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坚壁清野
  第77章 ,坚壁清野
  娘子关,
  素有三晋之门户,天下第九关之称。
  如今这座关隘正在被晋贼攻陷。
  陈正都再度挂帅,奉命来解救娘子关。
  然而等他到来时却发现此地已经被晋贼团团包围,根本无法解救。
  太多了,晋贼比想象中太多了。
  和陈正都情报中得到的不同,晋贼并非只是山西吴胜的起义部队,而是一个统称。
  大量的直隶的百姓不知道为什么逃入了太行山,如今全都做了匪,各种山头林立,小则几百,多则数千,交相呼应,形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可怕势力。
  这些人响应吴胜的号召,和山西的晋贼前后夹击,已经将娘子关化作了彻底的孤城。
  此外,还有更多的人从太行山脉中下来劫掠,打劫富户,抢占百姓,那些遭遇匪患的百姓事后竟也投匪,最终越滚越大,遍地都是狼烟。
  该死!
  陈正都不知道直隶总督到底瞒了他多少。
  但他敢肯定,他要是真这样傻乎乎的冲上去,他手下的这三万京营士兵将连一丝水都掀不起来。
  娘子关或许早已经沦陷,或许还有部分人坚守,但此时已经毫无意义。
  将晋贼挡在直隶之外的想法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
  陈正都现在能做到的只有将晋贼拖在直隶之内,以此来保住京城,等待王子腾的援兵。
  说实话,陈正都现在已经有点后悔了。
  早知道是这样的局面,他就不该答应隆庆帝再次出征。
  老老实实的待在府里多好。
  可惜现在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
  现在退回去的话隆庆帝肯定不会饶了他的,他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当下陈正都退回了直隶的真定古城。
  在直隶的所有城池中,真定的防御能力数一数二。
  但还是那一点,人太少了。
  晋贼的贼兵数量至少在大几十万上下,尽管其中各种匪兵难民混乱不堪,但在绝对的人数优势下,这些问题也都将被磨平。
  而陈正都的手下只有三万京营兵。
  靠着这三万京营兵马想要守住关隘,面临的困难不是一点半点。
  尤其是还有人制约的情况下。
  “陈将军,您擅自更改行军战略,咱家定会如实上报给陛下的!”
  一个干瘦的太监监军威胁着说道。
  陈正都感到无比头疼。
  但他此刻已经无力与其争辩。
  兵部制定的战略是让其驻守在娘子关,依托这座天下雄关,将晋贼拦在直隶之外。
  但现实很明显,他这点兵力连靠近太行区域都做不到,更别说驻守娘子关了。
  只是监军的话不能不听,缮国公的惨剧犹在眼前,于是陈正都不得不从那少的可怜的军费中挤出五千两来拉拢监军,使其可以如实将这里的情况上报,不求为他美言,只求不添油加醋便好。
  将监军的事情解决完后,陈正都立刻派遣士兵,开始准备坚壁清野的工作。
  作为曾经经历过和缮国公一同讨伐淮阴贼的将领,陈正都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提升了不少,尤其在“固守”和“建立防线”这两点上,陈正都可谓是深刻继承了缮国公的思想。
  缮国公最擅长这种打法,当年在辽东就曾用这种办法拖垮了骁勇善战的女真人。
  在淮州,又用这种办法逼得方永束手无策。
  不管其人品如何,这种战略打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如今缮国公虽然死了,这种打法却传承了下来。陈正都发现,晋贼的发展模式极其简单粗暴,和淮阴贼的发展模式并不相同。
  淮阴贼的内部有着完整的经济体系,靠着贩盐和耕种两大支柱供养士卒,对抗朝廷,因此其内部稳定性非常强,俨然是一个小国的形式。
  缮国公曾试着建立封锁来破坏淮阴贼内部的经济,然而收效甚微,反而是己方的盐价大量上涨,百姓痛苦不堪。
  最后缮国公不得不下令派兵到对方境内屠杀百姓来达成破坏经济的目的,而这也为缮国公后来的惨死埋下了祸根。
  但晋贼和淮阴贼不同。
  晋贼的发展完全是靠着劫掠来支撑。
  劫掠大户,劫掠百姓。
  被劫掠了的百姓无处可去,最终无奈加入晋贼,进行下一次劫掠,如此越滚越大。
  这种流寇模式没有稳定带来收益的产业,只是不断的无序扩张,这种扩张在短时间内的发展速度极其迅速,但缺点也很明显。
  那就是他们一但停下来,无法再劫掠到东西的时候,崩溃也就开始了。
  陈正都只要坚壁清野,将晋贼死死拦在这里,用不了多久晋贼就要支撑不住,到时候晋贼是退回山西还是南下劫掠就不是陈正都该考虑的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他这三万人,能守住真定就已经是他能力超群了。
  坚壁清野四个字解释起来,无非就是加固防御,肃清野外。
  但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一个清字,代表的是将城墙外的百姓、粮食、家畜、甚至是房屋树木全都肃清。
  对于那些普通的黎庶来说,这其实算不了什么。
  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
  鸡鸭猪狗等家禽家畜,他们没有。
  金银铜铁等财物,他们没有。
  绸缎布等衣物,他们没有。
  粮食,他们也没有。
  他们唯一有的或许就是那破破烂烂的泥土房和村口的老槐树了。
  一处村子里。
  陈正都的士兵驱赶着一群麻木的百姓往外走去,秉承着什么也不留给敌军的策略,士兵们丢出火把,将村子的破屋子连带着老槐树一起付之一炬。
  小孩看着老树上燃烧起来的火焰失落的道:
  “妈妈,明年是不是吃不到槐树了。”
  “傻孩子,那槐树今年就被扒光了树皮,已经死了。”
  和百姓比起来,那些富户大户的抵抗情绪要强的多。
  他们不愿意遵守陈正都坚壁清野的命令。
  尤其是他们的宅院,那些高墙大院中凝聚了家族多代人的心血,没有人愿意轻易将其放弃。
  如果是缮国公,此时肯定就要开始杀人了。
  不过陈正都不敢学习缮国公,因为他得顾及自己的九族。
  因此陈正都只能尽力的派人去劝说。
  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然而最终的效果并不好,很多大户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祖业。
  饿死不搬家这种想法根植这些人的心中。
  大不了投靠晋王。
  一些大户在心中如此想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