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又遇郭保坤
靖郡王府后园中。
想到两家相熟,世子请范閒自便,便去招呼旁的客人,毕竟今天来了几位有些刺眼的人物。
范閒却不知道今日平波之下的暗流,隨意走著,在看似散乱的座位之中,找到符合自己性情的偏僻处,坐了下来,看见几上有酒,很自觉地倒了一杯,小口抿著。
只见四周无白丁,交谈必引经,范閒心里嘆息一声,抬头望天,暗道幸亏今天太阳不是太毒,不然这什么劳什子诗会上又看不到美女,还要听酸词儿,再被太阳一烤,真要变成醋熘风乾鸡了。
士子们看似隨便坐著,实际上都围著正中草地上的那方小几,所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边上的他。靠著他边上的几个贵族子弟看他面生,却又是世子亲自领进来的,於是好奇地上前行礼相见,准备套些背景。
哪料得范閒笑容可掬,言语却是无缝,嗯嗯哈哈半天,那些人依然不知道这个漂亮的年轻人是谁家子弟,聊了几句,不免觉得有些无趣,所以各自訥訥退开,静待诗会开场。
话说这日不比前几日,阳光温柔,杨柳飘拂,扬扬洒洒的春风可著劲儿地往人衣领里钻,春暮之风,当然没有什么峭寒力道,像无形的小手般轻轻动著,十分舒服,正是睡觉的大好辰光。范閒本不是一个浪荡形骸的狂人,所以起先还堆著笑脸,强睁著眼帘,听著场间诗来词去,看著席上酒来筹往,但被这春风一吹,小太阳一晒,觉得诗会实在无聊,所以感觉脑袋渐渐昏沉,便要睡去。
只模模糊糊听著几个句子,像什么“梦中雷州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又有“酒杯浓,一葫芦*醉琉翁,一葫芦酒压梢重……”还有“东夷人物尽飘零,赖有斯人尚老成……”
范閒暗掐了掐自己的虎口,让自己清醒一些,虽然自己不大喜欢吟诗作对,但在这种场合里,总不能流露出十六年依然没有洗刷乾净的前世性情,於是他微笑著,却有些木然地望向场中。
这一望,却看见了几位半熟不熟的人物,这几人坐在湖边最舒服的位置上,正是前天在酒楼上发生过衝突的郭保坤、贺宗纬一行人。范閒微微皱眉,心想靖郡王世子明明知道范府与郭家那天的意气之爭,为什么今天却偏偏两边都喊过来了?
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注视,正隔著一片湖面,向对面的佳人们展现自己沉熟稳重风姿的郭保坤转过头来,一看是范家那个使黑拳的,面色一变,再也无法保持儒雅风度,下意识里把手中正在招摇的摺扇扔在了桌上。
场间正有一位太学生在讲解经义,所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郭尚书的公子有如此反应。
与郭保坤同桌的那几位顺著他的眼光望来,一下子就发现了躲在偏僻处的范閒,眾皆变色,心想己等是满腹藻华的读书人,今天又没有带护卫,呆会儿若那范府小子再使一招黑拳,谁上去挡著?
范閒却是微笑望著他们,点了点头,像是朋友一般打了个招呼。
那一桌人低声商议了一些什么,脸上渐渐流露出来略显阴沉的笑容,一向阴沉的郭保坤脸上,却是多出了几分快意,只有那位贺宗纬似乎一脸不以为然。
——————————————————————————
不知道湖那边白縵之下的姑娘们在做什么,但早有府中女史不停將那边女子作的诗篇抄录后送到这边,供诸位才子品评。
世子朗声笑道:“虽说巾幗不让鬚眉,但这文学之道不比斗蛮力,诸君不用客气,可不能输给那些弱女子。”
眾人齐声称是,笑语渐起,便有人出主意以某物为题,作诗一首,择其最佳者三首,与对岸相和。
郭保坤那桌上一名书生眼珠一转,拱手道:“晚生不才,不知便以为湖水为题如何?”
“极妙,今日碧波浮金……”有人做托。
“极是,看那湖光山色……”有人做庄。
郭保坤眼珠一转,望向范閒,高声说道:“不曾想到今日范少爷也来了,不如这轮便由范少爷开始吧?”
范閒今日来,本就是依父亲大人的命令,在京都眾人面前亮个相,摆个身段而已,听到要自己作诗,微笑摇头道:“我可没那个本事,还是诸位请吧。”
见他退让,郭保坤愈发觉得对方果真是个绣枕头,冷笑说道:“前日范兄在一石居中高谈阔论,將这天下才子尽数不放在眼里,今日一见,竟是吝於指教,看来眼界果然极高。”
听他如此说法,场间眾人才知道,原来两边早有嫌隙,这是借诗寻衅来了。府中大半都是靖王府客人,虽不知道范閒是谁,但看他与世子似乎相熟,所以有人便在猜是不是范族子弟,却没有几个人猜到他是司南伯范建的儿子。
见旁人议论纷纷,郭保坤喝了口茶,阴沉笑道:“这位范兄,便是近日进京的那位,诸君应当听过才对。”
眾人都不是蠢货,一下就知道了范閒的身份,再看向范閒的眼光便多了一丝怜,一丝不屑,诸多复杂情绪。
范閒面色不变,犹自掛著浅浅的微笑,却是坚持不肯作诗。靖王世子看著他面上的笑容,愈发瞧不清此子深浅,眼瞳里闪过一丝异色,圆场道:“诗在诗意,范世兄今日无意,诸君还是自行吟诵吧。”
范閒自懒懒地半倚在斜几之上,看著场中诸人你来我往,听得对方乏善可陈的句子,十分无聊。这副模样落在旁人眼里,却是有些放肆,不免有人讥笑道:“范家小姐诗文闻名於京都贤达,不料范家少爷却是另行默言之道,实在是出人意料。”
郭保坤压低了声音笑道:“毕竟不是府里养大的,当然要与眾不同。”虽说他压低了声音,但其实还是刻意让身周人听的明白,庆国虽然风气开放,但私生子的身份,终究上不得台面,而范閒的身份更是敏感,听他刻意这样说,一时间,场间瀰漫著一股诡异的味道。
想到两家相熟,世子请范閒自便,便去招呼旁的客人,毕竟今天来了几位有些刺眼的人物。
范閒却不知道今日平波之下的暗流,隨意走著,在看似散乱的座位之中,找到符合自己性情的偏僻处,坐了下来,看见几上有酒,很自觉地倒了一杯,小口抿著。
只见四周无白丁,交谈必引经,范閒心里嘆息一声,抬头望天,暗道幸亏今天太阳不是太毒,不然这什么劳什子诗会上又看不到美女,还要听酸词儿,再被太阳一烤,真要变成醋熘风乾鸡了。
士子们看似隨便坐著,实际上都围著正中草地上的那方小几,所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边上的他。靠著他边上的几个贵族子弟看他面生,却又是世子亲自领进来的,於是好奇地上前行礼相见,准备套些背景。
哪料得范閒笑容可掬,言语却是无缝,嗯嗯哈哈半天,那些人依然不知道这个漂亮的年轻人是谁家子弟,聊了几句,不免觉得有些无趣,所以各自訥訥退开,静待诗会开场。
话说这日不比前几日,阳光温柔,杨柳飘拂,扬扬洒洒的春风可著劲儿地往人衣领里钻,春暮之风,当然没有什么峭寒力道,像无形的小手般轻轻动著,十分舒服,正是睡觉的大好辰光。范閒本不是一个浪荡形骸的狂人,所以起先还堆著笑脸,强睁著眼帘,听著场间诗来词去,看著席上酒来筹往,但被这春风一吹,小太阳一晒,觉得诗会实在无聊,所以感觉脑袋渐渐昏沉,便要睡去。
只模模糊糊听著几个句子,像什么“梦中雷州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时自嘲……”,又有“酒杯浓,一葫芦*醉琉翁,一葫芦酒压梢重……”还有“东夷人物尽飘零,赖有斯人尚老成……”
范閒暗掐了掐自己的虎口,让自己清醒一些,虽然自己不大喜欢吟诗作对,但在这种场合里,总不能流露出十六年依然没有洗刷乾净的前世性情,於是他微笑著,却有些木然地望向场中。
这一望,却看见了几位半熟不熟的人物,这几人坐在湖边最舒服的位置上,正是前天在酒楼上发生过衝突的郭保坤、贺宗纬一行人。范閒微微皱眉,心想靖郡王世子明明知道范府与郭家那天的意气之爭,为什么今天却偏偏两边都喊过来了?
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注视,正隔著一片湖面,向对面的佳人们展现自己沉熟稳重风姿的郭保坤转过头来,一看是范家那个使黑拳的,面色一变,再也无法保持儒雅风度,下意识里把手中正在招摇的摺扇扔在了桌上。
场间正有一位太学生在讲解经义,所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郭尚书的公子有如此反应。
与郭保坤同桌的那几位顺著他的眼光望来,一下子就发现了躲在偏僻处的范閒,眾皆变色,心想己等是满腹藻华的读书人,今天又没有带护卫,呆会儿若那范府小子再使一招黑拳,谁上去挡著?
范閒却是微笑望著他们,点了点头,像是朋友一般打了个招呼。
那一桌人低声商议了一些什么,脸上渐渐流露出来略显阴沉的笑容,一向阴沉的郭保坤脸上,却是多出了几分快意,只有那位贺宗纬似乎一脸不以为然。
——————————————————————————
不知道湖那边白縵之下的姑娘们在做什么,但早有府中女史不停將那边女子作的诗篇抄录后送到这边,供诸位才子品评。
世子朗声笑道:“虽说巾幗不让鬚眉,但这文学之道不比斗蛮力,诸君不用客气,可不能输给那些弱女子。”
眾人齐声称是,笑语渐起,便有人出主意以某物为题,作诗一首,择其最佳者三首,与对岸相和。
郭保坤那桌上一名书生眼珠一转,拱手道:“晚生不才,不知便以为湖水为题如何?”
“极妙,今日碧波浮金……”有人做托。
“极是,看那湖光山色……”有人做庄。
郭保坤眼珠一转,望向范閒,高声说道:“不曾想到今日范少爷也来了,不如这轮便由范少爷开始吧?”
范閒今日来,本就是依父亲大人的命令,在京都眾人面前亮个相,摆个身段而已,听到要自己作诗,微笑摇头道:“我可没那个本事,还是诸位请吧。”
见他退让,郭保坤愈发觉得对方果真是个绣枕头,冷笑说道:“前日范兄在一石居中高谈阔论,將这天下才子尽数不放在眼里,今日一见,竟是吝於指教,看来眼界果然极高。”
听他如此说法,场间眾人才知道,原来两边早有嫌隙,这是借诗寻衅来了。府中大半都是靖王府客人,虽不知道范閒是谁,但看他与世子似乎相熟,所以有人便在猜是不是范族子弟,却没有几个人猜到他是司南伯范建的儿子。
见旁人议论纷纷,郭保坤喝了口茶,阴沉笑道:“这位范兄,便是近日进京的那位,诸君应当听过才对。”
眾人都不是蠢货,一下就知道了范閒的身份,再看向范閒的眼光便多了一丝怜,一丝不屑,诸多复杂情绪。
范閒面色不变,犹自掛著浅浅的微笑,却是坚持不肯作诗。靖王世子看著他面上的笑容,愈发瞧不清此子深浅,眼瞳里闪过一丝异色,圆场道:“诗在诗意,范世兄今日无意,诸君还是自行吟诵吧。”
范閒自懒懒地半倚在斜几之上,看著场中诸人你来我往,听得对方乏善可陈的句子,十分无聊。这副模样落在旁人眼里,却是有些放肆,不免有人讥笑道:“范家小姐诗文闻名於京都贤达,不料范家少爷却是另行默言之道,实在是出人意料。”
郭保坤压低了声音笑道:“毕竟不是府里养大的,当然要与眾不同。”虽说他压低了声音,但其实还是刻意让身周人听的明白,庆国虽然风气开放,但私生子的身份,终究上不得台面,而范閒的身份更是敏感,听他刻意这样说,一时间,场间瀰漫著一股诡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