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1358两条消息
  第1371章 1358.两条消息
  眼馋,非常的眼馋。
  全国各个县市,特别是没什么名气的又比较穷的县。
  现在最眼馋的就是桐梓。
  不是眼馋他们借着东风搞起“狼牙土豆大集”,虽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热闹。
  打仗的时候有过更热闹的场面……但那是打仗。
  但游客只是一时的,不是哪个地方都能像天汉,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在工业转移走之后又通过旅游重获新生。
  他们最眼馋的是秋雁十六号,专门为桐梓县培育的一项特产。
  产品有销量,农户们有钱赚,种植热情高涨。
  只要肯下力气就能赚钱。
  勤劳的农民们不在乎多下几把力气。
  况且还有衍生品呢。
  别看现在川味贵味打的热闹,但从现在开始,提到狼牙土豆,绝对离不开贵州桐梓。
  这东西才是真赚钱啊。
  就比如天汉弄的那些个创新口味,挑吧挑吧捡出十几二十种,去全国开店没问题啊。
  猫猫头大方的很,有口皆碑,不会介意的,甚至还会合作加盟。
  即便弄不成沙县、兰州拉面那种规模也没关系。
  到大城市开一些,二三十个省会城市,每个城市开七八家,十几家连锁店。
  店铺本身先不提,只算背后支持的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各种产业,所解决的就业、带来的利润。
  对一个只有五十二万人口的小县来说,足够了。
  经济腾飞就在眼前啊。
  所以,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县啊!!!——
  面对无数无数的询问。
  骆一航难得的接受了一次采访,公布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
  “育种4.0技术的新的应用方向,也就是所谓的一县一特产,正在稳步推进中,不过先后顺序,是以我们育种4.0实验室研究员的家乡优先。”
  “这可以说是任人唯亲,我们企业自然要对员工有所偏向。”
  “但主要的原因是,育种4.0这项技术在现阶段难度比较大,所以本地人负责本地作物培育更有优势……”
  其实现在清音农业发掘培养出来的十几位研究员已经回到家乡进行田野调研了。
  虽然他们要参与公司的“秘密超级大项目”,难度超级大的金属氢前置,超高纯净的氢源。
  现在正在尝试展开一种奇怪的生物——甲藻,内部层层迭迭压缩的dna,从里面寻找突破口。
  众所周知,生物分成两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但其实还存在一个例外,它就是甲藻。
  它也有一个细胞核,但细胞核内却并不存在我们熟悉的任何由dna结合蛋白质所组成的染色体。
  这种形式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甲藻核。
  顾名思义,就是拿甲藻命名的,别的生物都没有这玩意。
  而它形成这种结构,是因为甲藻在演化过程中把所有的点数都点在了“吞噬”上面。
  它会吞噬它能吞下的所有生物,而且在吞噬后还会掠夺该生物的所有dna,并存在自己细胞核中,压缩压缩再压缩。
  而甲藻作为一类古老的藻类,其最早出现时间可追溯至约10亿年前。
  也就是说,这十亿年来出现过的,不管是现存的还是已经灭绝的,只要被甲藻吞过的生物的dna全能在它体内找到。
  只不过不知道放在哪里,还有是干什么用的而已。
  文英他们现在的做的就是展开甲藻的压缩包,把里面的东西都“挖”出来,看看是干啥的。
  这项工作又复杂又枯燥,还特别熬人。
  所以,那些研究员们需要换换脑子。
  换个东西研究,也就是他们自己负责的个人项目,就是漱口的苹果,改成番茄了;不流泪的洋葱;喷上之后三十米没蚊子的驱蚊液这些东西,开脑洞练手的。
  这回又加码,给各自家乡的培育一种特产。
  要求见效快、经济价值高、容易深加工、培育快捷、简便、资源耗费少。
  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的要求。
  同时进行仨项目,生产队的驴都不舍得这么用啊。
  偏偏那十几位研究员还挺热情高涨,谁不想为家乡做些贡献。
  因为秦秋雁就是样本。
  明晃晃在面前摆着呢。
  即将带起两个县了。
  即便桐梓县的秋雁十六号,才刚刚开始还不算。
  就看秦秋雁的家乡,吕梁方山县。
  这才短短几年,已经富裕起来。
  当地的村民们,种植的秋雁十六号,亩产已经接近一万五千斤。
  虽然因为产量太大,收购价已经跌到了不到四毛钱。
  但即便这样,每家种植户平均月收入也有好几千。
  这可是月收入啊,一点不比出门打工来的差。
  而且农闲的时候想打工,根本不用往远处去,家门口就行。
  方山县已经建起来一片一片的产业园区,各种工厂一堆一堆。
  生产的婴儿湿巾、家用消毒液、爽肤水、化妆水、剃须乳、消毒片、洗手液、厨房清洁剂……种类多的不行。
  全国哪个家庭没有几包湿巾啊,其中三分之一都是方山县产的。
  更是横扫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中东大洋洲。
  没办法,原材料成本太低,外面的厂家根本无力抵抗。
  只能打不过就加入,纷纷到方山县建厂。
  至于库布齐沙漠那边的秋雁九号,成本更低,但是限于人力和交通,更多的是走大宗商品,工业酒精、医用酒精、葡萄和燃料乙醇那些,正好互补。
  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同样横扫海外。
  而且更狠,攻城略地打的老外厂家哭爹喊娘。
  现在的源于秋雁九号的酒精制品,就是过两年源于胶七七的橡胶制品的未来。
  所以外面才那么害怕呢。
  方山县依托着这些工厂,解决了多少就业啊,创造了多少利润啊。
  产业工人和依托这些工人而产生的小饭馆、理发店、超市、便利店就不说了。
  仅仅是直播带货,就有好几百人。
  每天晚上在各个直播间喊:“又来给家人们谋福利啦,新客一分钱十包湿巾您带走,厨房脏了不担心,抽一张随手一擦,干干净净,再也不用买抹布……”
  隔壁内蒙的都为它扩产了。
  真是一样特产带起来一个县。
  谁不眼馋。
  所以清音农业那十几位研究员回到家乡后,受到热烈欢迎,不管走到哪儿都是车接车送热情款待,人力物力给的足足的。
  当地电视台全程跟拍,回趟母校中学学弟学妹们排出一百米举着大红欢迎。
  回家时候更是各级领导陪同。
  给一帮从小在象牙塔里的小年轻迷糊的啊,心里面那种叫做“过瘾”、“爽”、“长脸”、“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老父亲弯了一辈子的腰,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终于挺成了钢筋”,种种情绪一股一股的往外冒。
  晕晕乎乎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唯有更努力的投入工作,自己买鞭子抽自己这头“牛马”。
  越抽越爽!
  人家文英姐都要评院士了,咱老“张”、“王”、“李”、“赵”……家,要是也能出个院士。
  那得……嘿嘿,想想就美的慌。
  还别觉着当地如此兴师动众太过夸张。
  一点都不夸张。
  这些人,代表着发展啊,代表着富裕啊。
  而本县没有在清音农业育种4.0实验室的人,第一批没轮上的县。
  心里那个嫉妒啊,羡慕啊。
  nnd我们县就没能人么?
  不可能,培养也要培养几个出来。
  现在生活好了,娃娃们营养充足,脑子长得好。
  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培养着,个个都聪明。
  一个县,每年怎么也得出几个拔尖的好苗子。
  往上五年,往下五年,百十个拔尖的好苗子总得有了吧。
  育种4.0技术再难,再需要数学、生物学、农学三修,优中选出的优里面再百里挑一,总能有一个吧。
  再加上现在搞农业,特别是搞育种又不是很差的职业。
  清音农业打着样呢,待遇多好啊。
  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而且制度也好。
  参与培育新品种的人都分享种权,主导人占大头。
  每卖出去一份种子,就能分一份钱。
  全凭实力说话。
  现在都是天之骄子,哪个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名利双收,妥妥的风口。
  帝都农大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就是这么来的。
  第一年就招了两百多学生。
  考这个专业分数要求最高,各个都是在当地拔尖的天才。
  相信过不了几年,育种4.0技术将迎来井喷一样的发展。
  因此,骆一航又说了第二个消息。
  “之前宣布的两台超级计算机和专属供电站大家就不要再猜了,那就是为了一县一特产准备的。”
  “过不了几年,育种4.0的人才将迎来体系化培养,一代又一代源源不断。”
  “我们总得未雨绸缪嘛。”
  “用海量的算力和电力,撑起全国人的餐桌。这个想法很赞对不对?”
  骆一航最后神秘一笑。
  至于别人信不信,就不管了。
  对拜耳和老约翰他们而言,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被培养出来,源源不断,也很吓人的好吧……
  ——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包括骆一航的两条消息,很自然地传到了海外。
  不过这回的方式改了。
  骆一航这边没整什么手段,也没煽风点火。
  川味贵味大战就忙得很嘞,根本没空折腾。
  但架不住外媒主动报道啊。
  现在谁不知道清音农业的热度高啊,打不过就加入。
  推出一个土豆品种啊,搞试吃活动啊,一县一特产啊,这又不是什么敏感的东西,没理由不报道嘛。
  况且还有超级计算机不是用来搞核武器的消息呢,这还是为社会矛盾降温。
  干好事呢,更是得大肆报道。
  中间顺便插些其他内容,比如读者们喜欢看的内容,情有可原。
  而比各国媒体规模更大的,则是民间的宣传。
  多以旅游博主的vlog形式呈现,或者以视频搬运为主。
  现在东方热度高,全世界哪哪儿都没有东方火,在东方旅游时随手一拍。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风光还是人文。
  哪怕小区门口的快递柜,都能引起很大轰动,播放量直接高出一个数量级。
  特别是美食,火的不要不要的。
  因此近期最热闹的狼牙土豆,和狼牙土豆大集,吸引了无数海外博主。
  破百万播放的视频足有三十多条,甚至有两条破了千万播放。
  这才几天啊。
  评论区的热度更是惊人,动辄几千几万条评论。
  【我们在害怕核战争而躲在床上发抖的时候,东方也掀起了一场战争,他们在为了卷卷薯条应该是酸辣口味还是麻辣口味而战】
  【东方才是人类的灯塔,看看吧,我们在用超级计算机研究武器,研究保险公司怎么不赔偿,他们呢,用超级计算机培育新的食物,据说要研究出一千多种新的美味的食物】
  【哈,我呢,我见都没见过一千种食物】
  【东方人在享受生活,为了薯条的口味在吵闹,他们会坐上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速火车,只要五个小时,穿越一千多公里,只为了品尝新鲜的,新培育的薯条,车票只需要不到一百美元。我们的高速铁路呢?哈哈,了一百六十亿美元,已经有一百米了。】
  【如果我在东方,我会每个月,不,每周,都要去另一个城市旅行,买一张几十美元的车票,住一夜几十美元的宾馆,只在沃尔玛一次购物的钱,连一个袋子都装不满,体验新的城市,新的美食,如果真的能实现,我不知道我会有多幸福】
  【看看这篇报道啊,东方已经解决了温饱,那位暴君的公司,目标是让人吃好,丰富的,美味的,营养的几千几万种食物,值得一次旅行的美味。在东方,只需要一百美元,就可以支付路费住宿和享受美食,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如果每周去一个地方,全部体验一遍的话,需要二十五年。哈哈,二十五年,那是多么美好的一生啊】
  【食物,食物,新鲜的食物,美味的食物,全部是干净的,没有被冷冻超过两年,我的舌头已经被毁了,吃不出任何味道】
  【东方人在为了食物的味道吵架,而我在忍受饥饿,食物越来越贵,为什么东方人每个人都能吃饱,能拥有那么多健康而丰富的食物,还很便宜?】
  【我们在为了食物打四份工,为了吃饱肚子已经付出一切,但东方人,在追求幸福生活。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食物,食物,所有的话题都在围绕着食物。
  从北美到南美,从欧洲到非洲,所有人都在说着食物,都在发泄着不满。
  为什么?
  因为最近食物涨价涨得太多了,每个人,不论贫穷还是富裕,都在承受着越来越重的生活压力。
  或者是生存的压力。
  特别是看见东方人,竟然没有感受到食物价格在上涨。
  甚至为了一种新奇的“薯条”的口味而吵架的时候。
  这种不满达到了顶峰,恨不得一个火星就要爆炸。
  不患贫而患不均,放之四海而皆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