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搅混水
  数家颇具影响力的游戏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刊登了措辞严厉的调查报导。
  报导的核心直指任天堂在北美市场刚刚发售不久的《超级马里奥兄弟usa》。
  “真相!《超级马里奥兄弟usa》並非真正的续作!”
  “《梦工厂心跳恐慌》——马里奥的北美替身?任天堂的骗局!”
  “任天堂的谎言?日本玩家早已玩到真正的《超级马里奥兄弟2》!我们被当成了二等公民?”
  醒目的標题,配上《超级马里奥兄弟usa》与日本fc磁碟机游戏《梦工厂心跳恐慌》的角色、关卡对比图,证据確凿,不容辩驳。
  图片並列摆放,相似的场景,几乎一样的敌人,只是主角从戴帽子的水管工变成了戴头巾的阿拉伯小子。
  报导中详细提及,日本真正的《超级马里奥兄弟2》因为难度过高,被认为不適合“脆弱”的北美玩家,且基於北美市场尚未普及的fc磁碟机系统,而被任天堂雪藏。
  取而代之的,是一款画面风格相似,但核心玩法与角色均不相同的“换皮”作品——《梦工厂心跳恐慌》。
  消息一出,舆论譁然。
  这枚重磅炸弹的引信,源於一通跨洋电话。
  远在东京的中山拓也,在看到北美传回来的任天堂北美发售计划后,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小秘密”。
  他立刻將这个关键信息通过其父的关係,转达给了北美世嘉的掌舵人——大卫·罗森。
  他立刻指示手下团队,將这些资料“不经意”地透露给了几家与世嘉关係密切,同时又渴望搞个大新闻的媒体记者。
  “嘿,吉姆,我这儿有个独家线索,可能会让你们杂誌销量翻倍。关於马里奥,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马里奥……”
  这个消息一捅出来,便在北美玩家群体中,瞬间炸开了锅。
  各大游戏商店的退货电话被打爆,玩家俱乐部里充斥著对任天堂的质疑与抱怨。
  “被骗了!这根本不是马里奥!”
  “任天堂又把我们当傻瓜耍!日本玩家玩的是真货,我们就配玩这种替代品?瞧不起谁呢!”
  “难怪我觉得这一代马里奥怪怪的,原来是冒牌货!我的生日礼物啊!”一个孩子在游戏店里哭喊。
  愤怒与失望的情绪,如同病毒般迅速蔓延。
  “任天堂区別对待北美玩家”的论调,深深刺痛了许多忠实拥躉的心。
  一些铁桿粉丝甚至公开表示要“让任天堂也尝尝雅达利的味道”。
  任天堂的品牌形象,一夜之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日本,京都。
  任天堂总部,山內溥办公室內的气氛比数日前更加冰冷,简直如同冰窖。
  他面前的下属们都垂著头,大气不敢出,听著电话里传来北美分公司负责人荒川实焦头烂额、几近哀嚎的匯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有人的后背已经湿透。
  山內溥的脸色铁青,手中的茶杯被他捏得咯吱作响,细密的裂纹从他指尖蔓延开来。
  “啪!”茶杯终究还是承受不住,碎裂在他手中,滚烫的茶水溅出,他却仿佛毫无察觉。
  “世嘉!”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声音低沉,却带著压抑不住的怒火和杀意。
  周围的下属们齐齐打了个寒颤。
  noa立刻启动了危机公关,发表声明解释是出於对北美玩家游戏体验的考虑,才选择了《梦工厂》进行“优化和调整”,声称原版《超级马里奥兄弟2》“过於硬核,不符合北美主流玩家的习惯”。
  但这种苍白无力的辩解,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虚偽。
  玩家们的回应是:“我们寧愿玩难的真货,也不要简单的冒牌货!”
  “把我们当三岁小孩糊弄吗?”
  任天堂內部,无论是日本总部还是北美分公司,都將这起“换皮”风波的幕后黑手指向了世嘉。
  在他们看来,世嘉正通过电竞、舆论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动摇他们在北美的根基。
  防御的重心,依旧是如何应对世嘉明面上的產品竞爭和市场活动。
  他们依旧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杀招,往往隱藏在最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加州,埃尔塞贡多。
  一间安保严密的会议室內,谈判已经进入了尾声。
  大卫·罗森的脸上带著標誌性的沉稳微笑,与对面几位金髮碧眼的美国人一一握手。
  他们是全球最大的玩具製造商之一——美泰公司(mattel)的高层代表。
  一份厚厚的,已经完成签署的合作协议,静静地躺在会议桌中央。
  世嘉总部,生產部门的负责人石田先生,此刻正对著一份生產计划书,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他面前的中山拓也,神情轻鬆,嘴角甚至还带著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那份计划书上天文数字般的產量目標,不过是隨手写下的几个阿拉伯数字。
  “中山桑,这个……这个產量目標,实在是太高了。”
  石田先生的声音有些疑惑,似乎在怀疑这份计划书上的数字是对方隨便填的,试图让自己的怀疑能直接通过这个语气传达过去,而避免直接戳破的尷尬。
  “目前我们日本本土的工厂,就算全部產能都投入到这款新產品上,也难以在您要求的时间內完成。”
  他指著计划书上拓也最新提出的,一款名为“精灵宝可梦”的电子宠物项目。
  那小巧的液晶屏幕,简单的按键,简洁精致的外形。生產起来並不复杂。
  石田先生不是不相信拓也的眼光,毕竟《out run》、《世嘉拉力》接连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太多。
  但拓也要求的生產数量实在太大了,他很清楚世嘉旗下工厂和代工厂的產能,根本无法应付这样的產量要求。
  “石田先生,我知道这有难度。”
  中山拓也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温和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说说具体的困难。”
  石田先生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中山桑,不瞒您说,现在年轻人寧愿去金融公司或者地產中介碰运气,也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我们要扩大招工很困难。而且伴隨著扩大招工,也需要同步採购生產线,哪怕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手工生產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並且,未来的效益……谁也无法保证。。这种困境在我们下属的代工厂也是存在的。”
  石田先生边说边摇头,看向拓也的时候却发现他一副猜到了的表情,顿时有些错愕。
  拓也也不以为意,接著他的话说道: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企业的出口价格急剧上升。製造业生產的东西越来越难出口。”
  “更要命的是,日本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降息,导致国內的热钱都往地產金融涌入,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利润微薄的製造业越来越不受待见,人工成本也水涨船高。”
  他听到拓也的讲述,苦笑一声,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些。
  “所以,您的生產要求实在难以完成。”
  石田先生摊开双手,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在他看来,拓也的要求,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办公室內的空气因为石田先生的这番话,显得有些沉重。
  中山拓也静静地听著,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依旧是那副標誌性的自信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