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可靠的队长,乌萨坚科 (5K)
第104章 可靠的队长,乌萨坚科 (5k)
伴隨著任务出现,画面也隨之黯淡下来伴隨著旁白声,“那年深秋,苏联的大地被一片萧瑟笼罩,而在这片广的土地上,一场无声的战爭正在打响。”
“数以万计的中年人,被徵召成为『游击队员”,奔赴那片充满死亡气息的禁区。”
老杨的画面逐渐加载出来,嗅觉,触觉也在旁白结束后出现。
他拿到了一份宣誓保密的文件。
他需要在上面签字,然后在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復原回到他最开始来的地方。
同时,他还领到一个硬皮本,用处很简单,用於记录他们累积吸收辐射剂量。
老杨观察著其他人的反应,他身旁的那些人基本上没去仔细阅读这份宣誓保密文件。
老杨在宣誓保密文件上籤完字便排在长长的队伍中,队伍缓缓向前挪动。
在完成一系列手续之后,一道提示出现在眼前。
【你被归入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小队】
老杨根据指示,来到了集合地点,见到了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以及已经集合在那边大约几十名“游击队员”。
在不远处还停著几辆卡车。
乌萨坚科是一个身材中等的男性,穿著一件厚重的军绿色工作服。
他的腰间繫著一条宽大的皮带,上面掛著各种工具。
从他的样子上来看,他显然並不是第一天来这里。
老杨在队伍中又等待了一会儿,便上了卡车,將他送去目標地点。
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也在他所在的这辆卡车上。
为了不触发没必要的对话和支线任务,整一趟路途都保持著沉默。
但儘管如此,他还是从这些来自联邦各处的“游击队员”口中听到了不少事跡。
例如,当预备役军人收到召集他们进行“特殊训练”的徵兵通告时,他们也慢慢明白了这意味著什么。
有些人为了逃避这可怕的命运,不惜对徵兵官员行贿,好让自己留在家中。
据说,缓服兵役和不去阿富汗打仗的价码高达1000卢布。
而逃脱去车诺比的义务,则只需一半价钱就够了。
在禁区外围的某些军营中,指挥官还会面对手下部队的不断反抗。
听说一群两百名来自爱沙尼亚的“游击队员”被告知,他们的服役期从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了六个月,於是,他们愤怒地聚在一起示威抗议,拒绝回到工作岗位。
基辅的军警巡视人员也经常会遇到拋下手下士兵的高级军官。
他们一个个喝得醉的,试图乘火车逃离这座城市。
听到这些话,老杨有些发麻,但始终还是没说什么。
弹幕已经议论纷纷。
【太离谱了。】
【从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了六个月,还是在车诺比这个地方,是我我也难受。】
【这种地方,谁不想逃啊,谁不想活命呢。】
老杨继续听著那些年迈的“游击队员”讲著话。
儘管车诺比的环境已经如此恶劣,还是有很多人自愿留在车诺比工作。
有人是被传闻中的高工资吸引,因为在高辐射地区服役,会额外发放给劳动者一笔奖金。
有人是出於对科学的好奇。
也有人只是出於为祖国母亲牺牲自我的念头,就像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在伟大的卫国战爭中做过的那样。
老杨所在的这支队伍的队长,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就是其中之一。
36岁的他被一架伊尔-76运输机从哈尔科夫空运到了基辅,
和他们一起乘坐卡车赶到核电厂附近的一座军营中。
此外,老杨还了解车上有一位工程师,是此前服兵役时曾在苏联飞弹防卫部队担任无线电操作员。
他本可以通过贿赂免於入选,但他却没有那么做。
工程师在卡车上嘆了口气,语气有些无奈地说:“你们看看这禁区里的情况,真是乱成一团。”
“到处都是穿著军装的士兵,就像一群绿色的蚂蚁一样,急匆匆地跑来跑去,忙得不可开交。”
“可在我看来,他们做的这些事情,根本就是毫无章法,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那些在高辐射区域晃荡的无人指挥的士兵,怎么称呼来著,散兵游勇,他们要么就是傻傻地等著上面的指示,要么就在旁边看別人干活。”
“好像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体內的辐射剂量正在不断增加,真是太离谱了。”
“你们记住了,少接触那些危险地段。”
乌萨坚科也说道,“那些在禁区中已经待了一阵的,没有被委派官职的军官,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记住了,別理那帮发號施令的大官儿,別让自己暴露於最危险的辐射下。”
“从现在开始,只准听我和工程师的,这是为了你们能活著离开车诺比。”
“我听了你们的话。”
“有人是被联邦提供给的高工资吸引而来,我知道你们家中困难,但你们总要活著回去,在高辐射地区服役,会额外发放一笔奖金,你们也要有命。”
“有人是出於对科学的好奇,这个理由听起来很扯淡,如果你是抱著这个想法而来的,就好好跟在我们屁股后面。”
“你们不少人是出於为祖国母亲奉献自我的念头,就像父辈和祖辈在伟大的卫国战爭中做过的那样,那很好,我也是因此而来的。”
卡车在顛簸的道路上缓缓前行,车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荒凉。
远处的树木枯黄,仿佛被死亡的气息笼罩,偶尔能看到一些穿著防护服的身影在忙碌著,但更多的是一片死寂。
终於,卡车停了下来,老杨和其他队员陆续下车。
他们站在一片空旷的地带,远处可以看到车诺比核电站那巨大的反应堆建筑。
在清点人数后,他们便被派到处於石棺高墙之下的机器大厅中。
任务为中型机械製造部的us-605建设小分队工作。
乌萨坚科带著八个人来到自標的標记位置。
老杨也在这八个人当中。
在那片混乱的建筑工地上,“游击成员”正忙碌著。
隔开三號机组和四號机组的混凝土屏蔽墙还在建设中。
“游击成员”拿起手中的工具,开始工作。
老杨也学著他们拿起木板,將其对准混凝土墙,然后用钉子將木板固定在墙上。
他们的队伍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將木板钉好。
而接下来的任务內容,对於老杨这种从来没有接触过重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就有些困难了。
你让他开个飞机,开个汽车,他得心应手,你让他做这些体力活,装一些特殊的部件,就有些不知所措。
再加上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螺丝。
如果真要建造一些大型建筑,都是设计好程序的机器人来帮忙。
所以老杨相比於其他“游击成员”来说,手中的动作就显得有些笨拙。
他现实没干过这些活,並不麻利,这让他內心愈发焦急。
现在好不容易领先了老费力攻略组,远超帝信攻略组,总不能卡在这里。
一步快更要步步快。
除了钉木板,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任务,时而复杂,时而简单。
这让老杨摸不著头脑,只能奋力的干,一些活实在不会干,这让他不得不求助旁边的其他人。
大部分人都很热情,教会了老杨不少內容,
在对话中,老杨还发现这里的一切都被列为机密。
除了老杨通过任务简报和cg知道他们的目的以外,那些和他一样的“游击成员”完全不知道自已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
只有一个说是物理院来的老头子知道一些內容。
即便是老杨这类速通玩家,也不得不在干活的时候跟他劳嗑,以此来缓解无聊感。
从他的口中,老杨了解到。
这位名叫谢耶维奇的老同志从第一天就开始记录车诺比事件了。
他把附近街道上发生的事和人们说过的话全部写了下来。
谢耶维奇还告诉老杨,他在某个村子做调查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开著马拉特的越野车横衝直撞,马拉特就在后面追。
一时间老杨有些尷尬。
【好傢伙,英特网络是懂搞剧情衔接的。】
【绷不住,我嘞个横衝直撞。】
【马拉特:欺负我这个老同志。】
老杨问谢耶维奇,“这种事情也有必要记录下来了吗?”
谢耶维奇回答道:“隨著时间的流逝,诸多往事会逐渐被遗忘。”
老杨回答道,“联邦会记录下这些歷史,怎么会忘记呢?”
谢耶维奇笑著摇头,“你是说联邦的正史?那些都是假的东西,联邦会有意无意去掩盖一些歷史真相,它一定要说那些对联邦有利的话,对联邦不利的就不说,隱瞒,或者编造。”
谢耶维奇继续说道,“当后世人去了解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时候,就需要我这样去记录这些所谓的“野史”。”
老杨没有说话。
谢耶维奇继续说道,“后来人只有既读野史,又读正史,通过各种歷史的对比,才能看出歷史的真相。”
很快,新一轮的任务又布置下来了。
老杨和谢耶维奇拿著木板、锤子和钉子,迅速开始工作。
工作內容虽然经常变化,但本质上都是繁重的体力活。
半个小时,两人就累得直不起腰。
但很显然任务远远没有停止。
他们排成一列,双手紧握著一单个容积40升、灌满水的袋子,艰难地拖动著这些沉重的负担,一步步挪进建筑物的地下室。
袋子在粗糙的地面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
然后再由人用手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
有人攀上屋顶,解开被遗弃的消防水带,用力一扯,让它从高处坠落。水带在半空中翻滚著,
重重砸在地上。
另一些人则弯下腰,从冒著气泡的水池底部摸索著瓦砾碎片,手指在冰冷的水中摸索,抓起一块块碎片。
他们得到的指令简单而急促:把看到的东西都捡起来,而且要快,
隨著任务的继续,他们工作的地方也越来越黑暗而潮湿。
乌萨坚科站在昏暗的光线中,心中满是恐惧。他担心手下士兵会在这座黑暗的迷宫中迷失方向此外,强烈的辐射无处不在。
在某些房间里,他们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衝击著自己的眼球,仿佛有看不见的射线在穿透他们的身体。
在另一些房间,他们能看到中型机械製造部之前安装的音箱,它不间断地发出低频啸音,刺耳的喻喻声警告著人们不要停留。
当然这些工作都是由“游击队员”去完成,
中型机械製造部的工程师们仅仅是在墙壁上悬掛了一连串灯泡。
昏黄的灯光勉强照亮了他们这些“游击队员”的工作区域。
当老杨对谢耶维奇问起那些工程师在什么位置的时候,谢耶维奇告诉他。
他们躲在衬了铅的观察间中,通过电视摄像机监视著“游击队员”的工作进展。
並且谢耶维奇还对老杨说道,“联邦是不会记录这些行为的,而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人去记录。
此时广播里传来声音,打断了谢耶维奇的话,“请乌萨坚科带领成员前往反应堆下方的房间,
检查里面的结构损坏情况,为后续的修復工作提供数据...:”
正当老杨和谢耶维奇边聊边准备前往地下室的时候,乌萨坚科叫住了他们。
“站住,干嘛去?”
“不是去反应堆...”
乌萨坚科有些生气,“我在车上怎么跟你们说的?只准允许听我和工程师的,这是为了你们能活著离开车诺比。”
广播再次重复,“请乌萨坚科带领成员前往反应堆下方的房间,检查里面的结构损坏情况,为后续的修復工作提供数据...:”
其他不是乌萨坚科队伍的“游击队员”纷纷看向乌萨坚科。
另一支队伍跟乌萨坚科同级的队长,对乌萨坚科喊道,“乌萨坚科同志,你在违抗命令吗?”
工程师清了清嗓子,凑近到队伍里,对其他人解释道,“在那里,辐射剂量计在一分钟內就会达到最大值,我们去了就回不来了。”
乌萨坚科瞪了另一个队长一眼,然后直接走向负责监控他们的摄像头。
一脚踢了上去,给摄像头直接踢飞。
然后在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一行人全部藏身於某安全之处一一直到分配的任务时间结束。
乌萨坚科那一脚可谓力道十足。
当建筑部技术人员赶到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宣布下一台新的摄像机需要十天后才能抵达。
而此时,乌萨坚科和他的手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弹幕见这一幕也纷纷討论起来。
【乌萨坚科真是好队长,妈的,要是我领导也这样就好了。】
【的確,真好心人,知道他们队伍大部分人都不明不白,不让他们去送死。】
【之前的任务都是牺牲,这里怎么开始逃避了?】
【回楼上,这不算逃避,说实话,不去也算是本分吧?】
【我感觉乌萨坚科是有问题的,如果他不去,大家都要死。】
【回楼上,让你去,你去不去?】
【从最初的满腔热血到最后的满是遗憾...不要无脑热血牺牲啊】
【別急,再往后看看。】
大概在十几分钟后,老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好傢伙,这算是剧情逃课吗?
丑萨坚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好样的,小伙子们,没有一个被抓到。”
其他人相视一,贝他们刚才的“逃避行为”不以为然。
老杨则有些奇必。
这群人似乎跟他先前人物的那群人又有些不同,老杨思索著,露出了一种复杂的表情。
这样的表情很快被刃萨坚科注意道,他走析去拍了拍老杨的肩膀,“同席,不π为刚才的行为感到愧疚,我在这里执行了28次任务,总计待了44天,却从未见析任何一仗所谓的『伟人的爱国者。”
“那些和我並肩作战的人,无一不在心里默默盘算著如何儘快凑齐规定剂量限额。”
“好早点逃离这片充满死亡气息的区域,艺到自己温暖的家中。”
困乍同时,us-605建设小分队最后一仗班次的总工变师列夫·博恰罗夫,正带著他的队伍小心翼翼地向四號机组的废墟深处进发。
老杨攻略组的一名名叫“翎海”的主播乍刻正在这支队伍里。
翎海正在给直播问介绍著自己目前的情况,
“主播队伍的最前方,是一位来自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物理学家,贝,就是那仗cg里经常出现的研究所。”
“他似乎贝这片废墟的布局了如指掌,感觉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了。”
翎海的视角里,四周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瓦砾滑落声。
昏暗的光线透析破碎的墙壁和天板的缝隙,勉强照亮了下的路。
而紧隨他其后的是一仗浑身掛满沉重摄影装备的摄像师,他的镜头记录著这不人胆寒的一切。
画面里,他们艰难地爬上了一座被炸离墙面、如今歪歪扭扭悬在空中的楼梯。
在標记位置处,他们转入下方一条漆黑的走廊,然后开始奔跑起来。
但越往里去,屋顶就越低,他们渐渐意识到,这条走廊如今已被中型机械製造部施工时洒落的混凝土填满。
伴隨著任务出现,画面也隨之黯淡下来伴隨著旁白声,“那年深秋,苏联的大地被一片萧瑟笼罩,而在这片广的土地上,一场无声的战爭正在打响。”
“数以万计的中年人,被徵召成为『游击队员”,奔赴那片充满死亡气息的禁区。”
老杨的画面逐渐加载出来,嗅觉,触觉也在旁白结束后出现。
他拿到了一份宣誓保密的文件。
他需要在上面签字,然后在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復原回到他最开始来的地方。
同时,他还领到一个硬皮本,用处很简单,用於记录他们累积吸收辐射剂量。
老杨观察著其他人的反应,他身旁的那些人基本上没去仔细阅读这份宣誓保密文件。
老杨在宣誓保密文件上籤完字便排在长长的队伍中,队伍缓缓向前挪动。
在完成一系列手续之后,一道提示出现在眼前。
【你被归入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小队】
老杨根据指示,来到了集合地点,见到了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以及已经集合在那边大约几十名“游击队员”。
在不远处还停著几辆卡车。
乌萨坚科是一个身材中等的男性,穿著一件厚重的军绿色工作服。
他的腰间繫著一条宽大的皮带,上面掛著各种工具。
从他的样子上来看,他显然並不是第一天来这里。
老杨在队伍中又等待了一会儿,便上了卡车,將他送去目標地点。
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也在他所在的这辆卡车上。
为了不触发没必要的对话和支线任务,整一趟路途都保持著沉默。
但儘管如此,他还是从这些来自联邦各处的“游击队员”口中听到了不少事跡。
例如,当预备役军人收到召集他们进行“特殊训练”的徵兵通告时,他们也慢慢明白了这意味著什么。
有些人为了逃避这可怕的命运,不惜对徵兵官员行贿,好让自己留在家中。
据说,缓服兵役和不去阿富汗打仗的价码高达1000卢布。
而逃脱去车诺比的义务,则只需一半价钱就够了。
在禁区外围的某些军营中,指挥官还会面对手下部队的不断反抗。
听说一群两百名来自爱沙尼亚的“游击队员”被告知,他们的服役期从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了六个月,於是,他们愤怒地聚在一起示威抗议,拒绝回到工作岗位。
基辅的军警巡视人员也经常会遇到拋下手下士兵的高级军官。
他们一个个喝得醉的,试图乘火车逃离这座城市。
听到这些话,老杨有些发麻,但始终还是没说什么。
弹幕已经议论纷纷。
【太离谱了。】
【从原来的两个月延长到了六个月,还是在车诺比这个地方,是我我也难受。】
【这种地方,谁不想逃啊,谁不想活命呢。】
老杨继续听著那些年迈的“游击队员”讲著话。
儘管车诺比的环境已经如此恶劣,还是有很多人自愿留在车诺比工作。
有人是被传闻中的高工资吸引,因为在高辐射地区服役,会额外发放给劳动者一笔奖金。
有人是出於对科学的好奇。
也有人只是出於为祖国母亲牺牲自我的念头,就像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在伟大的卫国战爭中做过的那样。
老杨所在的这支队伍的队长,弗拉基米尔·乌萨坚科就是其中之一。
36岁的他被一架伊尔-76运输机从哈尔科夫空运到了基辅,
和他们一起乘坐卡车赶到核电厂附近的一座军营中。
此外,老杨还了解车上有一位工程师,是此前服兵役时曾在苏联飞弹防卫部队担任无线电操作员。
他本可以通过贿赂免於入选,但他却没有那么做。
工程师在卡车上嘆了口气,语气有些无奈地说:“你们看看这禁区里的情况,真是乱成一团。”
“到处都是穿著军装的士兵,就像一群绿色的蚂蚁一样,急匆匆地跑来跑去,忙得不可开交。”
“可在我看来,他们做的这些事情,根本就是毫无章法,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那些在高辐射区域晃荡的无人指挥的士兵,怎么称呼来著,散兵游勇,他们要么就是傻傻地等著上面的指示,要么就在旁边看別人干活。”
“好像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体內的辐射剂量正在不断增加,真是太离谱了。”
“你们记住了,少接触那些危险地段。”
乌萨坚科也说道,“那些在禁区中已经待了一阵的,没有被委派官职的军官,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记住了,別理那帮发號施令的大官儿,別让自己暴露於最危险的辐射下。”
“从现在开始,只准听我和工程师的,这是为了你们能活著离开车诺比。”
“我听了你们的话。”
“有人是被联邦提供给的高工资吸引而来,我知道你们家中困难,但你们总要活著回去,在高辐射地区服役,会额外发放一笔奖金,你们也要有命。”
“有人是出於对科学的好奇,这个理由听起来很扯淡,如果你是抱著这个想法而来的,就好好跟在我们屁股后面。”
“你们不少人是出於为祖国母亲奉献自我的念头,就像父辈和祖辈在伟大的卫国战爭中做过的那样,那很好,我也是因此而来的。”
卡车在顛簸的道路上缓缓前行,车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荒凉。
远处的树木枯黄,仿佛被死亡的气息笼罩,偶尔能看到一些穿著防护服的身影在忙碌著,但更多的是一片死寂。
终於,卡车停了下来,老杨和其他队员陆续下车。
他们站在一片空旷的地带,远处可以看到车诺比核电站那巨大的反应堆建筑。
在清点人数后,他们便被派到处於石棺高墙之下的机器大厅中。
任务为中型机械製造部的us-605建设小分队工作。
乌萨坚科带著八个人来到自標的標记位置。
老杨也在这八个人当中。
在那片混乱的建筑工地上,“游击成员”正忙碌著。
隔开三號机组和四號机组的混凝土屏蔽墙还在建设中。
“游击成员”拿起手中的工具,开始工作。
老杨也学著他们拿起木板,將其对准混凝土墙,然后用钉子將木板固定在墙上。
他们的队伍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將木板钉好。
而接下来的任务內容,对於老杨这种从来没有接触过重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就有些困难了。
你让他开个飞机,开个汽车,他得心应手,你让他做这些体力活,装一些特殊的部件,就有些不知所措。
再加上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螺丝。
如果真要建造一些大型建筑,都是设计好程序的机器人来帮忙。
所以老杨相比於其他“游击成员”来说,手中的动作就显得有些笨拙。
他现实没干过这些活,並不麻利,这让他內心愈发焦急。
现在好不容易领先了老费力攻略组,远超帝信攻略组,总不能卡在这里。
一步快更要步步快。
除了钉木板,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任务,时而复杂,时而简单。
这让老杨摸不著头脑,只能奋力的干,一些活实在不会干,这让他不得不求助旁边的其他人。
大部分人都很热情,教会了老杨不少內容,
在对话中,老杨还发现这里的一切都被列为机密。
除了老杨通过任务简报和cg知道他们的目的以外,那些和他一样的“游击成员”完全不知道自已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
只有一个说是物理院来的老头子知道一些內容。
即便是老杨这类速通玩家,也不得不在干活的时候跟他劳嗑,以此来缓解无聊感。
从他的口中,老杨了解到。
这位名叫谢耶维奇的老同志从第一天就开始记录车诺比事件了。
他把附近街道上发生的事和人们说过的话全部写了下来。
谢耶维奇还告诉老杨,他在某个村子做调查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开著马拉特的越野车横衝直撞,马拉特就在后面追。
一时间老杨有些尷尬。
【好傢伙,英特网络是懂搞剧情衔接的。】
【绷不住,我嘞个横衝直撞。】
【马拉特:欺负我这个老同志。】
老杨问谢耶维奇,“这种事情也有必要记录下来了吗?”
谢耶维奇回答道:“隨著时间的流逝,诸多往事会逐渐被遗忘。”
老杨回答道,“联邦会记录下这些歷史,怎么会忘记呢?”
谢耶维奇笑著摇头,“你是说联邦的正史?那些都是假的东西,联邦会有意无意去掩盖一些歷史真相,它一定要说那些对联邦有利的话,对联邦不利的就不说,隱瞒,或者编造。”
谢耶维奇继续说道,“当后世人去了解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时候,就需要我这样去记录这些所谓的“野史”。”
老杨没有说话。
谢耶维奇继续说道,“后来人只有既读野史,又读正史,通过各种歷史的对比,才能看出歷史的真相。”
很快,新一轮的任务又布置下来了。
老杨和谢耶维奇拿著木板、锤子和钉子,迅速开始工作。
工作內容虽然经常变化,但本质上都是繁重的体力活。
半个小时,两人就累得直不起腰。
但很显然任务远远没有停止。
他们排成一列,双手紧握著一单个容积40升、灌满水的袋子,艰难地拖动著这些沉重的负担,一步步挪进建筑物的地下室。
袋子在粗糙的地面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
然后再由人用手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
有人攀上屋顶,解开被遗弃的消防水带,用力一扯,让它从高处坠落。水带在半空中翻滚著,
重重砸在地上。
另一些人则弯下腰,从冒著气泡的水池底部摸索著瓦砾碎片,手指在冰冷的水中摸索,抓起一块块碎片。
他们得到的指令简单而急促:把看到的东西都捡起来,而且要快,
隨著任务的继续,他们工作的地方也越来越黑暗而潮湿。
乌萨坚科站在昏暗的光线中,心中满是恐惧。他担心手下士兵会在这座黑暗的迷宫中迷失方向此外,强烈的辐射无处不在。
在某些房间里,他们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衝击著自己的眼球,仿佛有看不见的射线在穿透他们的身体。
在另一些房间,他们能看到中型机械製造部之前安装的音箱,它不间断地发出低频啸音,刺耳的喻喻声警告著人们不要停留。
当然这些工作都是由“游击队员”去完成,
中型机械製造部的工程师们仅仅是在墙壁上悬掛了一连串灯泡。
昏黄的灯光勉强照亮了他们这些“游击队员”的工作区域。
当老杨对谢耶维奇问起那些工程师在什么位置的时候,谢耶维奇告诉他。
他们躲在衬了铅的观察间中,通过电视摄像机监视著“游击队员”的工作进展。
並且谢耶维奇还对老杨说道,“联邦是不会记录这些行为的,而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人去记录。
此时广播里传来声音,打断了谢耶维奇的话,“请乌萨坚科带领成员前往反应堆下方的房间,
检查里面的结构损坏情况,为后续的修復工作提供数据...:”
正当老杨和谢耶维奇边聊边准备前往地下室的时候,乌萨坚科叫住了他们。
“站住,干嘛去?”
“不是去反应堆...”
乌萨坚科有些生气,“我在车上怎么跟你们说的?只准允许听我和工程师的,这是为了你们能活著离开车诺比。”
广播再次重复,“请乌萨坚科带领成员前往反应堆下方的房间,检查里面的结构损坏情况,为后续的修復工作提供数据...:”
其他不是乌萨坚科队伍的“游击队员”纷纷看向乌萨坚科。
另一支队伍跟乌萨坚科同级的队长,对乌萨坚科喊道,“乌萨坚科同志,你在违抗命令吗?”
工程师清了清嗓子,凑近到队伍里,对其他人解释道,“在那里,辐射剂量计在一分钟內就会达到最大值,我们去了就回不来了。”
乌萨坚科瞪了另一个队长一眼,然后直接走向负责监控他们的摄像头。
一脚踢了上去,给摄像头直接踢飞。
然后在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一行人全部藏身於某安全之处一一直到分配的任务时间结束。
乌萨坚科那一脚可谓力道十足。
当建筑部技术人员赶到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宣布下一台新的摄像机需要十天后才能抵达。
而此时,乌萨坚科和他的手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弹幕见这一幕也纷纷討论起来。
【乌萨坚科真是好队长,妈的,要是我领导也这样就好了。】
【的確,真好心人,知道他们队伍大部分人都不明不白,不让他们去送死。】
【之前的任务都是牺牲,这里怎么开始逃避了?】
【回楼上,这不算逃避,说实话,不去也算是本分吧?】
【我感觉乌萨坚科是有问题的,如果他不去,大家都要死。】
【回楼上,让你去,你去不去?】
【从最初的满腔热血到最后的满是遗憾...不要无脑热血牺牲啊】
【別急,再往后看看。】
大概在十几分钟后,老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好傢伙,这算是剧情逃课吗?
丑萨坚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好样的,小伙子们,没有一个被抓到。”
其他人相视一,贝他们刚才的“逃避行为”不以为然。
老杨则有些奇必。
这群人似乎跟他先前人物的那群人又有些不同,老杨思索著,露出了一种复杂的表情。
这样的表情很快被刃萨坚科注意道,他走析去拍了拍老杨的肩膀,“同席,不π为刚才的行为感到愧疚,我在这里执行了28次任务,总计待了44天,却从未见析任何一仗所谓的『伟人的爱国者。”
“那些和我並肩作战的人,无一不在心里默默盘算著如何儘快凑齐规定剂量限额。”
“好早点逃离这片充满死亡气息的区域,艺到自己温暖的家中。”
困乍同时,us-605建设小分队最后一仗班次的总工变师列夫·博恰罗夫,正带著他的队伍小心翼翼地向四號机组的废墟深处进发。
老杨攻略组的一名名叫“翎海”的主播乍刻正在这支队伍里。
翎海正在给直播问介绍著自己目前的情况,
“主播队伍的最前方,是一位来自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物理学家,贝,就是那仗cg里经常出现的研究所。”
“他似乎贝这片废墟的布局了如指掌,感觉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了。”
翎海的视角里,四周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瓦砾滑落声。
昏暗的光线透析破碎的墙壁和天板的缝隙,勉强照亮了下的路。
而紧隨他其后的是一仗浑身掛满沉重摄影装备的摄像师,他的镜头记录著这不人胆寒的一切。
画面里,他们艰难地爬上了一座被炸离墙面、如今歪歪扭扭悬在空中的楼梯。
在標记位置处,他们转入下方一条漆黑的走廊,然后开始奔跑起来。
但越往里去,屋顶就越低,他们渐渐意识到,这条走廊如今已被中型机械製造部施工时洒落的混凝土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