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3)
  顏炳强和杨凤兰以前都有正式工作,顏炳强在镇上的农资站上班,杨凤兰在镇粮所,夫妻俩只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顏怀玉,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顏怀玉学习成绩不算好,只考上了技校,毕业之后,顏炳强和杨凤兰托关係找门路,给她安排到镇供电所上班,也算是端上了铁饭碗。
  工作了没几年,顏怀玉看上了章炎,那时候的章炎只是镇供销社的一个临时工,家里只有一个寡母,还是个身体不好的,顏炳强和杨凤兰本来不太认可这门亲事,但是架不住顏怀玉坚持,只好妥协。
  婚后不到一年,顏怀玉怀孕,过了280天,生下了章元初,同时也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章炎的母亲说自己身体不好,照顾不了孙女,章炎说自己一个大老爷们,不会照看小孩,把孩子扔给了顏炳强和杨凤兰。
  而且,章炎拒绝给孩子上户口。那时候还在搞计划生育,他担心这个孩子会影响他后续再生,也担心这个孩子会影响他再娶。
  原主的户口是落在姥姥姥爷的户口本上的,章元初这个名字也是姥爷给她取的。
  为什么姓章?那当然是因为小镇的环境使然。
  小镇,本质上就是农村,思想保守又落后。农村孩子如果不跟父亲姓,是会被人歧视的,会被人恶意揣测:
  【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做了什么不检点的事情,是不是未婚先孕?所以孩子没法隨父亲姓?】
  【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做了什么不检点的事情,婚內出轨?导致孩子父亲不认这个孩子?】
  虽然大家都知道顏怀玉嫁了人,知道她是婚內生下了孩子,但是世人是不管真相的,他们只会隨意猜测,执著於追问一个问题:既然是婚內生的,那为什么孩子的爹不让她隨父姓?
  在农村,让孩子隨父姓不光是理所当然,在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恩惠”。如果一个孩子不隨父姓,大家就默认她是不被允许隨父姓,那一定是母亲犯错了。或者父亲看不上母亲,也看不上她生的孩子。
  说起来都是【她爹不认她】。
  至少,在顏家所生活的这个小镇上,大家都很把“认祖归宗”当回事。
  为了孩子不受歧视,顏炳强和杨凤兰只能让她姓章。
  章炎没有反对这个,那就表明他还不是太畜生,多少还有点人味。这可能也是后来顏炳强临终託孤的原因,他觉得章炎勉强还算个人。要是早知道他这么畜生,他寧肯什么都不说,反正再有一年孩子就成年了,怎么不能对付过去呢?
  章元初在小镇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即便她隨父姓,但是她爹从来不出现、她只能跟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现状还是让她会时不时成为一些人的谈资。
  好在原主懂事,知道姥姥姥爷养她不易,对父亲也没有什么奢望和幻想,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那是县里最好的高中。
  已经退休的顏炳强和杨凤兰就在县里买了个小房子,跟过来陪读了。
  章炎在顏怀玉去世之后没多久就离开了小镇。他本来就是个临时工,赶上供销社裁员,直接就把他裁了。这傢伙到外地打工,认识了李蔓,俩人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很快就结了婚,然后生下了章君玥,后来攒了点钱,两口子就不再打工了,回到老家县城安顿下来,开了个小超市,也把日子过起来了。
  李蔓知道章炎不是头婚,但是她不在乎。她愿意嫁给他,前提就是,他不能管前妻生的女儿。
  章炎本来就没管过,被妻子这么要求,就更不管了。
  剧情里,虽然章元初和姥姥姥爷都来了县城,但他们和章炎一家没有任何交集。县城不大,偶尔他们能碰上,但也都形同陌路。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元初已经捋清楚了。
  现在的她15岁,上高一。
  章君玥不到13,在县实验中学上初一。
  章炎和李蔓开著个小超市,生活富裕。
  章君玥那群狐朋狗友有的已经輟学混社会了,有的还在学校里当叛逆小青年。
  元初嘴里叼著根棒棒,在上学的路上制定了一个復仇计划表。
  復仇第一步,先打断章炎的腿。
  她不要他出什么抚养费,更不担心他会找她要赡养费,反正章炎活不到需要她赡养的那一天。
  系统说:“我这就去打?”
  “別急。我亲自去。等我先把姓改了再说。改完了,过几天再去套麻袋敲他闷棍。”
  原主其实也想过改姓的事,她想著等她过了18岁再说。根本没想到她的生命会终结在18岁之前。
  元初不慌不忙地走到学校,在教室门口和班主任老师打了个招呼,然后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同桌王玉婷悄悄跟她嘀咕:“你今天来的有点晚啊,老班在门口站半天了。”
  “是老班来早了吧?我跟平时一个点出门的。”
  王玉婷做贼一样斜著眼睛往后瞥,眼角余光瞥到门口空荡荡,顿时鬆了口气,“好了,他走了。”
  元初大剌剌地扭头往后看,正好跟班主任对上了眼,她若无其事地转回头,跟王玉婷说:“你看错了,他还在。”
  王玉婷一秒老实,捧起地理课本开始大声朗读。
  学生们有的读语文,有的读政治,还有的读地理、歷史。
  说真的,很多学生学习是没有章法的,搞不清重点。
  作为一名学生,从务实角度出发,以高考的时候考高分作为目標,那么,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必须要学好的课就是语数英,尤其是数学和英语。
  基本上,只要数学和英语学好了,分数就不会太难看,这两门都是可以出满分或接近於满分的好成绩的。
  语文还有作文这个不確定性,数学和英语几乎没有。学好了就是学好了,没学好就是没学好。成绩就能显示真实水平。
  有的人为了平时的排名和高分,在副科上下功夫,这也算是一种本末倒置了。
  元初拿出英语课本开始背课文、背单词。
  原主的成绩不错,在小镇名列前茅,到了高中以后,全县大排名,她就优秀的不那么突出了。但是原主脑子还行,而且勤奋好学,是个能吃苦的,很快又躋身优等生行列了。
  元初打算考全年级第一,高二就参加高考,带著姥姥姥爷离开这里。
  一上午,元初就跟她的同桌王玉婷混。上课说小话,下课一起去厕所,大课间吭哧吭哧地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