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秦达麻了,一口锅扣头上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討论,朱元璋最终拍板定案。
  琼州府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他不会派遣朝廷官员前往督查,而是下旨让当地知府秦达好好向十三子朱桂学习治理之道。
  至於朱棣提出的十万人移民计划,也得到了皇帝的正式批准。
  “户部立即著手准备,一个月內务必筹措够移民费用。”朱元璋对吕昶下达了死命令:“这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不容有误。”
  吕昶虽然心中叫苦,但皇命难违,只能硬著头皮应承下来。
  他心里盘算著,看来得想办法从各部门挤出银两,实在不行就只能动用內库的存银了。
  处理完琼州府的事务,朱元璋的注意力很快转向了另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
  “老四。”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棣:“你在琼州府期间,有没有听到关於北方边境的消息?”
  朱棣神色一凛,恭敬地回答:“回父皇,儿臣在路上確实听到一些传言,说是韃靼和瓦剌两部最近又有异动,似乎在准备南下。”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这些蒙元残孽,真是不知死活。看来咱们前几次的北伐还是打得不够狠!”
  太子朱標见父皇动怒,连忙上前劝慰:“父皇,北方边境確实需要重视,但咱们刚刚平定了云南,军队也需要休整。是否可以先加强边防,暂缓大规模军事行动?”
  朱元璋摇了摇头:“標儿,你的想法太过保守了。对付这些草原民族,就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一旦让他们重新聚集力量,对我大明的威胁就会更大。”
  皇帝在殿內踱步,眼中闪烁著坚定的光芒:“咱决定了,立即准备第八次北伐!这次要彻底解决北方边患,不能再让这些蒙元余孽继续作乱。”
  朱棣听到这话,心中一动。
  他知道父皇一直对蒙元余孽恨之入骨,多次北伐都是为了彻底清除这个威胁。
  作为燕王,他的封地就在北方前线,对蒙元的威胁有著切身的体会。
  “父皇。”朱棣主动请缨:“儿臣愿意率军北征,为父皇分忧。”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好!老四,你確实是咱最能打仗的儿子。这次北伐,你和老三朱冈分兵两路,由傅友德从中协调。”
  朱冈是晋王,封地同样在北方,对草原作战有著丰富的经验。
  傅友德则是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大將之一,有他协助,这次北伐的胜算会更大。
  “儿臣遵旨!”朱棣和朱冈同时跪倒在地。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透过大殿的墙壁看向了遥远的北方草原。
  那里,曾经是蒙元帝国的心臟,虽然元朝已经被推翻,但蒙古人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覷。
  歷史上的蒙古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地帝国,横跨亚欧大陆,从东欧的俄罗斯一直延伸到东亚的中国。
  虽然现在已经分裂成了多个汗国,但其军事实力依然强悍。
  韃靼和瓦剌两部虽然內部也有矛盾,但一旦联合起来,对大明的威胁就不容忽视。
  更让朱元璋担心的是,这些草原民族善於游击战术,来去如风,很难彻底消灭。
  前几次北伐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都没能完全解决问题。
  这次,他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后患。
  时间很快来到了秋十月,北方的草原已经开始泛黄,正是用兵的好时节。
  朱棣和朱冈各自率领十万大军,在傅友德的统一协调下,分兵两路向北方进发。
  两路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
  沿路的百姓纷纷出来观看,为这支威武之师喝彩助威。
  朱棣骑著战马走在队伍前列,心中满怀斗志。
  这次北伐,不仅是为了父皇的期望,更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
  就在大军北上的同时,皇帝的另一道圣旨也快马加鞭地送往了南方的琼州府。
  琼州府衙內,知府秦达正在处理日常政务,突然有衙役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大人!大人!圣旨到了!”
  秦达心中一惊,连忙整理衣装,带著属下们出衙迎接。
  圣旨的到来总是让人紧张,特別是对於像他这样的地方官员来说,皇帝的一道旨意就能决定他们的命运。
  宣旨的太监神色严肃,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詔曰:琼州府知府秦达,身为朝廷命官,治理一方,然政绩平庸,不思进取。今有代王朱桂在琼州府南部开荒种地,竟能实现一年三熟,年產粮食百万斤,足见琼州之地並非贫瘠。秦达治理无方,有失朝廷重託。特此严厉训诫,限期一年,若不能向代王学习,改善治理,必严惩不贷。钦此!”
  秦达听完圣旨,脸色刷白,双腿一软差点摔倒在地。
  他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会因为代王朱桂的成就而责罚自己。
  一年三熟?年產百万斤粮食?这怎么可能?
  但皇帝的圣旨已经下达,容不得他质疑。
  秦达只能硬著头皮接旨谢恩,然后目送宣旨太监离去。
  回到衙內,秦达立即召集了府中所有的重要官员。
  通判、推官、知县们都匆匆赶来,看到知府大人脸色难看,都心中忐忑。
  “诸位。”秦达声音沉重地说道:“皇上刚刚下了圣旨,对我们的治理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他將圣旨的內容向眾人转述了一遍,然后长嘆一声:“皇上说,琼州府南部的代王殿下,竟然能够实现一年三熟,年產粮食百万斤。相比之下,我们的治理確实显得无能。”
  通判李明德听得目瞪口呆:“知府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吗?代王殿下真的能种出一年三熟的稻子?”
  “这不可能啊!”推官张文华也忍不住说道:“琼州府的气候条件我们都很清楚,虽然温暖,但一年三熟也太夸张了吧?”
  眾官员议论纷纷,都觉得这件事匪夷所思。
  他们在琼州府任职多年,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虽然南部的气候確实比北部要好一些,但要说一年三熟,实在是太过离奇。
  秦达苦笑著摇头:“我一开始也不敢相信,但这是皇上亲自下的圣旨,还能有假吗?而且,皇上还说朝廷將停止对琼州府的財政支持,因为琼州府已经是富庶之地,不需要朝廷的资助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亲眼见过了,这怎么辩驳?!
  这话一出,满屋子的官员都炸开了锅。
  “什么?停止財政支持?”
  “这怎么可能?我们琼州府每年都要朝廷拨款才能维持运转啊!”
  “没有朝廷的银子,我们这些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眾人脸色都变得煞白。
  琼州府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每年都需要朝廷的大量財政支持才能正常运转。
  现在突然断了这条生命线,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知县王德昌更是直接问道:“知府大人,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真的去向代王殿下学习种地吧?”
  秦达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诸位,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想办法应对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