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肖子孙
  “逆子!”
  陈迎新將將醒来的时候,听到的就是耳边一声怒气冲冲呵斥。
  略显腥臭的口水如天女散般毫无顾忌的喷了他满脸,一抬眼,陈迎新就瞧见了身前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大爷指著自己的鼻尖子破口大骂。
  此刻,他撑著颤颤巍巍的身子正拄著拐棍,重重的砸在地上。
  老大爷呲著呀,红著眼,白的鬍子都要飞起来,那满脸悲愤的表情,几乎让陈迎新好半晌没回过身来。
  陈迎新心中生出了些许恍惚。
  顷刻蒙了。
  他尤自记得自己正坐在回国的飞机上,只是睁开眼,却突然换了个地方,莫不是自己不过是小憩了一会正在做梦,还是说穿越了?
  思索间,老汉眼眶通红,上前走了一步。
  “子怜,你……莫要拦著老夫,今日老夫就要清理门户。”
  “想我陈家也曾隨高祖陛下南征北战,曾马上建功,虽不说光宗耀祖,但从未墮过我陈家威名。如今开元盛世,李家官拜少卿,正四品官职。”
  “却未曾想到,今时今日竟然出了如此不肖子孙,若是不执行家法,陛下恐怕还道我陈家目无尊上,我陈仓又有何顏面到九泉之下见我陈家的列祖列宗,此事,你等休要多言。”
  老汉颤颤巍巍的走了两步,分明气的站都站不稳了。
  他言语低沉,苍老的眸光直勾勾的看著陈迎新,声音有种怒其不爭的味道。
  不肖子孙,指的是我?
  陈迎新被盯得心里发毛,心里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他张了张嘴,刚想说点什么。
  “武德元年,陛下高祖陛下马上取天下,推翻昏君暴政,得登大宝,普天同庆。此子刚刚九岁,嗷嗷待哺还是幼童,我陈家爱子心切,求取大儒为稚童开蒙,未曾想到,此子目无尊长,饱以老拳,竟生生將先生打跑了。”
  “这本也没什么,稚童顽劣,好好教导便是。”
  “可是从那一日起,老朽为他请来的启蒙先生能一直从蓝田县直接排到长安城,可没有一位先生能教满足月,甚至有先生离开之时,捶胸顿足,发誓余生再不会为稚童开蒙。”
  老汉声音悲呛,老眼含泪。
  陈迎新一怔,他张嘴想要辩解两句。
  可谁知,老汉再次看了他一眼,隨即嘆息道。
  “武德四年,此子年满十五,刚刚束髮。老朽本以为他会迷途知返,能明辨是非,期盼他回头是岸,却未曾想到,此子,仰仗祖辈威势,好的不学,偏要学那些紈絝子弟,登青楼,混船,与那些紈絝子弟们廝混在一起,醉生梦死。”
  老汉声音落下,周围不少的目光落在了陈迎新的脸上。
  那道道锋利的目光如同刮骨刀一般,而老汉口中所说的內容,饶是陈迎新自己都感觉到百口莫辩,刚及束髮,不过十五。
  这就逛窑子,登青楼了?
  “年少轻狂,年少轻狂……”
  陈迎新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强辩道。
  “年少轻狂?老夫也道你是年少轻狂,若真是如此,老朽也不会如此痛心疾首。我陈家虽算不得什么高官厚禄,但家族余荫也足够你逍遥自在,逛青楼就逛了,虽然早了点,但老朽还不值当为这种事来说道些什么。”
  “可你千不该,万不该,去揭那皇榜啊。”
  老汉痛心疾首。
  “三月前,陛下凯旋而归,边关部族俯首称臣,盛世即將来临。却不想上天不眷顾我盛唐崛起,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席捲关中,灾荒遍地,民不聊生。”
  “为祈求上天给黎民百姓一条活路,陛下衣不解带,连下三道罪己詔,祈求上苍开恩。並贴出皇榜告示,任选贤能,希望能找到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帮助我盛唐渡过难关,开启盛世。”
  “未曾想到哇……”
  老汉一口水喷在了陈迎新的脸上,忍不住捶胸顿足。
  “你性情顽劣,放浪形骸,若是其他小事,陛下看在我陈家多少有些功劳之下还能免你一条死罪,可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被人一激就意气用事,撕下皇榜。”
  “如今圣旨不日便会下达,这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与其让你坑害陈家满门,那老朽不如当场打死你这个不肖子孙。”
  “若是到了阴曹地府,陈家先祖怪罪,那老朽也认了。”
  陈老汉声泪俱下。
  他伸著手,一指头差点戳在了陈迎新的眼窝子上。
  臥槽啊……
  不到十岁逛青楼,强抢民女也就算了,抢公主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谁不知道心繫天下的李二陛下最重国家大事,正在努力淡化当初弒兄囚父的影响。
  私事或许还能私了。
  可冒天下之大不韙当眾揭下皇榜,多少双眼睛在看著,这也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儿了?
  造孽啊。
  陈迎新一个摇晃,眼前一黑险些晕死过去。
  怪不得爱孙心切的陈老汉会狠下心掐死自己这个三代单传的独苗。
  这不掐死不行。
  死一个总比灭了满门要好的多。
  眼瞧著眼前的老汉怒髮衝冠,陈迎新开口便討饶,可惜老汉怒火攻心,一棒子就敲在了他的头上。
  陈迎新两眼一黑就晕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了。
  那个叫囂著诛杀逆子,喊著大义灭亲口號的陈老汉终究面对他这个老陈家好不容易三代得来的独苗还是没有捨得下死手,除了脑袋上鼓起了一个大包之外,陈迎新没有感到丝毫不適。
  被很软和,带著阳光残留的味道。
  “贞观二年啊。”
  陈迎新嘆了口气,他猛地从软床上坐了起来。
  对於这个开启了开元盛世,曾经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哪怕陈迎新不是文科生也很清楚,这样一个万国来朝的鼎盛时代,无疑是华夏五千年歷史中的巔峰。
  高坐在长安城中的伟大的皇帝陛下李二,凭藉著无与伦比的文治武功,开始消除掉弒兄囚父的影响,已经开始励精图治,展露出万世明君的狰狞獠牙。
  尤其是在渭水之盟后,盛唐迎来了最佳的喘息之机。
  藉此休养生息的李二完成了皇权的完美过度,太上皇李渊这个老小子搬出了太极宫,伟大的仁宗李二陛下完美的接掌了朝堂的权利。
  不过在这之前,李二著实捏了一把汗。
  玄武门之变后,李二得登大宝,可惜自贞观二年开始,天灾人祸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席捲了整个盛唐的天下,如潮水一般席捲而来的蝗灾几乎去了李二的半条老命,正祭拜天地,下罪己詔,祈求上苍宽恕。
  长安大旱,蝗灾来袭。
  整个大唐都颤颤巍巍,君以为这是老天爷降下的责罚,李二弒兄囚父,天道不容,黎民百姓才如此怨声载道。
  这是顶了天的大事。
  不得已,才逼的李二发下皇榜,寻求天下能人异士,想要解除蝗灾之危。而偏偏不凑巧,自己一个小小的子爵之子,竟然大言不惭的揭下了皇榜。
  真可谓胆大包天了。
  “少爷,要不……你跑吧。”
  就在这时候,
  身边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