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龙顏大怒:朕,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顏无耻之人!
第86章 龙顏大怒:朕,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顏无耻之人!
姚孝深吸了口气,看著李少聪问道:“你说的这些东西,可是属实?”
“属实!”
李少聪回话时语气恭敬,双手已將布囊解开,从里面取出两块色泽、质地截然不同的石料,又掏出一卷泛黄的文书,双手奉上:“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稟报,工部近日修造御道,內里藏著大猫腻,这文书与石料,便是证据。“
如今工部,就是茹瑞管著的。
按照歷史走向,茹瑞应该是兵部的。
只是,如今徐牧就是兵部尚书,茹瑞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到了工部。
两块石料摆在了徐牧的跟前。
徐牧先拿起石料细看:一块石面平整、质地坚硬,是修造御道该用的青条石;另一块却粗糙多孔,边角还沾著些湿泥,显然是劣质石料。
文书当中的內容那个,则是工料登记与领用记录。
文书上明明写著御道工程领用青条石三千块,可领用签名处却有涂改痕跡,附件的石料去向一栏,竟含糊標註著拨往城南河道修缮。
“城南河道修缮?”
姚广孝深吸了一口气,自然知道,这个石料百分之九十九是被挪用了。
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工部,所以,茹瑞死定了。
姚广孝语气冷了几分:“李少聪,你且说清楚,这劣质石料是哪来的?真正的青条石,又去了哪里?”
李少聪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回大师,这劣质石料是工部买来充数的,本该修御道的青条石,全被茹尚书挪去修了秦淮河畔的一条小路一那条路直通倚红楼』,是城里最有名的妓院!”
姚广孝:“——”
好吧,现在不是茹瑞死不死的问题了,而是应该被剥皮实草,还是被凌迟处死的问题了。
李少聪继续道:“小人在工部管石料登记,前几日清点库存时发现青条石少了大半,追问之下,才有老吏偷偷告知,说茹尚书怕去倚红楼的路不好走,特意让人把御道的石料运去铺路,还叮嘱底下人不许声张。“
“荒谬!”
姚广孝刚看完文书,闻言猛地抬头,手中的念珠都险些滑落,“御道是陛下登基后要走的正路,关乎朝廷体面,他竟把御道石料挪去修妓院的路?这岂止是贪腐,简直是欺君罔上!”
要知道,朱棣登基后虽未立刻举行大典,但修缮皇宫御道是重中之重,意在彰显新朝气象。
如今茹瑞竟將专用石料挪作他用,让帝王御道用劣质石料充数,反而让妓院前路铺得平整,传出去便是天大的笑话,更会让朱棣觉得顏面扫地一这意味著他这个新君,连自己的御道都比不上秦淮河妓院的路金贵。
“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倒也不至於发生这种弄事情!”徐牧微微的摇了摇头:“不曾想,建文短短两年的时间,竟是发生了这种事情!”
姚广孝强压著怒意,追问李少聪:“此事你可有確凿证据?茹瑞位高权重,若没有实据,贸然揭发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反被他倒打一耙。”
“人敢拿身家性命担保,证据確凿!”
李少聪从怀中又摸出一张纸条,上面画著石料运输的路线图,还標註了经手人的姓名,“这是小人偷偷记下的运输记录,负责运石料的是工部营造司的王班头,他收了茹尚书的好处,才敢把御道石料往妓院运。另外,小人还查到,就在三日前,茹尚书还去了倚红楼,而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而且他找的姑娘,是前户部尚书齐泰的小妾!齐泰被抄家后,他的家眷被发配到了教司坊,茹尚书去了几次,后来藏了起来,专供茹尚书享乐。”
这话一出,书房內彻底安静下来。
齐泰是建朝的“逆”,按律家眷应受株连,茹瑞不仅私藏齐泰妾,还將其置於妓院供自己取乐,这简直—
算了,毁灭吧!
让朱棣细细的切成臊子!
徐牧端起茶盏,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嘴角却勾起一抹冷笑:“茹瑞倒是会享受,一边拿著朝廷的俸禄,一边挪用公款修妓院的路,还敢私藏逆臣家眷,嘖嘖,道衍,你觉得,茹瑞下场如何?”
姚广孝深吸了一口气:“这是把朝廷律法当儿戏,把陛下的容忍当无物,这件事情,这件事情——”
姚广孝还要说话,却被徐牧打断,他看向李少聪:“你做得很好,此事若能查清,陛下定会赏你。你先回去,切勿声张,待陛下传召时,再如实回话。”
李少聪躬身应道:“小遵旨,定不会泄露半分。”
李少聪走后,书房內的气氛仍带著几分凝重。
姚广孝將桌上的石料与文书收拢,指尖捏著那张画满路线的纸条,眉头紧锁道:“镇国公,茹瑞这事儿虽证据確凿,却万万不能由你出面揭发。”
徐牧闻抬眸:“师何出此?”
“你细想。”
姚广孝走到窗边,望著院外的月色:“如今满朝皆知你要推胥吏入仕,解縉、张、
茹瑞刚结了盟要反对你。若此时你跳出来揭发茹瑞贪腐,那些科举出身的大臣定会认定你是蓄意报復,说你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故意找茹瑞的茬,甚至会编造你构陷同僚的流言。”
他转过身,语气愈发郑重:“你本就非科举出身,在读书人堆里本就容易被排挤。一旦被扣上构陷大臣的帽子,往后朝堂议事,他们便会拿此事攻訐你,即便陛下信你,也难免会因眾臣非议对你的提议多几分顾虑。“
顿了顿,他继续道:“更甚者,若他们藉此抱团,说你打压文官、独断专行,你后续的军屯改革、火炮研发,怕是都会被掣肘,这就得不偿失了。”
徐牧听著姚广孝的担忧,忽然笑出声来:“大师顾虑的,是朝臣非议、改革受阻,可大师忘了,我跟他们本来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我不是科举出来的,他们自然瞧不上我,我要让胥吏为官,本来就是跟他们对著干,他们,岂能容我?我本就是个孤臣”。”'
姚广孝一愣,看向徐牧。
“自靖难以来,我既非科举出身,也不与文官结党,靠的从来不是朝堂派系的扶持,而是陛下对我能办实事的信任。“
徐牧语气平静,却带著一股不容置疑的篤定:“大师难道真觉得,靠著那些满口祖制的文官,能办成军屯改革?能造出威远炮?能让大明开疆拓土?他们连御道石料都敢挪用去修妓院的路,连逆臣家眷都敢私藏享乐,这样的人,即便不掣肘我,也成不了大事。”
他拿起那块劣质石料,放在掌心掂了掂:“我揭发茹瑞,不是为了报復,是为了让陛下看清,他倚重的文官体系里,藏著多少蛀虫。文臣的掣肘和反对,从来都不是问题,只要陛下知道我是为他、为大明好,他们越是攻击我,我就越是受到陛下的器重,陛下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坚刚不可夺其志,只要他支持我,文官攻击算得了什么?”
“可—.”姚广孝还想再说,却被徐牧打断。
“大师想想,陛下为何能容忍我提胥吏入仕?为何肯让我掌兵部、管军屯?因为他知道,我不谋私利,不结党羽,我的所有提议,都是为了稳固大明的江山。“
徐牧面带微笑:“若我为了避嫌,眼睁睁看著茹瑞欺君罔上而不言,陛下反倒会觉得我顾念私情,不敢任事,比起朝臣的非议,失去陛下的信任,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姚广孝沉默了。
他看著徐牧坦荡的神色,忽然明白过来,徐牧跟一般人还真是不太一样。
朱棣,太需要他了。
而且,对於徐牧来说,他如果想要稳住自己的位置,首先,就需要得罪人。
他位高权重,那是因为朱棣信任。
如果,徐牧跟朝臣打成一片,弄出这个党,那个党,朱棣就该睡不著觉了。
最好,照死了得罪这群文臣。
他越是孤臣,就越是会得到朱棣的大力支持。
他无需依附任何派系,只需对陛下一人负责,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毫无顾忌地捅破文官的贪腐,才能在朝堂的非议中站稳脚跟。
这就是徐牧的生態位。
主要,徐牧也不想跟这些文臣虫豸混在一起,跟你们这帮人,还怎么建设大明?
朱元璋一死,这才几年,你们就开始倒卖粮草,火龙烧仓了。
跟文官混在一起没前途,他想要按照自己的理念来改造大明。
次日清晨,奉天殿內烛火通明,文武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朱棣身著龙袍端坐於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內,沉声道:“今日早朝,诸卿若有要事,可一一奏来。”
如今,朱棣上朝也频繁,时时刻刻都想彰显自己才是正统。
话音刚落,徐牧便手持朝笏,从文臣列中走出,躬身道:“陛下,臣有一事奏请!”
朱棣也知道徐牧的意思。
胥吏为官,昨天开小会討论了,今天朝会就是正式把这件事儿提出来。
徐牧继续道:“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举荐官员,如今,这些官员被罢官免职,贪污者剥皮实草,空缺官缺甚多,臣举荐靖难有功之书吏四百人,填补县令、县丞及知府之位;另荐两百六十名书吏任军屯社社长,授从九品官身,望陛下恩准。“
此言一出,殿內瞬间譁然。
基本上,文臣都知道了。
只是,没想到,徐牧居然真的就当著朝臣的面儿提出来了。
没等朱棣开口,文官列中便有人快步出列,正是工部尚书茹瑞。
他面色涨红,手中朝笏重重一叩地面,厉声喝道:“陛下,万万不可!徐国公此议,简直是乱我大明官制!“
朱棣眉头微蹙,沉声道:“茹卿为何如此激动?且细说缘由。”
“陛下!”
茹瑞上前一步,目光死死盯著徐牧,语气满是不屑:“徐国公非科举出身,不过是靖难时侥倖立了些军功,便敢妄议官制!”
顿了顿,他继续道:“歷朝歷代,地方主官皆从科举儒士中选任,那些胥吏不过是抄录文书的杂役,连圣贤书都未曾精读,怎懂教化百姓、推行仁政?若让他们当官,岂不是让天下士人寒心,让大明礼法蒙羞?“
朱棣看著茹瑞,感觉有些无聊。
怎么还是老一套说辞?
倒是,徐牧说的东西才是符合自己胃口的,这些胥吏没有前途,是自己给了他们前途,他们对自己剩下的唯有忠诚而已。
而茹瑞完全没有注意到朱棣的倾向性,反倒是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飞溅:“徐国公怕是忘了,自己能有今日地位,不过是陛下恩典!如今不思谨守本分,反倒要打破科举取士的祖制,莫非是想借著举荐胥吏,培植自己的势力,架空朝堂不成?”
这番话不仅反对新政,还暗指徐牧结党营私,瞬间点燃了文官的情绪。
徐牧微微皱眉:“茹尚书,你这个一死,奉天靖难的是我,不是陛下?”
“我——”
茹瑞一呆,竟是说不胡话来。
而一边的吏部尚书张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茹尚书所言极是!臣掌吏部多年,深知官员选拔需以德为先、以学为基。那些胥吏虽有靖难之功,却无学识根基,若任地主官,轻则不懂断案量刑,重则贪腐扰民,届时民怨沸腾,恐动摇大明根基啊!”
不能说徐牧结党营私,真的要说结党营私,这些人也都是靖难党,用脚指头琢磨,也能琢磨出来,朱棣会倾向于靖难党。
紧接著,翰林院学士解縉也快步出列,语气恳切:“陛下,“科举取士』乃太祖爷定下的祖制,是大明选拔贤才的正途。徐国公此举,看似是举荐功臣,实则是毁我大明数百年的教化根基!”
顿了顿,他继续道:“若吏可当官,那天下学子谁还肯寒窗苦读?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儘是无学之辈,大明何谈长治久安?”
一时间,文官列中纷纷附和。
“不可”“祖制不可违”的声此起彼伏,连几个平沉默寡的老,也皱著眉摇头,显然不认同徐牧的提议。
这些人的反应,朱棣尽收眼底。
看向徐牧,倒是有了几分愧疚。
自己这个妹夫,终究还是为了自己扛下了一波又一波的伤害。
徐牧站在殿中,面对满朝文官的攻訐,面色依旧平静。
待眾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诸卿张口闭口祖制,科举,可曾想过,太祖爷定下科举取士,是为了选能为百姓办事的贤才,而非选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样祸害江山的腐儒?”
徐牧话音刚落,茹瑞便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向前一步,朝朱棣躬身道:“陛下!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乃是逆臣,不过是科举出身中的异类,怎能代表天下儒士?徐国公以偏概全,分明是故意抹黑科举取士的根基!“
“异类?”徐牧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扫向茹瑞,“那茹尚书去倚红院狎妓,还偏偏找了齐泰的小妾,这也是异类之举?”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殿內瞬间鸦雀无声。
文官们纷纷侧目,看向茹瑞的眼神里满是意外。
这件事儿,居然都被人发现了?
男人嘛,都很正常,谁不去青楼溜达一下?
连朱棣都愣了愣,抬眸看著茹瑞,沉声道:“茹尚书,徐牧所言可是真的?你当真去过青楼,还与齐泰家眷有牵扯?“
茹瑞却深吸一口气,直起身来,竟坦然道:“启奏陛下,臣確实去过倚红院,就在昨日。”
此言一出,不仅朱棣愣住,连徐牧都微微挑眉。
倒是没想到茹瑞竞敢当眾承认。
朱棣压下心头的诧异,追问:“你身为工部尚书,朝廷重臣,为何要去那种风月场所?还与齐泰家眷扯上关係?”
茹瑞脸上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神色,躬身道:“陛下容稟,臣此去並非为了狎妓,而是为了查看犯官家眷的境况。臣听闻齐泰、黄子澄倒台后,他们的家眷被贬入教司坊,后又被辗转送入倚红院,如今竟有宵小之徒借著逆臣家眷的名头,对她们肆意虐待、
百般折辱,前日已有一名女子不堪受辱,投河自尽!”
朱棣微微皱眉:“有此事?”
“正是!”
茹瑞说的义正凛然,语气愈发恳切:“陛下虽已严惩了逆臣,可这些家眷即便沦为乐籍,也是陛下的子民,岂能任由青楼恶徒隨意践踏?国法何在?陛下的仁德又何在?臣听闻此事后,心中难安,才特意去倚红院,一来是敲打那些虐待民女的恶徒,让他们知晓陛下虽重惩逆党,却也体恤无辜;二来是向那些家眷传递陛下的仁厚,让她们明白,只要安分守己,陛下不会任由她们遭人欺凌。”
说到最后,茹瑞竟还挤出几滴眼泪,朝朱棣叩首道:“臣此举,全是为了维护陛下的圣名,彰显大明的礼法,绝无半分私心!还望陛下明察!”
殿內一片死寂,连风吹过窗欞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朱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一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巧言令色的臣子,却没见过像茹瑞这样厚顏无耻的。
朕,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顏无耻之人!
关键是,茹瑞这个不要脸的东西,只要你不是抓姦在床,你还真没办法说什么,难道真的要把一个妓女提到朝堂上来审问?
天子威严还要不要了?
姚孝深吸了口气,看著李少聪问道:“你说的这些东西,可是属实?”
“属实!”
李少聪回话时语气恭敬,双手已將布囊解开,从里面取出两块色泽、质地截然不同的石料,又掏出一卷泛黄的文书,双手奉上:“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稟报,工部近日修造御道,內里藏著大猫腻,这文书与石料,便是证据。“
如今工部,就是茹瑞管著的。
按照歷史走向,茹瑞应该是兵部的。
只是,如今徐牧就是兵部尚书,茹瑞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到了工部。
两块石料摆在了徐牧的跟前。
徐牧先拿起石料细看:一块石面平整、质地坚硬,是修造御道该用的青条石;另一块却粗糙多孔,边角还沾著些湿泥,显然是劣质石料。
文书当中的內容那个,则是工料登记与领用记录。
文书上明明写著御道工程领用青条石三千块,可领用签名处却有涂改痕跡,附件的石料去向一栏,竟含糊標註著拨往城南河道修缮。
“城南河道修缮?”
姚广孝深吸了一口气,自然知道,这个石料百分之九十九是被挪用了。
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工部,所以,茹瑞死定了。
姚广孝语气冷了几分:“李少聪,你且说清楚,这劣质石料是哪来的?真正的青条石,又去了哪里?”
李少聪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回大师,这劣质石料是工部买来充数的,本该修御道的青条石,全被茹尚书挪去修了秦淮河畔的一条小路一那条路直通倚红楼』,是城里最有名的妓院!”
姚广孝:“——”
好吧,现在不是茹瑞死不死的问题了,而是应该被剥皮实草,还是被凌迟处死的问题了。
李少聪继续道:“小人在工部管石料登记,前几日清点库存时发现青条石少了大半,追问之下,才有老吏偷偷告知,说茹尚书怕去倚红楼的路不好走,特意让人把御道的石料运去铺路,还叮嘱底下人不许声张。“
“荒谬!”
姚广孝刚看完文书,闻言猛地抬头,手中的念珠都险些滑落,“御道是陛下登基后要走的正路,关乎朝廷体面,他竟把御道石料挪去修妓院的路?这岂止是贪腐,简直是欺君罔上!”
要知道,朱棣登基后虽未立刻举行大典,但修缮皇宫御道是重中之重,意在彰显新朝气象。
如今茹瑞竟將专用石料挪作他用,让帝王御道用劣质石料充数,反而让妓院前路铺得平整,传出去便是天大的笑话,更会让朱棣觉得顏面扫地一这意味著他这个新君,连自己的御道都比不上秦淮河妓院的路金贵。
“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倒也不至於发生这种弄事情!”徐牧微微的摇了摇头:“不曾想,建文短短两年的时间,竟是发生了这种事情!”
姚广孝强压著怒意,追问李少聪:“此事你可有確凿证据?茹瑞位高权重,若没有实据,贸然揭发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反被他倒打一耙。”
“人敢拿身家性命担保,证据確凿!”
李少聪从怀中又摸出一张纸条,上面画著石料运输的路线图,还標註了经手人的姓名,“这是小人偷偷记下的运输记录,负责运石料的是工部营造司的王班头,他收了茹尚书的好处,才敢把御道石料往妓院运。另外,小人还查到,就在三日前,茹尚书还去了倚红楼,而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而且他找的姑娘,是前户部尚书齐泰的小妾!齐泰被抄家后,他的家眷被发配到了教司坊,茹尚书去了几次,后来藏了起来,专供茹尚书享乐。”
这话一出,书房內彻底安静下来。
齐泰是建朝的“逆”,按律家眷应受株连,茹瑞不仅私藏齐泰妾,还將其置於妓院供自己取乐,这简直—
算了,毁灭吧!
让朱棣细细的切成臊子!
徐牧端起茶盏,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嘴角却勾起一抹冷笑:“茹瑞倒是会享受,一边拿著朝廷的俸禄,一边挪用公款修妓院的路,还敢私藏逆臣家眷,嘖嘖,道衍,你觉得,茹瑞下场如何?”
姚广孝深吸了一口气:“这是把朝廷律法当儿戏,把陛下的容忍当无物,这件事情,这件事情——”
姚广孝还要说话,却被徐牧打断,他看向李少聪:“你做得很好,此事若能查清,陛下定会赏你。你先回去,切勿声张,待陛下传召时,再如实回话。”
李少聪躬身应道:“小遵旨,定不会泄露半分。”
李少聪走后,书房內的气氛仍带著几分凝重。
姚广孝將桌上的石料与文书收拢,指尖捏著那张画满路线的纸条,眉头紧锁道:“镇国公,茹瑞这事儿虽证据確凿,却万万不能由你出面揭发。”
徐牧闻抬眸:“师何出此?”
“你细想。”
姚广孝走到窗边,望著院外的月色:“如今满朝皆知你要推胥吏入仕,解縉、张、
茹瑞刚结了盟要反对你。若此时你跳出来揭发茹瑞贪腐,那些科举出身的大臣定会认定你是蓄意报復,说你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故意找茹瑞的茬,甚至会编造你构陷同僚的流言。”
他转过身,语气愈发郑重:“你本就非科举出身,在读书人堆里本就容易被排挤。一旦被扣上构陷大臣的帽子,往后朝堂议事,他们便会拿此事攻訐你,即便陛下信你,也难免会因眾臣非议对你的提议多几分顾虑。“
顿了顿,他继续道:“更甚者,若他们藉此抱团,说你打压文官、独断专行,你后续的军屯改革、火炮研发,怕是都会被掣肘,这就得不偿失了。”
徐牧听著姚广孝的担忧,忽然笑出声来:“大师顾虑的,是朝臣非议、改革受阻,可大师忘了,我跟他们本来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我不是科举出来的,他们自然瞧不上我,我要让胥吏为官,本来就是跟他们对著干,他们,岂能容我?我本就是个孤臣”。”'
姚广孝一愣,看向徐牧。
“自靖难以来,我既非科举出身,也不与文官结党,靠的从来不是朝堂派系的扶持,而是陛下对我能办实事的信任。“
徐牧语气平静,却带著一股不容置疑的篤定:“大师难道真觉得,靠著那些满口祖制的文官,能办成军屯改革?能造出威远炮?能让大明开疆拓土?他们连御道石料都敢挪用去修妓院的路,连逆臣家眷都敢私藏享乐,这样的人,即便不掣肘我,也成不了大事。”
他拿起那块劣质石料,放在掌心掂了掂:“我揭发茹瑞,不是为了报復,是为了让陛下看清,他倚重的文官体系里,藏著多少蛀虫。文臣的掣肘和反对,从来都不是问题,只要陛下知道我是为他、为大明好,他们越是攻击我,我就越是受到陛下的器重,陛下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坚刚不可夺其志,只要他支持我,文官攻击算得了什么?”
“可—.”姚广孝还想再说,却被徐牧打断。
“大师想想,陛下为何能容忍我提胥吏入仕?为何肯让我掌兵部、管军屯?因为他知道,我不谋私利,不结党羽,我的所有提议,都是为了稳固大明的江山。“
徐牧面带微笑:“若我为了避嫌,眼睁睁看著茹瑞欺君罔上而不言,陛下反倒会觉得我顾念私情,不敢任事,比起朝臣的非议,失去陛下的信任,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姚广孝沉默了。
他看著徐牧坦荡的神色,忽然明白过来,徐牧跟一般人还真是不太一样。
朱棣,太需要他了。
而且,对於徐牧来说,他如果想要稳住自己的位置,首先,就需要得罪人。
他位高权重,那是因为朱棣信任。
如果,徐牧跟朝臣打成一片,弄出这个党,那个党,朱棣就该睡不著觉了。
最好,照死了得罪这群文臣。
他越是孤臣,就越是会得到朱棣的大力支持。
他无需依附任何派系,只需对陛下一人负责,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毫无顾忌地捅破文官的贪腐,才能在朝堂的非议中站稳脚跟。
这就是徐牧的生態位。
主要,徐牧也不想跟这些文臣虫豸混在一起,跟你们这帮人,还怎么建设大明?
朱元璋一死,这才几年,你们就开始倒卖粮草,火龙烧仓了。
跟文官混在一起没前途,他想要按照自己的理念来改造大明。
次日清晨,奉天殿內烛火通明,文武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朱棣身著龙袍端坐於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內,沉声道:“今日早朝,诸卿若有要事,可一一奏来。”
如今,朱棣上朝也频繁,时时刻刻都想彰显自己才是正统。
话音刚落,徐牧便手持朝笏,从文臣列中走出,躬身道:“陛下,臣有一事奏请!”
朱棣也知道徐牧的意思。
胥吏为官,昨天开小会討论了,今天朝会就是正式把这件事儿提出来。
徐牧继续道:“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举荐官员,如今,这些官员被罢官免职,贪污者剥皮实草,空缺官缺甚多,臣举荐靖难有功之书吏四百人,填补县令、县丞及知府之位;另荐两百六十名书吏任军屯社社长,授从九品官身,望陛下恩准。“
此言一出,殿內瞬间譁然。
基本上,文臣都知道了。
只是,没想到,徐牧居然真的就当著朝臣的面儿提出来了。
没等朱棣开口,文官列中便有人快步出列,正是工部尚书茹瑞。
他面色涨红,手中朝笏重重一叩地面,厉声喝道:“陛下,万万不可!徐国公此议,简直是乱我大明官制!“
朱棣眉头微蹙,沉声道:“茹卿为何如此激动?且细说缘由。”
“陛下!”
茹瑞上前一步,目光死死盯著徐牧,语气满是不屑:“徐国公非科举出身,不过是靖难时侥倖立了些军功,便敢妄议官制!”
顿了顿,他继续道:“歷朝歷代,地方主官皆从科举儒士中选任,那些胥吏不过是抄录文书的杂役,连圣贤书都未曾精读,怎懂教化百姓、推行仁政?若让他们当官,岂不是让天下士人寒心,让大明礼法蒙羞?“
朱棣看著茹瑞,感觉有些无聊。
怎么还是老一套说辞?
倒是,徐牧说的东西才是符合自己胃口的,这些胥吏没有前途,是自己给了他们前途,他们对自己剩下的唯有忠诚而已。
而茹瑞完全没有注意到朱棣的倾向性,反倒是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飞溅:“徐国公怕是忘了,自己能有今日地位,不过是陛下恩典!如今不思谨守本分,反倒要打破科举取士的祖制,莫非是想借著举荐胥吏,培植自己的势力,架空朝堂不成?”
这番话不仅反对新政,还暗指徐牧结党营私,瞬间点燃了文官的情绪。
徐牧微微皱眉:“茹尚书,你这个一死,奉天靖难的是我,不是陛下?”
“我——”
茹瑞一呆,竟是说不胡话来。
而一边的吏部尚书张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茹尚书所言极是!臣掌吏部多年,深知官员选拔需以德为先、以学为基。那些胥吏虽有靖难之功,却无学识根基,若任地主官,轻则不懂断案量刑,重则贪腐扰民,届时民怨沸腾,恐动摇大明根基啊!”
不能说徐牧结党营私,真的要说结党营私,这些人也都是靖难党,用脚指头琢磨,也能琢磨出来,朱棣会倾向于靖难党。
紧接著,翰林院学士解縉也快步出列,语气恳切:“陛下,“科举取士』乃太祖爷定下的祖制,是大明选拔贤才的正途。徐国公此举,看似是举荐功臣,实则是毁我大明数百年的教化根基!”
顿了顿,他继续道:“若吏可当官,那天下学子谁还肯寒窗苦读?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儘是无学之辈,大明何谈长治久安?”
一时间,文官列中纷纷附和。
“不可”“祖制不可违”的声此起彼伏,连几个平沉默寡的老,也皱著眉摇头,显然不认同徐牧的提议。
这些人的反应,朱棣尽收眼底。
看向徐牧,倒是有了几分愧疚。
自己这个妹夫,终究还是为了自己扛下了一波又一波的伤害。
徐牧站在殿中,面对满朝文官的攻訐,面色依旧平静。
待眾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诸卿张口闭口祖制,科举,可曾想过,太祖爷定下科举取士,是为了选能为百姓办事的贤才,而非选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样祸害江山的腐儒?”
徐牧话音刚落,茹瑞便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向前一步,朝朱棣躬身道:“陛下!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乃是逆臣,不过是科举出身中的异类,怎能代表天下儒士?徐国公以偏概全,分明是故意抹黑科举取士的根基!“
“异类?”徐牧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扫向茹瑞,“那茹尚书去倚红院狎妓,还偏偏找了齐泰的小妾,这也是异类之举?”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殿內瞬间鸦雀无声。
文官们纷纷侧目,看向茹瑞的眼神里满是意外。
这件事儿,居然都被人发现了?
男人嘛,都很正常,谁不去青楼溜达一下?
连朱棣都愣了愣,抬眸看著茹瑞,沉声道:“茹尚书,徐牧所言可是真的?你当真去过青楼,还与齐泰家眷有牵扯?“
茹瑞却深吸一口气,直起身来,竟坦然道:“启奏陛下,臣確实去过倚红院,就在昨日。”
此言一出,不仅朱棣愣住,连徐牧都微微挑眉。
倒是没想到茹瑞竞敢当眾承认。
朱棣压下心头的诧异,追问:“你身为工部尚书,朝廷重臣,为何要去那种风月场所?还与齐泰家眷扯上关係?”
茹瑞脸上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神色,躬身道:“陛下容稟,臣此去並非为了狎妓,而是为了查看犯官家眷的境况。臣听闻齐泰、黄子澄倒台后,他们的家眷被贬入教司坊,后又被辗转送入倚红院,如今竟有宵小之徒借著逆臣家眷的名头,对她们肆意虐待、
百般折辱,前日已有一名女子不堪受辱,投河自尽!”
朱棣微微皱眉:“有此事?”
“正是!”
茹瑞说的义正凛然,语气愈发恳切:“陛下虽已严惩了逆臣,可这些家眷即便沦为乐籍,也是陛下的子民,岂能任由青楼恶徒隨意践踏?国法何在?陛下的仁德又何在?臣听闻此事后,心中难安,才特意去倚红院,一来是敲打那些虐待民女的恶徒,让他们知晓陛下虽重惩逆党,却也体恤无辜;二来是向那些家眷传递陛下的仁厚,让她们明白,只要安分守己,陛下不会任由她们遭人欺凌。”
说到最后,茹瑞竟还挤出几滴眼泪,朝朱棣叩首道:“臣此举,全是为了维护陛下的圣名,彰显大明的礼法,绝无半分私心!还望陛下明察!”
殿內一片死寂,连风吹过窗欞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朱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一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巧言令色的臣子,却没见过像茹瑞这样厚顏无耻的。
朕,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顏无耻之人!
关键是,茹瑞这个不要脸的东西,只要你不是抓姦在床,你还真没办法说什么,难道真的要把一个妓女提到朝堂上来审问?
天子威严还要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