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几千块的工资聊上千万的生意
  “来了。”
  应了句,赵正快步跑下去,接起了还在通话中的座机。
  “阿正,今晚十点,老地方。”
  “行。”
  听到阿琛的声音,没有什么安排的赵正隨口应下。
  时间还早,赵正便回到家里,继续写书。
  如今多了一项给小犹太供稿的任务,赵正必须抓紧时间写书,若不然来不及交稿了。
  还好现在年轻,体力也棒,若不然赵正都不敢如此折腾。
  晚上九点半,沉浸在写书中的赵正,被闹钟铃声惊醒,便起身出门。
  还是街路口的烧烤摊,赵正到的时候,阿琛和阿杰已经喝了小半瓶啤酒,羊腰子都吃了一个。
  “阿正,你这个大作家得罚酒哦。”
  看著好友过来,阿琛立马给对方倒了一杯。
  “是你们来太早,我可没迟到。”
  狡辩了一句,赵正还是乾脆地干下一杯啤酒。
  “今天下午,我把那个梁主任请进去了。后续有什么事,记得早点跟我说。”
  閒聊几句后,关英杰说起了下午帮忙的小事。
  有些事,做完之后跟兄弟通个气,以免后续有什么问题需要处理。
  “谢了。”
  听到阿杰的话,赵正乾脆利落地敬了对方一杯。
  他没想到,好兄弟的出手这么迅速,才三天时间就把那个梁主任请去喝茶。
  不过,以阿杰现在督察的身份,对付一个电台分台的节目中心主任,也算是大炮打苍蝇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当然,赵正觉得让兄弟出手,一点都不吃亏,那可是关乎到他的小犹太。
  任何危险,都要扼杀在萌芽之中,一点芽都不能长出来。
  “呵。”
  轻笑一声,关英杰也是喝下一杯。
  旁边的阿琛等两人说完,提起了自己在內地建厂的事:“阿正,我们已经和鹏城那边谈妥,投资两百万港幣建电子厂,先做bb机和彩电,你觉得后续应该怎么做?”
  因为到隔壁鹏城投资办厂的事,刘琛和大哥都被其余字號的人笑死了。
  不爭馒头爭口气,刘琛必须把生意做得红火,继而把那些笑话自己的人打脸,给自家大哥撑起面子来。
  若不然,他在合盛合里別想快速上位了。
  “商標申请怎么样了?贴牌的厂家联繫好了没有?”
  对於这点,赵正还是很有把握的,连续问了两个问题。
  “內地的商標,特事特办,大概要一周才能下来。贴牌的厂家,已经联繫好了,一周后交货500个bb机和1000台14寸彩电试试水。”
  说起这个,刘琛稍微有些自得。
  他们这次去鹏城谈投资,对方一个什么改委的主任出面接待,还有区长陪同,规格不可谓不高。
  按照小伙伴先前的提议,刘琛准备在电子厂筹备期间,弄一些贴牌產品过去卖卖。
  也就是在港城这边订货,再用內地申请的商標,卖给內地居民。
  为此,刘琛可是准备了200万的货,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散完货。
  “格局小了,小了。”
  听到这个数字,赵正忍不住有些无语。
  现在的港城人,对於內地的认识还很肤浅,以为里面的有钱人不多。
  殊不知,现在鹏城、魔都、京城的变化瞬息万里,其中对於奢侈品的需求缺口,更是大得难以想像。
  “那你说准备多少?”
  没想到小伙伴这么说,刘琛也是开口问了起来。
  “加个零。”
  撑开右手五根手指示意了一下,赵正笑著让对方加个10倍。
  “噗。”
  听了对方的话,刘琛忍不住把嘴里的啤酒吐了出来,惊愕地反问道:“你知道十倍是多少吗,要是砸手里,老大非砍死我不可。”
  港城此时的bb机进价1600港元,14寸彩电1200港元,刘琛准备了200万的货试水,已经很大胆了。(华元对港元比例为1:3,折算成本bb机530,彩电400。)
  谁想到小伙伴竟然让他翻个十倍,就是他大哥一年的盈利,也不过3000万,上交龙头部分后,连2000万都不到。
  另外,那2000万也不是大哥一个人拿的,还得打点下面的小弟,能有个七八百万就不错了。
  这是让他,拿大哥的全部身家去飘啊。
  “要做就做大的。”
  看著两位小伙伴震惊的模样,赵正倒是表现得很自然:“我之前在报社打工,看过內地几位作家写的文章,你知道国內现在的万元户有多少吗?”
  顿了一下,赵正喝了口啤酒,继续说道:“大概是0.56%,但是你想想咱们华夏的人口基数,10个亿。0.56个百分点再少,也是560万人。但是这里面拥有bb机和彩电的有多少,嗯,我也不太清楚,前年魔都才有第一家数字bb机生產线。几百万销量的市场,內地厂家的生產量现在固然有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商机。一步慢,步步慢,若是你们不快速抢先占领市场,怎么做大做强。”
  为了小伙伴的事业,赵正这几天也是做过功课的,特地买了几份有关內地新闻的大工报,了解国內的经济形势。
  总不能,小伙伴给他帮忙,赵正却一点作用都没有,那就是做兄弟的失职。
  相比於多年前的低调和保密,现在作为对港宣传主要阵地的大工报,可是恨不得把內地的喜讯都爆料出来,提升港城人民对华夏的归属感。
  至於其它方面,赵正都可以推给先前那位在大报社打工的自己。
  “你这么说,我倒觉得自己眼光狭隘了。”
  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茬,刘琛被说得有些意动。
  若是內地市场这么大,小打小闹確实太可惜了。
  尤其是他们步子迈得太小,可能会被其他人抢走份额,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而且,200万的货,即便有內地的免税政策,顶多就是100万的利润,不值得社团大佬的重视。
  不过嘛,小伙伴的提议也有点激进,刘琛没有把握说服老大,一下子备2000万的货,打个折,1000万应该可以爭取。
  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卖得比较慢,回款慢一点而已,左右肯定亏不了。
  可要是產品大卖,短期內赚个五六百万,足以让他的大哥扬眉吐气,也能让他的名字被总堂的叔伯们记住。
  別管是走水还是办厂做生意,只要能给社团增加收入,那就是功臣。
  打打杀杀,不一定能做到堂主;但是为社团赚大钱,那必然是未来的堂主。
  “你没投资眼光不要紧,我帮你把关咯。”
  听到小伙伴的嘀咕声,赵正笑著举杯示意。
  脑海里有著华夏往后40年的经济大趋势,刚拿到2400港元稿费的赵正,依旧有那个自信谈论上千万的大买卖。
  “哈,那我要是这把亏了,以后就靠你这个大作家养我了。”
  感受到这位兄弟话里的自信,被感染的刘琛雄心升起,准备好好博一把。
  “你平时注意安全,有事call我。”
  不太懂经济的关英杰,也只是在安全方面叮嘱一句。
  “放心,我现在出门都带著两个小弟。最近负责內地的投资项目,很少参与港城的打打杀杀,安全得很,確实有些不太习惯。”
  对於自己的安全,刘琛还是比较上心的。
  他可不想,自己恢復警察的身份之前,嘎在了社团的爭斗中。
  “安全第一。”
  这一点,赵正颇为认可。
  人世间最惨的是,人没了,钱还太多没掉。
  这顿夜宵吃了一个多小时,三人起身,各回各家。
  “琛哥,有人跟著赵先生。”
  就在刘琛准备坐车离开时,一个小弟阿福凑到耳边匯报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