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第150章 架空张士贵薛万彻 独掌辽东军政
  第150章 架空张士贵薛万彻 独掌辽东军政
  “诺!”
  众将亦只能领命服从,如今的李承乾威势正盛。
  灭百济,亡高句丽,于军中被俸为军神。
  “另外,将辽东道的户籍进行整理,所有田产土地全部国有,氏族大姓的土地全部充公,按照人口在再进行分发,摊丁入亩,不以人口上税,以田地多少上缴税务,而农户所分有的田产不允许买卖,一经发现,买卖双方全部处斩。”
  这是规避土地兼并的办法,从世家租地,变为了国家租地,不过在很大的程度下,降低了剥削的力度。
  “张将军和薛将军,此事就由你们负责,军务事宜便交于本宫负责吧。”
  不待几人反应过来,李承乾便下了决断。
  李勣和李道宗走后,军务就落在了张士贵和薛万彻的身上。
  李承乾如此一来,看似信任两人,实则是孤立两人,将军务集中于到自己的手里。
  半晌之后,大殿之上,还是寂静无声。
  诸将能爬到如今这样的位置来,没有哪个是头脑简单之辈,如此的操作,谁都察觉出了微妙。
  其余诸将,均是将目光望向了张士贵和薛万彻。
  而他们两人也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诸位将军是有什么不一样的意见吗?本宫为东征总行军总管,掌控军务,应该是顺理成章吧,还是诸将觉得本宫能力不足,不足以统领全军呢?”
  李承乾语气低沉,谁都能听出其不悦。
  “不敢,我等但听殿下军令。”
  诸将异口同声道,战绩和身份摆在那里呢。
  “摊丁入亩的具体细节,你们不懂的就来与本宫细谈,赶路许久,本宫也是劳累,若是无事,诸将就退下吧。”
  李承乾疲惫道,此次便是来宣布主权的。
  “我等告退!”
  张士贵诸将躬身一拜,心事重重的出了城主府。
  “虢国公,风向有些不对了?”
  没有走多远,薛万彻便加快步伐,跟上了张士贵的步伐。
  虢国公是张士贵的封号,他功绩很高,获得了世袭国公之位。
  另外,他同样很受李世民的器重,一直领兵在外,镇守边疆,一般的人或是能力弱的人,还上不了李世民的眼界呢。
  军事一途,在同一期之中,能比过其的,也唯有李世民、李勣和李靖了。
  忠心耿耿,勇谋双全,堪为帝国重器。
  在隋末之时,张士贵可是一路反王,也不是被李家打入伙的,而是带兵入股,可不像程知节、李勣他们这样被招降来的。
  不似谋些演义那般,阴险狡诈,投机取巧之辈。
  “不对,我们又能如何?”
  张士贵的步子放慢了下来,同样是满脸忧虑。
  李勣和李道宗未归,现在看来,怕是已经被监禁起来了。
  太子所谋甚大。
  “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不是吗?如果真的是那事,我们如何处之?”
  薛万彻是冲动了些,但他可不是傻子,还是无比的精明。
  李承乾逾越太多了。张士贵哑然失笑。
  “我们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做,太子殿下已经给我们找好了退路,我们如今只要治理高句丽便可,不参与军事上的任何事务,无论是天塌下来了,还是地陷了,都没有我们什么事。”
  起兵谋反又如何?他们又没有参与进来,而是在为大唐治理地方,无任谁当政,他们都是有功无过。
  张士贵显然已经看穿了李承乾如此安排的用心。
  对于这些开国功勋,李承乾肯定是不能开罪,不然反响会无比的剧烈。
  “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英国公和江夏王也只是如同我们这样被下了军权,如此一来,便不会牵连到我们,太子殿下用心很深,但是我猜不出他为何要这样做?”
  张士贵陷入了沉思,灭国之功,又是嫡长子,继位是肯定的,为何要冒如此之险呢?
  难不成是等不及了吗?
  “皇家之事,还真令人难以琢磨,比上阵杀敌还要艰难万倍。”
  薛万彻已经经历了一次失败,要不是李世民深明大义,他早就人头落地了。
  此时又来这么一出,是让人很容易破防。
  他们这一辈的人,早就已经功成名就了,可不想落个晚节不保,要是能独善其身,那肯定是最好不过了。
  “殿下说交待之事,我们应该立即布置,急早从军务之中,抽开身来。”
  张士贵和薛万彻都知道,如果李承乾要反,为了保全或是提防他们,肯定是不会任用他们行兵事,但也不会让他们离开的。
  聪明人,那就是按照李承乾所给的路走下去,才能得已保全。
  “也是,据说百济、平壤那边已经开展了这摊丁入亩的政策了,我们确实也应该加快进程了。”
  薛万彻也意会,这浑水淌不得。
  很快,在李承乾的组织和张士贵、薛万彻的配合下,整个辽东道的土地改革也进入了正题,一纸命令而下,在这片土地之上,唐军之中没有当既的利益,也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至于那些反抗的贵族门阀,都被强势镇压,更有出头之人被抄家灭族。
  李承乾的改革决心很大,力度也很强,掌控了全部军权,镇压所有的反对声音,以辽东城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而出。
  “武行,东征军之中,门阀氏族子弟的职务调查的如何了?”
  水军的门阀势力,倒是被李承乾打压了下去,早在出发之前,就砍杀了一大半,所有武将空缺,都让自己人担任。
  而李勣所领的陆军,却不尽然。
  “殿下,不良人已经调查清楚了,名单晚些便送来。”
  武行恭敬回道。
  “不必了,你和林志心里有数就行。”
  什么事都要他来处理,哪里能处理的过来。
  集权不等于专权。
  “殿下,如何平定高句丽,这些门阀将领,或多或少都沾有军功,如此时间,怕是也不好处理。”
  李承乾虽贵为太子、是大军的总管,但是也不能随意杀人。
  作为皇家,最重要的就是出师有名,定罪有据。
  “让不良人盯紧了,他们会露出马脚的。”
  世家门阀在等待一个机会,而李承乾也是如此。
  双方的博弈,早就已经开始。
  但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