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平凡之人
第329章 平凡之人
又是西域的风季,刘肥想起来了,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跟隨著军役的同乡来到了这里。
刘肥已习惯了这里的风沙,他坐在武威县的县府內,帮著將军章敬处理著这里的杂事。
丞相府迟迟不给张掖县安排一个县令,大抵是丞相府真的用人紧张,各郡县的人手都分不完,更不要说这个偏远边陲的小县了。
刘肥刚看完一卷文书,就见到了章敬將军从外走入县府內。
昨天,將军去一趟武威县,武威县的建设真是越来越好了,听说今年的武威县人口已近十万。
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变化,当年西戎最鼎盛时期,整个河西走廊的人口也没有十万。
事实证明,农耕的生活方式比游牧生活更容易养出更多的人口。
发展农耕才是当下增长人口的重要方法之一。
刘肥觉得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只是这个方法出了武威县就不那么適用了,越往西走越荒凉。
刘肥听说过天山脚下有肥沃的草场,也有吃不完的瓜果,那里富庶的不像话。
但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从河西走廊前往天山,需要越过西域诸国,这几乎是一条难以逾越的天堑。
“刘肥。”
听到將军呼唤,刘肥站起身行礼道:“在。”
“来了队新兵,你去接一下。”
“是”
刘肥搁下手中的笔,就急匆匆出了县府。
在张掖县的县城外,刘肥见到了一群少年人,他们的年纪与自己一般大,但在人群中刘肥赫然看到了公子礼。
公子礼也看到了自己,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言。
面对眾人,刘肥不动声色的接过隨行士卒递来的名册,打开正看著。
这上面自然是不会写公子礼,刘肥保持著平静的神色与这些新来边关的少年人,交代著事宜。
刘肥一边点著名,一边收下每个人递来的验与传。
今年又是风季,刘肥想起来当年来这里时,河西走廊的桑葚也正最黑。
不仅如此今年也是一样,就连城內的那处葡萄架,今年也正巧在这个时候,只长了一串葡萄。
刘肥將眾人的验与传都整理好,並且都核实了身份。
等余下的眾人都离开之后,眼前就剩下了公子与李左车。
在太学府任职过一段时日,因此刘肥对公子礼与李左车是很熟悉的。
只不过原本想著公子礼会来戍边,没想到李左车也来了。
李左车递上一卷文书,道:“这是调令文书。”
刘肥接过文书,看了眼,又道:“隨我来。”
公子礼与李左车背著包袱走在张掖县的城內,这座城並不高大,通体是用黄土建造而成的,城墙有些矮,只有两处城门,且土墙围成的城墙上不能站士兵。
只有几处木梯子搭起来的台子能够站士兵————
就这么走在城內,公子礼与李左车已將这里的情况尽收眼底了。
刘肥带著两人来到了县府內。
当章敬看到了公子礼与李左车,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响说不上话。
“章敬大哥?”
等公子礼再一次开口,章敬这才回过神,道:“既然有太尉府的调令,那往后就留在此地,刘肥你多照看公子。”
刘肥行礼道:“是。”
礼跟著刘肥来到了县府的后院,这里的屋子算是张掖县最好的房子,现如今空出来给公子礼住,要放在以前那是涉间大將军的住处。
现在住在这里的有章敬,刘肥,李左车与公子礼。
刘肥从院子中的水井中捞了一些水,给公子与李左车擦洗。
公子礼换了一身粗布衣裳,要放在以前在敬业县干活时,穿著也是如此。
等坐下来之后,几人简单用了一顿饭。
饭后的閒暇之余,还能煮热水喝,公子礼竟带了茶叶,眾人便可以分著茶叶喝。
午后,四人閒著无事。
章敬无精打采的拿著一个陶盆,隨手往地上撒了一些麦麩,几只鸡便围了上来。
县府里养的这几只鸡还是章敬精挑细选出来,能下蛋的鸡。
刘肥道:“公子来得正好,我们攒的鸡蛋可以用来煮茶叶蛋吃。”
鸡蛋有大有小,还沾著一些泥与草。
刘肥將他们洗了洗之后,放入陶锅中准备煮著。
礼还在看著父皇给自己的书。
李左车抬头看去,刘肥正在点著炉子要煮茶叶蛋,章敬还是无精打采地撒著麦麩餵鸡,只是餵鸡之时,章敬双眼空洞显然是在想別的事。
看来刘肥是这里最勤快的人了,李左车坐下来与他交谈了几句话。
刘肥道:“这里的生活与关中差別很大。”
李左车心中暗道:不是显而易见吗?
刘肥低声道:“去年是这个样子,今年还是这个样子,不像关中过去一年,人都换了面孔,村县也会有变化。”
四人以前就相识,因此四个人相处时也不觉得拘谨,更不要讲什么礼数。
李左车拿起一旁的蒲扇,给他自己扇著,还在听刘肥讲述。
夏季的张掖县,临近傍晚时还有些热,也听不到虫鸣声。
言至此处,刘肥低声道:“不说也罢。”
李左车有些听明白了,按照刘肥的说法,这里的生活就是枯燥,干分地枯燥o
刘肥接著又道:“我可以磨豆腐,庆贺公子与李將军来这里,我们今晚吃一些豆腐。”
闻言,李左车讶异道:“你会煮茶叶蛋,还会磨豆腐?”
刘肥頷首道:“这些都不难。”
章敬心说他刘肥还会批文书,整理帐目,打扫院子,甚至还精通一些数术。
总而言之,刘肥很勤快。
因此呀,章敬平日里很閒,閒著可以餵一下午的鸡。
就因为刘肥此人太有用了,章敬常常无事可做。
礼依旧看著父皇给的书,並且一边看一边思索著,团结西域人是首要的,並且要让西域人都拥戴皇帝,寻找共同的经歷。
礼又想起了《论语》中所言,人们要和而不同,以及墨子的兼相爱。
父皇常说想要这个国家更好,就要將这个国家的人们的命运绑在一起,包括西域人。
其实西域的人心也是可以收復的,只需要完成西域的书同文,车同轨。
说不定很早以前的孔孟与墨子,荀子都是这么认为的。
换言之,礼认为需要瓦解西域诸国的王室,才能让更多的西域人完成兼爱。
只要没战爭,除了平时的练兵也没什么事能做。
这个月又送来不少书,礼看到一车车的书道:“每月都会送来这么多书吗?
,这些书都是旧书,但总归是书。
刘肥道:“我要將这些书送去马鬃山。”
一听要去马鬃山,那是秦的西北边陲,平时閒得无事可做的李左车就来了精神。
礼道:“我也去。”
刘肥看向章敬,见章敬点头之后,便道:“李將军也同行吧。
李左车頷首。
刘肥又看了看公子礼,道:“这一路不好走。”
礼道:“当初兄长也去马鬃山看过,礼自然也要去,现在的马鬃山下还有月氏人的骨灰吗?”
刘肥道:“有的。”
说起月氏人的骨灰,就要说起另一件往事。
那是当初冒顿在马鬃山下杀了月氏王之事,当初章邯將军杀到马鬃山时,月氏王的首级已被冒顿带走了。
章邯大將军將这里的月氏人尸首用一把大火烧了,那些人的骨灰与泥土混在一起。
不过到北伐之后,也没有找到那个用月氏王首级做成的酒器。
残暴的冒顿死了之后,漠北几乎被横扫一空,直到现在————快有十年了,如今的漠北才开始恢復了一些生机,但也只是生机而已,千里地都不见一个牧民。
有人说现在的漠北草原的草场肥沃,但却没有匈奴人敢在那里放马了。
秦军杀得让匈奴人都不敢在漠北放牧,都去了更苦寒之地。
现如今有陆续的匈奴人回来了,贺兰山的秦军要求他们编写户籍。
这是北方正在发生的事。
坐在前往马鬃山的车驾上,刘肥又道:“我的老师夫子荆,正在北方做这些事。”
车驾离开张掖县已走了很长一段路了,越往西走眼前的景色就越荒凉,与水草茂盛的武威县相比,这里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夜里一阵风吹过,吹起一片黄沙。
刘肥停下车,让眾人在戈壁休息,他解释道:“还要赶一天的路才能到马鬃山。
“
眾人各自忙著自己的事,礼拿出几张饼,放在火边烤著。
李左车抱著一捆枯枝而来,他解释道:“那有一片树林。”
刘肥道:“这样的胡杨林在这里有不少,过了马鬃山就不多了,不过秦军一直有人在马鬃山种树,等种下的树越来越多,以后会有改观的。”
赶了一天的路,大家都睏倦得不行,吃了东西之后围著火堆各自睡下了。
夜里又传来了狼嚎声,礼睡醒起来,见到刘肥还在睡著,四周还有几个秦军值守。
见到李左车警惕地看著四周,礼起身道:“这里的夜里还真冷啊。”
李左车蹙眉点头,目光一直盯著狼嚎声传来的方向。
礼又道:“不用害怕,这些戍边多年的秦军都不担心,看来不用害怕狼群。”
李左车頷首,又重新坐下来。
事实也正如公子礼所言的那样,一夜过去也没见狼群靠近。
大抵是这里的盗匪与狼群都被秦军扫灭了。
眾人又走了一天,今天的傍晚时分,眾人见到了一轮红日正在缓缓落下远处地地平线,这景色很美丽,礼与李左车第一次见到这么壮丽的落日。
隨著太阳逐渐落下,寒风再一次吹来,眾人疲惫地停下来休息,今夜没有狼嚎声,但却格外的冷。
当再一次启程,就能看到马鬃山了。
队伍先是来到荒漠上的一处屋边,这间屋子坐落在胡杨林边,这里还有一条溪流,溪流边有看起来刚长起来的树苗,甚至树苗下还有浇水的痕跡,显然是有人一直在照料。
屋舍外传来了犬吠声,很快就有一个穿著秦军一边穿著甲冑一边跑来,来到近前他行礼道:“见过刘夫子。”
刘肥让人將书籍与粮食以及衣裳甲冑,军械都拉了上来,一车的輜重。
之后刘肥又问了一些事,对方一一回答著。
听著对方的回答,礼这才知道这位秦军独自一人守在此地已有三年了,一直都在这里种树。
之后一路上,眾人分別去了几处驻扎的地方,情况都差不多。
这些地方有的是三两人驻守,还有的是独自一人驻守。
就这么驻守三两年,有时一个人驻守边关,方圆数里地见不到一个活人,一旦有异样就点燃这里的狼烟。
礼不敢想,独自一人戍边方圆数里地见不到一个活人,独自一人守著一片地,有多难。
也难怪有这么多书的,原来是给戍边的將士们的。
从秦廷送来的这些书,是他们开解枯燥生活的一种方式,並且有的戍边將士还自己写书。
这种生活该是多么困苦,他们是怎么一个人独守一片地方三两年不走的。
也就每隔一个月,送辐重来时,他们能够与人说上几句话。
礼看著眼前的马鬃山越来越近,原来这里的戍边是一件十分漫长且吃苦又平凡的事。
在礼想来,其实这种平凡的戍边,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这世间的事,都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人造就出来的不平凡。
是啊,这世上的多数事应该都是这样的。
有些事並没有一开始所认为的那样威风,这世上哪有这么多不可一世地豪杰人物。
其实都是一个个淳朴且平凡的人们,守护著这片边疆。
当眾人到了马鬃山时,西域又起风了。
马鬃山下有一片秦军大营,这里有两百人的秦军守著。
此地水土环境並不好,不能囤过多的兵马,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还能看好这片地方,也就这两百秦军。
而这两百秦军,多数还是与刘肥年纪相仿的人。
送来了輜重,並且交换了文书之后,在这里留了一夜就要离开了。
礼走上了马鬃山,他望著远处的戈壁,问道:“李將军是第一次走这么远吧。
“
李左车頷首。
李左车的爷爷李牧虽说是名动天下的大將军,但也没见过这里的风景,也没来过这么遥远的地方。
当天色重新明亮,黎明时一队驼队进入了马鬃山地界,这是一支西域商队。
“公子!”
听到山下刘肥的呼唤,礼也知道该回去了。
再回去时,刘肥又道:“涉间將军送来消息,今年入冬时节公子要来马鬃山戍守为期三个月。”
看了看在身后的李左车,刘肥又道:“李將军也是。”
李左车回道:“是。”
因风季终於结束了,从马鬃山到武威县的路上也热闹了起来,在路上就有西域人吆喝著卖葡萄酿了。
见到刘肥笑呵呵地与同行的西域人讲话,这位西域人是卖毛毡的,他说著一口生疏的关中话,可依旧面带笑容。
礼听这个西域人说,他有二十六个儿子,他想要將他的儿子们都送去武威县读书。
刘肥没有当即答应这件事,秦军与这队西域商贩走到了张掖县的嘉峪山下就分別了。
在这里休息之后,就要回张掖县了。
礼问道:“他真的有二十六个儿子吗?”
刘肥道:“可能是真的,但若有能让孩子去武威县读书的机会,就会有很多西域孩子成为他的儿女。”
闻言,礼頷首。
相较於张掖县內的寧静,嘉峪山下的建设正热火朝天。
以前,这里不叫嘉峪山,这里是祁连山北麓的一部分,此地產玉,此地又称玉石山。
皇帝將此地改名为嘉峪山。
嘉峪山下,有一群苦役正在劳作,他们有的在夯实土地,有的正在搬运著石料,去年时皇帝下令在此地修建嘉峪关。
动工到如今,城墙已隱约成形,这座嘉峪关一定会是十分巨大的城,將会是整个河西走廊最大的关隘。
桓楚此刻坐在一堆石料上休息,他看著正在兴建的城池,此地有民夫上千人,为了建设这座城,秦军甚至去西域抢了不少人。
有人说皇帝要將长城一直修到嘉峪关,这种传言越传越真,若不是要將长城修建到嘉峪山,皇帝就不会在这里建设如此巨大的城关。
皇帝想要武威县的建设长久,让那里一直都如此繁华,就必须要保护好河西走廊,如此一来嘉峪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回到张掖县的县府,刘肥就去武威县找涉间將军稟报。
坐在县府內,礼看到了一道从丞相府的政令,政令上写著治疗疟疾的药,黄蒿以水渍,绞取汁,尽服之。
章敬见到公子正在看著政令,道:“当年燧人氏取火烹食,吃了烹烤过的食物,人们更强壮了,但医也是如此,皇帝有命,將治病的药经传遍天下,这天下也就能少病死一些人。”
大抵,是因战爭结束了,皇帝最在意人口,希望人口越来越多,为了实现人口的繁荣。
没了战爭之后,天灾与疾病就是阻止人口增长的最大拦路石。
皇帝自然希望行医的人更多,天下的疾病少一些。
礼搁下了手中的文书,有些忧心地觉得要治理好这个国家很难,这个国家什么都缺。
ps:今天又是周末,容小张早睡一晚,暂更一章,明天还是正常更新的。
>
又是西域的风季,刘肥想起来了,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跟隨著军役的同乡来到了这里。
刘肥已习惯了这里的风沙,他坐在武威县的县府內,帮著將军章敬处理著这里的杂事。
丞相府迟迟不给张掖县安排一个县令,大抵是丞相府真的用人紧张,各郡县的人手都分不完,更不要说这个偏远边陲的小县了。
刘肥刚看完一卷文书,就见到了章敬將军从外走入县府內。
昨天,將军去一趟武威县,武威县的建设真是越来越好了,听说今年的武威县人口已近十万。
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变化,当年西戎最鼎盛时期,整个河西走廊的人口也没有十万。
事实证明,农耕的生活方式比游牧生活更容易养出更多的人口。
发展农耕才是当下增长人口的重要方法之一。
刘肥觉得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只是这个方法出了武威县就不那么適用了,越往西走越荒凉。
刘肥听说过天山脚下有肥沃的草场,也有吃不完的瓜果,那里富庶的不像话。
但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从河西走廊前往天山,需要越过西域诸国,这几乎是一条难以逾越的天堑。
“刘肥。”
听到將军呼唤,刘肥站起身行礼道:“在。”
“来了队新兵,你去接一下。”
“是”
刘肥搁下手中的笔,就急匆匆出了县府。
在张掖县的县城外,刘肥见到了一群少年人,他们的年纪与自己一般大,但在人群中刘肥赫然看到了公子礼。
公子礼也看到了自己,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言。
面对眾人,刘肥不动声色的接过隨行士卒递来的名册,打开正看著。
这上面自然是不会写公子礼,刘肥保持著平静的神色与这些新来边关的少年人,交代著事宜。
刘肥一边点著名,一边收下每个人递来的验与传。
今年又是风季,刘肥想起来当年来这里时,河西走廊的桑葚也正最黑。
不仅如此今年也是一样,就连城內的那处葡萄架,今年也正巧在这个时候,只长了一串葡萄。
刘肥將眾人的验与传都整理好,並且都核实了身份。
等余下的眾人都离开之后,眼前就剩下了公子与李左车。
在太学府任职过一段时日,因此刘肥对公子礼与李左车是很熟悉的。
只不过原本想著公子礼会来戍边,没想到李左车也来了。
李左车递上一卷文书,道:“这是调令文书。”
刘肥接过文书,看了眼,又道:“隨我来。”
公子礼与李左车背著包袱走在张掖县的城內,这座城並不高大,通体是用黄土建造而成的,城墙有些矮,只有两处城门,且土墙围成的城墙上不能站士兵。
只有几处木梯子搭起来的台子能够站士兵————
就这么走在城內,公子礼与李左车已將这里的情况尽收眼底了。
刘肥带著两人来到了县府內。
当章敬看到了公子礼与李左车,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响说不上话。
“章敬大哥?”
等公子礼再一次开口,章敬这才回过神,道:“既然有太尉府的调令,那往后就留在此地,刘肥你多照看公子。”
刘肥行礼道:“是。”
礼跟著刘肥来到了县府的后院,这里的屋子算是张掖县最好的房子,现如今空出来给公子礼住,要放在以前那是涉间大將军的住处。
现在住在这里的有章敬,刘肥,李左车与公子礼。
刘肥从院子中的水井中捞了一些水,给公子与李左车擦洗。
公子礼换了一身粗布衣裳,要放在以前在敬业县干活时,穿著也是如此。
等坐下来之后,几人简单用了一顿饭。
饭后的閒暇之余,还能煮热水喝,公子礼竟带了茶叶,眾人便可以分著茶叶喝。
午后,四人閒著无事。
章敬无精打采的拿著一个陶盆,隨手往地上撒了一些麦麩,几只鸡便围了上来。
县府里养的这几只鸡还是章敬精挑细选出来,能下蛋的鸡。
刘肥道:“公子来得正好,我们攒的鸡蛋可以用来煮茶叶蛋吃。”
鸡蛋有大有小,还沾著一些泥与草。
刘肥將他们洗了洗之后,放入陶锅中准备煮著。
礼还在看著父皇给自己的书。
李左车抬头看去,刘肥正在点著炉子要煮茶叶蛋,章敬还是无精打采地撒著麦麩餵鸡,只是餵鸡之时,章敬双眼空洞显然是在想別的事。
看来刘肥是这里最勤快的人了,李左车坐下来与他交谈了几句话。
刘肥道:“这里的生活与关中差別很大。”
李左车心中暗道:不是显而易见吗?
刘肥低声道:“去年是这个样子,今年还是这个样子,不像关中过去一年,人都换了面孔,村县也会有变化。”
四人以前就相识,因此四个人相处时也不觉得拘谨,更不要讲什么礼数。
李左车拿起一旁的蒲扇,给他自己扇著,还在听刘肥讲述。
夏季的张掖县,临近傍晚时还有些热,也听不到虫鸣声。
言至此处,刘肥低声道:“不说也罢。”
李左车有些听明白了,按照刘肥的说法,这里的生活就是枯燥,干分地枯燥o
刘肥接著又道:“我可以磨豆腐,庆贺公子与李將军来这里,我们今晚吃一些豆腐。”
闻言,李左车讶异道:“你会煮茶叶蛋,还会磨豆腐?”
刘肥頷首道:“这些都不难。”
章敬心说他刘肥还会批文书,整理帐目,打扫院子,甚至还精通一些数术。
总而言之,刘肥很勤快。
因此呀,章敬平日里很閒,閒著可以餵一下午的鸡。
就因为刘肥此人太有用了,章敬常常无事可做。
礼依旧看著父皇给的书,並且一边看一边思索著,团结西域人是首要的,並且要让西域人都拥戴皇帝,寻找共同的经歷。
礼又想起了《论语》中所言,人们要和而不同,以及墨子的兼相爱。
父皇常说想要这个国家更好,就要將这个国家的人们的命运绑在一起,包括西域人。
其实西域的人心也是可以收復的,只需要完成西域的书同文,车同轨。
说不定很早以前的孔孟与墨子,荀子都是这么认为的。
换言之,礼认为需要瓦解西域诸国的王室,才能让更多的西域人完成兼爱。
只要没战爭,除了平时的练兵也没什么事能做。
这个月又送来不少书,礼看到一车车的书道:“每月都会送来这么多书吗?
,这些书都是旧书,但总归是书。
刘肥道:“我要將这些书送去马鬃山。”
一听要去马鬃山,那是秦的西北边陲,平时閒得无事可做的李左车就来了精神。
礼道:“我也去。”
刘肥看向章敬,见章敬点头之后,便道:“李將军也同行吧。
李左车頷首。
刘肥又看了看公子礼,道:“这一路不好走。”
礼道:“当初兄长也去马鬃山看过,礼自然也要去,现在的马鬃山下还有月氏人的骨灰吗?”
刘肥道:“有的。”
说起月氏人的骨灰,就要说起另一件往事。
那是当初冒顿在马鬃山下杀了月氏王之事,当初章邯將军杀到马鬃山时,月氏王的首级已被冒顿带走了。
章邯大將军將这里的月氏人尸首用一把大火烧了,那些人的骨灰与泥土混在一起。
不过到北伐之后,也没有找到那个用月氏王首级做成的酒器。
残暴的冒顿死了之后,漠北几乎被横扫一空,直到现在————快有十年了,如今的漠北才开始恢復了一些生机,但也只是生机而已,千里地都不见一个牧民。
有人说现在的漠北草原的草场肥沃,但却没有匈奴人敢在那里放马了。
秦军杀得让匈奴人都不敢在漠北放牧,都去了更苦寒之地。
现如今有陆续的匈奴人回来了,贺兰山的秦军要求他们编写户籍。
这是北方正在发生的事。
坐在前往马鬃山的车驾上,刘肥又道:“我的老师夫子荆,正在北方做这些事。”
车驾离开张掖县已走了很长一段路了,越往西走眼前的景色就越荒凉,与水草茂盛的武威县相比,这里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夜里一阵风吹过,吹起一片黄沙。
刘肥停下车,让眾人在戈壁休息,他解释道:“还要赶一天的路才能到马鬃山。
“
眾人各自忙著自己的事,礼拿出几张饼,放在火边烤著。
李左车抱著一捆枯枝而来,他解释道:“那有一片树林。”
刘肥道:“这样的胡杨林在这里有不少,过了马鬃山就不多了,不过秦军一直有人在马鬃山种树,等种下的树越来越多,以后会有改观的。”
赶了一天的路,大家都睏倦得不行,吃了东西之后围著火堆各自睡下了。
夜里又传来了狼嚎声,礼睡醒起来,见到刘肥还在睡著,四周还有几个秦军值守。
见到李左车警惕地看著四周,礼起身道:“这里的夜里还真冷啊。”
李左车蹙眉点头,目光一直盯著狼嚎声传来的方向。
礼又道:“不用害怕,这些戍边多年的秦军都不担心,看来不用害怕狼群。”
李左车頷首,又重新坐下来。
事实也正如公子礼所言的那样,一夜过去也没见狼群靠近。
大抵是这里的盗匪与狼群都被秦军扫灭了。
眾人又走了一天,今天的傍晚时分,眾人见到了一轮红日正在缓缓落下远处地地平线,这景色很美丽,礼与李左车第一次见到这么壮丽的落日。
隨著太阳逐渐落下,寒风再一次吹来,眾人疲惫地停下来休息,今夜没有狼嚎声,但却格外的冷。
当再一次启程,就能看到马鬃山了。
队伍先是来到荒漠上的一处屋边,这间屋子坐落在胡杨林边,这里还有一条溪流,溪流边有看起来刚长起来的树苗,甚至树苗下还有浇水的痕跡,显然是有人一直在照料。
屋舍外传来了犬吠声,很快就有一个穿著秦军一边穿著甲冑一边跑来,来到近前他行礼道:“见过刘夫子。”
刘肥让人將书籍与粮食以及衣裳甲冑,军械都拉了上来,一车的輜重。
之后刘肥又问了一些事,对方一一回答著。
听著对方的回答,礼这才知道这位秦军独自一人守在此地已有三年了,一直都在这里种树。
之后一路上,眾人分別去了几处驻扎的地方,情况都差不多。
这些地方有的是三两人驻守,还有的是独自一人驻守。
就这么驻守三两年,有时一个人驻守边关,方圆数里地见不到一个活人,一旦有异样就点燃这里的狼烟。
礼不敢想,独自一人戍边方圆数里地见不到一个活人,独自一人守著一片地,有多难。
也难怪有这么多书的,原来是给戍边的將士们的。
从秦廷送来的这些书,是他们开解枯燥生活的一种方式,並且有的戍边將士还自己写书。
这种生活该是多么困苦,他们是怎么一个人独守一片地方三两年不走的。
也就每隔一个月,送辐重来时,他们能够与人说上几句话。
礼看著眼前的马鬃山越来越近,原来这里的戍边是一件十分漫长且吃苦又平凡的事。
在礼想来,其实这种平凡的戍边,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这世间的事,都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人造就出来的不平凡。
是啊,这世上的多数事应该都是这样的。
有些事並没有一开始所认为的那样威风,这世上哪有这么多不可一世地豪杰人物。
其实都是一个个淳朴且平凡的人们,守护著这片边疆。
当眾人到了马鬃山时,西域又起风了。
马鬃山下有一片秦军大营,这里有两百人的秦军守著。
此地水土环境並不好,不能囤过多的兵马,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还能看好这片地方,也就这两百秦军。
而这两百秦军,多数还是与刘肥年纪相仿的人。
送来了輜重,並且交换了文书之后,在这里留了一夜就要离开了。
礼走上了马鬃山,他望著远处的戈壁,问道:“李將军是第一次走这么远吧。
“
李左车頷首。
李左车的爷爷李牧虽说是名动天下的大將军,但也没见过这里的风景,也没来过这么遥远的地方。
当天色重新明亮,黎明时一队驼队进入了马鬃山地界,这是一支西域商队。
“公子!”
听到山下刘肥的呼唤,礼也知道该回去了。
再回去时,刘肥又道:“涉间將军送来消息,今年入冬时节公子要来马鬃山戍守为期三个月。”
看了看在身后的李左车,刘肥又道:“李將军也是。”
李左车回道:“是。”
因风季终於结束了,从马鬃山到武威县的路上也热闹了起来,在路上就有西域人吆喝著卖葡萄酿了。
见到刘肥笑呵呵地与同行的西域人讲话,这位西域人是卖毛毡的,他说著一口生疏的关中话,可依旧面带笑容。
礼听这个西域人说,他有二十六个儿子,他想要將他的儿子们都送去武威县读书。
刘肥没有当即答应这件事,秦军与这队西域商贩走到了张掖县的嘉峪山下就分別了。
在这里休息之后,就要回张掖县了。
礼问道:“他真的有二十六个儿子吗?”
刘肥道:“可能是真的,但若有能让孩子去武威县读书的机会,就会有很多西域孩子成为他的儿女。”
闻言,礼頷首。
相较於张掖县內的寧静,嘉峪山下的建设正热火朝天。
以前,这里不叫嘉峪山,这里是祁连山北麓的一部分,此地產玉,此地又称玉石山。
皇帝將此地改名为嘉峪山。
嘉峪山下,有一群苦役正在劳作,他们有的在夯实土地,有的正在搬运著石料,去年时皇帝下令在此地修建嘉峪关。
动工到如今,城墙已隱约成形,这座嘉峪关一定会是十分巨大的城,將会是整个河西走廊最大的关隘。
桓楚此刻坐在一堆石料上休息,他看著正在兴建的城池,此地有民夫上千人,为了建设这座城,秦军甚至去西域抢了不少人。
有人说皇帝要將长城一直修到嘉峪关,这种传言越传越真,若不是要將长城修建到嘉峪山,皇帝就不会在这里建设如此巨大的城关。
皇帝想要武威县的建设长久,让那里一直都如此繁华,就必须要保护好河西走廊,如此一来嘉峪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回到张掖县的县府,刘肥就去武威县找涉间將军稟报。
坐在县府內,礼看到了一道从丞相府的政令,政令上写著治疗疟疾的药,黄蒿以水渍,绞取汁,尽服之。
章敬见到公子正在看著政令,道:“当年燧人氏取火烹食,吃了烹烤过的食物,人们更强壮了,但医也是如此,皇帝有命,將治病的药经传遍天下,这天下也就能少病死一些人。”
大抵,是因战爭结束了,皇帝最在意人口,希望人口越来越多,为了实现人口的繁荣。
没了战爭之后,天灾与疾病就是阻止人口增长的最大拦路石。
皇帝自然希望行医的人更多,天下的疾病少一些。
礼搁下了手中的文书,有些忧心地觉得要治理好这个国家很难,这个国家什么都缺。
ps:今天又是周末,容小张早睡一晚,暂更一章,明天还是正常更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