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处置
第126章 处置
走出庄氏商行那富丽堂皇的大门,云泽坊市的喧囂扑面而来。
张寿落后半步,与二儿子张天衡並肩而行,低声问道。
“衡儿,你方才在办事处所言,为父也听明白了,那余家...你打算如何处置?”
在来前,他们就已思量好了以竹山为根基,只是没想到这偏僻地儿,竟然有修土提前一步拿下了。
而一番听来,张寿心中已有所猜测,只是想听听张天衡的详细打算。
张天衡脚步未停,目光扫视著街道两旁崭新的商铺,声音平稳地传入张寿耳中。
“爹,竹山是我们的根基,不容有失,余家新近落户,根基尚浅,正是收编的好时机,余家修士三人,两小一老,实力屏弱,我让大哥前去『商议”,首要便是联姻。”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其一,灵田耕作、灵植照料、乃至日后可能的坊市经营,都需要可靠人手,余家修士虽弱,但总比凡人强些,收为附庸,可解人力之困。”
“其二,大哥年已二十有四,或该成家了,余家有適龄女丁,若资质尚可,性情温顺,娶为正室,两家结亲,便是最稳妥的收编之法。”
“如此,余家便成我张家姻亲附庸,同处一地,共同经营灵田,增添人手,亦可为家中添一份助力,此乃上策。”
“若那余老翁不识抬举呢?”
张寿的声音很轻,眼神却骤然变得锐利如刀锋。
他经歷过悬刃隘的覆灭与十年逃亡,深知修行界的残酷,绝非心慈手软之辈。
根基之地,容不得半点隱患。
张天衡眼中寒光一闪即逝,语气依旧平淡:“如若余家不识抬举,冥顽不灵,不愿归附,或心存异志,甚至心怀怨...那便是取死之道,消失一个与庄家非亲非故的小家族,不会掀起任何波澜,此乃下策,却是必要之举。”
“爹,此事您无需亲自动手,便趁我尚未离开,带著大哥和天忠同去,以雷霆手段处置乾净便是,一个胎息二层的老翁,带著两个胎息一层的子女,翻不起浪。”
“只是务必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孩儿已给过他们选择的机会。”
他的语气平淡,將灭门事说得犹如寻常。
张寿闻言,沉默地点了点头。他伸手用力拍了拍张天衡的肩膀,眼中是深沉的信任与託付。
“家中之事,你无需掛怀,有孝儿和忠儿,无需你出手,此去通明门,一心修行便是。”
“竹山,有我和你大哥、三弟在。”
“嗯,知道了,爹。”
张天衡应道,心中暖流涌动,却也带著离別的沉重。
他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张寿、亲娘墨氏、二娘林氏以及两位兄弟。
“爹,娘,二娘,大哥,三弟。入籍之事已毕,按约定,我需去寻宋明远一趟,隨后便直接前往丹照峰了家中诸事,便託付给你们了。”
墨氏看著眼前这个已然成为家族顶樑柱的子嗣,眼中满是不舍与期许,却也知前路不可耽搁,只是强忍著泪意,上前替张天衡整了整衣襟,低声嘱咐。
“衡儿,万事小心,照顾好自己。”
“娘放心。”
张天衡温和应道,又对一兄一弟点头示意,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全家,转身,步履坚定地朝著宋明远在悬刃隘的临时居所走去。
宋明远作为宋家嫡系,即便家族式微,在庄家掌控的云泽坊市內,也占据著一处颇为清幽的独立院落。
院外有宋家標识的护卫把守,见到张天衡,显然认得,並未阻拦,只是眼神复杂地通传进去。
很快,张天衡被引入布置雅致、燃著淡淡薰香的庭院。
庭院內,宋明远依旧是一身月白锦袍,手持摺扇,只是眉宇间比上次在竹山相遇时多了几分挥之不去的沉鬱。
林枢勇如同影子般侍立在他身后,看到张天衡进来,目光微动,却並未言语。
“张老弟,你可算来了。”
宋明远脸上挤出惯常的温煦笑容,起身相迎,但那份笑意明显有些勉强。
“快请坐。”
张天衡拱手行礼,並未落座,而是开门见山,对著宋明远深深一揖,语气带著诚恳的歉意。
“宋老哥,天衡此来,一是赴约,二是...特来向宋老哥告罪。”
宋明远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摺扇也停止了摇动:“哦?张老弟何出此言?”
两月相处,他早已探明了张天衡的想法,当然也是对方並无遮掩。
可当这事切实发生,到底是怀有些希冀。
张天衡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著宋明远,语气诚恳地將自己在庄家办事处如何被认出与宋明远的关係,如何被迫亮明修为,又如何当眾撇清与宋家的关係,只承认承了宋明远个人的小恩,並表示“不知者无罪”,最终才得以顺利入籍的过程,原原本本,不加修饰地复述了一遍。
他最后沉声道。
“天衡深知此举或令老哥不快,亦可能让宋家面上无光,然形势所迫,张家根基浅薄,不得不行此权宜之计,此举虽是为了保全自身与家族,但也必然对宋老哥声名有所连累,更让宋老哥处境可能更为艰难,天衡心中有愧,特来请罪,不敢奢求老哥谅解,但求无愧於心,將实情坦诚相告,宋老哥引路之恩,天衡铭记在心,他日若在通明门有所寸进,必当报答。”
庭院內一片寂静,薰香畏畏,气氛却有些凝滯宋明远脸上的温煦笑容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一丝难以掩饰的苦涩。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著光滑的象牙扇骨,目光落在窗外,仿佛在看宋家那风雨飘摇的未来。
半响,宋明远才长长嘆了口气,声音带著几分疲惫。
“唉...张老弟,此事...其实你不说,我亦能猜到几分。”
宋明远苦笑著摇了摇头,重新展开摺扇,却只是象徵性地扇了两下,毫无往日的瀟洒。
“庄家对我宋家及其交好之人,打压排挤无所不用其极,你天赋卓绝,前途无量,若因与我宋明远的交情便被牵连打压,甚至断送前程,那才是我宋明远的罪过。”
他看向张天衡的目光带著理解,也带著深深的无奈。
“你能坦诚相告,足见磊落,此事...怪不得你,是我宋家时运不济,连累了老弟,
你能在庄家面前提及承我宋明远个人之情,已算全了当日竹山相遇的缘分,至於宋家.”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
“...不提也罢,你能顺利入籍,並得以前往通明门,便是好事,他日你我若能在通明门站稳脚跟,相互扶持,便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了。”
宋明远这番话,他心中虽有不甘和失落,但也明白,强留一个潜力无限的筑基苗子在宋家这艘註定要沉的破船上,既不现实,也太过自私。
况且,两位筑基老祖的消失和出现的紫府真人,这艘破船別说是外人,就是不少支脉,都已在暗中撇清关係,寻求出路。
张天衡心中微松,宋明远的反应同样在他意料之中,这份理解和表面的原谅也是他此行所求。
他再次郑重拱手:“多谢宋老哥体谅,天衡必不负宋老哥当日指点之恩,他日通明门內,若宋老哥有用得著天衡之处,只要不违背道义,天衡力所能及,定不推辞,”
“好,有老弟这句话,我这心里便踏实多了,此番路途遥远,入山门后更是步步维艰,你我二人当同心协力才是。”
宋明远脸上重新浮现笑容,这次的笑容虽然依旧带著沉重,却多了几分真诚。
他举起茶杯,眼中闪烁著对未来的期冀。
“以茶代酒,祝我们此去通明门,鹏程万里,大道可期!明日一早,悬刃隘东门外你我结伴同行!”
张天衡也举起茶杯,神色郑重:“好!明日东门,与师兄结伴同行,共赴仙门!”
两人目光交匯,杯中清茶一饮而尽,饮下了对同行与未来的约定。
又寒暄了几句明日出发的具体时辰和路径,张天衡便起身告辞。
宋明远以未来师兄的姿態,亲自將他送到庭院门口。
看著张天衡青衫磊落,大步流星离去的背影,消失在悬刃隘废墟重建的街巷之中,宋明远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只剩下深沉的落寞。
有对家族困境的忧虑,也有对即將与这位潜力无限的师弟同行,共探仙路的隱隱期待至少,在通往通明门的路上,以及初入山门那段艰难的时期,他並非完全孤立无援。
“公子...””
身后的林枢勇低声开口,欲言又止。
“无妨。”
宋明远摆了摆手,却在想家中乱象。
当初竹山一面后的念头,很快就被他改变。
宋家內困外交,真蒙了张天衡去做人药,可指不定是给哪位族叔用了去,哪有自己的份。
倒不如引入通明门,留以援手。
张天衡与宋明远寅时初刻便到了悬刃隘东门。
晨雾如纱,將残垣断壁与新砌的坊市轮廓揉成一片混沌的灰白。
宋明远换了一身素净的靛蓝劲装,腰间佩剑,背负行囊,面上看不出悲喜,只一双眸子在掠过远处隱约可见的宋家堡轮廓时,深得像两口古井。
林枢勇沉默地跟在三步之后,气息沉凝如铁。
“张老弟,走吧。”
宋明远的声音比晨雾更清冷,他当先迈步,踏上豌向北的官道。
张天衡青衫磊落,步履沉稳,紧隨其后。
儘管护卫的林枢勇是练气修土,但他们並没有借风前往。
练气虽能驾风,若非特殊道途,又未练过相应的遁术,驾风之速只有寻常胎息圆满脚力的三成。
路途枯燥,山势渐高。
约莫行了三日,前方群山的轮廓陡然变得险峻奇崛,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峰顶隱在流云之中,仿佛被天工巨斧削去了尖顶,留下一个平整如镜的巨大台地。
那便是丹照峰,岭海郡曾经的灵脉中枢,宋家经营百逾年的族地根基。
“到了。”
宋明远脚步微不可察地一顿,目光死死钉在那云雾繚绕的峰顶,喉结滚动了一下,又迅速归於平静。
张天衡敏锐地捕捉到他袖中紧握的拳头,指节已然发白。
山风掠过道旁的苍松,发出鸣咽般的声响,吹得宋明远额前一缕碎发拂过眼睫,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沉凝。
通往峰顶的石阶宽阔而古旧,青石板缝隙里顽强地钻出几丛野草。
石阶两侧,原本应是宋家精心布置的灵田药圃,如今却显得荒芜而杂乱。
几处残破的石亭倾颓在荒草间,精美的雕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
一块半埋於土中的界碑斜倚著,上面【宋氏灵圃】几个斑驳的大字,像一道无声的伤口,刺得宋明远瞳孔微缩。
他强迫自己移开视线,脚步却沉重了几分。
临近峰顶的巨大平台,人流明显多了起来。
各色服饰的年轻修士或独行,或三五成群,脸上混杂著志芯与期冀。
张天衡与宋明远沉默地匯入人流,耳中不可避免地捕捉到四周的低语。
其中不乏有认识宋明远的,也不知是为了取悦旁人还是单纯作为笑料。
“看,那就是宋家的嫡脉公子?喷喷,丹照峰啊,如今可姓柴姓孔嘍!”
宋明远听著,嘴角抿成一条僵硬的直线,下頜线绷得死紧。
他目不斜视,仿佛周遭的议论与脚下这片浸染著宋家先祖心血,如今却已易主的土地,都与他无关。
唯有张天衡能感到,他周身的气息又冷冽了几分。
巨大的平台边缘,临著万丈深渊,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殿宇,上书【观云殿】。
此刻殿门大开,一股无形的威压如沉水般瀰漫开来,笼罩著整个平台,令所有喧譁瞬间沉寂。
平台上的数百名年轻修士,如同被扼住了喉咙,下意识地屏息凝神,敬畏地望向殿门。
殿门高槛內,一名身著深紫云纹锦袍,面容清瘤的中年男子负手而立。
他身形並不魁梧,站在那里甚至仿若无物,似一凡俗老者。
正是此次轮值坐镇丹照峰的孔家筑基修士,孔嗣源。
>
走出庄氏商行那富丽堂皇的大门,云泽坊市的喧囂扑面而来。
张寿落后半步,与二儿子张天衡並肩而行,低声问道。
“衡儿,你方才在办事处所言,为父也听明白了,那余家...你打算如何处置?”
在来前,他们就已思量好了以竹山为根基,只是没想到这偏僻地儿,竟然有修土提前一步拿下了。
而一番听来,张寿心中已有所猜测,只是想听听张天衡的详细打算。
张天衡脚步未停,目光扫视著街道两旁崭新的商铺,声音平稳地传入张寿耳中。
“爹,竹山是我们的根基,不容有失,余家新近落户,根基尚浅,正是收编的好时机,余家修士三人,两小一老,实力屏弱,我让大哥前去『商议”,首要便是联姻。”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其一,灵田耕作、灵植照料、乃至日后可能的坊市经营,都需要可靠人手,余家修士虽弱,但总比凡人强些,收为附庸,可解人力之困。”
“其二,大哥年已二十有四,或该成家了,余家有適龄女丁,若资质尚可,性情温顺,娶为正室,两家结亲,便是最稳妥的收编之法。”
“如此,余家便成我张家姻亲附庸,同处一地,共同经营灵田,增添人手,亦可为家中添一份助力,此乃上策。”
“若那余老翁不识抬举呢?”
张寿的声音很轻,眼神却骤然变得锐利如刀锋。
他经歷过悬刃隘的覆灭与十年逃亡,深知修行界的残酷,绝非心慈手软之辈。
根基之地,容不得半点隱患。
张天衡眼中寒光一闪即逝,语气依旧平淡:“如若余家不识抬举,冥顽不灵,不愿归附,或心存异志,甚至心怀怨...那便是取死之道,消失一个与庄家非亲非故的小家族,不会掀起任何波澜,此乃下策,却是必要之举。”
“爹,此事您无需亲自动手,便趁我尚未离开,带著大哥和天忠同去,以雷霆手段处置乾净便是,一个胎息二层的老翁,带著两个胎息一层的子女,翻不起浪。”
“只是务必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孩儿已给过他们选择的机会。”
他的语气平淡,將灭门事说得犹如寻常。
张寿闻言,沉默地点了点头。他伸手用力拍了拍张天衡的肩膀,眼中是深沉的信任与託付。
“家中之事,你无需掛怀,有孝儿和忠儿,无需你出手,此去通明门,一心修行便是。”
“竹山,有我和你大哥、三弟在。”
“嗯,知道了,爹。”
张天衡应道,心中暖流涌动,却也带著离別的沉重。
他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张寿、亲娘墨氏、二娘林氏以及两位兄弟。
“爹,娘,二娘,大哥,三弟。入籍之事已毕,按约定,我需去寻宋明远一趟,隨后便直接前往丹照峰了家中诸事,便託付给你们了。”
墨氏看著眼前这个已然成为家族顶樑柱的子嗣,眼中满是不舍与期许,却也知前路不可耽搁,只是强忍著泪意,上前替张天衡整了整衣襟,低声嘱咐。
“衡儿,万事小心,照顾好自己。”
“娘放心。”
张天衡温和应道,又对一兄一弟点头示意,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全家,转身,步履坚定地朝著宋明远在悬刃隘的临时居所走去。
宋明远作为宋家嫡系,即便家族式微,在庄家掌控的云泽坊市內,也占据著一处颇为清幽的独立院落。
院外有宋家標识的护卫把守,见到张天衡,显然认得,並未阻拦,只是眼神复杂地通传进去。
很快,张天衡被引入布置雅致、燃著淡淡薰香的庭院。
庭院內,宋明远依旧是一身月白锦袍,手持摺扇,只是眉宇间比上次在竹山相遇时多了几分挥之不去的沉鬱。
林枢勇如同影子般侍立在他身后,看到张天衡进来,目光微动,却並未言语。
“张老弟,你可算来了。”
宋明远脸上挤出惯常的温煦笑容,起身相迎,但那份笑意明显有些勉强。
“快请坐。”
张天衡拱手行礼,並未落座,而是开门见山,对著宋明远深深一揖,语气带著诚恳的歉意。
“宋老哥,天衡此来,一是赴约,二是...特来向宋老哥告罪。”
宋明远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摺扇也停止了摇动:“哦?张老弟何出此言?”
两月相处,他早已探明了张天衡的想法,当然也是对方並无遮掩。
可当这事切实发生,到底是怀有些希冀。
张天衡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著宋明远,语气诚恳地將自己在庄家办事处如何被认出与宋明远的关係,如何被迫亮明修为,又如何当眾撇清与宋家的关係,只承认承了宋明远个人的小恩,並表示“不知者无罪”,最终才得以顺利入籍的过程,原原本本,不加修饰地复述了一遍。
他最后沉声道。
“天衡深知此举或令老哥不快,亦可能让宋家面上无光,然形势所迫,张家根基浅薄,不得不行此权宜之计,此举虽是为了保全自身与家族,但也必然对宋老哥声名有所连累,更让宋老哥处境可能更为艰难,天衡心中有愧,特来请罪,不敢奢求老哥谅解,但求无愧於心,將实情坦诚相告,宋老哥引路之恩,天衡铭记在心,他日若在通明门有所寸进,必当报答。”
庭院內一片寂静,薰香畏畏,气氛却有些凝滯宋明远脸上的温煦笑容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一丝难以掩饰的苦涩。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著光滑的象牙扇骨,目光落在窗外,仿佛在看宋家那风雨飘摇的未来。
半响,宋明远才长长嘆了口气,声音带著几分疲惫。
“唉...张老弟,此事...其实你不说,我亦能猜到几分。”
宋明远苦笑著摇了摇头,重新展开摺扇,却只是象徵性地扇了两下,毫无往日的瀟洒。
“庄家对我宋家及其交好之人,打压排挤无所不用其极,你天赋卓绝,前途无量,若因与我宋明远的交情便被牵连打压,甚至断送前程,那才是我宋明远的罪过。”
他看向张天衡的目光带著理解,也带著深深的无奈。
“你能坦诚相告,足见磊落,此事...怪不得你,是我宋家时运不济,连累了老弟,
你能在庄家面前提及承我宋明远个人之情,已算全了当日竹山相遇的缘分,至於宋家.”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
“...不提也罢,你能顺利入籍,並得以前往通明门,便是好事,他日你我若能在通明门站稳脚跟,相互扶持,便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了。”
宋明远这番话,他心中虽有不甘和失落,但也明白,强留一个潜力无限的筑基苗子在宋家这艘註定要沉的破船上,既不现实,也太过自私。
况且,两位筑基老祖的消失和出现的紫府真人,这艘破船別说是外人,就是不少支脉,都已在暗中撇清关係,寻求出路。
张天衡心中微松,宋明远的反应同样在他意料之中,这份理解和表面的原谅也是他此行所求。
他再次郑重拱手:“多谢宋老哥体谅,天衡必不负宋老哥当日指点之恩,他日通明门內,若宋老哥有用得著天衡之处,只要不违背道义,天衡力所能及,定不推辞,”
“好,有老弟这句话,我这心里便踏实多了,此番路途遥远,入山门后更是步步维艰,你我二人当同心协力才是。”
宋明远脸上重新浮现笑容,这次的笑容虽然依旧带著沉重,却多了几分真诚。
他举起茶杯,眼中闪烁著对未来的期冀。
“以茶代酒,祝我们此去通明门,鹏程万里,大道可期!明日一早,悬刃隘东门外你我结伴同行!”
张天衡也举起茶杯,神色郑重:“好!明日东门,与师兄结伴同行,共赴仙门!”
两人目光交匯,杯中清茶一饮而尽,饮下了对同行与未来的约定。
又寒暄了几句明日出发的具体时辰和路径,张天衡便起身告辞。
宋明远以未来师兄的姿態,亲自將他送到庭院门口。
看著张天衡青衫磊落,大步流星离去的背影,消失在悬刃隘废墟重建的街巷之中,宋明远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只剩下深沉的落寞。
有对家族困境的忧虑,也有对即將与这位潜力无限的师弟同行,共探仙路的隱隱期待至少,在通往通明门的路上,以及初入山门那段艰难的时期,他並非完全孤立无援。
“公子...””
身后的林枢勇低声开口,欲言又止。
“无妨。”
宋明远摆了摆手,却在想家中乱象。
当初竹山一面后的念头,很快就被他改变。
宋家內困外交,真蒙了张天衡去做人药,可指不定是给哪位族叔用了去,哪有自己的份。
倒不如引入通明门,留以援手。
张天衡与宋明远寅时初刻便到了悬刃隘东门。
晨雾如纱,將残垣断壁与新砌的坊市轮廓揉成一片混沌的灰白。
宋明远换了一身素净的靛蓝劲装,腰间佩剑,背负行囊,面上看不出悲喜,只一双眸子在掠过远处隱约可见的宋家堡轮廓时,深得像两口古井。
林枢勇沉默地跟在三步之后,气息沉凝如铁。
“张老弟,走吧。”
宋明远的声音比晨雾更清冷,他当先迈步,踏上豌向北的官道。
张天衡青衫磊落,步履沉稳,紧隨其后。
儘管护卫的林枢勇是练气修土,但他们並没有借风前往。
练气虽能驾风,若非特殊道途,又未练过相应的遁术,驾风之速只有寻常胎息圆满脚力的三成。
路途枯燥,山势渐高。
约莫行了三日,前方群山的轮廓陡然变得险峻奇崛,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峰顶隱在流云之中,仿佛被天工巨斧削去了尖顶,留下一个平整如镜的巨大台地。
那便是丹照峰,岭海郡曾经的灵脉中枢,宋家经营百逾年的族地根基。
“到了。”
宋明远脚步微不可察地一顿,目光死死钉在那云雾繚绕的峰顶,喉结滚动了一下,又迅速归於平静。
张天衡敏锐地捕捉到他袖中紧握的拳头,指节已然发白。
山风掠过道旁的苍松,发出鸣咽般的声响,吹得宋明远额前一缕碎发拂过眼睫,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沉凝。
通往峰顶的石阶宽阔而古旧,青石板缝隙里顽强地钻出几丛野草。
石阶两侧,原本应是宋家精心布置的灵田药圃,如今却显得荒芜而杂乱。
几处残破的石亭倾颓在荒草间,精美的雕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
一块半埋於土中的界碑斜倚著,上面【宋氏灵圃】几个斑驳的大字,像一道无声的伤口,刺得宋明远瞳孔微缩。
他强迫自己移开视线,脚步却沉重了几分。
临近峰顶的巨大平台,人流明显多了起来。
各色服饰的年轻修士或独行,或三五成群,脸上混杂著志芯与期冀。
张天衡与宋明远沉默地匯入人流,耳中不可避免地捕捉到四周的低语。
其中不乏有认识宋明远的,也不知是为了取悦旁人还是单纯作为笑料。
“看,那就是宋家的嫡脉公子?喷喷,丹照峰啊,如今可姓柴姓孔嘍!”
宋明远听著,嘴角抿成一条僵硬的直线,下頜线绷得死紧。
他目不斜视,仿佛周遭的议论与脚下这片浸染著宋家先祖心血,如今却已易主的土地,都与他无关。
唯有张天衡能感到,他周身的气息又冷冽了几分。
巨大的平台边缘,临著万丈深渊,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殿宇,上书【观云殿】。
此刻殿门大开,一股无形的威压如沉水般瀰漫开来,笼罩著整个平台,令所有喧譁瞬间沉寂。
平台上的数百名年轻修士,如同被扼住了喉咙,下意识地屏息凝神,敬畏地望向殿门。
殿门高槛內,一名身著深紫云纹锦袍,面容清瘤的中年男子负手而立。
他身形並不魁梧,站在那里甚至仿若无物,似一凡俗老者。
正是此次轮值坐镇丹照峰的孔家筑基修士,孔嗣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