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肉都吃腻了?我看你们村是真飘了!
  “行了,別跟他们一般见识了。”
  老金头赶紧拦著他,东台村既然都让步了,就別再把事情闹大了。
  东台村的其他人纷纷散开去找其他地方。
  临走前,东台村还有人嘴里嘟嘟囔囔道:“占那么大一块地方有啥用,摆你们村儿那仨瓜俩枣都不够寒磣的。”
  秦愷峰听到这话,抬眼一看。
  因为刚才的衝突,此时周围已经围了好多人。
  於是他立刻抓住机会扬声道:“都还站著干什么,还不赶紧把咱们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松江村的人瞬间明白了秦愷峰的意思,赶紧把背筐里用乾净叶子包好的狍子肉都取出来。
  听了这话,东台村的人也都忍不住回头,想看看松江村到底能拿出什么好东西来。
  然后大家就看见,一块块分割得乾净利落的狍子肉被摆了出来。
  几十条狍子腿,一扇扇的肋排,还有肥瘦相间的五肉,最后还有一大堆头蹄下水。
  倒不是说狍子肉有多罕见,但是这么多狍子肉一起摆出来,就著实有点壮观了。
  “你们村该不会养狍子了吧?”
  “这狍子肉挺肥啊,还挺新鲜。”
  “怎么卖啊?拿东西换行不行?”
  刚才看热闹的人,一下子都聚到松江村的摊位前面了,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来的路上,金叔已经跟大家商量好各部位的价钱,也说好了可以换什么东西。
  所以松江村的人面对四面八方袭来的问题,只在最开始忙乱了一下,很快就熟练地挨个儿回復起来。
  “这是昨天刚打回来,连夜收拾出来就背过来卖,能不新鲜么!”
  “秋天的狍子肉最肥了,为了果冻一个个儿都吃得膘肥体壮,你瞧瞧这肥油,都快有两指厚了,买回去光是炼油都不亏。”
  “五肉十五文钱一斤,肋巴扇儿和腿十二文一斤,下水八文钱一斤,头和蹄子最便宜,五文钱一斤自己隨便挑。”
  “若是想换东西,盐面儿,白,红,药材都可以……”
  老金头定的价钱,比当地猪肉行价稍低了那么一两文,勾得大家心痒难耐,但是又有点犹豫。
  还是一直在看五肉的那位最先扛不住了,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再不抢先下手,最肥的那条肉就要被別人抢先了。
  “这条给我称称吧!”
  “好嘞!”王大头此时完全没有刚才那火冒三丈的样子了,满脸堆笑地拿起那条肉,交给一旁负责称重算帐的宋川。
  他嘴里还不住地夸:“大娘,您眼光可真好,这条肉是这里头最好的了。”
  大娘高兴不已,一边数钱一边得意道:“那当然了,我一眼就相中那条肉了,肥膘最厚了!
  “回家把肥膘剔下来能熬出不少油。
  “再用油梭子包一顿萝卜馅儿饺子,別提多香了。
  “剩下的瘦肉就晒乾留著冬天吃……”
  听著大娘这样一说,周围人满嘴的口水都快兜不住了。
  “给我也来一条。”
  “我要这条!”
  “哎呀你別跟我抢!”
  “后面的別挤,我都要站不住了。”
  很快,几十条五肉就被大家抢购一空。
  那些还在犹豫的这会儿都后悔得直跺脚。
  王大头见状又赶紧吆喝起来:“五肉虽然卖完了,但是肋巴扇儿和腿也好吃的。
  “买回去烤著吃,都能把孩子给馋哭了。
  “或者有那会吃又手艺好的,直接就买头蹄下水带回家,燉一大锅,香飘十里!”
  一般想买头蹄下水的,除了少数真好这口儿的,基本都是因为囊中羞涩,所以在別人抢著买好肉的时候,都躲在后面不敢上前儿。
  但是被王大头这么一说,好像买头蹄下水的才是真正会吃的人似的。
  一个老大爷率先上前,挑了个狍子头,外加一些下水,笑呵呵地付了钱道:“看样子小哥儿也是同道中人,这玩意儿弄好了可比肉香多了。”
  “是您老人家会吃。”王大头把头蹄下水弄好放进老大爷的背筐了,还顺手送了他一个蹄子。
  老大爷心满意足地走了。
  其他想买头蹄下水的人立刻都围了上来。
  秦愷峰在一旁看著,对老金头道:“这小子不错,看著是个做生意的料。”
  “这就是老王头的小儿子,从小脑袋就大,所以村里人都管他叫王大头。”
  “头大好啊,头大聪明!”秦愷峰笑著说。
  松江村这边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
  旁边东台村的摊位前却是门可罗雀。
  这种反差让东台村的人心里著实不是滋味。
  郭成文背著手溜达过来,看著已经卖掉一多半的狍子肉,忍不住道:“一共打了这么几只狍子,还真打算都卖了啊?
  “不留点儿回去给村里人改善改善伙食?
  “要我说,得吃顿好的才有力气秋收,是不是?”
  松江村的人听到他的话,全都笑了起来。
  王大头道:“这就不劳你费心了,我们村前几天刚吃了顿大餐,什么鹿肉、鸡肉、兔子肉……全都敞开儿了吃。
  “所以我们肚子里油水足得很,根本不在乎这点儿狍子肉。”
  “就是,想吃肉再上山打猎就是了,这还不是现成的么!”
  “就是,前几天那燉肉都把我吃顶著了,吃到后面我就想吃几口凉菜,结果金叔还非让咱们加把劲,把燉好的肉都吃完別剩下。”
  “別提了,那一顿吃得我,回家吃好几天菜了,看见肉就腻歪。”
  松江村的人越说越夸张,东台村的人不信道:“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啥条件啊还敞开儿了吃肉?”
  “肉都吃腻了,你们可真能吹,牛都被你们吹飞起来了!”
  “嘿,爱信不信吧!”王大头一脸得意,“钦差大人到你们村之后,没夸我们村午饭好吃么?”
  郭成文听到这话,才终於心里一凛。
  严瑒到东台村的时候,村里已经准备好了晚饭,各种肉类自然是少不了。
  但是严瑒却兴趣缺缺,吃隨便吃了几口便说累了,准备休息了。
  后来还是村长郭向荣送了点东西,找严瑒的手下打听,才知道是因为晌午在松江村吃得太好了。
  从亲爹嘴里听到这个理由的时候,郭成文是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的。
  松江村那破地方,整个村儿连一间砖瓦房都没有,能有啥好吃的?
  难不成给钦差大人燉了一支野山参么?
  可此时听王大头也这样说,郭成文才终於正视了这件事。
  东台村以打猎为生,所以郭成文一眼就能看出,松江村的人没有撒谎。
  他们带来的这些狍子肉都很新鲜,肯定都是昨天刚杀的。
  可一下子打到这么多狍子有多难,他比谁都清楚。
  啥时候松江村打猎这么厉害了?
  该不会是因为刚才那个一脚踢断了树干的人吧?
  想到这里,郭成文立刻四下环顾,想要仔细看看秦愷峰。
  谁知秦愷峰和老金头见王大头卖肉卖得不错,这会儿已经放心地逛集市去了。
  郭成文突然想到,秦愷峰刚才说话,不像是本地口音,反而带著几分京腔。
  这人该不会是流放犯吧?
  松江村以前什么德行,郭成文还是很了解的。
  流放犯在那边过的更是连狗都不如的日子。
  难道就因为换人做参把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么?
  最重要的是,松江村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东台村那边居然一点消息都没听说?
  这老金头也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这回居然闷声搞了个大的。
  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居然连钦差大人都认可了这件事。
  回去之后得赶紧把这件事告诉老爹。
  毕竟两个村子离得太近了。
  如果松江村的人也开始打猎,还一直这么厉害的话,说不定就要对东台村造成影响了。
  松江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这回带来这么多狍子肉,已经让原本眼高於顶的东台村產生了危机感。
  此时一个个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一趟出去赶集,他们不但把带来的狍子肉都卖光了,还换了不少需要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带回来了差不多够全村人用到开春的盐。
  秋天醃製咸肉、做咸菜都需要大量的盐。
  而冬天大雪封山之后,想出去买盐换盐也是很困难的事儿。
  这次去赶集,用狍子肉换了一些盐,又用卖狍子肉的钱买了许多盐回来。
  当然,这次之所以能买到这么多盐,也是因为老金头拿了一些狍子肉去做人情。
  可一想到往年村里人为了买盐不知道要多少时间、费多少力气。
  今年居然一次性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问题,別说只是送出去两条狍子后腿了,就算给出去一整只狍子都是值得的。
  所以老金头回程的脚步都比去的时候更轻快了几分。
  村里人看到赶集的眾人回来,居然带了这么多盐,一时间高兴得像提前过年了似的。
  “赶紧歇会儿,咱们马上就开饭。”老王头笑呵呵地迎上来,“我白天没事做,带人去河里捞了几条鱼。
  “还叫周家做了一板豆腐,晚上咱们吃豆腐燉鱼。
  “那几个小狍子,燉的燉,烤的烤,也都弄上了,就等你们回来好开饭了。”
  村里的孩子们闻著香味儿,其实早就等急了。
  但孩子们很懂事,知道要等出门的人回家了一起吃,所以只是聚在秦家院子里守著,没有一个闹著要提前开饭的。
  “秦將军给开了个头,你们就真隔三差五地来这么一回啊?
  “咱们村儿可还没富裕到这程度啊!
  “我告诉你们,这次就算了,以后可不许再这么搞了。”
  老金头嘴上怪罪著,晚上吃的时候可著实没少吃。
  那饭量,都堪比一个壮小伙子了。
  第二天,老金头把盐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还特意给秦家留了双份儿。
  “你家之前也没醃过咸菜,也没弄过咸肉的,这些都得用不少盐呢!
  “这次赶集能带回来这么多盐,全都靠你打回来这么多狍子。
  “所以你只管放心,我多给你家分一些,村里人绝对不会有意见的。
  “我若不多给你,他们才要找我来闹呢!”
  秦愷峰没法子,只得接受了老金头这份好意。
  “回头我让我家婆娘过来,教教你们怎么做咸菜,怎么醃咸肉……”
  自从上次在山神庙放话要让参把头收拾秦家给自己一个交代之后,老金太太一直有点儿没脸来见秦家人。
  老金头本想趁著这个机会,给自家媳妇铺个台阶,跟秦家人搞好关係。
  谁知他话音未落,身后就传来一个声音:“就这点儿小事还用得著麻烦別人?我来做就是了!”
  他回头一看来人是老丁太太,忙问:“你家孙子彻底好了?”
  老丁太太一听这话顿时喜笑顏开,连声道:“好了好了,全都好了。
  “今天早晨自己就喝了一大碗粥,吃了两个鸡蛋呢!
  “真是多亏了章大夫,也得多谢金叔。
  “我今天就是特意来感谢章大夫的。”
  老丁太太的感谢不仅是嘴上说说,她可不是空手来的。
  不但背筐装得满满的,两个手还各提一个篮子。
  “这可真是瞌睡来枕头,巧了不是!
  “丁山娘当初嫁过来,就是咱们村出了名的巧媳妇,如今成巧婆婆了,本事比以前更厉害了。
  “她做咸菜和咸肉的手艺,在村里认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行,那我先走了,有她教你们我就放心了。”
  老金头走后,老丁太太就放下篮子和背筐,把自己带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
  都是刚从自家地里摘下来的黄瓜、茄子、豆角什么的。
  “白菜和萝卜还要过些天再收,被霜打一打才更好吃。
  “我今天先教你们怎么醃菜晒菜。
  “等秦將军打猎回来,我再来帮你们醃咸肉。”
  秦愷峰听了这话,乾脆摘下掛在墙上的弓箭道:“那你们在家忙,我带老三上山去转转,没准儿真能打点儿东西回来。”
  他说的很是轻鬆,老丁太太也没当回事儿。
  但是今天要乾的这些活儿,男人们也帮不上忙。
  倒不如让他们上山转转,即便打不到猎物,能捡点儿柴火回来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