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扶苏学到了仁义,但不是身为君王的大仁大义!
  “王上圣明!”
  这一刻,李斯有眼力的送上恭维!
  对于灭国,一统天下,这是大秦一开始便定下的国策。
  一直以来,让大秦君臣,干劲满满。
  这些年,大秦朝廷的各大官署,包括章台宫,几乎灯火通明。
  就算是四更天,咸阳城中也是灯火阑珊,而且这些灯火所在,皆是大秦官署。
  “哈哈.......”
  对于李斯的恭维,秦王政当做没有听见,只是笑了笑,道:“既然灭齐已成定局,灭齐的主将也有了人选!”
  “李卿以为,我大秦灭齐,还需要动用何人为将?”
  闻言,李斯眉头微皱,他可是清楚,光靠王翦一人就可以灭齐。
  这一次灭齐,几乎是数年来,大秦诸将最后一次可以斩获战功的机会。
  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
  最后一战,自然是诸将都想要参与。
  更何况,有踏入陆地神仙境的上将军王翦亲自率军,这一战没有任何的意外。
  但凡是参战,几乎就是捡战功!
  他不想说,但是面对秦王政的询问,他又不能不回答。
  沉吟了半晌,李斯沉声,道:“王上,除了镇守咸阳以及诸地的大将,剩下的都让上将军带上吧!”
  “灭齐之后,我大秦短时间之内,再无战事!”
  “这也意味着,灭齐是他们上战场的最后一次,下一次,必然是与匈奴之战,亦或者与百越之战,再也不会如此兴师动众!”
  闻言,秦王政微微颔首。
  对于李斯和稀泥的提法,他并没有明确反对。
  上将军王翦战功赫赫,中原诸国,除了韩国之外,几乎全部被王氏所灭。
  他倒不忌惮王翦,只是他也要为大秦锐士着想。
  大秦诸将,不能一枝独秀。
  况且王翦年岁也不小了。
  兵家陆地,不同于其他的陆地神仙,百岁之龄便是极限,很难见过打破桎梏的人。
  他需要为大秦锐士培养下一任的扛鼎者!
  如今的大秦军中,崭露头角的武将不少,但是有潜力能够扛鼎大秦锐士的却不多。
  一个上将军蒙恬,一个李信,一个王贲。
  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差点。
  但是,王翦作为这一任的大秦锐士扛鼎者,这就意味着王贲已经被排除在外。
  当年蒙骜是继武安君白起之后大秦锐士的扛鼎者。
  下一任是王翦,而不是蒙武。
  权力不能一直保持在一个家族!
  这是历代秦王的底线。
  同样这也是秦王政的底线!
  倒不是因为他忌惮,而是他要为下一任秦王考虑。
  不是每一任秦王都他与武王一样,在操劳国事的情况下,武道天赋依旧惊人。
  如今蒙恬已经踏足半步天象,未来未必就没有窥见陆地的希望。
  而李信在楚地受挫,无敌心被动摇,这让秦王政有些无奈,也有些可惜。
  本来,李信才是他看重,也是他选择的下一任大秦锐士的扛鼎者。
  毕竟,不管是王氏,还是蒙氏,在大秦军中的权势太盛了。
  他兼并山东六国,威望天下无双,自然有不惧一切的底气。
  但是,下一任秦王,可没有。
  所以,以李信破局,才是最好的策略!
  只是现在的李信,未必能够扛得起大秦锐士这副重担!
  想到这里,秦王政不由得叹息一声,李信在楚地受挫,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意味着他早已经布下的大局,需要改动。
  放眼整个大秦,除了李信与蒙恬之外,他实在是看不到还有何人能够扛得起大秦锐士。
  念头转动,秦王政想到了他的第十三子。
  但,让扶摇执掌大秦锐士!
  同样会有巨大的风险!
  若是他将王位交给扶摇,自然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大秦也可以被掌控在下一任秦王的手中。
  可若是扶苏继位,扶摇执掌大秦锐士!
  他可不认为,扶苏与扶摇两人会像公子虔与孝公,惠文王与嬴华,嬴疾那般互相扶持,一心为了大秦。
  毕竟公子虔与孝公志向相同,那便是强秦!
  而惠文王与嬴华以及嬴疾的志向也一样,那便是打通东出之路,财货通中原,利往大秦。
  但,扶苏是儒家。
  而扶摇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从军中崛起,又执掌大秦锐士,行事作风杀伐果断,偏向于兵家。
  这两人不论是性格,还是志向,都截然不同。
  一旦他选择的继承人是扶苏,而不是扶摇,大秦王族只怕是会有一场灾难,咸阳宫的宫墙上必将染上嬴姓的血。
  至于选择扶摇继位!
  一直到今日,扶摇从未成为大秦储君的人选!
  他以霸道取天下!
  同样的他也有信心,在有生之年,荡平漠北胡族,扫灭百越蛮民。
  如此一来,他寄希望大秦的下一任王是一个仁主。
  而不是霸主!
  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以及灭国之战,不管是大秦,还是中原,都需要休养生息,需要一个仁主来恢复元气。
  这也是当初他为扶苏选择儒家老师的原因。
  从始至终,他选择培养的继承人,有且仅有扶苏!
  一念而起,思绪万千。
  秦王政压下心头杂念,朝着李斯,道:“在楚地,扶摇立下赫赫战功,在兵道之上,亦有不世之才!”
  “李卿以为,灭齐之战,是否让扶摇参与?”
  作为近臣,李斯自然是清楚秦王政对大秦储君的选择。
  同样的这个选择,他也支持。
  只是,后来发生事情,让他有些大跌眼镜。
  扶苏学到了仁义!
  但学到的不是身为君王的大仁,大义,而是儒家士子的小仁小义。
  扶苏没有将自己当做大秦的公子,大秦储君,大秦的下一任王,而是将自己当做了儒家的弟子。
  想到这些,李斯心头就有些苦涩。
  大秦的长公子,修的是浩然正气,当真是贻笑大方。
  一国君王,与浩然正气,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路。
  虽然心中已经有些后悔,但是李斯清楚秦王政心中没有改变。
  扶苏依旧是大秦储君的不二人选!
  要不然。
  这一刻,秦王政就不会这样问了。
  心中念头转动,李斯朝着秦王政,道:“王上,十三公子在兵道之上,确有天赋奇才!”
  “他是我大秦公子!”
  “不论是战功赫赫,还是流连花丛,都改变不了,他姓嬴,是王上的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