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丞相天威!
  .........
  大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秦始皇嬴政默默的念著。
  “竟是这般大的气魄?”、
  站在嬴政一旁的李斯双目明亮,此诗....
  若是是一个无名小卒做出这样的诗句,眾人只会觉得那人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已。
  但那位却真真正正的做到了。
  如同天幕画面上说的,他看到了民生疾苦,看到了那世道!
  他改变了一切!
  .......
  洪武
  朱允熥与朱元璋在观看完天幕画面中,爷孙俩沉默不已,而跪在殿外的吕氏母子也最终识趣的离去。
  只是在离开奉天殿后,吕氏与朱允炆眼中的恨意好似要溢出眼眶。
  脸上的怨毒再也隱藏不住了......
  奉天殿中,朱元璋沉声道:
  “大孙,此诗如何?”
  朱允熥却反问道:“皇爷爷,您觉得如何?”
  朱元璋皱起眉头。
  “咱能怎么看!能不成鼓动天下人造反?!”
  朱允熥突然笑了。
  “皇爷爷,孙儿还是喜欢这类诗句,也喜欢您的杀尽江南百万兵!”
  朱元璋瞪大了眼,眼角一阵抽搐,不可置信的看著朱允熥。
  “他娘的造杀孽有什么喜欢的!大孙你糊涂了?”
  朱允熥摇摇头,看著瞪著眼的朱元璋,轻笑道:
  “孙儿的意思是喜欢写实派,那些空有大话,沽名钓誉之辈就算了。”
  .........
  隨著朱允熥与朱元璋的交谈。
  在东宫中的赵寧儿也从稻田中走出。
  她刚刚走出,便看到了灰头土脸走回来了吕氏与朱允炆母子二人。
  吕氏也看到了她,目光对视间,吕氏的目光竟第一次在一个小辈面前发生了闪避。
  自赵寧儿进宫后,没有对她这个名义上的母亲毕恭毕敬的跪拜与行礼。
  这让吕氏十分愤恨,明里暗里都对赵寧儿有所打压。
  但赵寧儿每次都无济於事,直到前段时间。
  宫中谣言四起,因太孙政事繁忙,赵寧儿与侍卫私通?
  明眼人都知道这种谣言从何而起,但苦於没有证据,那时候的赵寧儿已经研製出了双倍水稻。
  而吕氏则面临的是天塌了,文武百官炸锅,散播的宫女太监全部处死,虽並未有证据指向她。
  但朱允熥还是把这笔帐算在了她的身上,准確来说,是朝堂中的吕家!
  那段时日,满朝文武好似疯了一般,弹劾吕家的奏疏好似能將奉天殿淹没。
  吕家自此被打压的退出了大明朝堂。
  吕氏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日满朝文武好似要將她生撕了一般。
  她也受到了皇帝最为严重的警告,虽然她表演的毫无痕跡,但皇帝终归还是警告了。
  至此,她真正明白了赵寧儿的含金量,她毫不怀疑,若是那次查出是她所为。
  死不死还不確定,先太子妃的这个头衔算是没了,吕氏一族还能不能有活人,那是个问號。
  赵寧儿看著快步拉著朱允炆离开的吕氏,无奈的摇了摇头,要知道以前的吕氏,每次见到她都会趾高气昂的要求她恭恭敬敬的行礼。
  赵寧儿自始至终对这些后宫中女人间的算计,根本就不想放在心上。
  她同样有著无数重要的事情要做,况且,当绝对的力量与权力面前,所谓的阴谋诡计,是显得极为可笑的。
  赵寧儿此时的贡献,被百姓封神也不为过。
  但赵寧儿从没有自傲过,她自始至终都清楚,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隨著吕氏的母子二人的背影渐渐走远,赵寧儿的思绪也回到了天幕上。
  那一句诗,显然让赵寧儿想起了许多。
  他真的让日月换了新天,而有些诗句赵寧儿便不认同了。
  比如宋时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
  在赵寧儿用人民史观看来,这四句显然太大了,並且什么人都可以用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显然极好,但在某种意义是不是空说大话?
  比起张载,赵寧儿显然更喜欢王安石,嘴上说没有什么用,要有行动吧?
  当年王安石改革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都想让他死,王安石邀请张载出山,可他却拒绝了。
  这四句中,圣人也只能做到一两条,而满足其中一条的已经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了。
  横渠四句是好的,短短的四句话,给了人们一个终极的理想境界。
  但却有太多太多的沽名钓誉之辈,他们喊著这四句,家中掛著这四句话,却做尽腌臢事,虚偽无比。
  甚至会有人喊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粉丝上连结!
  想到这,赵寧儿无奈的摇了摇头在她心中。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
  ..........
  天幕画面也在此刻再次浮现。
  [一诺千年,世代相守!!]
  [奉诸葛阿公之令!!!]
  诸葛阿公??
  三国以前的眾人一脸问號,如始皇嬴政,刘彻,春秋时期的眾人....
  而三国之后的人们,自是知道这个姓氏代表著谁,也只有那一人了......
  .....
  [七擒孟获,第一次被擒:]
  [画面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手拿羽扇的,留著长胡的男人,他扇著扇子,看著眼前的孟获。]
  [“汝可是孟获?今日被擒,心中可服?]
  [孟获摇了摇头:“不服!”]
  [诸葛亮不管孟获一脸吃惊,淡淡说道:“把兵器还给他,送他出寨!”]
  ......
  [第二次被擒:]
  [此时的孟获仍然一脸倔强,他也不看诸葛亮,目光瞥向一边,诸葛亮缓缓上前。]
  [“汝前者有言,若在被擒,便可降伏,今日有何话说?]
  [孟获冷哼一声:“哼!此非汝之能也,实为我手下之人互相残害,以至於此,我如何可服?”]
  [诸葛亮微微一笑:“我今再放汝回去,若再次被擒,还不降伏,定不轻饶!”]
  .........
  [第三次被擒:]
  [诸葛亮:“孟获,我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孟获满脸挣扎,大营中诸葛亮见孟获还不肯降伏,心中怒意:]
  [“推出去,斩!]
  [孟获突然回头:“丞相....”]
  [诸葛亮以为孟获要归降,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有何话讲?”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孟获却说:]
  [“丞相,你还敢不敢放我?”看著孟获桀驁的面庞。诸葛亮突然笑了。]
  [“如何不敢?”]
  [孟获:“若放我回去,必定重整兵马,再次较量!”]
  [诸葛亮却笑著点了点头:“好,无妨,此番回去。可要小心在意,勤攻韜略之书,用良策来战,免得在被我擒,又生后悔!”]
  ............
  [第四次被擒:]
  [“孟获,今日又被擒,还有何话说?”]
  [孟获:“此次是我洞中叛贼倒戈相向,非你之能,岂能相服?”]
  [大营中的將士再也忍不住了。]
  [“丞相,孟获四次被擒,仍旧不降,不如斩了他!”]
  [“斩了他!斩了他!”听到將士的怒吼,诸葛亮同样大动肝火。]
  [“孟获!你起兵反叛,抵抗天命,貽害地方百姓,论罪早就该斩,我念你久居边关,未曾归化,故而宽恕於你,数次被擒,皆放你回去,你却屡不悔改,屡败屡战,而又屡败屡战!若不是逼我斩你不成?!”]
  [孟获:“我祖银坑山中,有三江之险,你若敢与我去那边交战,把我擒住,我方心服口服!”]
  [诸葛亮大喝一声,羽扇指向孟获。]
  [“好!我便再放你一次!”]
  .............
  [第五次被擒:]
  [此刻的诸葛亮再次捉到野生孟获一只。]
  [“上次擒你,你说若是家中擒你,方可信服,如今还有何话要讲?”]
  [孟获:“这是我自己来送死,非你之能,还是不服!”]
  [诸葛亮最终还是放他回去了。]
  .......
  三国以前的朝代,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名人才子,他们眼角抽搐的看著天幕画面。
  你丫的没完了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