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青陵台。
  顾流光点点头,继续说道:
  “战国时期,宋康王贪杯好色。宋康王的手下,有个舍人,叫韩凭。韩凭之妻何氏,貌美无双,被宋康王看上了。
  宋康王逮捕了韩凭,將他妻子何氏抓了起来,筑造了青陵之台,將何氏关在那里。何氏寧死不从,作了这首《乌鹊歌》,隨即自縊而死,以死明志。因此这首歌,也叫《青陵乌鹊歌》。”
  叶坤连连点头:“何氏之坚贞,万古流芳啊。对了,这个青陵之台,原址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將之恢復一下,用来纪念这个何氏。”
  顾流光一愣,摇头道:“皇上,民女只知道宋国故地在商丘和相城一带,却不知青陵台所在。民女读书少,无力考证。”
  “你读书,已经算多的了。”
  叶坤笑道:“考证青陵台的事,我再委託別人吧。总之,我要给何氏一个纪念,让大家记住这样忠贞不二的人。”
  叶薇薇忽然噗嗤一笑:“父皇,母后,重修青陵台的事,就让那个裴国明去做吧。”
  听了《乌鹊歌》,叶薇薇已经明白了。
  更明白了父皇和母后的一片苦心,豁然开朗。
  何氏身为女子,都能不畏权势而坚贞不屈,裴国明身为男子,却见异思迁,寧可退亲,也要攀附皇家,实在不算是好人!
  姜有容和叶坤相视一笑:“好,这回我们听女儿的。”
  叶薇薇本性开朗,想明白的事,便不再纠结,衝著顾流光赔礼道歉:“流光,刚才是我不对,我不该凶你。谢谢你,为我弹琴。”
  顾流光急忙还礼:“公主言重了。”
  叶坤和姜有容一起点头,携手而去。
  次日一早,裴国明已经接到命令,就此返回,去宋国故地,寻访韩凭之妻何氏的故事,重建青陵台和节妇刘氏祠堂。
  而叶薇薇也调整好了心情,和顾流光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燕然大城。
  叶坤也在开会,听取燕然大城各位主管官吏的工作匯报。
  根据工作匯报来看,整个北国,都已经扭亏为盈了。
  朝廷虽然送来大量的粮食、乾菜、食盐、铁器瓷器和衣等等,但是从北国带回去的牛羊马匹更多,还有羊毛和奶製品。
  叶坤很欣慰,笑道:“以前,匈奴人控制的大草原,是我们华夏九州最大的威胁。我们要通过和亲,还有送礼,才能换取和平。
  现在没有匈奴了,大草原也变成了我们华夏领土。草原上的牛羊马匹,都是我们的財富。大家在这里,要把大草原,当成自己的家,继续努力,让大草原发展得更好。”
  叶青山说道:
  “北国的农业很差,粮食和乾菜,茶叶,很多东西都要依赖朝廷。有些军民担心,怕朝廷断了对北国的供给,我们要饿肚子。
  所以,这边还是要建设一些农场,提高粮食產量,让大家放心。
  另外,燕然大城的人口,近几年一直在增加,应该向外分一部分了。我们要鼓励大家,学习匈奴人的游牧生活,去更远的地方,发展畜牧业。”
  叶坤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大量人口和大量牛羊马匹,都聚集在燕然大城,会给这里造成资源紧张和生態危机。
  说白了,就是水草不够,养不活这么多牛羊和军民了。”
  叶青山笑道:“皇上说的很对,我就是这个意思。可是我们汉家的百姓,有些人,不敢去太远的地方放牧,担心遇见残存的匈奴人。”
  叶坤问道:“现在还有残存的匈奴人吗?”
  “草原太大了,多少还有些匈奴人。”叶青山顿了顿,又指著地图说道:
  “燕然大城向东西延伸,拉出一条线。这条线以南,基本上没有匈奴人了。但是在这条线以北的广大地区,还是有些匈奴人。
  我们在这条线北方,还有十来个小城,几十个卫所,一直连接到北海湖大营。但是相对於广阔的大草原来说,这点人还是太少。就算每天不间断地巡逻,也不可能控制整个草原。”
  叶坤想了想,也指著地图:
  “在你画的这条线以南,就有几百万平方公里了。而且这地方,也是適合放牧的。再向北,条件恶劣,已经不太適合人类发展。我们要鼓励大家,去这些地方放牧。
  至於这条线以北的地区,我们可以组织轻骑兵,不定时巡查。发现匈奴人,就迁往內地。这个不能手软,不能让他们壮大。
  我们汉人,要去北方放牧,可以以家族形式,或者好几户联合起来,携带武器,有自卫自保的能力。
  以前的匈奴人放牧,也有很多,是以部族为单位,一起行动的。”
  燕然大城向北,已经没有太好的牧场了。
  匈奴人以前最好的牧场,在胭脂山,在祁连山,在河套平原。
  而这些地方,现在已经变成华夏內地了。
  叶青山点头:“以前的何大帅,经常带兵,出去打穀草。何大帅远征,带走了大部分兵力,这两年,我们就没有大规模的打穀草行动了。”
  “打穀草?”
  叶坤不由得一乐。
  以前的匈奴人南下劫掠,叫做打穀草。
  现在,汉家儿女来到草原上,开始反向打穀草了。
  叶青山也不由得一笑,说道:“我们会根据皇上的旨意,继续搜寻大草原,將残存的匈奴人和其他游牧者,一起送去內地。”
  叶坤点头:“这一片广大的草原,只能有我们汉人,不能有其他人。否则,以后必定成为华夏一族的威胁。”
  眾人一起点头。
  负责北国的农业官吏,向叶坤匯报:
  “燕然大城向北,两百里外,有一条大河,叫做浑河。浑河谷地面积巨大,有许多土地,可以开发。我们测量过,大约有上千万亩土地。
  如果在浑河河谷,建设大农场,足可以养活北疆所有的人。
  这边,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主粮可以种植青稞、土豆,料作物可以种植甜菜,油料作物可以试验一下向日葵。如果这边开发好,朝廷就不需要向北国运送粮食了。”
  叶坤闻言大喜:“既然有这样的好地方,那就不要犹豫了,直接开发成大农场。不过,一定要科学勘测,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