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军事议会 大汉科研院
第172章 军事议会 大汉科研院
“陛下,臣有一人举荐!”
苏武突然出列刘询心中暗笑,等的就是你。
“爱卿但且说来,正好大家议一议!”
苏武也不客气,拱手道:“臣举荐隨同臣滯留草原十九载的副手常惠,现於光禄勛下担任光禄大夫,巡视州郡。”
“常惠,太原人,少时家贫,自奋应募,跟隨臣前去匈奴,但受到牵连一直被匈奴人关押十九年之久,直到隨臣返回大汉。”
“当初鸿雁传书一事,也是常惠计策,言孝昭皇帝以知臣的存在,这才让匈奴人投鼠忌器,不辨真假,加上孝昭皇帝和大將军翰旋,这才得以迴转大汉。”
“常惠此人性机警,心思灵活,善言辩,为臣副手时多次建言献策,都得以使用。”
“並且此人懂韜略,知人心,懂机变辩,乃是持节乌孙的不二人选。“
“还请陛下明鑑!”
刘询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沉思片刻道:“常惠现在在哪里?”
“回陛下,常惠为光禄大夫,虽是加官,但也履行职责,正在关东巡视地方。”丙吉出言道。
丙吉也是光禄大夫,但官职相同,权职却大不相同。
丙吉为光禄大夫,但加侍中衔,乃內朝参议政事的重臣。而常惠只是光禄勛的属下,被派往郡国巡查。
“大將军以为如何?”刘询看向霍光,毕竟自己之前已经言明,此次作战霍光居中指挥,自己確是不能越组代皰。
“臣以为可行,常惠此人臣也了解一些,確实是不二人选。”
得到大將军肯定,其他人当然不会再有意见,刘询当机立断道:“好,朕欲封常惠为护乌孙校尉,持节前往乌孙,节制兵马。”
“另外速传召其回长安,朕也想见见!”
“唯”臣这这就立即传召!”丙吉连忙答应道安排完军事,刘询起身道:“诸位,此番对匈奴征討,大汉出兵近二十万人,要是再加上西域诸国兵力和五万乌孙精骑,怕是不少於三十万人的大战。”
“如此大战,事情千条万绪,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朕决议欲於白虎殿设立临时军事议会,由朕总领,大將军大司马实际负责,车骑將军、光禄大夫、少府卿、大司农、太僕、太常等人参议军事。”
“大战期间,有关战报不必经过有司,直接送至白虎殿。”
“与战期间,为不错失时机,所有议会人员办公全在此地,朕亦会与诸位同在!”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眾人面面相,但陛下如此安排好似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感觉好像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霍光眉头一皱,但隨即暗嘆一声,道:“陛下此法甚好,不但能第一时间得到军报,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內商议出结果。”
“老臣赞成!”
丙吉好似也想到了什么,看向天子目光变的有些复杂,但还是出列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刘询有些意外地看了眼大將军霍光,见其並无异色,心中也是鬆了口气。
“如此甚好,诸位下去准备吧,入冬之前务必各自就位,物资运转也要加快,明年开春就出击匈奴!”
“一战而决!”
“唯~”
回到承明殿,刘询心情激盪,此番徵召十五万大军,加上五郡原本军队,足足二十万大军。
如此兴师动眾,耗费无数,可不是去草原转转就行的。
不管是他还是朝堂眾臣都是奔著决战去的,至於能不能找得到敌人?
“弘恭!”
“奴婢在!”一直在殿外守候的弘恭连忙进来。
“你去宫外接一人进宫,如对方询问,你就拿出这个!”
说著就拿出一块木牌,上面只有一些毫无规律的纹,要是掉大街上都不会有人去捡。
“是陛下...但奴婢该如何去找?”看著手中的木牌,弘恭一脸茫然。
“不必去寻找,只要你到地方自然会有人找到你,然后拿出此木牌即可!”
“唯~”
刘询看著弘恭的背影,心中一笑,也是时候让郭虔走上前台了,此番大號在哪可少不了他们的配合。
上林苑,刘询来到將作监。
此处本是上林苑中十余座別苑改建而成,他大手一挥直接將这些別苑圈了进来,组成现在將作监。
现在的將作监虽然比起少府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但他却极为重视,这里每日都进行著各种实验。
治炼、兵甲铸造、弓弩改良、织机改造、炼铁等等。
如果说少府是大汉最大的工厂和工匠集中地,代表著大汉最高水平的生產铸造。
那么將作监的定位就是大汉的研究基地,这里每日耗费著大量的钱財,如造纸作坊也早就迁移了过来。
他更是和公输明以及许兼討论过炼铁改进,虽然他不太懂,但是往往一些天马行空的建议却让研究时间大大节省。
早在去年就將高炉炼铁技术攻克,更是採用后世宋朝的葫芦形状的高炉减少热量散失。
为了提高温度,使用煤炭替代木炭,但煤炭含硫量太高,使得炼出来的铁很脆。
於是他又拿出洗煤脱硫之法,通过破碎-分选-脱水流程,將原煤提纯为精煤,从而减少煤炭內杂质,减少含硫量。
如此反覆试验之后,终於得到了想要的铁,
但这还没完,这样练出来的铁只是生铁,隨后又经过炒钢法,將半流体铸铁与铁矿粉混合翻炒,脱碳成钢或者熟铁。
除此之外还有冷锻法,將熟铁片加热后反覆捶打,脱碳去杂质,增强硬度。
如此什么百锻兵器再也不是梦想,为了节省人力,加快速度,公输明这个老头竟然將水利锻锤给研究出来了。
当他得知消息,看著由流水衝击的叶片,然后將动力通过连杆传给锻锤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办法是好办法,也行得通,但就是太费钱了。
不过相比这些,只要开始大规模建造后,这点钱財很快就能赚回来。
將作监在墨家杜兼和公输家的相互较劲下,正在以极快地速度提升这大汉的各种工艺,以及革新生產工具。
但这他还是小瞧这俩个在华夏留下不朽传说的传承了..:
>
“陛下,臣有一人举荐!”
苏武突然出列刘询心中暗笑,等的就是你。
“爱卿但且说来,正好大家议一议!”
苏武也不客气,拱手道:“臣举荐隨同臣滯留草原十九载的副手常惠,现於光禄勛下担任光禄大夫,巡视州郡。”
“常惠,太原人,少时家贫,自奋应募,跟隨臣前去匈奴,但受到牵连一直被匈奴人关押十九年之久,直到隨臣返回大汉。”
“当初鸿雁传书一事,也是常惠计策,言孝昭皇帝以知臣的存在,这才让匈奴人投鼠忌器,不辨真假,加上孝昭皇帝和大將军翰旋,这才得以迴转大汉。”
“常惠此人性机警,心思灵活,善言辩,为臣副手时多次建言献策,都得以使用。”
“並且此人懂韜略,知人心,懂机变辩,乃是持节乌孙的不二人选。“
“还请陛下明鑑!”
刘询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沉思片刻道:“常惠现在在哪里?”
“回陛下,常惠为光禄大夫,虽是加官,但也履行职责,正在关东巡视地方。”丙吉出言道。
丙吉也是光禄大夫,但官职相同,权职却大不相同。
丙吉为光禄大夫,但加侍中衔,乃內朝参议政事的重臣。而常惠只是光禄勛的属下,被派往郡国巡查。
“大將军以为如何?”刘询看向霍光,毕竟自己之前已经言明,此次作战霍光居中指挥,自己確是不能越组代皰。
“臣以为可行,常惠此人臣也了解一些,確实是不二人选。”
得到大將军肯定,其他人当然不会再有意见,刘询当机立断道:“好,朕欲封常惠为护乌孙校尉,持节前往乌孙,节制兵马。”
“另外速传召其回长安,朕也想见见!”
“唯”臣这这就立即传召!”丙吉连忙答应道安排完军事,刘询起身道:“诸位,此番对匈奴征討,大汉出兵近二十万人,要是再加上西域诸国兵力和五万乌孙精骑,怕是不少於三十万人的大战。”
“如此大战,事情千条万绪,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朕决议欲於白虎殿设立临时军事议会,由朕总领,大將军大司马实际负责,车骑將军、光禄大夫、少府卿、大司农、太僕、太常等人参议军事。”
“大战期间,有关战报不必经过有司,直接送至白虎殿。”
“与战期间,为不错失时机,所有议会人员办公全在此地,朕亦会与诸位同在!”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眾人面面相,但陛下如此安排好似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感觉好像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来。
霍光眉头一皱,但隨即暗嘆一声,道:“陛下此法甚好,不但能第一时间得到军报,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內商议出结果。”
“老臣赞成!”
丙吉好似也想到了什么,看向天子目光变的有些复杂,但还是出列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刘询有些意外地看了眼大將军霍光,见其並无异色,心中也是鬆了口气。
“如此甚好,诸位下去准备吧,入冬之前务必各自就位,物资运转也要加快,明年开春就出击匈奴!”
“一战而决!”
“唯~”
回到承明殿,刘询心情激盪,此番徵召十五万大军,加上五郡原本军队,足足二十万大军。
如此兴师动眾,耗费无数,可不是去草原转转就行的。
不管是他还是朝堂眾臣都是奔著决战去的,至於能不能找得到敌人?
“弘恭!”
“奴婢在!”一直在殿外守候的弘恭连忙进来。
“你去宫外接一人进宫,如对方询问,你就拿出这个!”
说著就拿出一块木牌,上面只有一些毫无规律的纹,要是掉大街上都不会有人去捡。
“是陛下...但奴婢该如何去找?”看著手中的木牌,弘恭一脸茫然。
“不必去寻找,只要你到地方自然会有人找到你,然后拿出此木牌即可!”
“唯~”
刘询看著弘恭的背影,心中一笑,也是时候让郭虔走上前台了,此番大號在哪可少不了他们的配合。
上林苑,刘询来到將作监。
此处本是上林苑中十余座別苑改建而成,他大手一挥直接將这些別苑圈了进来,组成现在將作监。
现在的將作监虽然比起少府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但他却极为重视,这里每日都进行著各种实验。
治炼、兵甲铸造、弓弩改良、织机改造、炼铁等等。
如果说少府是大汉最大的工厂和工匠集中地,代表著大汉最高水平的生產铸造。
那么將作监的定位就是大汉的研究基地,这里每日耗费著大量的钱財,如造纸作坊也早就迁移了过来。
他更是和公输明以及许兼討论过炼铁改进,虽然他不太懂,但是往往一些天马行空的建议却让研究时间大大节省。
早在去年就將高炉炼铁技术攻克,更是採用后世宋朝的葫芦形状的高炉减少热量散失。
为了提高温度,使用煤炭替代木炭,但煤炭含硫量太高,使得炼出来的铁很脆。
於是他又拿出洗煤脱硫之法,通过破碎-分选-脱水流程,將原煤提纯为精煤,从而减少煤炭內杂质,减少含硫量。
如此反覆试验之后,终於得到了想要的铁,
但这还没完,这样练出来的铁只是生铁,隨后又经过炒钢法,將半流体铸铁与铁矿粉混合翻炒,脱碳成钢或者熟铁。
除此之外还有冷锻法,將熟铁片加热后反覆捶打,脱碳去杂质,增强硬度。
如此什么百锻兵器再也不是梦想,为了节省人力,加快速度,公输明这个老头竟然將水利锻锤给研究出来了。
当他得知消息,看著由流水衝击的叶片,然后將动力通过连杆传给锻锤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办法是好办法,也行得通,但就是太费钱了。
不过相比这些,只要开始大规模建造后,这点钱財很快就能赚回来。
將作监在墨家杜兼和公输家的相互较劲下,正在以极快地速度提升这大汉的各种工艺,以及革新生產工具。
但这他还是小瞧这俩个在华夏留下不朽传说的传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