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可以是油啊!
  可接下来挺长一段时间,苏知知没有拉著薛澈往后山跑了。
  因为她太忙了!
  正值秋日丰收时节,今年果然又是收穫满满的一年。
  田里各色作物都被饱满的果实压弯了腰,粮仓满得都快要装不下了。
  今年春日新种的辣椒、甘蔗、等作物也陆续成熟了。
  甘蔗长得又粗又高,比孔武还高出很多,苏知知走在茂密的甘蔗林都快迷路了。
  苏知知和薛澈都是第一次见到地里成熟的甘蔗,居然像一片青紫相间的竹林。
  二娘带著几个人来拔甘蔗,先用甘蔗熬一锅红试试。
  “阿澈,你在后面拉我一下。”
  苏知知抓住一根和她手腕一样粗的甘蔗,拖著甘蔗要把它连根拔起。
  薛澈走到苏知知后面,抓住了苏知知腰上的衣服往后拽,帮著一起拔。
  “嘿呦拔——嘿呦拔——”
  “嘿呦拔——嘿呦拔——”
  两个小人儿喊著口號齐心协力拔。
  咔噠一下,甘蔗被拔出来了,薛澈和苏知知同时往后摔个屁股墩。
  “哈哈哈哈哈……”二娘和其他婶婶们都笑了。
  秋奶奶砍下一小段甘蔗,切成几小瓣,分给苏知知和薛澈吃。
  清甜爽口的汁水划过舌尖,苏知知甜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好甜呀。”
  薛澈嚼著甘蔗,额头出了些汗,小脸红扑扑的:
  “还好来了潯州。”
  以前只听说岭南穷山恶水,现在越来越庆幸自己到了潯州。
  否则的话,往年这个时候他还坐在寂寥的院子里数枯黄的落叶。
  这批甘蔗长得很好,几乎每一根都又甜又多汁。
  孔武拉著石碾,把甘蔗汁都榨出来。
  秋奶奶把甘蔗汁熬成红,然后把一部分红切成小块,放进罐子里存著给孩子们当零嘴。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甘蔗是做成了,但地里的还没用上。
  大家原本做好了心理准备,今年第一回栽种,可能收成会不尽人意。
  但秋风一过,所有株上都掛满了沉甸甸的铃,铃爆开,吐出洁白蓬鬆的絮。
  大家把採摘下来,一大包一大包地存入村里的空屋。
  “这么下去,村里的空屋都不够用了,是不是要再盖几间屋子?”白洵跟郝仁提起此事。
  “我正有此意,待我草擬张图纸,与眾人商议。”
  郝仁最近在忙两件事。
  一是重新设计村庄的布局。
  村里以后的財產物料会越来越多,也许还会有新增人口,原本的环形小村落空间不足。
  他打算分区规划出饲养区、居住区、仓库区、练武区、作坊区等,规划好后,冬日农閒时就可以动工。
  “郝村长、刀哥。”
  一个脸被烟燻得乌漆嘛黑的人走进来,唤了一声郝仁和白洵。
  黑乎乎的人拿起手边的一块巾子擦擦脸,露出一张面庞,有点像宋鈺又不太像宋鈺的模样。
  白洵点头:“小宋来了。”
  村里眾人现在叫宋鈺都叫小宋。
  宋鈺醒来那日抱著郝仁的大腿哭了半天,不敢相信自己还活著,更不敢相信裴凌云还活著。
  等他平静下来后,他觉得估计是天上的太爷爷酒醒了,好歹还保佑他到了故人的地界。
  宋鈺无处可去,在黑匪山留下来,成为了良民村的新村民。
  大家看出来小宋和郝仁以前相识,估摸著小宋有点背景秘密。
  可这山上哪个村民没点过去?
  大家不在意,只一口一个“小宋”这么喊。
  秋奶奶受郝仁的拜託,不知用什么材料给小宋做了一副极其逼真的假眉毛和翘鼻头,贴上去之后,相貌看著一下子就变了很多。
  郝仁:“小宋,今日试得如何?”
  宋鈺摇摇头:“试了几种木头,成墨的效果都不太好。”
  郝仁在忙的另一件事,就是和宋鈺一起研製新墨。
  宋家曾经靠制墨发家,如今宋鈺想再以此法重振旗鼓。
  眼下出现了一个问题——
  黑匪山附近一带松木不多。
  上好的松烟墨需要至少二十年以上的松木烧制,木头烧出的黑烟可採集起来,再经过加工製成墨锭。
  宋鈺尝试用其他木头烧制菸灰,打算找出最適合的替代品,可惜试了一段时日还没有结果。
  宋鈺刚来村里,还没有自己的住处,於是先住在郝仁家的空房里。
  夜深人静时,他想到家中亲族都在发配充军的路上,根本睡不著觉,便爬起来看书,继续琢磨製墨之法,以此摆脱焦灼的心绪。
  他刚点起灯没多久,敲门声就响起了。
  咚咚咚!
  “小宋哥!”苏知知童稚清亮的声音在外头响起。
  夜里秋风萧瑟,云淡星明。
  宋鈺打开门,就见苏知知一手抱著纸笔,另一手端著桐油灯,眼睛晶亮地仰头。
  “知知?”
  “小宋哥,我来跟你一起看书。两个人一起,两盏灯更亮些。我爹说过,要物尽其用才行。”
  宋鈺揉揉眉心:“也行,但是你进来不能吵闹。”
  “放心吧,我要专心做功课的。”
  苏知知迈著小短腿就进来了,还给自己搬了个小板凳放在桌前。
  她把桐油灯点燃,和宋鈺房间的灯放在一起,屋內瞬时明亮了许多。
  苏知知铺平了纸张后,竟真的很安静专心地在写字。
  没办法,假期过得太快了,过不久又要回书院,邱夫子布置的功课她还没写呢,只能挑灯夜战了!
  跃动的火光里,苏知知圆润的脸颊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带著孩童的纯真与柔和。
  宋鈺看著苏知知认真的侧脸,好似心上悠然飘下了一片绿叶,盖灭所有焦灼不息的火焰。
  他只知道苏知知是郝仁收养的女儿,是全村的掌上明珠,性子活泼闹腾,每次见到他就“小宋哥小宋哥”地叫个不停。
  那天他濒死时,多亏了苏知知和薛澈出现,把他从落叶堆里扒拉出来。
  从这个角度想,这个小不点还算是他的救命恩人。
  房间很亮,纸上的字被照得清晰。
  苏知知安静写字,宋鈺安静看书。
  苏知知的桐油灯上罩著一个漂亮通透的琉璃灯罩。
  也不记得是劫了哪个江洋大盗后搜刮出来的,村民们觉著透亮好看,就给苏知知用了。
  可用的时间一久,若不清洗,灯罩顶部就会越来越黑。
  苏知知写到最后一个字,还差一笔的时候,砚台里面已经用完了最后一滴墨。
  “小宋哥,水在哪里呀?”苏知知扭头问。
  宋鈺以为苏知知口渴了,放下书,给苏知知倒了一小杯水:
  “喝吧。”
  可苏知知接过水没有喝,而是在宋鈺疑惑的目光中,摘下琉璃灯罩,倒了一点点水进去融化黑色的菸灰。
  那一剎宋鈺脑中有一束灵感,压在巍巍山石之下,几欲破土而出。
  “知知,你在做什么?”宋鈺明知故问。
  苏知知把笔尖搅进菸灰水里,小嘴念念有词:
  “还差一笔就写完了,反正都是黑色的,凑合一下。”
  她每次遇到写没墨但是只差一两笔的情况,就会用笔蘸灯罩上的黑烟糊弄一下。
  苏知知在纸上落下最后一笔,顏色很浅淡,但的確写出来了。
  宋鈺看著那一道淡色的笔跡,用手抹了一下桐油灯盏上的菸灰。
  耳边忽然轰鸣,似山崩石裂。
  仿若站在一扇苦思冥想多日也打不开的石门前,看见石门倒塌,视野大开。
  明明是很简单的答案,他竟一直没有想到过!
  宋鈺激动地把苏知知举起来,在原地转了好几圈:
  “找到了!找到了!”
  “油!可以是桐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