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震撼
  第365章 震撼
  王信只带了十万银子。
  看起来很多,其实杯水车薪,更不提平息兵乱,不说补齐拖欠的军餉,但一部分总得给吧?
  就算排除大同西军。
  永兴军要补,天成军也要补吧。
  两军实际四五万人,哪怕每个人只补发二两银子,十万两银子就没了。
  所以十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少。
  更不提平乱需要调动军力,调动军力就得发钱,
  要不然张吉甫只能找上自己呢。
  不是没有人能平叛,而是张吉甫焦头烂额,凑不出钱来,更不敢影响山东平民乱的进展,否则影响了山东平民乱,大同兵乱又没有压下去,那才是彻底完了。
  当然,哪怕问题如此严峻,但更多的人也只是旁观笑话,没有人认为大周要亡。
  王信也如此认为。
  这些问题虽然很大,但是大周立国百年,疆域辽阔,人口眾多,如此实力,不会轻易倒下,除非折腾的一无所有,最后才轰然塌。
  简而言之。
  王信认为张吉甫只能用自己,捏著鼻子也得忍了,只要不是超过他的底线。
  这么好的机会。
  王信当然要大刀阔斧。
  有了赵赫的投靠,又拉拢了张震。
  赵赫部一千兵马负责天成城防,张震坐镇天成城暂管天成军军务。王信发號施令,第一步就是清点兵册,家丁要清点,民兵也要清点。
  支持的人和反对的人,王信一目了然,
  天成军两个参將,六个游击和都司,十来个佐击和千总。
  合计二十余號中高级將领。
  如果是以前的时候,军队规模小,如扬州营,或河西营,几名手下很容易达到忠心耿耿的地步,所以名额可以翻倍,如都司的时候,自己有三个名额,但是翻倍后就是六个。
  如今隨著下面的將领变多,自己升为总兵,虽然有了十五个名额,但是因为下面的將领无法全部达到忠心耿耿,因此数量固定在十五个。
  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更多的用来轮流查看。
  现在时间紧迫,王信除了留下四个名额外,十一个名额用来绑定主要將领。
  赵赫、张震、李昆。
  然后是下面带兵的中级將领虽然隨著自己的入城,以及自己的目標已经公布,措施也在推开,名单上的將领指数也在跳动,有的在增加,有的在减少,但是王信並不急。
  包括李昆。
  王信也没有轻易放弃,一个月的观察期足够看清楚一个人。
  同时。
  隨著陆仲恆和曾直等人的抵达,王信也开始了对大同西军的调动。
  “张灿部不能动。”
  王信拒绝了严中正的主意。
  “可精锐多在张灿手里,如果缺少了张灿部,其余三部就只能召集民兵,恐怕物资不够,时间也来不及。”严中正迟疑道。
  张灿部如果不来,风险会有很多。
  陆仲恆与曾直,以及张云承都认为严中正说的不错。
  王信面色不变,继续坚持,“虽然欧彦虎的病逝,导致胡人大军崩溃,河套地区最大的威胁从而解除,但是胡人仍然存在。”
  眾人一惊。
  这年余来胡人销声匿跡,大多安分,纵然还有保持敌意的部落,也主动避远。
  “总镇考虑的有道理,但也未必差了这一时。”
  严中正认为儘快解决大同兵变,短时间內,胡人来不及造成威胁。
  “一点风险也不能有,不光张灿部不能调,汤平和赵雍部也不能调走主力,因为关外要比以前更问题,这是未来的根基。”
  王信坚信,胡人中一定有等待时机的人。
  只要给一点机会,就会有人跳起来,哪怕机会渺茫也不会错过。
  而现在关外的稳定,关乎大同改革存亡。
  生意最怕的是不稳定。
  任何胡人跳起来作乱,造成了危害,哪怕影响不到大同西军安危,但是会阻碍商业发展,拖累关外兴盛的脚步,王信就没地方弄银子了。
  现在可不是隨便弄个三两生意就可以弥补军费缺口的。
  只有河套地球这片富庶又庞大的土地才能承载。
  “刘通部是主力,加上天成军,以攻为次,抚为重,儘快招揽乱兵重返。”
  主意虽好。
  曾直担心道:“天成军能相信吗?”
  “能不能相信,拉出去练练就知道了。”王信轻鬆笑道:“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正好撤裁。
  见总镇如此有信心,眾人便不再疑虑。
  唯独最后来的张云承,无法像別人一样相信王信的能力。
  在他看来赌性太大了。
  凭什么天成军就值的相信?难道人家嘴上说几句忠心耿耿的话就可以了?
  太多违和之处。
  可偏偏目前很顺利。
  张云承只能暂时压下內心的疑虑。
  不久。
  经过曾直的润色,王信以大同总镇之名下发诸军,包括乱兵那边也派人去告知。
  去的人不是別人。
  而是陆仲恆。
  陆仲恆主动请命,他也要立功,王信回了大同,他就要回朝廷,立下的功劳越足够,回京操作升官的胜算就越高,为了自己的前程,陆仲恆胆大了一把。
  王信没有拒绝。
  因为陆仲恆的身份,他去接触乱军的话,嘴里的承诺,足够获得乱军们的信任。
  换个身份不如他的人,乱军们的疑惑也会增加。
  焦山坡。
  顾名思义。
  大山的一处坡面。
  因为地势平缓,表明光滑,又临近水源,的確適合开垦田地,可惜地方不大,开垦的田亩有限,而且是山地,收成也不多,只能上中下田。
  陆仲恆很快被乱兵发现,最危险的事情没有发生,士兵盘问了几句,得知身份后不敢怠慢,很快去告诉首领。
  叛军虽然举著江万化的名义,实际上推出来做主的是柳忠。
  柳忠下手果断,亲自裂杀赵燾,虽只是下级武官,但是有勇有谋,身份高的人不愿意出来领头,於是柳忠成为了实际的首领。
  很多人跟著赶来,欲言又止,
  陆仲恆一路安抚。
  “总镇大人说了既往不咎,哪怕杀过官也不追究,只是对百姓烧杀掳掠过的不能放过,兄弟们聚在一起是无奈之举,並不是歹人.....
  ”
  不少人紧看著陆仲恆,非常想上去確认。
  只是顾虑身边的同伴。
  陆仲恆看在眼里,说话的声音更大。
  告诉乱兵们既往不咎就行了,可王信坚持加上后面的要求,虽然会增加一些麻烦,可是想到乱兵闹的范围並不大,大部分时间聚在此地,其实风险依然可控。
  看到远处来了一行人,直奔自己而来,陆仲恆这才闭了嘴。
  “你是陆仲恆?”
  “正是在下,请问可是柳忠哨官?”
  陆仲恆故意问道,並且称呼官名。
  乱兵和乌合之眾不同。
  但也是柳忠的短板。
  他毕竟只是个哨官,许多人推举他出来,只是不愿意沾染名头,也更说明大部分的武官还是愿意重归朝廷,只是想通过闹事来逼迫朝廷解决问题。
  柳忠愣了愣,没想到对方如此胆大。
  “你不怕我杀了你?”
  陆仲恆笑了。
  柳忠没有愤怒,面无表情的盯著陆仲恆,冷然道:“很好笑吗?或者真觉得我不敢杀你。”
  柳忠虽然身份低微,但是能闹出一番事来,必然有一帮人追隨。
  身边的几名亲信纷纷露出杀意。
  陆仲恆不再笑,严肃道:“柳哨官,你带著兄弟们来这样的贫瘠地方辛苦种地,可见你的確为兄弟们费尽心思,没有要带兄弟们走上死路的打算。”
  刘忠身边的人们一愣。
  周围的军士们也听得好奇。
  陆仲恆又笑道:“让你们没吃饱饭,这是朝廷的责任,总镇大人亲口说的,还说柳哨官杀贪官杀的好,只要柳哨官回去,有功无过。”
  “好一张伶牙利嘴。”
  柳忠冷笑。
  陆仲恆摇了摇头,反驳道:“我只是实话实说,也只是如实转达总镇大人的话,犹如柳哨官,
  没有带著兄弟们为祸一方,而是来到此地辛苦开垦,所求不过一口吃食,实在是难得。”
  陆仲恆嘆了一口气,“到了此地,我才醒悟,难怪总镇为何对你夸赞。”
  “满口胡言。”
  “带下去。”
  柳忠大手一挥,身后的亲信一拥而上,把陆仲恆五大绑。
  陆仲恆嚇了一跳,与自已想的不一样啊,但也不好意思露怯,只能尽力保持镇定,被乱兵们压下去,关到了一处新搭建的草棚。
  过了一会。
  一个又一个得知朝廷来人將领匆匆赶来。
  “我把朝廷的人关了起来,有什么意见,等大家都到齐了,一起商量吧。”柳忠客气道。
  眾人听闻有理。
  很快。
  人们到齐。
  乱军规模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
  闹事的时候一呼百应,仿佛处处都在响应,甚至还杀入了大同城中,虽然最后又杀了出来。
  一些人跟著走了。
  一些人留下。
  很多乱兵不愿意留在大同城,担心被人记住名字,更多的人不愿意出风头,生怕朝廷那边收到大同被攻陷的消息,其中乱兵名单有自己的名字。
  何况永兴军的家眷大多也在大同城。
  柳忠返回焦山坡,除了自身最初聚拢的数百人,又多了两千余人,其中多是民兵,精锐並无几个。
  有的人没有跟来,有的人选择躲匿別处,
  但是柳忠很清楚,自己的名头一定在朝廷的名单中。
  “朝廷来的人说,王信回来大同了,他说只要重新归营的兵既往不咎,而且发二两银子的安家费,以后每个月准时发军餉。”
  “只二两?”
  有人气愤道:“规定二两,恐怕到手连五钱也没有,这算怎么个回事。”
  “应该不会,王总镇与別人不同,大同西军就是足额发餉,从来没有苛刻过,既然说二两,肯定就是二两。”有人反驳,並说出自己的看法。
  “说得对,大同西军那边的確如此。”
  人的名,树的影。
  王信的名声在士兵们中很不错,没人怀疑王信,只是有些顾虑,毕竟做了这么大的事,心里头始终有些志志,骨子里还是畏惧。
  “二两也不多。”
  “朝廷拖欠我们三十六个月的军了。”
  “唉。”
  “陈芝麻烂穀子,你还指望能补上?以后能不拖欠就阿弥陀佛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
  但是最后大家都看向了柳忠。
  对於柳忠,大家还是很顾虑的,不光柳忠身边的心腹,也畏惧柳忠的手段,此人行事果断,不可轻易得罪。
  而且对朝廷。
  大家的確心里质疑。
  谁知道承诺算不算数,万一王信又走了呢。
  许多人心里纠结。
  “头,一切听你的。”有人看不过眼,认真道:“如果头决定造反,咱们都跟著,就算实力不够,咱们还可以联络胡人,胡人一定愿意和我们联合。”
  这话没错。
  如有获得胡人的支持,那么压力会小很多。
  眾人都看向柳忠。
  “我决定。”
  柳忠不再犹豫,“归降!”
  毫不拖泥带水,的確是柳忠的做事风格,大家感动之余,心里也鬆了口气。
  “头,是不是太仓促了些许,万一王信是骗人的呢?”
  有人担心道。
  不过反应不大,大部分人没有怀疑王信的承诺。
  没有更多的人反对,柳忠便不在改变主意。
  第二日。
  柳忠带著一些亲信直接隨陆仲恆去见王信。
  同日。
  刘通率部抵达大同。
  大同城轻易落入刘通手里。
  街道上没有几个行人,十万人的城池,明显太过寂静,幸运的是乱兵並没有太过骚扰,这也不意外。
  大同城是永兴军的大本营,就算作乱,士兵也不会乱来。
  “总镇大人明日抵达大同!”
  刘通告知。
  隨刘通来的还有魏毅。
  魏毅是永兴军的游击將军,从永兴军一路提拔起来,威望不低,名声不错,他亲自去联繫同僚,见到他后,永兴军的將领们越发落了心。
  第三日。
  王信抵达大同。
  下午。
  柳忠率乱兵归营。
  每个武官王信都一一见过面,没有烧杀抢掠被人指证的武官,王信都承诺既往不咎,官居原位然后是发银。
  无论是作乱的兵,还是没有作乱的兵。
  也不分家丁和民兵。
  每个人二两银子。
  也可以换成价值二两银子的粮票,二两银子的粮票,可以在薛唐粮行兑换四石粮食,这个消息惊呆了军士们。
  隨著大同的不稳,以及山东的民乱,各地的灾情。
  粮价一日高过一日。
  有些地方甚至到了一两银子一石的行价,至於大同这边更是到了二三两银子一石米。
  只是更令人惊讶的是,声势浩大的兵乱,王信从进入大同境內,如今不过一个巴掌之数,还没怎么动兵,兵乱大部就平息了?
  “果真是人的名,树的影。”
  “王信在大同的威望,比曾经的冯胖子高多了,三军上下都服气他啊。”
  翟文喝著茶,与老伙计陶升一同感慨。
  陶升也不禁长嘆。
  “第一次见王信还是五年前,那时候他只是游击,只是坐镇雁门关的关將,如今已经是总制整个大同的大將,以王信的威望和他的手腕,以后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翟文闻言,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