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谁的七律才是天下第一啊
  第146章 谁的七律才是天下第一啊
  范若若很快將这首诗写完,站在云端上的嘉靖和侯公公,看完后还是发现,范若若所作诗篇与嘉靖所念诵的诗句有所不同。
  “陛下,司南伯长女范若若所作诗句,其中是澹州城,倒是有几分不同,恐怕是范若若偽作,
  没想到司南伯长女居然做出这种抄袭行径,还是大胆抄袭陛下佳作,著实有违京都才女的名头。”
  侯公公一脸不忿,现在陛下和范若若念出了同一首诗,不用怀疑,一定是范若若抄袭万寿帝君陛下。
  “这首诗非朕所作。”嘉靖面带轻笑:“亦非范若若所作。”
  “陛下圣明。”侯公公適时拍马屁,不管怎样,都是陛下说得对。
  云端上侯公公刚说完,听到底下传来声音,诗会中的士子同样质疑范若若作出的诗句。
  面对诗会中士子们七嘴八舌,范若若胸有成竹,朗声说道:“这首诗不是我写的诗,我可写不出这等好诗。”
  “哦?若若妹妹,这篇诗句,又是哪位才子大作,赶紧向我们引荐一下。”李弘成凑到范若若面前,疑惑询问。
  看到士子们的兴趣被勾起,靖王世子李弘成又適时当了个捧眼,范若若感觉情绪烘托到位,隨即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是別人,这首佳作正是我家哥哥写的。”
  “范閒?怎么可能!”郭保坤眼睛瞪得通红,心里泛起惊涛骇浪。
  怎么可能,怎么又是范閒,难不成他真的是个文武双全的天才??
  那一直凑上前,出言挑的我成什么了!
  “过奖,过奖,不过十岁拙作罢了,但是这首诗並非我所作。”面对眾人惊,范閒拱手隨意回应了几旬。
  这首诗的確是他十岁时候在澹州,为了逗乐范若若抄袭的唐代孟浩然大作。
  既然是自己誉抄作品,还是得当面澄清的好,以免搞得自己好像借著前人名头,沽名钓誉的小人。
  还没等他“作”字说出口,一旁的郭保坤突然大笑,双手摊开,像拉手风琴一样来回张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郭保坤满脸质疑:“你说是你十岁所作,真就是你十岁时候写的吗?”
  “我都说了,不是我·”范閒无奈,正准备出声解释,突然又被郭保坤说话打断。
  “要想证明是你写的,除非现在当场再作出一首,不亚於这首诗的名篇佳作,不然谁知道这首诗到底是不是你的作品。”
  “我”范閒忍耐到了极致,这些人真是不死心,脸伸过来,非逼著自己当场打脸,
  “好,既然你们想看佳作,我今天就让你们知道,什么才是天下第一七律诗。”范閒挺直腰杆,隨手拿过一支毛笔,准备在宣纸上开始作诗。
  “实在囂张。”
  “大言不惭,敢说自己能写出天下第一七律,整个庆国谁敢说这句话。”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解闷好,101????????????.??????超流畅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是啊,谁不知道北齐庄墨韩,庄大家,才是天下文宗,他都不敢说自已能写出天下第一七律,就凭你?”
  范閒这句话引来眾士子们嘲讽,其中一人更是拿出北齐文学大家,庄墨韩出来举例。
  “侯芳,记住这个人,在庆国提什么北齐文坛大家,调查一下,看看他是不是通齐,拿了北齐多少万银子,在庆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嘉靖臀了一眼底下乱说话的士子,脸色有些不满。
  “是陛下,奴婢晓得了。”侯公公明白嘉靖的意思,面色阴沉的看了一眼底下那名士子。
  话可不能乱说,陛下曾经说过,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不就正在你们头顶看著呢。
  领了口諭,侯公公又好奇询问:“陛下,您说方才那首诗,真是范閒所作?”
  “算是他写的吧!”嘉靖没有戳穿范閒,语气淡然的对侯公公提了一句。
  “奴婢还是有些怀疑,难不成这范閒小小年纪,真能作出天下第一七律诗。”
  侯公公脸上满是不信,声音疑惑:“少年时候作出方才那首诗倒也罢,算得上少年英才,天赋绝伦,不过要想作出天下第一七律,那可就不是具有天赋就能办到的事情。”
  无怪侯公公心底不相信,从古至今,还没听说过,谁敢说自己能写出天下第一七律诗。
  “天下第一七律。”嘉靖脸色一肃,想起了唐朝的这个诗歌巔峰时期,轻声嘆道:“天下第一七律,他还真能写出来。”
  “啊??”侯公公彻底懵了,不是陛下,您没逗我玩吧!
  云端上的侯公公,以及底下诗会上的才子们,全都瞪大了眼晴,看著范閒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挥毫泼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一句刚刚写出,诗会上眾才子瞪大了眼睛,哪怕表面不承认,心底也不得不说,仅这第一句,就已经將他们作的诗句远远甩开。
  范若若也是第一次,看见自家范閒哥哥作的这首诗,忍不住隨著范閒的书写,轻声念了起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范若若身为才女,她能明白这首诗的含金量,念诵诗句的声音都忍不住颤慄起来,这首诗对仗工整,无一点斧凿痕跡的匠气,仅前几句意象就已经非常密集。
  “陛下,范閒这首诗果真是佳作。”侯公公脸色震惊,声音激动,隱隱都有几分颤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看著范閒在底下抄诗,嘉靖轻声念诵起后半段。
  听到嘉靖念诗,侯公公立刻竖起了耳朵,他发现底下范閒才写到“万里悲秋常作客”,陛下就已经开始念诵起后半部分。
  “难不成陛下也知道这首诗?”侯公公心中惊论,开始產生这个怀疑。
  果然,没有让他多等,范閒还在写第三句,嘉靖就已经將最后一句念了出来。
  “艰难苦恨繁霜,潦倒新停浊酒杯。”嘉靖將整篇诗句轻声念完,忍不住出声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个字含八层悲意,人生之孤、老、寡、悲、莫过於此。”
  看到杜工部这首诗,嘉靖同样感同身受,他曾经虽是大明王朝的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力的人,
  可在自己晚年,何尝不是陷入了孤老寡悲的境地。
  年少立志成汉文,紫宸深锁链金真。丹砂未就山河瘦,青词空焚天下贫。
  嘉靖心头涌起一阵悲哀,年轻以汉文帝为榜样的自己,到了晚年只落得个三聚顶本是幻,脚下腾云亦非真的结局。
  大明王朝未得到中兴,反倒让天下百姓陷入了更沉重的贫困中。
  好在自己重活了这一世,嘉靖心中念头坚定,这一世他定要建立一个不朽仙朝。
  云端上念头嘉靖和侯公公心中念头各异,底下诗会中,范閒终於落笔写完最后一字。
  诗会现场自翊为才子的青年才俊们,看完范閒写的这首诗,全都陷入了沉默,脸上因为震惊,
  已经没有了一点儿表情。
  他们心头只有一个念想,世间果真有这样精妙绝伦的七律诗吗?
  “哥哥,这首诗的名称叫做什么?”范若若惊得膛目结舌,连忙询问诗名。
  “这首诗名为《登高》!”看著眾人被惊得呆傻当场,范閒满脸笑意,隨口念出诗名,顺便落笔写下“登高”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