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找人才找资金
  计程车停在华人华商银行门口,丁义珍推门下车,公文包夹在腋下,脚步没停。
  阳光刚爬上玻璃幕墙,照得大堂里的铜字招牌反光。他直奔vip柜檯,把护照和出口合同拍在檯面上。
  “我要把金山县土產公司的美元回款,划到一个新帐户,独立监管。”
  柜员抬头看了他一眼,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隨即摇头:“丁先生,这笔资金目前掛在集团总帐下,调拨需要贺董或林总签字授权。”
  “我是项目负责人,不能直接操作?”
  “制度如此。”柜员语气平稳,“您可以走內部申请流程,预计三个工作日。”
  丁义珍没说话,掏出手机拨通周叔。电话响了两声就接了。
  “周叔,我在银行,想动土產出海的回款,柜员说要授权。”
  “钱没问题,流程得走。”周叔声音低沉,“林董那边我已经提了一嘴,但她意思是你得亲自去一趟公馆,当面说清楚用途。香江这边,钱可以,但得知道往哪儿流。”
  丁义珍掛了电话,把公文包往肩上提了提。他知道这不是卡他,是规矩。
  棒梗那一代人打下的江山,每一分资源都有来路,也有去向。想拿钱干事,先得让人信得过你乾的是正事。
  林公馆在半山腰,铁门开著,林荫道两侧的棕櫚树被晨风吹得沙沙响。
  丁义珍没让门卫通报,自己走了进去。客厅里,林老正坐在藤椅上看报纸,金丝边眼镜滑到鼻尖,听见脚步声抬了抬头。
  “哟,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上山看我这老头?”
  “林爷爷好,今天过来主要是看看您老,还有件小事麻烦您。”
  丁义珍把笔记本拿出来,摊开在茶几上,“vcd机,內地市场要起来了。我打算在金山建厂,用农机厂的老厂房,先搞组装线。”
  林老摘了眼镜,眯眼看他:“你爸知道吗?”
  “还没匯报,但这件事,我想自己先走通路子。”
  哼了一声:“你爸当年运药进大陆,是拿命换路。你现在想建厂,拿什么换?”
  “拿结果。”丁义珍指著笔记上的三条,“第一,这机器不难造,主板外壳都能外购;第二,內地电视普及了,內容需求憋著;第三,咱们有现成渠道,香江、南洋、唐人街,都能卖。我不求研发,只求快,三个月出样机,半年铺市场。”
  林老翻了两页,眉头慢慢鬆了:“你要人?”
  “对。不是挖高管,也不是抢团队。就借三五个中层技术员,懂组装、调设备、控良率的,去金山带一带工人,半年为期,工资照发,差旅全包。”
  “香江的人,去了內地能回来吗?”
  “签协议,到期就回。我丁义珍说话算话。”
  林老盯著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你跟你爸年轻时一个样,嘴上说不靠家里,其实每一步都踩在咱们搭的桥上。”
  拿起电话,拨了个號码:“耀东,义珍在这儿,想从电子板块调几个人去內地建厂,你说怎么办?”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
  “是老大的意思?”
  丁义珍接过手机:“不是。是我自己的决定。但我会回去跟他匯报。”
  又是一秒停顿。
  “既然是你自己想干,我支持。”林耀东的声音传来,“周工带两个徒弟,下周可以动身,先试三个月。人走之前,签保密协议,设备图纸不许带出车间。”
  “谢了。”
  “別谢我。”林耀东顿了顿,“信你这一回,是因为你没伸手要钱,先要人。干事的人,总得有人撑一把。”
  电话掛了。
  林老看著丁义珍:“人有了,钱呢?”
  “正在办。”
  把报纸叠好,放在一旁,“你可以用家里的资源,但不能当理所当然。香江不是提款机,是跳板。跳得过去,是你的本事;跳不过去,別连累下面的人收不了场。”
  丁义珍点头:“我明白。”
  走出公馆时,手机震动。周叔的消息:“帐户已开,首笔五十万美元到帐,用途標註为『工业技术合作专项』。”
  他站在台阶上,深吸一口气。钱到位了,人也定了,接下来就是落地。
  他掏出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写下三条:
  一、通知孙连城,农机厂立刻清查厂房现状,水电线路、设备基座、工人编制,三天內报上来。
  二、让程度联繫省外办,办人才入境手续,临时编制走借调流程,別卡在程序上。
  三、回金山前,擬一份《vcd项目初期推进表》,列清楚资金、人才、政策、时间四条线,准备上县委常委会。
  笔尖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
  “建厂不是终点,是起点。第一台机器响起来那天,才算迈出第一步。”
  他合上本子,拦了辆计程车。
  司机问:“先生,去哪?”
  “先去周叔办公室,拿帐户確认函。”
  车子启动,驶出林荫道。后视镜里,贺公馆的铁门缓缓合上。
  丁义珍靠在座椅上,手指在笔记本边缘轻轻敲了两下。
  这节奏,像极了机器运转的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