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78:组织的认可
  第79章 78:组织的认可
  这掌声并非仅仅出于礼貌,而是带着真正的认可和赞许。
  王盛的发言,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用扎实的案例、清晰的逻辑和务实的语言,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行业与科技创业的主题完美地结合起来。
  他让大家看到了科技应用的广阔外延,看到了青年人在传统领域通过创新思维开创新局面的可能性以及担当。
  前排的领导们频频点头,低声交流着,脸上露出赞赏的神情。
  许多原本可能带着疑问的与会者此刻眼神中也充满了敬佩和思考。
  这个年轻人,确实不简单!
  王盛在掌声中走下台,回到自己的座位。
  王文惊侧过身,低声对他说道:“讲得非常好!逻辑清晰,案例扎实,很有启发!”
  王盛谦逊地笑了笑:“谢谢王总,班门弄斧了。”
  接下来的几位青年代表发言,同样精彩纷呈,涉及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科技创业者的蓬勃朝气和卓越成就。
  上午十一点左右,所有发言环节结束。
  主持人再次上台,用激动的声音宣布:“接下来,将举行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议程——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颁奖仪式!”
  会场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这个奖项虽然首次设立,但其主办单位的级别和评选的严格程度,注定它一诞生就含金量极高,是对青年科技创业者最高级别的认可之一。
  “获得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的共有十位杰出青年代表!”
  主持人开始宣读名单:“他们凭借非凡的勇气、卓越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在各自的科技领域积极创业,勇于创新,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每念到一个名字,会场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郭广倡,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瑞民,彭城整流器厂厂长!”
  “于元钢,琼州椰风集团总经理!”
  “刘如山,鲁省胜利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公司经理!”
  “求柏君,城金山电脑公司总经理!”
  “王洪德,京城京海集团总经理!”
  “张偲民,鹏城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徐少椿,鹏城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念到第八个名字时,主持人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会场,声音更加洪亮:
  “王盛,京城电影制片厂盛影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盛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微微一怔。
  这还有我的事呢?
  王盛也不知道自己取代了原本时间线上的那位弄潮儿。
  或许是因为组委会认为他的实践更具独特的代表性和跨界启示意义,更符合首届奖项鼓励多元创新探索的精神。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为热烈。
  许多人向他投来祝贺的目光。
  “王文惊,用友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后一个名字念出。
  十位获奖者依次起身,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走向主席台。
  王盛走在其中,年龄显得格外突出。
  其他获奖者的年龄起码三十岁起步。
  主席台上的领导们亲切地与每一位获奖者握手,并将沉甸甸的获奖证书和奖杯颁发到他们手中。
  奖杯造型是一只抽象的手托起一颗闪耀的星辰,寓意着青年创业者托起科技创新的未来。
  当领导将证书和奖杯递到王盛手中时,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勉励道:“小王同志,你的实践很有意义,思路很活,要继续努力,探索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谢谢领导鼓励!我一定再接再厉!”王盛郑重地回答。
  说话时,他扫了眼对方左胸上挂着的证件,看到了对方的植物,老韩一辈子跨不过去的坎。
  十位获奖者转身,面对台下,高举奖杯。
  台下闪光灯亮成一片,记录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王盛的目光变得虚幻。
  谁能想到,在电影系统吭哧吭哧忙活了大半天,得的第一个重量级奖项,竟然和电影艺术一点都不沾边!
  ……
  首届全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座谈会的开幕式暨颁奖仪式,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主持人宣布上午的议程结束,下午进行分论坛讨论。
  会场内庄重严肃的气氛瞬间为之一变,仿佛冰块投入温水,迅速融化、沸腾起来。
  座椅移动的声响、人们起身的动静、相互招呼的寒暄声交织在一起,会场迅速转变为一个巨大的交际场。
  获奖的十位青年科技创业明星,自然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
  尤其是王盛,他过于年轻的容貌和略显“跨界”的获奖理由,使得围拢过来的媒体记者和各路参会者格外众多。
  “王盛同志,恭喜获奖!请问您此刻的心情如何?”
  “王总,您的发言中提到电影工业的技术火种,这是否意味着盛影传媒未来会重点投入电影技术研发?”
  “王盛先生,作为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您对同龄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王总,请问盛影传媒的婚庆电影模式是否有向全国推广的计划?”
  长枪短炮般的话筒几乎要戳到王盛脸上,问题一个接一个抛来。
  闪光灯不时亮起,刺得他微微眯眼。
  王盛脸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
  他深知这种场合的重要性,每一句回答都可能被放大解读。
  不过王盛也没有被这阵势吓住,他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从容不迫地作答。
  “心情当然是激动和感恩。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团队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探索的肯定,更是对无数像我一样在市场化浪潮中摸索前行的青年的鼓励。”
  “技术火种的说法是一种期望。盛影传媒目前的核心是生存和积累,但我们不会忘记北影厂的根。未来有条件时,支持国产电影技术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议谈不上,分享一点体会,找准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的结合点,脚踏实地,同时眼光要放长远。”
  “模式推广需要因地制宜,我们更希望能与各地的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把市场做大。”
  他的回答既展现了谦虚,又透露出自信和格局,滴水不漏,让在场的记者们纷纷点头,笔下刷刷记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