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好好说,别骂人
  第65章 好好说,别骂人
  “卡,咋不卡呢。”
  郑宇村有些憋屈,往事历历在目。
  自从自己进入国防工业,尤其是航空口,摆在大家面前的大山永远是材料学,而后才是其他困难。
  从一开始的钛64,到后来的吸波涂层,再到现在的碳纤维。
  但凡是先进技术,国外总是在领先。
  李亮只是被卡的难受,郑宇村他们可是被卡的要窒息。
  很长的一段时间。
  航空口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胸中满腔的怨气,可以养活邪剑仙的那种。
  胡建明和黄劲就更不用说了。
  他俩的岁数比郑宇村大一倍,也经历的多一倍的屈辱。
  黄劲摇摇头:“人家产业化的时候,我们的技术才刚起步。7511会议之后,统筹规划了500万元,搞了五个技术攻关组,后续六年又追加了2600万投资,终于有碳纤维原丝和长丝的生产能力,能满足一定国防需求。”
  “可当我们往外看,国外厂商的技术突飞猛进,我们看似有突破,但实际上和国外的差距拉的更大了。”
  听到这番话。
  胡建明也回想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
  “我刚进入材料所那一年,咱们的政策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还有巴黎统筹条约搁那儿限制,人家既不出售技术,也不转让设备。”
  “我们单位煞费苦心,从一家国外不知名小企业手里弄了两台设备,拉回来一看,还没法用。”
  “就因为这事儿,搞得上面心里没底,也不敢加大投入。”
  郑宇村接过话头:“这个事儿我听我的领导讲过。”
  “当时我们空军研究院负责三代机的事情。”
  “咱们那个时候要把su27国产化,整个项目就卡在复合材料这一点。”
  李亮听完感慨良多。
  这三位的年龄段,正好涵盖整个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最重要的是。
  他们走过的路,踩过的坑,和龙云遇到的困境一样一样的。
  如此,距离感被拉近了一些。
  他带着调研团来到了龙云的生产车间,离办公楼只有一步之遥。
  占地面积很大,差不多是龙云厂区的一半。
  可郑宇村注意到这个车间似乎并不是很繁忙。
  大部分机器都处于停摆转台,只有几台需要运行保养的设备还在正常运转。
  李亮拍了积攒着尘土的设备,有些感慨。
  “我爹当年在小日子那里求爷爷告奶奶,买了这玩意儿。”
  “这是东丽的淘汰设备,基本算垃圾了。”
  “可就算是这样,人也不卖,最终我爹还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搞来的。”
  “附加条件是我们得以市场价几倍的价格从东丽进原丝。”
  “后来我爹受不了这气,赌上全部身家逆向研发,终于弄出了t300的生产线。”
  闻言。
  郑宇村投来敬佩的眼神。
  痛苦都是等重的。
  不管是鱼竿被卡,还是飞机被卡。
  某种程度上都一样。
  惭愧的是,龙云人家自己想法子走出了一条路。
  黄劲觉得有些遗憾,在一旁直摇头。
  心说自己为什么不会钓鱼呢?
  但凡往河边看上一眼,也不会被掣肘到今天。
  胡建明则深感佩服。
  有一说一。
  因为当年造不如买的思想禁锢,科研口有一半的人都没人家龙云骨气硬。
  但凡咬咬牙,说不定这条生产线也能啃出来。
  “令尊好魄力,怪不得你们给他塑像呢。”
  “嗨,我也是班门弄斧了。”李亮有些傲娇的摆手,语气变谦虚了一些。“咱们都是被卡脖子,但是我们毕竟是民用,比不上你们。”
  “你们解决卡脖子的速度,肯定比我们快多了。”
  “话赶话到这了,我也就是纯好奇,伱们现在攻克到什么级别了?”
  三人面面相觑,支支吾吾,表情很不自然。
  李亮心里一惊:“怎么?看你们这表情,你们没有?”
  郑宇村的长吁一口气,摇摇头。
  说话就说话,别骂人。
  胡建明也很惭愧:“我们算是有吧,但只是实验室制备,做不到产业化,相当于没有。”
  一言至此。
  李亮感觉自己很冒昧。
  不是。
  这谁能想到啊?
  当初龙云准备自己攻关的时候,有人劝老李看看能不能从军方那碰碰运气。
  老李说你想屁吃。
  国家那么困难,这种技术能随随便便下放民用?
  老李还劝大家吃点苦,先自己搞搞坚持几年,等军方技术进步了,可能技术就下放了。
  这一等就是老李的一辈子。
  以前李亮还觉得可能是技术牵扯面太广,上头没法下放。
  现在有答案了。
  胡建民感慨良多,拍拍李亮的肩膀:“我们仨都在同一个攻关组。今天来调研,就是为了这个事儿,如果合适的话,你的碳纤维我们国防产业很需要。”
  李亮想都没想就点头了,但随后又有些犹豫。
  “我个人是义不容辞,但我们龙云刚引进一个资方,在董事会的投票权很高。”
  “我得和他老人家商量一下。”
  “不过应该问题不大,我恩公也是敞亮人。”
  郑宇村有些好奇:“恩公?”
  “啊对,就是在我爸跟前的那个塑像。”
  郑宇村点点头,觉得恩公这个称呼很是新颖。
  能让李亮给他塑金身,恐怕的是重生再造级别的恩惠。
  不管恩公是谁。
  至少李亮的态度很配合,这一点郑宇村就已经很感激了。
  “你们慢慢商量,不着急。”
  “这次我们调研团下来,主要是打个前导。”
  “摸排一下具体情况。”
  说话间。
  郑宇村上手摸了摸眼前的设备。
  有些好奇。
  “这是炭化炉吧?”
  “对,好眼力啊。”
  “这条产线好久没生产了吧?”
  李亮点点头:“没办法,现在t300的需求不高,设备基本都是为了保养在空转。”
  “我仓库压着好几百吨的原材料。”
  “这个级别的鱼竿现在不好卖,产量一般。”
  “客户用完老是空军,贼烦”
  “诶,对了,你说国防领域需要,具体是用在哪里我能问吗?”
  李亮突然想起了重点。
  睁着小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郑宇村。
  十分真诚。
  郑宇村弱弱回道:“给空军用……”
  李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