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装都不打算装了
  第130章 装都不打算装了
  得知李怀古也是去拜访岳明先生,陈逸便收起油纸伞,登上马车一同前往贵云书院。
  李怀古打量他一番,笑着问:“轻舟兄,这是已经有了决定?”
  陈逸点了点头,面上佯装无奈:“总归不好等老师来信说教再去。”
  他可还记得岳明先生写信让远在金陵的居易先生劝说他去贵云书院的事情。
  这时候拿出来做挡箭牌,刚好合适。
  “当然还有方规兄昨日那番劝说,让我汗颜呐。”
  李怀古见他语气调侃,不禁摇头:“轻舟兄的心思倒的确有别于其他人。”
  在他看来,换做任何一位儒生得到老师的邀请,都不可能拒绝。
  当场答应下来的可能更大些。
  反观陈逸不仅没有接受邀请,还再三推脱,所思所想都和常人截然不同。
  让他想不明白,只能猜测是“性子使然”。
  陈逸看了他一眼,没继续说这个话题,转而问道:
  “方规兄怎地想起来去拜访岳明先生,昨日你可说过布政使司那边公务繁忙。”
  李怀古闻言露出些苦笑,“司里出了变故……”
  接着他像是想到什么,问道:“轻舟兄,不知你近日有没有听到一些传言?”
  这件事情今日必定会传到定远侯府,便是他遮掩隐瞒也无济于事,索性问问陈逸意见。
  陈逸有些意外,“你指的是?”
  李怀古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掀开帘子看看周遭,方才凑近一些低声道:
  “荆州刘家来人的事情。”
  陈逸顿时猜到他方才所说布政使司的变故很可能和刘家有关。
  脑海里思绪急转间,他直言不讳:“听说了一些,那位刘公子前日晚上不幸亡故。”
  说完,陈逸指了指马车后面——衙门方向,“方规兄问起这个,是不是布政使司那里有安排?”
  李怀古点了点头:“昨日从云帆兄宅邸回衙门后,杨大人特意叫我过去。”
  “限我一个月内,走遍铁壁、苍狼、玄甲三镇,收缴今年夏收税粮,而且……”
  他顿了顿,沉声道:“而且是十税二。”
  陈逸暗自皱了皱眉,面上却是一片平静,“是刘左使的命令?”
  李怀古轻轻嗯了一声,接着叹了口气道:“所以我才想着找老师问问他的建议。”
  刘家出招了。
  陈逸脑子里下意识的冒出这个念头。
  不过紧接着,他又否定这个想法。
  不是荆州刘,而是蜀州刘家。
  或者说是蜀州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刘洪所为。
  很显然。
  前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直到昨天一早才有人发现刘敬身死。
  刘洪得知此事,最快也是昨天的卯时左右。
  而距离李怀古收到前往三镇收缴粮税的任务,中间只隔了不到三个时辰。
  这么短的时间里,便是快马加鞭或者飞鸽传信,荆州刘家也不可能得到消息。
  由此不难推断——让李怀古去三镇,是刘洪自己的决定。
  想到这里,陈逸稍稍松口气。
  不是荆州刘家出招,事情就还有回旋余地。
  想来刘洪如此安排,且只给李怀古一个月时间。
  除了表明他身为刘家一脉的立场外,也是给萧、刘两家角逐留的最后期限。
  否则,他大可直接发一份通告送至三镇,彻底激怒萧家。
  这时。
  李怀古见他沉默不语,忍不住问道:“若是轻舟兄处在我的位置,会如何做?”
  陈逸闻言回过神来,“方规兄,我可不敢乱说。”
  看来这件事情让李怀古很苦恼。
  不过想想也对。
  李怀古没经过翰林院历练,就直接被安排到蜀州布政使司,很多事情只能自己摸索。
  加之事情涉及萧、刘两家,他看不清方向也正常。
  李怀古苦笑着拱手:“昨晚我几乎一夜未眠啊。”
  即便有杨烨兜底,他仍旧不敢大意,总归是担心卷入一些漩涡中。
  陈逸见他神色认真,便也认真的思索片刻道:
  “方规兄是当局者迷了。”
  李怀古面露不解,“还请轻舟兄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
  “其实这件事本身与方规兄无关,你大可直接按照司里安排去三镇走一遭。”
  “可是,我……”
  没等李怀古开口,陈逸抬手打断道:“三镇相隔数千里,路途遥远,一个月时间可不一定足够啊。”
  李怀古一怔,低头想了想,由衷的叹服道:“多谢轻舟兄。”
  他已经明白陈逸是让他不急着赶路,静观其变。
  至于他能不能从定远军那里收缴来粮税……关键根本不在他身上。
  最终还是由萧、刘两家来定。
  “难怪刘左使既限制时间,又顶格收缴粮税,估摸着他没觉得我能完成任务。”
  陈逸点了点头,“目前来看的确如此。”
  李怀古顿了顿,问道:“若是中途司里来信……”
  “你接着便是。”
  “轻舟兄就不担心萧家?”
  陈逸语气随意的回道:“我一个赘婿有什么好担心的?”
  “天塌了,自有高个子顶着。”
  李怀古看了他一眼,心中难免有些不信。
  原本他只是因为云香和陈云帆的事情,对陈逸心怀感激。
  但经过方才的交谈,他便明白陈逸并不像表面那般简单。
  不论是两人初次见面时在逢春楼讨论的今次科举,还是后面传出的诗词、书法等等。
  无一不表明这一点。
  想着,李怀古略有感叹的说:“轻舟兄入赘萧家当真……有些屈才了。”
  陈逸拉开一侧窗帘看着外面的落雨、行人。
  “我觉得眼下的生活挺好,我很满意。”
  李怀古哑然失笑,却也不去说这些。
  总归他心中有了思路,心情好了不少。
  “轻舟兄方才所言,我日后定有厚报。”
  陈逸收回目光看着他,笑着问道:“可以折成银子吗?”
  “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银’,我要求不高,你给一万两就成。”
  “……轻舟兄说笑了。”
  李怀古自是不可能将他的话当真。
  只是方才心中的敬佩、感慨,都在这一句玩笑中消散淡去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想来轻舟兄是这般想的。
  没过多久。
  两人来到贵云书院。
  有李怀古带着,省了不少事情,算得上一路畅通。
  进了书院,陈逸便看到一片园林景象。
  一条弯曲的石板路,两侧草林木茂盛,称得上曲径通幽。
  青瓦白墙间,都有拱门贯通,隐约露出几座飞檐木楼。
  这时候刚到卯时,来往有不少身着贵云书院服饰的儒生。
  看到两人时,他们都会停下来行个揖礼。
  李怀古一一回礼,陈逸自然不会免俗。
  间隙时候,李怀古便会介绍道:
  “贵云书院修建于魏朝之初,当时刚刚将蛮族驱离不久,百废待兴。”
  “时任蜀州布政使的高黎大人,便在此地兴学,还特意请来清河书院的鸿海先生担任院长……”
  陈逸听着他的讲述,一路来到深处一座院落,远远就看到岳明先生已经站在门外等候。
  “学生见过先生。”
  岳明先生笑着点头,寒暄几句,便将他们领着来到书房。
  “轻舟,若是你昨日不差人送来拜帖,老夫今日也会去萧府寻你。”
  说着,他递来一封书信,“你老师的回信。”
  陈逸暗自咧了咧嘴,没想到一语成谶。
  岳明先生竟真的写信给居易先生了。
  想着,他上前接过书信,扫了一眼,知道居易先生赞同他在贵云书院任教。
  并且上面还夸了他几句,说有些学识的话。
  看完,陈逸面露无奈说:“既然老师首肯,学生听命就是了。”
  岳明先生哈哈笑道:“早该如此。”
  一旁的李怀古见状,朝陈逸道了声喜。
  之后,岳明先生便跟陈逸说了些贵云书院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安排。
  年龄大些的人不免都会多说几句。
  陈逸别的没在意,只记住了一句:“一个月只需集中教授四日,平常都由学生们自己习练。”
  除了教授之外,他还需要抽出一两天时间给学生习练的书法册子批改、批注。
  加在一起不到一周,还算清闲。
  岳明先生见他只在意这个,忍不住笑骂道:“你啊当真惫懒。”
  “学生只是教些书法,课程多了反而不好。”
  “算你说的在理……”
  三人接着闲聊一阵。
  李怀古想起来意,便说起布政使司的安排,询问岳明先生意见。
  岳明先生思索片刻,皱眉道:“刘洪这样安排,一方面应是为了给萧家施压。”
  “另一方面也有向荆州刘家表明态度的用意。”
  “左右都不是针对你。”
  “不过这件事情牵扯深远,方规你切记不可冒进,兴许过几日事情还有转机。”
  李怀古听他也这样说,眼睛微微睁大就要开口。
  陈逸见状悄悄踩了他一下,示意他仔细点说话。
  李怀古明白过来,脸上笑容一顿,“学生谨记老师交代,这就回去收拾行囊。”
  说着,他看向陈逸:“轻舟兄要一起吗?”
  陈逸摇了摇头,“你先回吧,我今日打算在贵云书院待着。”
  他这时候回萧府,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理由出来,索性直接待在书院里。
  岳明先生对陈逸能留下,自是欣喜,当即拉着他到一旁的书房:
  “来来,大喜日子,轻舟不妨留一副墨宝。”
  陈逸:“……”
  他这,装都不打算装了啊。
  聘请教习的契约都还没签字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