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32)
  元初又被“拋弃”了。老头老太太天天坐驾校班车去上课,也不需要她送。她只能在家里躺平了。炒炒股,炒炒黄金,写点小游戏,挣了不少钱。
  閒著没事,她还在附近溜达,小区不远处有一个新建小区,复式设计,上下两层,元初麻溜入手了一套,自己画了设计图,找了装修公司来做装修。一层做公共活动空间,二层做臥室和书房。
  两层共有300平的空间,足够用了。
  等装修完晾一下,可以搬来这边住,就算不搬,也可以把这儿当成一个活动室。
  他们现在住的房子,只是简单装修的,稍后也可以再好好设计一下。
  顏炳强和杨凤兰学习能力都不差,天天上课,一个多月就拿下了驾照。
  元初给他们也买了一辆车。
  买完车,办好车牌,三个人又去商场购物庆祝,还在挑呢,就听见商场的广播响了,“车牌为京a****的车主,请您到地下停车场,您的车被撞了。”
  顏炳强气得差点骂人。他新买的车!第一天开!就被人撞了!
  元初也很无语。新车第一天上路就被撞,多膈应人!
  三个人放弃购物,先去了地下停车场,有个精英打扮的年轻人等在那里,看到元初等人走过来,立刻迎上前来,“非常抱歉,刚才不小心把您的车撞了,我们全责。您看这事怎么处理呢?”
  顏炳强气哼哼的,围著车转了一圈,最后疑惑地问,“撞哪儿了?我没看见呀。”
  元初瞥了一眼,指了指车门的位置,那儿掉了米粒大小的一块漆,应该是对方开车门的时候没注意距离,不小心开大了,而且动作还比较粗放,车门碰到了他们的车,碰掉了一块漆。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確实有点膈应人。
  顏炳强的怒气已经消了一大半。不是什么影响安全性的大碰撞,就还好吧。
  对方说:“您这应该是新车,发生这样的事真是抱歉。您看这样行不行,您把车开到4s店补漆,我们10倍赔偿您补漆的价格。”
  顏炳强阴阳怪气,“你们还怪大方的唄。”
  他的新车啊!谁要你的臭钱!
  本来已经不太气的人一听这话反倒被拱起火来了。
  对方十分不好意思,一再道歉。
  顏炳强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开车就是这样,小剐小蹭在所难免。而且这样的小事,换个人可能直接就走了,对方还专门留下来寻找主人、主动赔偿,这已经是高素质人了。
  “算了吧。”他说,“我开去4s店补,多少就是多少,你就出个补漆的钱就行了,不用你多赔。我们也不是要讹你的钱。”
  对方赔笑道:“是我的问题,光赔补漆的钱肯定不行,您还有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我也要一併赔了。大爷您大人大量,不要因为我犯的错误不高兴,您要是心里不痛快,骂我几句也行。”
  对方態度实在太好,顏炳强心里的一点不愉快也没了。
  元初问了下价格,让对方直接出了一份补漆的钱就完了,多的没要。
  他们把车开回4s店去修,店员都乐了,“这是反修时间最短的一辆车了。”
  第二天,元初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昨天的肇事司机打来的,对方询问昨天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他再支付剩下的。
  元初说:“够了,正好。要看帐单吗?”
  “不用不用。事情解决了就好。”
  “再见。”
  掛掉电话,元初跟系统说:“这个司机算是我见过的最文明的司机了。”
  “他僱主要求的。大户人家的紈絝少爷,蹭了老百姓的车,让助理帮忙解决。少爷觉得老百姓买辆新车不容易,他倒是不知道这车是第一天开,只以为是辆买了不久的新车,担心別人因为这点小事难受好几天,所以留了人来解决问题。有种高高在上的慈悲。”
  元初乐了,“高高在上的慈悲总比高高在上的残忍要好太多了。”
  “也是。”
  因为考驾照了不少时间,出国游的时间就被大幅压缩了,但是元初说到做到,还是带姥姥姥爷出去走了一圈。
  俩人出了趟国,回来以后更爱国了。
  他们去的是个发达国家,人很少,很冷清,东西不好吃,还卖的很贵,这样一比较,还是国內好。
  对出国游都祛魅了。
  杨凤兰跟元初说:“等你再放假,咱还是在国內旅游吧。咱们仨都会开车,可以自驾。”
  “没问题,听你们的。”元初很好说话。
  她开学之后,顏炳强和杨凤兰还加入了一个汽车俱乐部,有时候和大家一起开车出游,简直就是比她还瀟洒。
  迷上了自驾之后,两人又迷上了摄影。
  拿著元初的普通数位相机拍照。
  俩人还学会了上网,开通了博客,开始发表一些旅行见闻和照片,中间还穿插一些人生经歷、思索和感悟,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读者。很多人在他们的博客下面留言,这些都是顏炳强和杨凤兰的网际网路朋友,他们得空就回復別人的留言,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元初委託系统做了他们博客的义务管理员,帮忙处理一些不好的言论。一把年纪了,没必要再经歷风雨了,往后余生,都是阳光和彩虹。
  她也没有刪的太过分,心平气和的交流,哪怕是观点不同,她也都留著。刪的是一些搞人身攻击的。总有人看不惯別人能享受人生,要出来阴阳怪气,拿年龄、长相说事,这些,元初都给刪的一乾二净,还开著小號去对方的社交帐號下攻击回去。
  元初给他们买了专业相机,还给他们买了摄影方面的书籍,没事的时候给他们讲一些摄影技巧,俩人学得如饥似渴,学完了就跑出去实践一番,拍出来的照片越来越好,最后被媒体追著约照片,成功当上了几家杂誌的特约摄影师,也是挣上外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