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破镜重圆文里的炮灰(3)
  委託人的死亡,某种程度上,是个人为製造的“意外”。
  徐父徐母把她骗回家,当然不是为了要她的命,而是想要她的眼角膜。
  徐元初的表哥和堂弟在她父母的精心教养之下,都上了大学,还都是她的父母供出来的,表哥毕业后回了县財政局工作,堂弟则去了民政局。
  俩人都已经结婚生子。
  这年头小县城公务员的工资不高,俩人身后又没有什么助力,要买房买车过上好日子,就只好扒著徐父徐母继续吸血,生的孩子都还是徐父徐母帮忙养的。
  早些年,徐父徐母也曾经联繫过徐元初,想跟她要钱,被拒绝了,因为她没有钱。
  徐元初自己读大学和研究生,一共七年时间,学费用的全都是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挣的钱只够生活费。
  她上学本来就晚一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26岁了,第一年工资很低,后来到了北京才稍微好点,助学贷款还了好几年才还清。
  徐父徐母算了算,发现她確实没钱,除了骂她没用,也没有別的办法。徐元初迁走了户口,又跑到了京城,只给了他们一个手机號,他们连她住哪儿都不知道,京城那么大,他们根本就找不著她!
  在那之后,双方联繫中断。
  他们后来打电话给徐元初,骗她回去,是因为堂弟单位领导的儿子眼睛出了问题,急需眼角膜,如果有人能捐赠,领导愿意予以重谢。
  徐元初的堂弟心动了,就找到徐父商量,让他把徐元初骗回来,捐赠眼角膜,这样的话,他不但能升职加薪,还能得到一大笔钱。
  徐父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一个不能延续徐家香火的丫头片子,活著根本毫无意义,现在她有机会为徐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那是她的荣幸,总算她对徐家还有点用。再说了,只是要她的眼角膜,又没要她的命!
  徐母知道了这事,也加入进来,她的条件就是,领导给的钱要分一半给她的娘家侄子。
  三个人狼狈为奸,把徐元初骗了回去。
  徐父给徐元初的那杯水里放了安眠药,他们本来是想等到徐元初睡死了,再把她弄到医院去,直接做手术摘取眼角膜,全程徐元初都是昏迷状態,想反抗都没办法。
  计划做得好好的,只是没想到,徐元初本人对安眠药严重过敏,一命呜呼了。
  当然了,委託人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就更好办了,本来角膜捐赠就应该是去世后进行,这下子更加合理合法了。
  徐父徐母把她的死亡说成是意外,替她签了捐赠协议,光明正大的把眼角膜捐了。
  徐元初的堂弟顺利升职加薪,还拿到了一大笔钱,她的表哥也分了一杯羹,俩人都在县城换了大房子。
  元初倒在床上,实在想不通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要说自己家孩子多,一碗水端不平,那多少还能理解,但是徐父徐母这种不爱自己亲生的孩子却爱侄子的行为,真的很反人性啊!
  真的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元初想不通,就不再想了。
  她进空间泡了个澡,给自己做了个护理,让自己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第二天还要上班。
  委託人在一家门户网站工作,加班是常有的事,而且早上上班非常早,倒是能成功躲过早高峰。
  元初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辞职,她不干啦。
  一天到晚坐在电脑前,腰酸背痛,颈椎也不好了。
  她的部门领导,也就是给她介绍对象的曹姐,看到她的辞职信很是惊讶,“小徐,你不会一相亲成功就想著辞职吧?我跟你说,工作很重要的,就算是结了婚,你也不能放弃工作。你一旦放弃了,以后再找就会有点麻烦的。”
  元初笑道:“您想啥呢?不是因为这个。我相亲没成功,老张没跟您说吗?”
  “啊?没看上?他还没跟我说呢。咋啦?他有什么问题?”
  元初笑了笑,说道:“我就跟他见了一次面,也没细聊,没发现他有什么大问题。是我自己还没做好迈入婚姻的充分准备,更別说给人当后妈了。所以,算了吧。谢谢曹姐。”
  曹姐嘆息一声,“后妈是不好当。没相成就算啦。”
  她接著又嘆息一声,“但是小徐啊,你现在这个年纪有点尷尬,跟你年龄相当、个人条件相当的男的,基本上都已经结婚有娃了。
  咱说句实话,要是条件和你相当的男人都三十好几了还没结过婚,我肯定怀疑他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隱疾,这样的人我都不敢给你介绍。当然了,我也不认识这样的人。
  就这个老张,我也是赶巧了。他和我爱人一个单位的。除了结过婚,身边带著一个孩子,別的条件都还可以,我才给你介绍的。我可不是故意让你去当后妈啊。
  说真的,就他这个条件,在婚恋市场上都还算抢手的。我听说,他刚离婚,就有不少人抢著要给他介绍,只是那时候他还没有再婚的心思。最近刚放出风声来说要再婚。”
  元初笑道:“我知道,听说有的二婚男士在婚恋市场也是短期流通,刚上市没多久就被人拿下了。”
  曹姐又开始嘆气,“就是的呀,数据说男人的数量比女人多,怎么到了婚恋市场上就成了另外一回事了呢?”
  “只能说优秀的男人数量不多。您到农村去看看,娶媳妇比嫁人难多了。农村有句老话,只有娶不上媳妇的男人,没有嫁不出去的姑娘。
  而且,男人的择偶標准和女人不一样。按照传统的择偶观,女人习惯找比自己更强的男人,那越往上走就越难找,因为比她强的人不多。但男人习惯找比自己弱势的女人,所以他们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
  曹姐点了点头,“有点道理。要不这个辞职信你先收回去?你再仔细考虑考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是什么时候,咱们都要做到经济独立才行。”
  元初摇了摇头,“谢谢您为我考虑。但是我已经想好了。不瞒您说,我之前几年压力太大了,现在整个人感觉很疲惫,想休息一阵子。等我养好了精神再继续工作。我也想趁这段时间好好想一想以后该怎么办。”
  “那好吧。”
  曹姐接受了元初的辞职信。
  不过接下来,元初还要在单位待一个月,等到曹姐安排了新人过来,做完工作交接再走。
  她坐到自己的工位上,一边处理工作一边思考问题。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十世纪初也適用。
  徐元初生於1972年,她赶上了计划生育……
  嗯?她赶上了计划生育?
  1972年的时候,计划生育可还没到强制性的阶段。委託人整天被父母念叨,都是因为生了她,所以才不能再生儿子了,生了就会丟工作,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