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西北大捷,百姓们都麻木了
  第788章西北大捷,百姓们都麻木了
  这一战,经过大忽悠精心策划,终于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一仗几乎没有损失大唐多少士兵,而薛延陀的十五万大军,也大多都不战而降了。
  但这些人的命运,恐怕很悲惨,不是累死在修路的工地上,就是在煤窑里过完一生。
  牛进达和李孝恭在控制了这边情况后,由河间君王李孝恭亲自看守,剩下的人马由牛进达率领,加上扈从军,快马加鞭朝着西北进发。
  而同样的南部战区的薛万彻,在战胜了姚家两万大军后,快速率领大军,朝着李靖的方向移动。
  而此刻的李靖,已经追了大半个草原,一口气追到了于都斤山,占领了整个薛延陀的王庭。
  但隐世家族的人,却是带着大量的人马,已经离开了这里,继续朝着西北方向前进,想要继续引诱李靖追击。
  可李靖却是不再追击了,大雪封山,马上又会降下更厚的大雪,一旦进入大漠深处,没有后援,他们这些士兵会吃不消,白白牺牲在这里。
  李靖下达最后一道军令,各自镇守已经占领的地盘,等待朝中的后勤支援,熬过这个冬天,等待明年春天来临了,继续北进。
  唐军在这里不好过,隐世家族和薛延陀的军队,岂能好过?
  好歹,他们还有大唐后勤支援,薛延陀和隐世就在谁去支援,不冻死饿死在大漠中,就算他们命大了。
  只是可惜,这一战并没有彻底消灭隐世家族的那些卫队。
  三天后,各军已经按照李靖的安排,在各处要塞安营扎寨,暂时居住了下来,同时派遣斥候,在周边巡逻。
  同时,他们也会救济一些草原落单的部落,毕竟这些人从今天起,就是大唐的子民。
  而这个时候,牛进达和薛万彻的战报,也相继传到了他这里,看完战报后,李靖心中大喜,没想到南部和东部比他这边的战绩还要耀眼。
  但这次的总指挥是他,他倒是没什么可羡慕的。
  战役已经接近尾声,于是李靖开始给长安城写战报。
  长安城。
  随着年关的到来,长安城更加的热闹了,各种庙会、诗会等活动,在长安城各大寺庙举行。
  白天的街道车水马龙,到了晚上,更是灯火通明,自从李恪建国后,为了经济发展,就相继开放了大唐的各个坊,而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说,晚上有人捣乱,不利于安宁,但一件事总有两面性,不能怕这个,就不去做这件事。
  大唐崇尚武力,好多人一言不合就拔刀,但大唐的锦衣卫和长安城的金吾卫以及千牛卫也不是吃素的。
  但凡有人乱来,抓到后可就有点惨,不但要被罚款,罚的你倾家荡产,还要去做义工,给长安城做城市整容师。
  再加上长安城的混混儿,街溜子,各种黑社会,都已经被太子鼓动前往前线杀敌去了,这些人不是送了小命,就是大富大贵,锦衣还乡,都锦衣还乡了,谁还去做那种不正经的人?
  所以,长安城各方相继开放,并没有李世民预想的那么危险,也没有儒家那些喷子说的那么不堪。
  反而长安城的更加的繁荣,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商人们也是好评如潮,赞扬太子监国有能力。
  这一天,一队骑兵从西而来,他们背着站起,一路高呼,大唐击败薛延陀,占领于都斤山,薛延陀伪可汗携残部北逃。
  但让这些八百里传令无语的是,这些百姓们抬头看了一眼他们后,仿佛听到了很平常的事情。
  不就是战胜了薛延陀嘛,那不就是一个北方不听话的孩子吗,打一个孩子有什么可兴奋的。
  这一年来,他们听到的令人振奋的消息还少吗?
  麻木了,都已经麻木了,总觉得,大唐对外征战,就应该赢,要是输了,那才是令长安城所有人愤怒的事情。
  胜利了就胜利了,赶紧将他们得版图划入大唐版图,接着征服下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大唐连西域,甚至是西突厥那种庞然大物就击败了,他们得可汗和王公贵族,都是被囚车拉到长安城,供百姓观赏过的,至于薛延陀那等附属国,大唐收拾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一队士兵,一路上招摇过市,但却是没有掀起一丝浪花,老百姓们该干啥干啥,商铺的老板们,跑出大门看了一眼,又回到店里伺候客人了。
  在整条朱雀街上,唯独有一架马车,在遇到从西边而来的八百里加急书信兵时,快速的让到了旁边,里面传来了三个孩子兴奋的声音。
  他们嚷嚷着要下车去看看边军究竟长什么样子?
  他们经常听父亲吹牛说,大唐的边军,如今都非常厉害,各个都是全副武装,并且战士都已经年轻化。
  这两年来,大唐在外,相继征服了吐谷浑,高昌,乃至整个西域。
  甚至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突厥,让昭武九姓胡都臣服于大唐了,成为了大唐的一部分,大唐的边界已经抵达那什么海了。
  他们还从报纸上了解到,大唐的士兵,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当今太子殿下的带领下,进行了军制革新。
  所以,大唐的大军,所到之处,无往而不胜。
  里面坐着的中年人,脸色一沉,呵斥道:“都给为父坐好,这次为父来京城,是受到殿下的传令,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你们三个,本来父亲是不想带你们来的,可你们却偏偏要来见识一番长安城的繁荣。”
  “不过,见识长安城的繁荣,等为父见过太子殿下再说,今日等到了你大伯家,就在你大伯家住下来。”
  大女儿满脸都是期待,父亲还在训斥着,他迫不及待地已经掀开窗帘,就朝着外面望去。
  十几个士兵,全副武装,从他们身边疾驰而过。
  “姐姐,他们好帅,我长大也要去参军,我要做那少年营的少年军。”
  父亲一把拉上了窗帘,冷声道:“胡扯,为父让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考到国子监,父亲就谢天谢地了。”
  “都是一个娘生的,为何你姐姐和二姐,聪明伶俐,反而你却是呆头呆脑,一点都不像我……”
  中年人看着两个女儿,叹了口气,可惜啊,两个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二女儿博览史书,对天下大事都有着不小的见解。
  “父亲,等你见过陛下和太子后,咱们要不在长安安家,就不要回去了。”
  说话的是二女儿武则天。
  武士彟惊讶地看向了二女儿武则天,问道:“为什么,咱们家在荆州过的好好的……”