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改粮为药,利国利民!(4k大章)
  第101章 改粮为药,利国利民!(4k大章)
  精舍里香炉烟气繚绕,范建束手站在一旁,帷幕后嘉靖闭目养神,两人静静等待林若甫到来。
  “陛下,林相到了。”
  没等多久,精舍门外就传来了侯公公的声音,嘉靖双眼仍旧微闭,声音悠扬:“让林相进来。”
  “微臣参见陛下。”
  林若甫推开房门,眼神余光警见范建佇立在旁,他没有在意,径直上前躬身拱手,向嘉靖行礼。
  盘膝静坐在帷幕后的嘉靖,仍旧闭目养神,声音缓缓而出:“林相,今日恰好司南伯也在,召集你们二人前来,是要议个生財之道。”
  嘉靖手指轻叩手边铜馨,双眼缓慢睁开,声音徐徐而出:“刚才司南伯向朕匯报,十几年来,
  国库和內库收益逐渐稳定,近年来没有新產品出现,內库一直没有新增收入。
  倒是时间久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產品,其他诸侯国已经逐渐开始生產出,品质较差的替代品,导致內库近年来收益不增反降。
  以后皇室、朝廷、地方用钱的地方还多著,去年財政还算稳固,今年儘管支出相较去年变多了,好岁今年也快过去,不管怎么说,日子还得过下去。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去年、今年过去了,明年、后年怎么办?
  林相,你是宰相,是庆国百官之首,朝廷的当家人,你说说,今后有什么打算。”
  林若甫目光凝重,警向一旁的范建。
  精舍里现在的三人,一个是庆国之君,一个是当朝户部尚书,再加上自己这个朝廷宰相,林若莆哪里不明百陛下问话的意思。
  “回稟陛下!”林若甫微微躬身,稍作思量,说道:“朝廷增加收入,无非开源节流两项,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朝廷开支能减少则减少,要是无法减少,可以先从节流入手。
  比如说,修建宫殿,本可以在西南地区的州县选取木材,可我们一直在通过海运,那么远將南洋岛国上的木材运回来,是因为西南州县路途不便,险山深壑阻绝,山里的木材运不出来。
  咱们今后要是能將山里的路修通,既能方便管理西南群山里的土著土司,也方便山民將木材山货运下来,如此朝廷修建宫殿庙宇的材料开支就会少很多。”
  “林相说得不错。”嘉靖由衷赞同,点头说道:“朕记得以前朝廷就曾商议过,修建西南山区的官道。
  当时因为北齐边境战事频繁,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现在想来,实属不该。
  西南山区修建官道成本虽高,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范建你记一下,这件事可以放在日程,不要担心因为修路,户部支出变高,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费几百万两银子,修几条官道,既能加强对西南山区的控制,又能活络山区货物贸易,还能让西南山区优质便宜的木材运出来。
  以后修建宫殿庙宇,就不用大价钱从南洋海岛上进口,既省钱又缩减了木材运输路程。”
  “陛下,林相,说的是,户部下去就协同工部,商议一下在西南山区修建官道的事情。”范建自无不可,官道修好后的確能省不少钱。
  “林相,朕记得西南山区里面,有不少珍贵药材,若是道路修通,今后炼丹採办药材成本是否会缩减些。”嘉靖神態雾朗,眼中露出欢喜顏色。
  “炼丹?”林若甫压下心头疑惑,思量后还是正色说道:“是!市面上流通的珍贵药材,大多都產自西南山地。
  以前因为路途阻隔,每次只能运送小批药材出山,运输时间长,產量低,很多药材误了採挖时间,会烂在地里。
  物以稀为贵,市面上药材稀少,价格相应就变得贵了,要是西南山区的官道修通,药材大量向外运送,货物变多了,价格自然就会下来。”
  “对,说得好。”嘉靖脸上喜色愈发浓重,稍显激动的说道:“药材变多变便宜,丹枢院就能炼製更多丹药,日后开源进帐也会更多,修建殿宇宫观的钱也会更加宽裕。”
  “丹枢院?”林若甫轻疑一句,这个衙门他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哦,林相,你有所不知,这是陛下近日新设的皇家商號,主要经营灵丹妙药的炼製,以后规模扩大,能向全天下人出售丹药。”范建说著,脸上露出笑意。
  “从古至今,人吃五穀生百病,平日里遇到个头疼脑热,风寒风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要了命陛下著人成立丹枢院,主要目的就是生產治疗各类疾病、增强人们体质的丹药。
  全天下这么多人,活得好好的,谁愿意因病亡故,以前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现在只要服用了丹枢院的灵丹妙药,就能治癒,活得更久,哪怕丹药价格再高,人们也会全力以赴购买。
  未来丹枢院必將成为全天下,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所有人都离不开的皇家商號。
  市场前景无比广阔,日进斗金必定轻而易举,甚至有望成为,收益媲美內库的下一个皇家商號。”
  范建难掩心中激动,声情並茂地向林若甫畅想未来丹枢院前景,他当了几十年的户部堂官,经济嗅觉早已变得异常敏锐。
  更因为范建服用过嘉靖赐予的丹药,对嘉靖所说的丹药能够治疗百病深信不疑。
  试想一下,一家商號、药铺,出售的丹药能够治疗人世间绝大多数疾病。
  命悬一线者服用后药到病除,重伤不愈者妙手回春,身患不孕不育,男性隱疾的男人,服药后重振雄风。
  女人们年老色衰,服药后能重新焕发容貌,年轻十几岁这样一家出售神奇丹药的商號,將会在全天下,形成何等规模的医药生意?
  范建作为户部尚书对此心知肚明,自古以来普通药铺做的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更何况丹枢院出售的丹药。
  丹枢院以后出售的丹药,要是按照特性不同,能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那不得让全天下人疯狂到什么程度,趋之若鷺都无法形容。
  经过范建简单介绍,林若甫也大致明白了丹枢院的作用,原来是家专门生產和售卖药物的皇家商號。
  林若甫身为宰相,同样清楚药材生意中的暴利。
  他心里明白,丹枢院真要是像范建所说,能生產治疗全世界所有疾病的丹药,那何止是日进斗金。
  简直就是个能生钱的聚宝盆,要是庆国军力不强,说不定有些国家,都会忍不住开战抢夺这些神奇丹药。
  “可前提是·这些丹药真有功效。”林若甫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他没见识过嘉靖炼製的丹药,当然不相信世界上有哪个药铺,能生產出治疗几乎所有疾病的丹药。
  “陛下,若真是如司南伯所言,丹枢院能生產出这些丹药,朝廷修建西南山区的官道就更加重要。
  让西南山区的药材运送出来,丹枢院將其炼製成各类丹药,收益何止百倍千倍,只是”林若甫说著,话音有些迟疑。
  “西南山区里的药材大多是野外生长,產量和数量都非常低,生长周期也很长,有些甚至是十几年、几十年。
  就算將这些药材全都运送出来,恐怕数量上也没有多少。
  没有药材,炼製的丹药数量恐怕不会太多,无法形成生產规模的话,收益难免会有局限。”
  林若甫双手一摊,他所说都是实话,世人皆知药材赚钱,不过这么多年来,药铺也就那么几家因为药材原料不足,很多药材就算是富商大贾想要购买,甚至都没地方钱。
  “林相,药材数量要是增加,那么能不能多炼製些丹药,多赚些银子。”范建明白林若甫心中担忧,忍不住问道。
  “当然能!”林若甫还未说话,嘉靖抢先说道:“关键是药材,如何增加药材的產量?增加药材產量,就需要药农多种药材。”
  “陛下天纵圣明!”林若甫心领神会,接话说道:“西南地区歷来盛產各种药材。
  以前碍於路途不畅,很多野外自然生长的药材都运不出去,农民们自然不会种植药材。
  今后要是將西南山区,通往外界的官道修通,交通便利,再由当地州县衙门引导。
  让山民们变成药农,开荒拓地种植药材,產量自然能得到提高,规模越大,產量就越高。”
  林若甫抚掌讚嘆:“若是像方才司南伯所言,丹枢院能生產出这些神奇丹药,日后市场销量必然不愁。
  愁的恐怕还是药材產量的问题,西南地区適合种植药材,每年要是药材產量多增长一倍,丹枢院炼製的丹药数量就会增加一倍。
  要是西南地区大多数山民都种植药材,丹枢院炼製的丹药数量,恐怕会增加数倍不止。
  况且药材的价值远远高於一般农作物,西南山地並非平原,山民们往日在山沟沟里种植稻米麦泰,自己果腹尚且困难,又何谈依靠田地卖粮增收。
  要是让山民们改种药材,在西南山地农田里种植药材,改山民为药农,他们的收入也会增加不少,日子想来会更好过些。”
  “林相所言一针见血。”嘉靖紧接著又问道:“农田都改为药田,西南百姓吃粮怎么办?”
  “陛下,西南山地本就不適合大面积种植粮食。”林若甫出言解释:“以前朝廷都要从外省,
  往西南山地调拨粮食。
  可碍於道路难行,难以调拨更多粮食,以致西南山地的百姓经常粮食紧缺,飢一顿饱一顿,
  日后要是西南官道修通,外省的粮食就更方便往西南调运。
  西南山地原本的那点儿农田,里面种植的粮食也就变得可有可无,远远不及从其他州县调拨运粮划算。
  倒不如直接让西南山民將农田腾出来,全部种植药材,到时候再从粮食富裕的江南等地州县调拨粮食,通过新修的官道运进西南地区。
  如此一来,西南百姓改低价值的粮食作物,变高价值的药材,自身每年赚取的银钱增长数倍不是问题。
  丹枢院有了炼丹的原材料,百姓手头有了银钱,也能实现脱贫致富,此举正是上利朝廷,下利百姓,一举多得的良策。”
  林若甫说完,脸上露出笑容。
  按照他先前在这里听范建所讲,丹枢院炼製的丹药要是真有这种奇效,能获得惊天暴利。
  让西南地区百姓改种药材,支持丹枢院大量生產丹药,西南地区的百姓和朝廷,必將一举双贏。
  林若甫心中对自己的政策正沾沾自喜时,嘉靖紧接著又问道:“从外省调拨粮食,价格必定会比西南本地粮食价高,当地百姓是否愿意?”
  “回票陛下!”林若甫当了这么多年宰相,心里早就想好了这件事,胸有成竹地出言说道:“药材价格比粮食价格高,只要我们在收购药农药材的时候,提高收购价格。
  每亩药材,卖出的价格是每亩粮食的数倍,乃至十几倍。
  西南百姓们,自然不愁钱购买粮食,哪怕粮价贵一点儿,百姓们也能负担得起。”
  “嗯!”嘉靖点了点头,紧隨其后补充了句:
  :“还有一点要记住,更改的药田,仍旧按照农田来徵税,不允许向百姓额外增加赋税。”
  “是,陛下!”林若甫和范建一起躬身施礼,脸上表情毕恭毕敬。
  “这件事,你们接下来要赶快去办。”
  惟幕后的嘉靖,豁地一下从道台蒲团上起来。
  范建和林若甫二人,便能看到嘉靖在帷幕后面,缓缓步的飘逸身影。
  “一定要记住,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官道要修,而且要多修几条。”嘉靖边步,边吩咐说道。
  “修建的官道,要保质保量,官道上一定要能跑马车,还是重载马车。
  这件事最好由二品以上大员,亲自带队,前往西南当地监督修建。
  朕同时还会派遣鉴查院,一同前去监督,要是发现有谁胆敢贪污钱款,使用劣质石料铺路,鉴查院可以先斩后奏,当即將其剥皮擅草。”
  嘉靖声音依旧平淡,可是范建和林若甫,能够听出嘉靖平淡声音中隱含的浓浓杀气。
  真要有人贪墨款项、修建豆腐渣工程,他们丝毫不怀疑,陛下能让鉴查院实行酷刑。
  “微臣遵旨,必將不辱使命,完成西南山区的官道修建工程。”林若甫和范建再次躬身行礼,
  表情毕恭毕敬。
  “开源节流,几条小小官道,直接解决开源和节流两件大事,让庆国新增一条兴盛贸易,这是好事,办好了你们都有重赏。”嘉靖转过身,眼神遥望帷幕外的两人。
  “是,微臣万谢圣恩。”范建和林若甫应得声音响亮。
  “那就赶快下去办吧!”嘉靖挥了挥道袍宽袖,打发走了范建和林若甫二人。
  目光遥望两人离开的背影,嘉靖脸上笑意逐渐收敛,直至消失,神识重新沉入识海,通过庆国沙盘观察天下。
  嘉靖深知人心复杂,任何事都有利弊两面,看似都是好处的事情,往往会徒增事端,但是他不怕,因为他有天命沙盘,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庆国诸事。
  这次西南山区修建官道,嘉靖本来就没想著依靠朝廷里的这帮官僚,任何看似利国利民的事情,层层批覆,最终实际操作起来,各层官僚往往会阳奉阴违,让事情变了味道。
  对於这次在西南地区兴修官道,让当地百姓改粮为药,改农田为药田,嘉靖当然会通过沙盘实时关注。
  要是哪块政策执行有问题,不用別人匯报,他第一时间就能知晓,
  嘉靖神识刚刚扫过沙盘,从沙盘里的微型皇宫中巡视一圈,方才因为拓宽財政收入,脸上升腾起的笑意陡然消失,眼神变得冷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