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朝廷撕毁协议,南北大战开启
  蒂法王朝,立国两百六十年,
  距离“三百年周期律”,近在咫尺,
  从上到下的有识之士,对此都心知肚明,
  包括位高权重的李合肥,也曾戏言自己是个“裱糊匠”。
  古语云:打江山易,坐江山难,
  道尽多少帝王将相的慨叹与无奈?
  三百年前,杏贞女王的祖先们,
  在白山黑水之间,爬冰卧雪,茹毛饮血,依靠十三副盔甲,硬生生打下万里江山。
  三百年过去,
  为庆祝女王六十寿诞,朝廷极尽奢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据不完全统计,上上下下,共耗资3600万两白银,
  仅餐饮一项,费不下400万两之巨!
  而李合肥打算购买的五艘新式战舰,也不过区区600万两……
  更要命的是天下的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立锥之地,活得不如牛马,
  尤其,那些在北方闹得如火如荼的革命党人,
  一旦久拖不决,必然会成为心腹大患!
  然而,李合肥深知,杏贞女王打小就是刚烈的女子,特别好面子,
  一句流传甚广的,疑似她的名言,
  “谁让我不痛快一下子,我让他不痛快一辈子!”
  可以确定的是,任何质疑“六十寿诞”的臣子,都会被穿小鞋,
  明哲保身,和光同尘,
  没有一位臣子,敢站起来冒犯女王的权威!
  作为裱糊匠,除了在夕阳下,发出寂寥的忧叹,
  一品大臣,帝国水师总督,李合肥,实在不能改变什么……
  然而,成功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年轻的极东海军,完美结束“海军开放周”活动后,
  萨镇冰登上旗舰“神通号”,拉响汽笛,
  带上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舰,八艘鱼雷快艇,再加上两艘补给船,
  浩浩荡荡离港出海,首站前往伊豆岛国,
  然后还有金帐公国海参军港,以及高丽仁川港,
  为期一个月的友好访问,最后一站,是蒂法朝廷的威海军港,
  陆远非常擅长当“甩手掌柜”,
  送走海军舰队,他盯上了高卢军援的卡车,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找来两辆卡车,下令拆,拆拆拆!
  所有不需要的东西,包括外壳和车箱,全部拆掉,
  看着面目全非的,只剩下发动机、油箱、底盘、轮子的“卡车骨架”,高卢工程师目瞪口呆……
  我的圣母玛利亚!
  这位极东之主,到底是在闹哪样?
  这样子,根本没办法装货装人了!
  结果,陆远搞来一批厚薄不一的钢板,
  车头正面用十二毫米钢板,做成“楔形装甲”,
  并在钢板上,挖出瞭望孔和轻机枪射击孔,
  两侧用八毫米焊接起来,左右方向都留瞭望和孔射击孔,
  顶部与后门用四毫米钢板焊接,
  顶部预留一个圆形出口,出口处围了半环形钢板,这是一个固定机枪位,
  后门对开,同样预留瞭望孔和射击孔,
  改装后,被陆远命名为突击装甲车,主要用于阵地突破,满载人数为七人,
  包括,车长一人,副驾驶一人,瞭望手一人,机枪手两人,弹药手或枪手两人,
  第二辆车就简单多了,依然拆成“骨架”,
  然后用八毫米钢板和四毫米钢板“包裹”,不配置武器,单纯作为运兵车,
  除了正副驾驶,最多可装载十六名携带个人装备的士兵。
  改造完成,测试通过,陆远很满意,大手一挥,
  “改造一百辆卡车,四十辆突击车,六十辆运兵车。”
  高卢工程师看着怪模怪样的两辆样车,内心充满吐槽,
  好好的卡车,被糟蹋成这样子,真是暴殄天物!
  但是,他们领着双倍的薪水,只能按照极东之主的命令,大拆大建,
  另一方面,受朝廷委托,天津小站作为新军训练基地,
  十万新军被划分为六个镇,总指挥是袁项城,
  麾下六员虎将分别是,段瑞,冯璋,王珍,曹金昆、孙芳、张员力。
  尽管水师没有拿到钱购置新式军舰,
  但,杏贞女王对六镇新军寄予厚望,
  毕竟,一支得力的陆军,对保卫京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就算极东海军再厉害,也不能开上岸吧?
  因此,朝廷对六镇新军,给予了足员足饷,
  希望能训练出,对标列强的高质量的陆军,
  袁项城自然感激涕零,一心扑在小站,没日没夜的整训新军,
  三个月下来,新军初成,
  为了向女王六十寿诞献礼,袁项城又策划了一场军事对抗演习,
  寒冬到来,一片冰天雪地,
  王都南苑,参与演习的红蓝两军准备就绪,
  杏贞女王驾临现场观摩,了六百万两银子,怎么着也得听个响吧?
  随着信号弹冉冉升起,演习正式开始,
  六镇新军严格按照,列强步兵操典,以堂堂之阵,列队攻方,
  防守方,深沟高垒,严阵以待,
  进攻方,则大炮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
  不过,上万人打来打去,
  诸如炮击爆炸,列队冲锋,阵地争夺厮杀,白刃战,骑兵快速突袭,
  演练的倒也中规中矩,较之府兵简直如云泥之别,颇有几分强军的风采,
  鬼子六见多识广,对杏贞女王笑道:
  “区区三五个月,竟能进退有据,难得!
  看来,袁项城还是下了功夫,用了心的!”
  杏贞女王不太放心,便迟疑地问道:
  “列强那边,是怎么说的?”
  英莲总管笑道:“他们也都一直夸赞来着,还一个劲说老佛爷慧眼识英才!”
  这下,杏贞女王的心,顿时安稳了。
  洋人们一向心直口快,既然他们都说不错,那肯定错不了!
  “唔!袁项城练兵有方,赐黄马褂,升陆军中堂!”
  袁项城立马屁滚尿流的跑来,向女王跪拜谢恩,
  其实,黄马褂和“中堂”,都是荣誉性质的,
  但,这也是杏贞女王的手腕,毕竟是她亲赐,意味着袁项城“简在帝心”,
  此时,袁项城,距离陆军大臣一步之遥,
  这一步,必须要用实打实的战功来换取,直白地说,就是率领新军剿灭北国乱党。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立下军令状,
  “陛下恩典,臣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
  开年之后,臣便领军北下,若不能将乱党贼酋一网打尽,臣提头来见!”
  杏贞女王很是高兴,温言勉励:
  “你的心意,朕都知道,好生去做,将来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这时,文武百官立刻大吹彩虹屁,
  什么英明圣明,中兴盛世,国泰民安,万邦来朝……不要钱的泼洒出来,
  杏贞女王醺醺然的,回到金碧辉煌的王宫,
  踌躇满志的,志得意满的,期待着六十寿诞的到来!
  天津小站,六镇新军在袁总指挥的一声令下,悉数向北开拔,
  段瑞的第一镇,取道齐鲁,进驻临沂,兵锋直抵彭城,
  冯璋的第二镇,开进豫北,目标是淮南,
  王珍的第三镇,曹金昆的第四镇长驱鄂州,分别锁定桐城和湘南州,
  孙芳和张员力的第五镇第六镇,
  则作为机动兵团殿后,摆出一副全面开战的态势,同时给出最后通牒,
  要两江和湘南缴械投降,首脑人物到王都请罪,
  如此一来,首当其冲的两江州处处示警,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六镇新军,两江万五人马,要镇守三处重镇,明显不够看。
  见袁项城气势汹汹,来者不善,吴子玉急得火烧眉毛,
  一面加固城防,抓壮丁充人头,一面紧急派人向极东的妹夫求援,
  陆远接到军报,只告诉大舅哥,
  放弃三地,收缩兵力至凤阳扬州一线,固守待援,
  另外,他通报九国商团,
  距离停战最后期限的年底,还有一个月,
  朝廷不守信用,悍然出兵,师出无名。
  这时,列强内部的意见又发生分歧,
  高卢是坚定的站在极东一边,
  英吉沙、罗马、大漂亮、普鲁士、匈奥,加上荷比联合王国,主张调停战争,
  而伊豆岛国和金帐公国,则声称不干涉蒂法朝廷的“平叛行动”,
  这其实是给六镇新军,开了绿灯,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侵略成性的国家,
  乐见蒂法内部打成一团糟,以便他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因为列强四分五裂,根本达不成任何共识,
  最终,只能发表模棱两可的声明,
  首要的是,强调列强利益神圣不受侵犯,
  其次,建议朝廷和革命派最好能和平协商,避免生灵涂炭,
  最后,列强保证部位战争双方拱火递刀子。
  事实上,金帐公国和伊豆岛国,
  非常担心极东击败六镇新军取代朝廷,便秘密的在幕后提供大量资金和军火给袁项城,
  当然,这些都是有代价的,朝廷开放南方的铁路、矿山、航运以及金融,
  因此,实力雄厚的六镇新军,更加骄狂,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12月8日,陆军中堂袁项城,发出《告国民书》,
  朝廷平叛天经地义,敦促北方革命派认清形势,
  尽早放弃负隅顽抗的幻想,否则大军杀到,鸡犬不留!
  面对朝廷六镇赤果果的战争威胁,
  陆远当天发出通电,严厉警告朝廷和六镇新军,
  “一旦开战,极东军抱定最大牺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必将革命进行到底!”
  双方剑拔弩张,互不退让,
  战争的阴云,浓黑的好似能挤出墨汁,
  终于,12月12日,
  朝廷新军一二三四镇,撕破和平协议,
  在袁项城的命令下,同时向当面的革命军,发动大举进攻,
  在朝廷新军的猛烈炮火下,两江州新军折损近半,不得不抛下城池仓惶后撤,
  13日,彭城失守,
  14日,桐城大溃败,
  15日,淮南郡主动撤离,
  三个地方八千精锐,最后抵达凤阳府的,只有不到三千人马,
  原先心存侥幸的吴子玉,心疼的直拍大腿,
  早知道六镇新军这么猛,还不如听妹夫的话,早点撤兵……
  两江州兵败如山倒,望风披靡,
  湘南州更不堪,
  谭三法组建的新湘军中,
  很多带兵官被袁项城威逼利诱,果断投靠朝廷,
  因此,12月18日,
  曹金昆亲率第一标,夜渡大江,奔袭湘南首府沙城,
  佛晓时,第四镇第一标,在内应的帮助下轻取城防,
  将谭三法等一众湘南首脑,生擒活捉。
  而,王珍的第三镇,胆子更大,攻克桐城后马不停蹄,
  于12月19日,白衣渡江包抄九江侧后,意欲截断李协和的后路。
  李协和得知后,惊出一身冷汗,
  当天率领嫡系三千人马,登上江防战船,顺流而下逃往极东。
  截止12月20日,蒂法王国的南北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
  六镇新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士气如虹,
  反观革命新军,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
  众多革命投机者,窥见风向不对,
  立马打出“喜迎王师”的旗帜,一面竞相献媚袁项城,一面大肆捕杀革命党人,
  无数仁人志士猝不及防,被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北国大地被白色恐怖所笼罩。
  袁项城下令,全军休整三日,放松一下,
  有随军记者采访,问道:
  “袁中堂用兵如神,能否预测一下,何时能攻克极东城?”
  袁项城面带微笑地答道:
  “除夕那天。”
  记者惊讶地问道:“为什么这么确定?”
  袁中堂自信满满地说道:
  “因为,王珍的第三镇抵达极东,需要一周时间。”
  袁项城接着哈哈笑道:
  “届时,我将在极东董事会招待诸位,不见不散!”
  一众记者觉得,
  这位红得发紫的朝堂新贵,太能装了,
  但是呢,他们将这番话,一字不改的发回报社,
  毕竟,足够吸人眼球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嘛!
  极东军参谋本部,
  朱英俊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恶心坏了,
  “艹!袁大头也太能装了!”
  王老五呵呵笑道:“有啥好气的?
  常言道:骄兵必败,这老小子蹦跶不了几天了!”
  朱英俊却仍然意难平,
  他看向准妹夫,大声说道:
  “总指挥,先说好,别的镇我不管,
  但,王珍的第三镇,必须留给我来解决!”
  陆远哈哈一笑:“第三镇,可是老袁手下第一精锐……”
  朱英俊嘴一撇,不屑地说道:
  “老子打的就是这个第一精锐!”
  “真想打?”
  “非打不可!”
  陆远点点头,说道:
  “行!给你三个团,外加装甲部队……
  小心点,这家伙喜欢正面牵制,然后侧翼攻击!”
  朱英俊很兴奋,
  尽管王珍的第三镇有两万人马,但是,他毫不畏惧,
  他“啪!”的敬礼,大声说道:
  “放心吧,保证让他没机会出手!”
  说完,大步流星出去带兵,他决定给对方一个迎头痛击。
  王老五看着朱英俊的背影,问道:“那我呢?”
  陆远说道:“第三镇很可能沿江快速进军,
  那么,第四镇很可能从徽北,绕道湖州嘉兴包抄郡城,
  你带三个团,去湖州打阻击,不能放他们过来。”
  “啪!”
  王老五立正敬礼:“遵命!”
  宋三妹眨巴漂亮的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两位副总指挥解决江北两镇,谁去对付江南四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