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声望拉满
  应知非霍然一震。
  隐约中,一座雄关横在眼前。
  横武关城楼高耸入云,城墙上人头攒动。明知这是幻象,他仍下意识地放逐目光,仰起头遥遥一探。
  下一刻,浩浩天风灌入全身。
  应知非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迅速凝实,只在一瞬间里,他就适应了八品境界。
  清气流淌,清风拂面。此前的种种担忧,竟自行消散了。
  其实,在应知非看来,这也是极反常、极古怪的事,同样值得担心。
  但他没有半点怯色,心中也毫无惧意。
  仿佛字典里从来没有“怕”字。
  忽然间胆大包天的应大郎,嘴角微微一咧。
  谨以此,表示心情。
  他实在无话可说。
  “我身上疑点太多,不差这一条了……”应知非感想如是,只能强行找个理由安慰自己。
  当怪事足够多,就变成了常事。
  不过,这般变化也有好处。
  至少他可以平静地面对其他人,不怕露出破绽了。
  毕竟,谁升级之后的反应是恐慌啊!
  应知非慨然一叹,横眉扬目,视线先后扫过任平与不知名书生。
  “多谢。”
  他的声音不大,但奈何在场之人的心思,几乎都在应知非身上。
  因此,这一声讥讽,众人听得一清二楚。
  宋文舟哈哈大笑,很给面子。
  贺北亭情绪内敛,但也补了一刀:“心性还是差了些。”
  听他这样一说,众学子打眼一瞧——
  任平和那书生,分明该是两个阵营。但此时再看,二人的脸色如出一辙,阴沉得能挤出水。
  嫉妒和憎恨中,还夹杂着明显的惊惧。
  是非因果明明白白,完全不必再争辩。
  应知非连连摇头,克制不住吐槽的冲动。
  这演技也太差了。前世那些票房毒药烂片之王,都比他们敬业得多。
  差评。
  “哼!”
  人群里,一位衣冠端正、眉目俊朗的年轻学子大步上前,狠狠瞪着任平等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尔等之蠢笨,还真是一脉相承!”
  应知非朝这位好心人的方向望过去,稍稍怔了一怔,若有所思。
  他对此人没有印象。不过,昨日与方世青相斗之时,也有学子下场帮腔。
  莫非是同一派人?
  好心人察觉应知非的注视,目光垂了又垂,似是非常为难。
  过了好些时候,他才转过头,俯身拜了一礼,神情堪称郑重。
  众人同时露出讶异,应知非也吃了一惊:“兄台这是做什么?”
  “应大郎才气惊人,更有高卓之心志,是我辈读书人的表率。”
  他先赞了一句,而后敛衣再拜:“在下徐公继,今日之前,我曾质疑应兄之文华,甚至……仅凭无端之臆测,妄断黑白、妄言是非。”
  年轻人视线低垂,声音也隐隐沉涩,似有羞愧深深。不过,他的语气很是坚定,听不出半点退缩。
  “说来惭愧,我曾当众断言,应兄赠与徐大儒的诗,必是别有用心之作。而且,很可能是旁人提前备下,再借应兄之口,将此诗公之于众,用以抨击朝局。
  “直至方才,应兄破境正心,成就八品。徐某震惊之余,也为前事而羞愧。”
  周围传来一片嘶声。
  不少人面露惭颜,显然藏有相近的心事。
  他们修为不等,但都有起码的常识。
  应知非之性情,与他的文心相得益彰。他还在众人的见证之下,用极豪迈、极耀眼的方式成就八品。
  事实胜于雄辩。
  学子们面色复杂,偷偷摸摸地瞧着应知非。
  羡慕是真的,欣赏也是真的。三日正心,天赋卓绝……简直令人无从嫉妒。
  儒道开辟四千年,仅此一例而已!
  应知非略略扫了一眼,发现低眉垂目、没脸抬头的人,竟占了接近半数。
  平静只在眨眼间。
  很快,众人效仿徐公继,先后上前致歉。
  宋文舟连连咋舌,玩味地盯着应知非。
  应知非的脸色也很古怪。
  这场面……就差给他立个牌位了!
  简直就是遗体告别仪式!
  他不禁长长一叹:“倘若易地而处,我也会有此猜测。诸位不必放在心上。”
  这是实话。
  大多数人都不愿相信天才的存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原主从来没有才名。
  殊不见,与凤阳伯关系匪浅的大儒洪子鹰,起初也曾认为,诗文的作者另有其人,此事是应党精心策划。
  更何况,他们的猜测,其实是对的。
  抄诗,应知非没有任何负担。凭本事背下来的,借来用用而已。
  在陌生的世界挣扎求生,智慧是他唯一的本钱。
  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完全不会心虚。
  尤其是,这些书生不单单是在夸他,更是在贬低自己。
  应知非底线再低,也是会不好意思的。
  当先反驳的,还是徐公继。
  他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应兄无需为我等开脱,读书人奉行圣道,当知礼义廉耻。我等行事有差,不能一错再错。”
  应知非沉默片刻,拱手道:“诸位是真正的读书人。”
  徐公继慨然长叹:“应兄慷慨大度,令人敬佩。”
  在场之人眸光轻漾,心中皆有动容。
  云层里,莫不平一抚长须,笑得和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亚圣学宫之中,还是读书人更多。”
  洪子鹰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好吧。浑水摸鱼、口是心非之人,同样不在少数。”莫不平脸色无奈。
  几人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气息是否清正,学子们无力辨别,却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邬邈沉默许久,忽然一改口风:“把他留下吧。这是个好苗子,若任他无辜夭折,太可惜了。亚圣学宫,不能交到禄蠹手中。”
  “夫子,慎言。”洪子鹰淡声提醒。
  邬邈长叹一声。
  祭酒的目光指向虚空。
  透过一道无形的屏障,他与珍珑对视一眼。
  与此同时,洪子鹰轻轻振袖。
  一枚玉符沿着广袖,滑入储物法器中。
  祭酒道:“你们去吧。”
  三人颔首为应。
  这时,下方的应知非,受不住奇异的氛围,借口巩固境界,适时地抽身告辞。
  在众人的目光里,少年人步履从容,走出了风骨和风度。
  宋文舟油然感慨:“未明,你这就算站稳脚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