!”“下来一点!”“向左靠!”
  “向右挪!”操作德马克起重机的人员被15厘米厚的铅皮层层包裹在驾驶舱中。
  眼前一片漆黑,只能凭藉一个小监视器上闪烁的、代表起重机吊鉤的放大的黑白图像来做出判断。
  博恰罗夫本人也在一片黑暗中工作。
  儘管石棺的最终组装已经开始,但他手头仍没有石棺的图纸,无法在废墟中进行准確可靠的测量。
  他只能藉助直升机或卫星拍摄的四號机组航拍照片,或是站在三號机组標记位置上搭建的衬铅观测台上,用望远镜进行观察。
  当工程无法继续进行而必须派人进行现场实测时。
  总工程师列夫·博恰罗夫提出了极好的主意一一他们用一根5米长的线缆,將一个重20吨、用铅製成、带有一个30厘米厚的铅玻璃观察孔的深海潜水器掛在德马克起重机的吊鉤上。
  將其吊至距离地面100米的空中,然后通过起重机转动悬臂。
  使其“飞过”四號反应堆上方,从而让工程师能够相对安全地进入施工现场放射性最强的区域。
  总工程师列夫·博恰罗夫擬定的覆盖反应堆的方案,简洁明了。
  他提出以27根巨型钢管並排置於横樑之上,构成屋顶,由反应堆建筑残存的墙壁为横樑提供支撑,隨后覆盖混凝土.::
  清澜在一旁清晰地听著列夫·博恰罗夫和谢尔比纳对话。
  “你疯了吗?”谢尔比纳质问博恰罗夫,“这怎么可能!另想办法吧。”
  “別无他法!”
  老费力看著任务进度一点一点的往前。
  这一阶段的任务应该算是最困难的了,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困难是实打实的。
  老费力从知情的游击队员口中得知。
  重返车诺比的计划还在逐步进行。
  联邦依旧意志坚定,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也要在放射性区域的核心地带维持核电站的运转。
  而且,第一座反应堆似乎已经开始重新併网发电了。
  然而,三號机组的污染状况依旧极为严重,核电厂总工程师与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专家一致认为,重启该机组不仅成本过高,还將使眾多操作人员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但他们的反对意见最终被驳回,按照计划,车诺比三號反应堆將於1987年第二季度重新併网发电。
  与此同时,委员会还下令重启五號和六號反应堆的建设工作,儘管它们在事故发生前已接近完工,但自那灾难性的夜晚起,一切便戛然而止..,
  弹幕上瞬间炸开了锅,无数的评论如同潮水般涌来,將屏幕都快淹没了。
  【不是,联邦是铁了心这样搞吗?】
  【这必须要重启吗?】
  【如果重启了,这不是会...】
  【灾难重演,不是完蛋了吗?】
  【不是,都造成这么大损失了,还没意识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