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第612章 有晋者,朕赐肱骨之封地,与魏
  第612章 有晋者,朕赐肱骨之封地,与魏永结同好
  哗!~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还沉默安详的大殿中一时间炸了锅。
  来人是否真是魏武帝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这话出自桓温之口,那么他就是魏武帝曹操!
  哐当!~
  竹罐从司马聃手中脱落摔在地上,两只蟋蟀蹦蹦跳跳的消失在犄角旮旯里。
  “丞相,朕未听清,还请复述一遍。”
  桓温哪里理他,只是躬身让开前路,使曹操上前。
  长廊上,曹操整整束带,昂让阔步向前,张武随身而上。
  换作以前,
  张武从不相信帝王之气的说法。
  他只当那是史官、小说家阿谀奉承的马p之言。
  如今,一殿两皇,相应而立。
  他终于有点懂什么叫做王霸之气,天子之威了。
  那端坐于云巅龙椅上的孩子,坐立不安,左顾右盼,眼底尽是惊恐,像极了个溺水中人,迫切的想要抓住根救命稻草。
  而他那倒霉岳父,眉宇间尽是顺昌逆亡的豪气,那是乾坤独张,江山浮沉一念间的自负。
  登临九五之前,便是再霸道的权臣也蓄养不出这般的自负。
  他不曾有多余的动作,不曾开口,甚至不曾皱皱眉。
  只往那一立,便是天地万物的君王。
  “亲卫!左右!拦住他!!快拦住他1
  任凭司马聃如何嘶喊,亲卫们又如何敢真的上前阻挠。
  乾元殿前那么多甲士都未能挡住这人,就凭他们十几个人,上去还不跟送死似的。
  “母后.”司马聃怕了,连滚带爬的跌下皇位,相珠帘后爬去:“母后,孩儿”
  褚蒜子一口红唇咬破,因用力过度,指甲嵌入肉中,殷红的鲜血顺着指缝滴落尚不察觉。
  作为一国之太后,一个孩子的母亲。
  如果她有能力,她当然愿意帮助她的孩儿将所有魑魅魍魉斩杀殆荆
  可她仅是一个弱女子,失去了太后的光环后,连柄普通木剑都提不动的弱女子。
  她又能做什么?
  出去呵退曹操?以什么立场?什么资格?
  不过好像所有人都低估了曹操的胸襟,待他登上龙台之后,余光都未多瞟司马聃一眼。
  理所当然的坐上那张龙椅,卸下腰间长剑按于地面。
  恍若他才该是那张位置的主人般。
  张武犹如一座没有感情的石雕,执长枪立于其后,一动不动。
  沉默的空气压抑了许久,
  就在朝臣们额角带汗,几欲跪地参拜时,曹操这才淡笑着开口:
  “朕,乃大魏开国之君。”
  “吾等拜见先朝之君。”
  曹操抬手:“尔等非是微臣,不需拜朕,朕亦不欲插手子孙后世之恩怨.”
  “然,有晋者,朕亲赐于肱骨之封地也,与魏永结同好。司马宵小安敢以‘晋’立国?”
  “.”
  这样一个问题,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臣子们可以回答的。
  他们哪里知道司马家的先辈吃错了什么药,非要以‘晋’立国。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人皆以为司马篡魏,是受了晋武的支持,否则他们何敢以‘晋’立国。
  等到司马立国多年后,仍未供奉张武或张家后人,这才使世人们后知后觉。      可能最当初时,他们只是想借用一下晋王的名头以示正统吧。
  毕竟当时能和曹氏分庭抗礼的,也就只剩下陈留张氏了。
  当然,曹操压根也不需要他们回答,继续道:
  “既今日始,责令司马氏另行选取国号,朕可既往不咎。”
  众臣皆拜,无不感激涕零:“魏武宽宏1
  真的宽宏吗?
  张武嗤之以鼻。
  明面上看起来,曹操是大度的原谅了司马家篡国,说出了‘更换国号,既往不咎’。
  其实这根本就是一句屁话。
  国号这玩意,相当于一个国家的认同感,那是能说换就换的?
  换了其实也就跟亡国没啥区别了。
  不过张武心里更多的则是幸灾乐祸。
  司马聃要是真的傻不拉几的换了国号,那乐子可就大了。
  到时候即便还有别的司马高举大旗反魏都没了立常
  他们司马家连祖宗给的国号都丢了,还能舔着脸复国?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
  “此般事了,朕不多留,诸位请便吧。”
  “臣等.告退。”
  曹操松口,朝臣也顾不得天子如何了,冲着曹操盈盈一拜,逃命般的涌出乾元殿。
  不说曹操如何。
  他们不傻,
  魏武所到之处,相携的那位将军,必定是张武无疑。
  那可是史书中记载的杀神,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便是最凶猛的恶汉听到他名,小腿肚子都得打转,何况他们这些文臣?
  若是触其霉头,不说被斩成八段,总归是不可能完好无损的出来。
  “朝臣皆退,桓丞相可还有事?”
  “臣下有一事不明,斗胆请问魏武。”
  “喔,道来听听。”
  桓温咬了咬牙:“倘若南地改换国号,魏武当真不咎?”
  曹操似笑非笑点头:“朕乃天命,金口玉言,说不咎,自然是不咎的。”
  桓温眼前一亮,抱拳道:“如此,下臣告退。”
  张武愕然:“岳父,这厮不会是起什么歪心思了吧?”
  曹操望着桓温离去的方向满意的点点头:“此人有雄心,有手腕,此去必定搅弄风云。”
  “呵搅弄风云?怕不是个傻子。”
  利欲熏心者最可怕的地方并非是他们看不清楚局势。
  而是在野心面前,选择性的装聋作哑。
  曹操若当真不在乎北魏如何,他不会出现在这里,更不会吃多了一般剥夺‘晋’的国号。
  是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一国丞相想不透,可能这就是皇权的诱惑力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