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楚安王病危
  怜烟的一句话,
  提醒了吕小伟,
  吕小伟赶紧翻看众人的供词,
  终于发现了一条重要情况,
  当日那个禽兽孟怀,
  是戍时(晚上八点)窜入孟家的,
  按照大圣律规定,
  戍时已经算是夜晚,
  开始每隔两个小时敲梆子锣鼓报时了。
  而对于夜晚擅闯人家的刑律有一条,
  大圣律有云:
  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
  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
  这个孟怀夜入孟家姐妹家,
  不管有没有想要强奸两人,
  对于孟家姐妹来说,
  就是四个字,
  打死,无论。
  如此判罚,
  既让三司挑不出毛病,
  也能够满足孟霞保护妹妹名节的需求,
  可以算得上是一举两得。
  当公堂之上,
  吕小伟根据验尸记录、证人证言,
  当庭宣判之后,
  听见自己无罪释放的孟霞,
  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直到妹妹孟丽哭着扑过来,
  这才如梦初醒,
  几个月没见面,
  姐妹两人顾不得倾诉相思之苦,
  齐齐向吕小伟跪谢救命之恩。
  而听闻判罚结果的孟家庄村长和族老们,
  也是纷纷拍手称快,
  逢人便说吕小伟的青天之名。
  有人欢喜有人愁,
  躲在知府衙门的何知府,
  得知自己判定的杀人铁案,
  被吕小伟翻了案,
  自己判定的绞监候的凶手,
  还是当庭无罪释放,
  如此大的判罚差距,
  也正是说明了自己的昏庸,
  看着自己手上,
  已经写好的请罪奏报,
  如果仅仅是金钗案,
  自己疏忽判错,
  上个请罪折子还算情有可原,
  而今再加上这个孟霞杀人案,
  却是无论如何没办法狡辩了,
  暗叹一声,
  天要亡我啊,
  将手里的请罪折子烧了,
  心有不甘的开始写辞官折子。
  等到吕小伟回到后堂,
  看见张虎拿着何知府的辞官奏折而来,
  吕小伟也没有再深究的意思,
  对于何知府这种,
  从来没有贪污受贿,
  仅仅是因为学识不够,
  而判错案子的官员,
  按照如今的大圣朝惯例,
  辞官已经是最大的处罚了,
  不会像是后世那般追责的,
  不得不说,
  封建王朝对待官员,
  无论是待遇还是容忍度,
  都是极其宽松的。
  不过鉴于何知府的破案水平,
  仅仅吕小伟经手的两个案子,
  全都判的糊里糊涂,
  对于以前的案子,
  吕小伟也是放心不下,
  就在何知府挂冠而去的日子里,
  吕小伟又对陈年旧案细细梳理了一番,
  同时在知府衙门口张贴伸冤告示,
  不管原告被告,
  只要是认为何知府的判罚有误,
  都可以前来申诉。
  一时之间,
  衙门前人满为患,
  但是大多都是钱财之事,
  再无人命官司。
  吕小伟脚不沾地的处理了前来申诉的案件,
  金钗案和孟霞杀人案的复核,
  随着同意何知府辞官的公文一起下来了,
  同来的还有张首辅的一封私信,
  三司对于吕小伟判罚的案子,
  如今的态度就是全部同意,
  但是对于何知府的辞官行为,
  张首辅在私信中,
  对于吕小伟却是大大赞扬,
  能够让这个抵抗新政的四品知府,
  兵不血刃的主动辞官,
  既扫清了张首辅的新政阻碍,
  又能空出一个地方安插改革派人员,
  正所谓一举两得,
  最妙的是,
  这次何知府的辞职与改革无关,
  只是因为判案昏庸糊涂,
  没触发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
  面对张首辅私信中的大加赞赏,
  吕小伟心中也是不由苦笑,
  自己虽说想要保持中立,
  但是人在朝堂,
  身不由己,
  经此一事,
  保守派已经把自己归为改革派了吧?
  但是吕小伟不后悔,
  自己问心无愧,
  只要是对百姓好的事情,
  做了也就做了,
  大不了弃官不做而已,
  两世为人的吕小伟还是能够想通的。
  当怜烟得知吕小伟的想法,
  拍手赞成,
  一脸憧憬道:
  “就是,
  这种憋屈的官不做也罢,
  咱们做一对行侠仗义的兄妹,
  行走江湖,快意恩仇多好,
  不用每次判罚案子的时候,
  都要思前想后,
  按照大圣律的条条框框行事。”
  旁边的张虎也是帮腔道:
  “就是,
  如果朝中那些人,
  连吕大人如此一心为民的官员也容不下,
  我也跟您辞官,
  大人你说去哪来,
  咱们就去哪里,
  凭借大人的一身才华,
  还有我老张的一把力气,
  还能饿死不成?”
  张虎这个憨憨的话说完,
  三人六目相对,
  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低沉的心情都是一扫而光。
  张首辅的私信里面,
  还附带了一张没头没尾的纸条,
  上面只写着一句话:
  “楚安王在化县别院,病危。”
  吕小伟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
  上面既没有暗语,
  也没提什么要求,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吕小伟心中隐隐有所怀疑,
  知道自己和楚安王打过交道的人不少,
  但是能把纸条夹杂在张首辅的信中,
  送给自己的,
  除了那位天子之外,
  吕小伟实在想不出来还有谁。
  刚刚还开怀大笑的怜烟,
  眼见义兄又握着一张纸沉思,
  好奇心驱使怜烟也伸头看了一眼,
  上面的一句话让怜烟摸不着头脑,
  “义兄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报丧的?”
  吕小伟没好气的回怼道:
  “不会说话就少说点,什么报丧,人家只是病危,还没死呢。”
  怜烟尴尬的摸摸额头,
  心里面的好奇却是越发强烈,
  撒娇道:
  “好好好,对对对,
  义兄说的都对,
  那这个纸条到底什么意思吗?
  也没有落款,
  也没说要干什么。”
  吕小伟无奈的白了单纯的怜烟一眼:
  “还要怎么说?
  这不是很明显吗?
  如果不想让咱们去,
  有必要多此一举的给这个消息吗?
  也许是楚安王想见我,
  也许是皇上想让我去看看,
  楚安王的病到底是自己得的,
  还是。。。。。”
  听到这里,
  怜烟惊讶的问道:
  “皇上?
  这个纸条是皇上写的?
  那他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藏头露尾的纸条,
  下道圣旨,
  义兄还不是得过去?”
  吕小伟用看白痴的眼神,
  盯着一脸疑惑的怜烟道:“这还用说吗?咱们看了这张纸条,是因为友情,自愿过去看望楚安王的,如果皇上正式下旨,那不是成了公务?更何况,天子为了一个同胞王爷,下旨让擅长破案缉凶的八府巡按去探望,天下的官员会怎么想?王府的人会怎么想?不是明摆着告诉大家,有人要谋害王爷吗?万一楚安王只是正常疾病,怎么收场?”
  被怼的哑口无言的怜烟,
  噘着嘴道:
  “有没有这么夸张,
  一张没头没尾的纸条,
  被义兄你解读出这么多意思,
  真的假的?
  男人,呵。”
  旁边刚缓过神的张虎,
  这会才听懂了一些,
  连忙问道:
  “大人,
  你的意思说,
  有人要谋害楚安王?
  谁这么大胆?
  楚安王可是当今皇上,
  唯一的一母同胞弟弟啊。”
  吕小伟摆摆手道:
  “我可没说有人要谋害楚安王,
  我只是想了几个可能而已,
  算了,
  这张纸条既然夹杂在张首辅的私信中,
  张首辅肯定是知道的,
  但他却在信件中只字未提,
  想必就是让咱们看着办,
  一般这种情况,
  没有阻拦,
  就是默认,
  不管这张纸条是不是皇上写的,
  就凭咱们几个当初在化县,
  吃了楚安王那么久的大户,
  也该去送送。。。额不,
  是去看看这位楚安王,
  顺便也看看,
  当初的黄知县如今是否还能不忘初心,
  一如既往的做好化县的父母官,
  张虎,备车,咱们午饭后就出发。”
  “得令。”
  。。。。。。。
  化县楚安王别院,
  吕小伟三人站在王府门口,
  早已有人进去通传,
  门口站岗的两位护卫,
  一脸谄笑的小心伺候着,
  唯恐这位“凌迟小能手”发难,
  如今的大圣朝,
  要说邸报上出现最多的人,
  除了皇上和内阁,
  恐怕就是这位,
  传言中最爱判罚凌迟的钦点“八府巡按”吕小伟了,
  至于皇上为什么要钦点这么一个从古到今没有的官职,
  而且还亲赐尚方宝剑,
  据可靠消息称,
  是因为这位吕大人杀孽太重,
  非得靠着皇家之气,
  和尚方宝剑双重镇压,
  才能消弭一二。
  虽说外界传言不可信,
  但是楚王府的这些侍卫,
  可是亲眼所见,
  毕竟第一次见这位吕大人,
  就是在化县街道中间一次性凌迟十个人,
  那一排排的割肉场面,
  让这帮上过战场的人,
  看见之后都不寒而栗,
  谁知道刚过几日,
  楚王府的太监总管楚黄和别院管家楚仓,
  也被这位爷拉去凌迟了,
  那场面真叫一个惨啊,
  两人哀嚎大半天才咽气,
  当日楚王府的所有侍卫管事可都是去现场观刑了的,
  用王爷的话说,
  叫以儆效尤,
  实际上不就是杀鸡给猴看吗,
  不过这一趟下来,
  王府里面的风气是焕然一新,
  就连从前的那些偷鸡摸狗之类的事情都再没发生。
  吕小伟看着两个侍卫的满脸笑容,
  心知肚明是自己的那些歪名吓的,
  不过自己也确实杀了不少罪大恶极之人,
  懒得解释,
  只是坐在门房悠闲的喝着茶。
  片刻过后,
  只见一大帮人,
  在一位头戴鸾凤冠、
  身穿真红大袖衣、红罗裙的年轻女子带领下,
  不紧不慢的款款而来,
  正是楚王妃。
  吕小伟上次在化县办案的时候,
  也在楚安王府吃过几次饭,
  每次宴席中间,
  楚安王都让吕小伟讲讲,
  破获那些奇案的过程,
  引得包括端茶倒水的下人,
  也都迈不开步子,
  听得入神。
  几次下来,
  楚安王妃也从丫鬟口中听闻不少,
  对于不愁吃穿的王妃来说,
  这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案子,
  比听书还有趣,
  也就央求楚安王,
  在招待吕小伟众人的时候,
  在旁边屏风后面,
  给王妃和几个侧妃妾室安排一桌,
  听听新鲜事,
  所以吕小伟是见过王妃的,
  眼见王妃亲自出门来迎接,
  吕小伟也不敢托大,
  拱手行礼道:“见过楚王妃。”
  虽说楚王妃表面上看起来是不紧不慢、盈盈而至,
  但是脸上的笑容中确是难掩愁容:
  “吕大人,
  你是王爷的好朋友,
  这些虚礼就免了吧,
  王爷等候大人多时了,
  这边请。”
  “请。”
  虽说吕小伟看见楚王爷病危的纸条,
  心中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到了王爷卧室,
  看见这位性格豪爽、身强体健的王爷,
  仅仅一年没见,
  就变成如今双脸蜡黄、骨瘦如柴,
  一副病入膏肓的男人,
  吕小伟还是大吃一惊,
  还没行礼,
  就听见楚王爷气若游丝的笑道:“吕贤弟,你可算来了,长途劳累,辛苦你了。”
  吕小伟坐在床边的椅子上,
  口中连称不敢。
  只见楚王爷强撑着想要起身,
  被旁边的楚王妃赶紧扶着靠在床头上,
  楚王爷挥挥手,
  对着王妃说:
  “你留下,
  让其他人都退下吧,
  本王卧榻半年,
  无聊至极,
  今日好不容易见了吕贤弟,
  想听听他这半年来,
  都破获那些奇闻怪案。”
  等到其他人员全都退下,
  楚王爷闭目,
  静静等待吕小伟像以前那般说说破案故事,
  但是片刻过后,
  并未听见吕小伟的声音,
  楚王爷睁开眼睛,
  疑惑的看向吕小伟:
  “怎么了?
  贤弟还在思考,
  要讲那个案子?
  还是说最近一年来,
  并没有新奇之事说给本王解闷?”
  吕小伟心中对于楚安王的故弄玄虚相当鄙视,
  你都请皇上出面,
  叫我来化县,
  仅仅是为了让我给你讲故事,
  还要摒弃所有下人,
  如果我的智商只有80,
  我就信了。
  但是,吕小伟并没有把话说透,
  只是脸上稍有无奈的问道:
  “王爷,
  您就别调笑下官了,
  这一年来,
  下官破获的每起案子,
  都在朝廷邸报中有讲述,
  这也是下官要求的,
  希望其他地方官能够多一点破案手段,
  想必王爷已经知晓,
  而您这么急匆匆的召唤我来化县,
  不惜上奏皇上给我施压,
  想必,
  不仅仅是为了听故事吧?”
  楚安王听完吕小伟的话,
  一愣之后,
  哈哈大笑:
  “世人皆说,
  吕大人能够屡破奇案,
  皆因长了一颗七窍玲珑之心,
  才能识破奸人掩饰罪恶的手段,
  今日一见,果然聪明绝伦。”
  夸完吕小伟,
  楚安王脸色一正:
  “不错,
  本王自知时日无多,
  却有一件天大的密事,
  放心不下,
  请一定要帮我,
  在此,
  请贤弟先受本王一拜。”
  说完就要挣扎起身行礼,
  吕小伟内心暗暗叫苦,
  王爷说出的天大密事,
  弄不好就是粉身碎骨啊,
  现在跑,
  估计来不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